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7章 不孝女

书名: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2

京城,乾清宫。

“陛下,淳宁公主求见。”

延光帝闻言皱了皱眉,看了眼过来通报的太监刘安,眼神有些不悦。

他想了想还是应道:“允。”

他正在亲笔写一封诏书,竟是不用人磨墨,写了几句之后便自己拿着墨石研磨,神情似有些纠结。

过了一会,淳宁进了殿,行了个万福。

“儿臣拜见父皇。”

延光帝转头看了一眼,父女俩也不熟悉,一时便也没什么闲话。

好一会,淳宁先开口道:“父皇憔悴了。”

“嗯。”延光帝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朕听说你平时都在练字、看书,你那字帖朕也看了,颜真卿的祭侄稿,好啊,回头改一改,祭夫、祭父都很方便。”

殿边随侍的太监面色微微一变,心道你陛下又这样了。

淳宁神色一敛,行了个万福,道:“父皇乃人君,当此形势,还请勿作此悲观之论。”

“当此形势?你果然还是为了这事来的。朕还当你真是来探望你父亲。”延光帝脸上忽然便有了怒色,叱道:“知道自己在掺合什么吗?”

淳宁也不想再绕弯子,跪倒在地,道:“蓟镇战事不利,请父皇调宣大兵马回援……”

“啪”的一声,延光帝手中的毛笔重重掷在淳宁面前。

墨滴飞溅,落在淳宁的裙摆上。

“成何体统?这是你该说话吗?!”

话到这里,延光帝微微眯了眯眼,语锋一变,冷冷道:“朕知道了,王笑去辽东前找过你。你们是朕的好女儿、好女婿啊,聚在一起不干别的,一心为朕的国事操劳。”

“蓟镇防线一日三溃,京城人心惶惶,形势迫在眉睫,还请父皇速决。”

延光帝冷哼一声,淡淡道:“建奴入塞是为劫掠,唐逆却是要颠覆朕的江山。孰轻孰重你既然分不清楚,身为公主便不该跑来胡说。”

淳宁叩首,道:“建奴若只为劫掠,凭其骑兵之利,早已掠地千里。又岂会盘桓蓟镇与张永年打硬仗?奴酋狼视京城之心已昭,此破家灭国之大厄,不可等闲视之。”

“小女子懂什么?这不是你该管的事,退下去!”

“父皇心里其实明白的吧?东有外虏、西有内寇,两边都守,两边都守不住的。唯今之计,当放弃宣大,调其兵马固守京城。放开战场,让东虏与西寇直面相见,父皇再下诏安抚唐逆,驱虎吞狼……如此以缓危局,方有一线生机。”

“不错,‘缓’危局,而非‘解’危局。”延光帝讥道:“缓了之后呢?你是让朕把牙齿、爪子拨光,把自己像一团肉一样放在案板上,看谁来吞下;你是让朕盔甲都卸下来,光着身子站在他们面前看谁来欺凌霸占;你是让朕把面皮都剥掉,跪在战场边看唐中元与皇太极谁更强,谁就能肆意踩踏朕;就为了多活一刻?朕告诉你,朕绝不受此等大辱。朕便是死,也是这大楚的堂堂一国之君!”

淳宁道:“但我们可以逼退建奴……”

“呵。”延光帝冷笑了一下,“然后呢?把江山拱手让给唐中元?”

淳宁微微一滞。

她还待开口,延光帝又喝道:“够了!退下去!”

“女儿不退,女儿愿死谏父皇。”

“谏?那朕问你,这些话,是谁跟你说的?”

淳宁低头不应。

延光帝神色愈发冰冷,道:“别以为朕不知道,左经纶、卞修远、高成益这些人聚在周衍身边,串连他们的就是你和你夫家,怎么?朕还没死,他们便开始想要这拥立之功了?”

他愈说愈怒,抬手指着淳宁。

“朕生你这个女儿,看似乖巧,实则包藏祸心。你为了让胞弟上位,用尽心机,让你夫婿到辽东抢兵权,又让王家在京城上窜下跳,在朝野结党弄权,甚至还敢伸手到胶东,弄得一片乌烟瘴气!”

“朕不是没给过你们机会,任命王笑去辽东,朕盼着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为了保境安民,朕忍了你们。换来的是什么?蓟辽一溃千里!数万百姓惨遭建奴屠戮!”

“来,你告诉朕,你们齐王一党,对不对得起朕的信任?!”

淳宁抬起头,看着延光帝,已然红了眼眶。

延光帝道:“怎么?现在你这个齐王一党的首脑人物终于肯从幕后站出来,还要在朕面前演什么好女儿不成?”

“京城的兵马、钱粮都握在王笑手上,神枢营、神机营、锦衣卫,昆党、浙党,再加上齐王治疫的名望……呵,满朝文武怕是巴不得齐王早点上位吧?死谏?你不如直接向朕兵谏?!”

淳宁喃喃道:“儿臣……不是这样的……”

延光帝拿起桌上自己写就的诏书,摔在淳宁面前!

“不是这样?你自己说是不是因为朕写了这封诏书,你才紧巴巴跑过来?连朕身边你都敢安插眼线!”

淳宁低头看去,只见那诏书上写的……果然是要立皇长孙周昱为储君。

“朕以凉德,嗣守祖宗大业,宵肝忧勤,图臻至治,然民生日蹙,边衅大开……上辜先帝托付,下负天下万民,夙夜思维,不胜追悔。方新立业未就,所期中兴端属后贤。皇长孙昱,聪明仁孝,令德天成,可立为皇太孙,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这一封册立诏书,却是以遗诏的口吻写就。

她这个父皇,竟已有死国之念。

他忧劳了一辈子,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纵使知道周昱不过是个在郑元化的控制之下孩子,最后还是只能无可奈何地将社稷交出去……

思及至此,淳宁能体会到她父皇的悲愤与无奈,眼中便有泪水落下来。

“父皇啊……”

延光帝冷笑道:“哭?还有什么好哭的?你若肯少花些心思帮胞弟谋划,尽力劝你那夫婿好好地为国戍边,何以至此?朕明明白白告诉你,周衍不堪重任,休想继承朕的大统!”

淳宁愣愣看着自己的父亲。

这一瞬间,她心中千头万绪。

眼中的泪水看在父亲眼里,不过是为了皇位。

那还哭什么呢?

泪水却还是不争气地滑过淳宁的脸庞,柔和的轮廓愈发有些凄婉……

好一会,淳宁抹了抹脸上的泪,仰起头,道:“不错,女儿就是知道了父皇要册立周昱,所以赶过来。”

“刘安给你传的消息?他果然被王笑收买了。”

“不错。”淳宁眼中泛出一丝坚决,道:“父皇你是什么心思,女儿也明白。”

她吸了吸鼻子,语气慢慢冷淡下来。

“父皇知道京城迟早守不住,已作好殉国的打算。但你宁愿死在建奴手里,也不肯让唐逆攻破京师,对吗?君王抗击外虏而亡,是为国守门户的刚烈之主;遭内寇破城而殁,你便成了覆车之戒的亡国之君。这其中的差别对别人没什么,但对父皇而言,却是天上地下的身后名。因此,你宁可让奴酋攻破蓟镇,也不愿调孙白谷回防,是也不是?”

“闭嘴!”

延光帝大怒。

砚台狠狠砸在地上,“砰”的一下支离破碎。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摔罢砚台,延光帝深吸几口气,胸膛上下起伏。

“你就是这样看朕的?你到底还是不是朕的骨肉?!”

他不停摇着头,一双眼已然又红又肿。

“朕为了这宗祖基业付出了多少?你一个小女娃又懂什么?唯有朕亲领京城兵民誓死与建奴一战,世人才会明白周氏乃天下正统!”

“朕的江山,是太祖皇帝驱逐蒙元、震荡六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朕要让世人重新记起大楚周氏才是庇护天下的君父。如此,周昱在南京才可攘天下人心,延续宗庙社稷!”

“朕要让世人睁开他们愚蠢的眼睛看清楚,楚天子可以殉国,而他唐中元就只是流寇土匪!他的狗屁瑞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朝!朕要传令孙白谷,死守宣大,唐中元一步都休想踏入中原!”

“朕可以死,但宗庙不可断送;中原可失,但大楚的基业不能葬送!”

淳宁看着延光帝,摇了摇头,道:“父皇,你疯了。”

“朕没疯,朕比任何时候都清醒。朕看明白了,你们……你们每个人都不值得托付。郑元化、卢正初、左经纶、何良远,还有王笑和你,你们一个一个跪在朕的面前,告诉朕这样做那样做,但你们每个人都有私心!”

“你们要救的根本就不是朕。那朕只有靠自己……哈哈哈,事到如今,朕谁都不会信,因为你们每个人都辜负了朕的信任。”

淳宁道:“所以呢?父皇觉得周昱在南京能守得住社稷?你当郑元化是霍光,他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你又是什么?!”延光帝叱道:“你身为公主,逆祖制、违国法,勾结夫家一心扶持自己的胞弟,你又是什么?当自己是安乐公主吗?”

‘安乐公主’四字入耳,淳宁肩一抖,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头。

“儿臣不敢。”

安乐公主乃唐中宗之女,常干的事便是配合韦后干预朝政,大肆开府“斜封”官员,卖官鬻爵,宰相以下官员多出其门下。权欲熏天,曾向唐中宗请立为皇太女。甚有野史传言认为,唐中宗正是被安乐公主毒死……

此时殿中,延光帝这一句话,极有些诛心。

父女俩红着眼对视着,沉默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081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