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28章 天欲变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陛下,李泌曾是李亨之智囊,为恢复李唐宗庙不择手段,今日所言皆离间之诡计,欲使陛下自废臂膀。”

“我有证据。”

当杜妗开始辩解,李泌立即穷追猛打。

“颜公为维护李氏宗庙,安排人出面证明陛下之身世。但凡有人就此事诋毁颜公,杜二娘便派人灭口,看似为了维护颜公声誉,实则是为了逼颜公至两难之局面。当日,杜二娘得颜公相邀于皇城会面,其后与五郎交谈,得知陛下已暗中回了洛阳,遂在陛下面前演一场被刺杀的戏,迫使颜公承担责任。”

“能炸毁天津桥的火药,量必不少,轻易不能得到,何况筹备此事的时间仓促,因此火药必是从洛阳附近拿的,臣命人查访了东都附近诸多工坊、武库,并未发现异常,产量与去处皆登记在册,想必这也是杜二娘始终声称没有线索的原因。对了,过程中,臣却发现,杜二娘从没有去查过这些。”

“你怎知我没查过?”

“一问便知。”李泌道,“不久前我拜访了李遐周,交谈之中确认了,杜二娘自遇刺以来并未致力追查此事,否则依你的脾性与能力,岂能这么久没找到真凶?”

“岂还需查?行刺陛下的不就是你们这些维护李氏宗庙的公卿。”

杜妗表面上虽然冷静,在李泌的词锋下应对得却已有些许语无伦次。

李泌道:“你让杨氏向陛下讨要名份,激化我与陛下的矛盾,使我有了杀杨氏的动机,然后让元载出面告状,私下派杀手除掉杨氏。”

“你说了这么久,依旧没有任何证据。”

“我对洛水刺杀案早有怀疑,因此陛下一提册立杨氏已有警惕。”李泌道,“故而,就在今日更早时,我已提醒过陛下‘若遇刺客,必为杜二娘所派’,可留下凶手仔细询问。我只是没想到,你并非是要赃栽我刺杀陛下,而是杀了杨氏。”

“你说什么?”

杜妗终于显出讶异之色,她方才分明已经听到了惨叫声,于是下意识地转头往帐外看了一眼。

接着她看向薛白,因看不清薛白的表情,她第一次在他面前出现了片刻的慌乱。

“不是他说的这样……陛下,那些刺客……”

话说到一半,薛白往前倾了倾身。

烛光照到了他的脸庞,只见他正直勾勾地盯着杜妗审视着,眼神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有怀疑、失望、愤怒、痛惜。

杜妗只觉被他的眼神刺痛了一下。

一直以来,她还没见过薛白受挫的样子,再大的困难与挫折面前,他都无比坚韧、强大。

这让她下意识觉得他的那颗心是永远不会受伤的,至此时此刻她才忽然发现,她或许真的伤到他了。

杜妗莫名地眼睛一酸,差点落下泪来,想要开口解释,下一刻,薛白已开了口,声音比她预想中要平静、冷洌。

“那些刺客,已被朕处斩了。”

闻言,李泌不由惊讶。

他并非是诈杜妗,今日傍晚时他确实已提醒薛白小心遇刺留下凶手详查。

没想到,薛白竟如此包容杜妗,这让他感到事情远比预想中棘手。

可下一刻,李泌就镇定下来,道:“陛下这么做,当是心中有数了,杜二娘的所为所作……”

“李泌。”

薛白开口打断了李泌的话,叱道:“你当朕不知你的心思吗?”

“臣并无私心。”

“你早知刺客的目标是玉环,故意配合,再等到傍晚一切都来不及了才假惺惺提醒朕,玩的好一手借刀杀人!”

李泌沉默了,不再解释。

确实,他从一开始就猜到了。

洛水的刺杀是杜妗自导自演,成功排挤了颜真卿。这种简单达到目的的手段最容易让人产生依赖,她必然会故计重施,除掉杨玉环、嫁祸于他,一箭双雕。

之所以不会是假意刺杀薛白,而是除掉杨玉环。因为李泌看得出来,杜妗太在乎薛白了,不敢拿薛白冒险。

反过来,李泌又何尝不是想一箭双雕。

他顺手推舟,希望能借机除掉两个作为薛白的“污点”的女人。

这两个女人一死,代表的是当今天子“祸乱宫闱、背悖人伦”的罪名从此成了尘封的往事,那些执念也就将慢慢褪去。

不仅如此,李泌想要顺带除掉的还有一人。

“陛下若如此认为,臣无话可说,臣唯请陛下小心元载,他贪赃枉法,又与杜二娘勾结……”

元载一直低着头,以为李泌与杜妗之间的斗争不会牵扯到自己,闻言当即跳了起来。

“李泌,你污蔑我!”

然而,既然李泌开口说了这件事,必然是掌握了十足的证据。

连杜妗那些隐秘都能被查出来,元载这些罪行又岂能瞒得住?

元载自己也知道这点,声音虽大,心里却已经发虚,唯有寄望于薛白再饶他一次。

之前在洛阳,他就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求杜妗庇护无非是死马当活马医罢了。可薛白真的没有追究他,究其原因,他猜测是为了变法。

自变法以来,世族公卿们强烈反对,而他元载以寒门庶族的家境考上进士,又是当朝的理财重臣,在颜真卿罢相后便成了新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倘若薛白在明堂前踏尽公卿骨,转眼又治他的罪,在世人眼里难免成了天子对公卿世族的妥协或利益交换,薛白必然不愿看到这等局面。

这或许才是薛白包容他的原因。

于是,元载干脆拜倒呼道:“陛下,臣为变法而得罪无数公卿贵胄,他们为诽谤臣无所不用其极,臣实难自辩。若臣一死而新法能成,臣愿为陛下之商鞅!”

“咣!”

薛白突然踹倒了帐内的火盆。

红彤彤的炭火顿时倾倒而出,火星四溅,砸在地毯上,烧出一片焦味。

帐中三人皆骇然,连忙退了几步以免被炭火烧伤。

“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人,却个个怀着私心算计,你们眼里还有朕吗?!”

薛白极力控制着他的情绪,声音并不高,但蕴含着的愤怒却极为吓人。

这次,就连李泌在内,都感到了惶恐。

他知道自己惹出大祸了,杨玉环一死,激怒了薛白,大唐是有可能变天的……

~~

长安,升平坊,杜宅。

“出事了!”

这原本是一个安宁清晨,杜五郎还在睡梦中,却猛地被屋外的一声惊呼给吓醒过来。

他听得出来,那是他阿爷撕扯着嗓子在喊,如见了鬼一般。

要知道,便是当年柳勣案,杜有邻差点死在大理寺,也没有如此惊慌失措过。

杜五郎遂裹着被子便跑出屋来。

“怎么了?”

只见杜有邻头发也没梳,衣衫不整,光着脚站在廊下,正想要推杜五郎的门。

“变天了!你二姐触怒了圣人,李泌牵扯到谋反大案,元载也失势了,要变天了!”

“阿爷你在说什么?你脚冰不冰?”

杜五郎完全没听懂,只觉得阿爷这般混乱,实在是有失宰相的体统。

“朝堂已经乱套了,百官都不知如何是好,这次可能要牵连到杜家……”

杜有邻还在描绘朝堂的乱象,杜五郎越听越糊涂,只好问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杨……杨太真死了。”

“谁?”

杜五郎一愣,先是有些不相信,接着脑子里乱作一团,知道事情严重了。

“怎么死的?谁杀的?”

“说是二娘杀的。”杜有邻声音透着惶恐,又带着些侥幸道:“也有说是李泌杀的。”

“别急,我去问问清楚。”

杜五郎才打算去把身上裹着的被子放下,院门外已传来一阵喧闹声。

很快,有人带着一众属下走进了院子。

“杜五郎,随我走一趟吧,有些事须询问你。”

“达奚盈盈?”杜五郎讶道。

“走吧。”

达奚盈盈态度平淡,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命人带走杜五郎,又亲自去杜妗房里带走了所有的文书。

杜有邻见状,不由拦着达奚盈盈,道:“这是宰相府邸,不是你说搜就搜的。”

“杜公,我也是奉命行事,请莫让我为难。”

“达奚娘子,你与二娘也是相交多年。”杜有邻低声道:“实话与老夫说,到底出了何事?”

“事态到何等地步眼下还说不准,杜公不可妨碍公务。”

“是你出卖二娘吗?”

达奚盈盈皱了皱眉,正要开口,院门外,杜媗已赶到了。

“阿爷,配合她吧。”

“大娘,到底怎么回事啊?”杜有邻一见杜媗,连忙赶上前。

杜媗低声道:“二娘犯了大错,眼下杜家好好认错便是,切莫再起事端。”

“那二娘……”

“阿爷放心,有我在。”

杜媗安抚了杜有邻,却不保杜五郎,任他被带去,还与达奚盈盈承诺会助她尽快接手杜妗的所有势力。

~~

杜五郎本以为自己会被带到东市的丰汇行,或是达奚盈盈的私宅,没想到却是一路进了皇城。

皇城西南隅,秘书监旁边,原本的司农寺草坊被分出了一个小衙门。

“进去吧。”

杜五郎抬头看去,只见这衙门上方挂着一个崭新的牌匾,上面写着三个字——皇城司。

“嗯?这是什么衙门?我还没来过。”

“那皇城司大牢五郎也未待过了?”

“这么小的衙门还有大牢?”杜五郎不由好奇。

达奚盈盈却没真的把他送到牢房里,而是进了一间小官廨,里面已坐了一个青袍官员、一个宦官,还有一个铺着纸笔准备记录的吏员。

“杜五郎带到了,开始吧。”

“达奚都司请。”

达奚盈盈点点头,道:“杜誊,杨娘子的住处,是你透露给杜妗的吗?”

杜五郎一听,心里便知不好,有心想问一句“杨娘子是真死了?”却也知这不是说话的时候。

“我没透露。”

之后,达奚盈盈又公事公办地问了许多问题,最后让杜五郎在所有口供上按了手印。

“走吧。”

“这就好了?”

“嗯。”

“那我走了。”

杜五郎起身往外走去,可依依不舍地回了好几次头。

直到另外三人都离开了,他不由转了回去,向达奚盈盈问道:“你到底在做什么?”

“在学着当官。”

“啊?”

“打探民间消息的暗探,以前都是二娘随心所欲地安排,以后不同了,有了官身。”达奚盈盈叹了口气,“其实我也不知该怎么办,总之,尽力做些官样文章。”

“你替代我二姐做事了?”

“算是吧。”

“杨娘子真死了?我二姐派人杀的?”

达奚盈盈沉默了一会,还是答道:“就我目前查到的线索,确实是。”

杜五郎道:“不会的,我二姐不是这样的人。”

“她不是这样的人吗?”

杜五郎挠了挠头,仔细一想,其实以杜妗的性格与野心,确实做得出这样的事,尤其是她与杨玉环从来就没多少交情。

可他终究还是得为杜妗说句话。

“二姐不可能忤逆陛下的。”

“争风吃醋,女人间常有的事。”达奚盈盈道:“你们男人只知妻妾成群的好,不懂女人忍受的苦。”

杜五郎从来都是一心一意,没想到这话却是风流成性的达奚盈盈对他说。

“我二姐人呢?”

“暂时幽禁在宫中吧。”

“陛下要如何处置她?”

“那我就不知道了。”达奚盈盈道,“我也很累。”

杜五郎问道:“当然累,可二姐那摊子事,你能做得下来吗?”

“我只管皇城司,也就是情报这块。”达奚盈盈道,“丰汇行则与国库合并了,由你大姐以及朝廷委派的官员接手。”

“大姐?”杜五郎道:“那陛下并没有迁怒杜家了?”

“嗯,让你来,也就是例行问话。”

杜五郎又问了几句。

忽然,他隐约想过来,好像把丰汇行归为朝廷一事,很早之前薛白就提到过,当时杜妗是极力反对的。

“都司,人都拿了。”

门外忽然有人说话,杜五郎转头看去,只见来的是施仲。

施仲以前是达奚盈盈的管事,如今却穿着一身漂亮的武袍,腰上系了玉带,通过玉带能看出他的品阶与四品下的官员相当。

“带五郎出去吧,一个个审。”

“喏!”

杜五郎被施仲带出去,很快便惊讶地瞪大了眼。

他看到外面一个个穿着锦绣之人被绑成串,沿着皇城大街往这边押来。

于是,他不由回头看了一眼皇城司,喃喃道:“这么小的衙门,装得下这么多人吗?”

前方有喊冤的呼声传来。

“冤枉啊,李泌造反与我们有何相干?”

“真不关我的事啊……”

杜五郎仔细看了一眼,认出了其中竟然还有楚王李俅。

然后他发现,被押过来的大部分都是李唐宗室。

他不由又回头看了看皇城司,这次总算意识到达奚盈盈如今掌握的权力。

由此推想,他才知杜妗原来有多大的权力……

~~

回了杜宅,杜五郎坐在大厅上,喝了口水压惊,接着就愣愣出神。

还没清静多久,杜有邻就到了,因为心急,开口就骂。

“逆子,还不快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阿爷啊,孩儿在想,现在出事未必是坏事,我们激流勇退吧?”

“又说要退,你怎么这么窝囊?”杜有邻道,“是不是有人冤枉二娘,她与陛下多……”

杜五郎喃喃道:“杨娘子死了,阿爷觉得是二姐还是李泌杀的?”

杜有邻抚须半晌,还是说了心里话。

“李长源为人方正,若非万不得已,不会动用行刺的手段。可二姐真敢做这等事?”

不用杜五郎回答,杜有邻也知自己那个二女儿一向胆大。

他终于是意识到自己的宰相之位大概率要不保,叹息了一声,愀然不乐,自去书房写辞呈了。

杜五郎继续坐了一会,薛运娘却是过来,道:“郎君,有人想见你。”

“谁?”

“是博平长公主。”薛运娘小声道。

她们是在往东都的路上结识的,之后一直有所来往。

“唉,这种时候,我最好是不要见她的。”

杜五郎其实知道明哲保身,可终究是为人心软,最后还是答应了见李伊娘。

“臣见过长公主……”

“五郎万莫多礼,今日是我有事想请托五郎。”

李伊娘是在掖庭长大的,行事没有什么客套,开门见山便说起来。

“其实我也知道发生了什么,说是,李先生牵扯到了刺杀杨娘子一事,顺带着查到了阿菟的身上。”

“和政郡主?”

“嗯,自从忠王父子身死,阿菟表面上一直没显出仇恨来。我也是这次才知她在私下里反对陛下,前些时日,她去见了李先生。皇城司一查,查到她当年曾去见过仆固怀恩,借由仆固怀恩之女与回纥有所联络……”

“这么大的事?!”

杜五郎吃了一惊。

他也见过李月菟几次,印象里是个善良文静的小女子。

“如此说来,怪不得皇城司今日捉了这么多人,我还当陛下是为了杨娘子之死。”

说到这里,李伊娘不由落了泪。

她抹了抹眼,道:“当年我沦落掖庭,唯有阿菟愿意来看我,她对陛下也是有恩义的,五郎能否向陛下求求情,饶她一条性命。”

“陛下要杀她吗?”

“她如今还在潜逃,一旦被捉住只怕是必死。”

杜五郎无言以对了,他发现这个博平长公主是只管个人的亲疏喜好,从不在乎社稷大义,她与薛白亲近,便自始至终相信薛白是李倩,她与李月菟感情好,不论李月菟做了什么都要去保护,至于那么多宗室,她一个都没替他们求情,也从没说过“李氏宗庙”四字。

他却能从这件事里感受到李氏宗庙风雨飘摇了。

牵扯到这么多的大案,李氏宗室很可能要再迎来一次武则天时期那般的大清洗,此事之后,薛白若想取代李唐,完全能够做到,哪怕没有杜妗的辅佐。

“我如果能见到陛下,就替和政郡主说说话吧。”

杜五郎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虽然他认为这件事会很难。

~~

其后数日,杜五郎愈发感到局势的紧张,以及其中的微妙之处。

皇城司正在不留情面地对付李唐宗室,除了造反大案,还查出了他们许多欺男霸女的罪状,并根据这些罪行抄斩、流放、罢官免爵、抄没家产。

很快,案子便波及到了更多的公卿世胄。

他们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没有因反对天子的新法而被清洗,却因为被宗室牵连而遭殃。

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达官贵人们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这次却没有人举兵反抗。

微妙之处便在于此。

天子之怒是因杨玉环之死而起,但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此事是杜妗所为,凶手毕竟是以和政郡主家奴的身份被处死的,人们根据当夜的情形推测,杜妗、李泌、元载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薛白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极为克制。

他以贪污的罪名流放了元载,却没有处死杜妗,至于李泌,甚至都没有被罢相。

表面上看,这个处置有些偏心,可局势却达到了某种平衡。

经过这一年,元载的属下多半已经被李泌拉拢、提拔,再加上崔祐甫、张巡被李泌说服支持变法,引为宰相,新政并没有因为失去元载而被影响。

而杜妗的失势,使得公卿世胄们一开始就认为这次不是针对他们的,等到他们随着李唐宗室一同被清算,再想反抗也来不及了。

最关键在于李泌,作为整个事端的“罪魁祸首”,他没有被治罪。若猜测原因,天子很难为了一个不能公开的女人的死而治罪一个宰相。

可李泌既然还作为宰相摆在那里,就得为所有的宗室、公卿们负责。

人的心思有时候奇怪,他们不敢反抗更可怕的薛白,认为薛白本来就是这个立场,可他们却会怪罪李泌没有保护好他们。

于是,李泌承担了几乎所有来自宗室、公卿们的压力。

直到皇城司一日之间斩杀了七十六名宗室公卿,长安震动,据说当日李泌入宫请辞,天子不见。

至此,薛氏代唐的传闻甚嚣尘上,有人说天子要改国号为“新”,偏要效仿王莽。

更奇异的是,这种情况下,朝堂里竟还维持着一种异常的平衡。

这次,所有人都怕了天子的手段,也都猜不到天子的心思,于是都小心翼翼地不敢轻举妄动。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杜五郎得知李月菟终于被捉了。

思来想去,决定求见薛白为她求情。

他甚至都没有为杜妗求过情。

因他知道,薛白不会杀杜妗,而他近来却见到了太多人在纷争之中死去,希望能够借机劝劝薛白结了这一桩大案,也对取代李唐的传闻有个了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7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