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86章 招商会

书名: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老爷,四少奶奶来请安了。”

这天中午,王康才处理完盐务上的事务归家,听得下人传通,他不由皱了皱眉。

平心而论,他并不喜欢这个四儿媳妇,从长相到性格都没有一点讨喜的地方。

王康才想说不见,那边钱怡却已经自己跑了进来,行了个礼,很自然地就唤了一句:“爹。”

虽然心里不喜,但看在钱承远的面子上,王康还是和蔼地应了,又让钱怡不必每日来请安。

“爹,王宝都被送到讲武堂十多天了,也该把他放回来了吧?”

王康就知道她是为这事来的,哼了一声,道:“这小子敢鼓动老二娶外邦女子,活该教训。”

“爹。”钱怡求道:“到了讲武堂,以后他要是被派到军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可怎么是好,到时爹失去儿子,儿媳也成了寡妇……呜呜。”

假模假样地哭了两声,见王康沉着脸,钱怡就知道这理由劝不动老头,于是她换了一套说辞,又道:“爹,儿媳觉得,也该让王宝做些事情了。他那性子为将为官都不适合,我们王家也不差他一个官,不如让他操持些生意可好?”

王康警惕起来,心道这儿媳妇又想打家产的主意了。

没想到钱怡却是道:“爹你看大嫂多有本事啊,接手产业园的生意后做得有声有色。今日儿媳得到消息,朝廷要把这生意铺开来做,这也是三哥的意思,为的是给山东百姓多产些口粮,儿媳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要是王宝能自己立一番事业,也省得爹你操心不是?”

她劝了好一会,嘴里说辞一套一套的,又说要为百姓谋福、又说要为家族谋利,王康竟觉有些被她说动。

——哼,这个儿媳好个伶牙利齿,半点贤良淑德样子没有。

钱怡说了半晌,见王康只是捻须沉吟,显然要劝动他还差点火候。

她心中渐渐焦急起来,忽然心念一动,又假模假样哭了两下,道:“爹,儿媳和王宝成婚才多久,就被二哥棒打鸳鸯了。儿媳这心里好想相公啊,本想着成亲之后,早日给相公生个儿子,让爹抱上孙子……”

“孙子”二字入耳,王康终于被说动了。

老二这个逆子,自己不肯续弦再生个男丁,竟还敢管到老四头上。

一拂袖,王康便道:“知道了,老夫回头就去把老四领回来便是。”

“谢谢爹成全!”钱怡大喜,又行了一礼,赔笑道:“爹,等王宝回来也不好让他在家中闲坐,不如就承包这个生意吧?不过,还得有本金。我爹虽然为官多年,但一向两袖清风。王宝他……”

王康懒得再听她胡搅蛮缠,随手便打发了两千两银子。

钱怡得了银子,喜滋滋地又往府外跑,路上又遇到哭哭啼啼的崔氏。

钱怡虽不热情,但还是把王宝要回家的喜讯说了,没想到崔氏欢天喜地地感谢了菩萨之后,又教训起钱怡来,嘱咐她不要一天到晚往外跑。

钱怡是欺软怕硬、嫌贫爱富的性子,登时就跟崔氏翻了脸。

——在这王家,怕老三、怕老二,加上王康这老头子有银子还可以孝顺着,你个老婆子算什么东西,搁姑奶奶这啰嗦。

钱怡恶声恶气地哼了一声,我行我素地便出了府。

她先跑去看了一座趵突泉畔的宅院,那是叛逃的右布政使俞兴国的别院之一,如今由官府发售。

钱怡对这套别院很满意,想着往后在此待客,可不比在王家待客更威风。

但眼下银子还没赚够,暂时还是买不了的。

看了一会,她又到城南产业园去找陶文君,“大嫂”前“大嫂”后地叫个不停。

陶文君本也不喜欢钱怡,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又是自家妯娌,也只好依着钱怡的要求,拨了几个得力的帐房先生帮她核算承包食品工业的前景。她做这些是为了大赚银子,又非为了经世济民,自是要把各方利弊核算清楚。

钱怡还是第一次听说“食品工业”四字,暗道自己果然没找错人。

就算是爹那样的老狐狸对这些事也只是照本宣科、只知道政策却没真正了解其中的门道,还是大嫂懂行,能带自己发家。

接下来两天,她每天跑到产业园了解情况,又从陶文君手上借调了好几个老帐房组成她背后的智囊。同时,王宝也被她弄了回来。总算是前有王家四公子这个傀儡,后有经验丰富的幕僚。

第三天,商务处的蠢材们终于把细则整理出来了,召集粮商富户在珍珠泉附近的王府池子聚会。

这王府池子本是德王的府邸,延光十一年清军掳走了德王之后,德王府废置,改为巡抚衙门。但巡抚衙门用不了这么大,把王府池子这片地方划出来卖给巨贾。

之所以选在这个地方,因为商务处地方太小,不够容纳这么多粮商富户。

钱怡早已准备好磨拳擦拳大干一场,带着王宝以及几个帐房到了王府池子。放眼看去,竟是热闹非凡,超乎她的想象。

她本以为只有自己消息灵通,还为此洋洋得意,眼看来的粮商富户这么多,她登时紧张起来。

再一听,别人都有几万两,十几万两银子的本钱,唯独她只有区区二千两。

——该死,王康这老头未免也太小气了!

“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多人?要是我承包不到怎么办?”她转向王宝连问三句,目中已有凶光。

王宝心头一跳,暗道我怎么知道。

他也不敢乱应,转头看了一圈,低声道:“我舅舅在那里……”

钱怡转头看去,见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老者说话,那老者显然就是崔氏的兄长崔平了。

她本来看不上王宝的母族亲戚,认为那不过是一介贱贾,哪比得上王家乃皇亲官商。但此时一看她便明白过来。

——崔平,才是王笑这次安排出来给一众粮商当表率的。

钱怡虽然前两天才给过崔氏脸色看,此时却是换上一副笑脸,吩咐仆从开道拨开那群粮商,带着王宝上前,嘴里“舅舅”喊个不停。

钱承运的女儿,又是自家的外甥媳妇,崔平自然也是和颜悦色,带着钱怡入场。

到了此时,钱怡才知道生意场上都是老狐狸,没人领路还真未必能吃得开。

好在她身世不凡,背靠王家、钱家。

进了大堂,只见上面挂着一条长长的布,写着“第一届粮食工业招商大会”,大堂边上还写着“主会场”三字。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拖崔平的福,她这几个人也得了一个好位置。坐在前方,能看到前面台子上摆了一排桌子,桌上竟还放着一个个写着官职的牌子。

议院院臣钱承运、农业处司务王珍、军需处司务苏明轩、商务处主事王珰、济南同知宗胜则……

只看这前几个名字,钱怡心中就大为得意,五个人里有四个是自家人,包括那苏明轩虽是王珍三兄弟的表兄,但也算是自己的亲戚。至于那个宗胜则,哼,她女儿还不是天天巴结自己。

目光再往后落去,看到最后一个名字,她却是眉头一拧。

宣传处主事宋兰儿。

什么狗屁宋兰儿,我坐在下面,你坐在上面?

不一会儿,诸人落座,台上的官员也一个一个缓缓踱步进来。

钱怡向钱承运招了招手,但钱承运目不斜视,像根本就没看到她一样,让人好生无趣。

接着,只见一身官服的宋兰儿跟在各个官员身后走了进来,在位置上落座。

“那是一个女官啊。”有人议论起来。

“咦,还真是一个女官,长得挺俊的。”

“嘘,那是宋大人的女儿,小点声……”

钱怡听着这些话,心里暗暗呸了一声。

哗众取宠。

先是钱承运站起身开口说话,无非又是朝廷虽收了大家的粮食,但绝不会亏待大家之类的。

钱怡对这话不感兴趣,她目光落在苏明轩身上,见对方坐在那,手上拿着一包也不知是什么的东西,时不时吃上一口。

“你表兄在吃什么?”钱怡向王宝问道。

“他不是我表兄……”王宝话到一半,忙怯怯道:“我也不知道他在吃什么。”

堂中众人都很安静,显然很尊敬钱承运,因此他们一说话,立马有人注目过来。

过了好一会,钱承运终于说完了。钱怡舒了一口气,她平时都不知道自己的爹有这么啰嗦。

接着,王珍又站起来说了一大堆,介绍山东的人口、田地、粮食情况……钱怡和王宝都昏昏欲睡。

直到王珰站起身开口说话,钱怡才觉得场面终于活泼起来。

“下官不像钱大人和王大人有许多道理。下官来,就是来告诉各位,粮食生意不赚钱以后,各位能靠什么赚钱。”

王珰说着,又加重语气道:“先告诉你们,虽然计划分配粮食只是暂时的,但以后就算恢复了粮食买卖,谁都休想再坐地起价。还抱着这心思的,趁早死了这条心。山东的田地已经分完了,种出来的粮食是给百姓活命用的,谁要想再打这些粮食的主意,自去问虢国公答不答应。”

“好,狠话说完了。给你们看看还有哪些是能卖上钱的。来人,上罐头……”

只见一群下人分别端着盘子上来,有的整个盘子上摆了好几个小玻璃瓶子,有的是小铁瓶,瓶口用软木塞子塞上,封着蜡。每一张桌子上都各摆了几个。

钱怡桌上也摆了几个,她让王宝给她打开,拿勺子舀了吃了,一种有肉和萝卜,另一种是鱼和茄子,味道都还可以。

台上王珰又说道:“这罐头里的东西,存一年都不会坏。产这样一个罐头,目前的成本大概在二十钱上下,这只是目前,还可以更低。各位当中若有人愿意做这买卖,我商务处会教你们如何做……

五年之内,军需处愿以三十钱的价格全部收下,注意,是全部。你们能产出多少军需处就买多少。当然,你们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但有一点,必须达到军需处要求的这个……标准。”

王珰说着,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纸,强调道:“这个……食品安全标准。接下来,由苏大人来和大家伙说。”

台上苏明轩已然站起来,正要说话。

忽然,有人大喊道:“我来承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93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