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24章 如狗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薛白已做好了和郭子仪打一仗的心理准备。

他为人很有心机城府,因此一辈子没吃过什么大亏,连争皇位也多是靠阴谋算计。他倒不是觉得这有甚不好,只靠取巧难免有些问题解决不掉,尤其是变法这种事,最需要一腔热血,硬着头皮往前冲哪怕磕得头破血流。

而郭子仪恰好是一个足够强大的对手,在战场上甚至比李隆基、李亨还要强大,薛白若能击败他,将获得世人真正的敬畏。

到时,他才不再是那个通过冒名顶替篡谋皇位的逆贼,而是凭实力与勇气改朝换代的君王。

他太需要这场胜利了,否则他在臣民眼里永远只是投机者,做不成伟业。

不胜,他宁愿输,也不委曲求全。

因此,当薛白听到张邕苦口婆心地劝他就坡下驴的时候,丝毫没有领情,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回去告诉郭子仪,到了他为李唐而战的时候。”

张邕顿觉失望,今日薛白与郭子仪都战意昂扬,反而是他作为传话者一直希望能够平息事态,可惜还是以失败告终。

退出营地,他深深叹息着准备翻身上马,这边的马夫却是低声说了一句。

“张先生随我来,有人想见你。”

张邕听着这颇为神秘的语气,预感到了事情或有转机,点了点头。

随着那马夫一路出了营地,却是往南进了一片山林之中,张邕不免有些担心是不是要将自己杀了抛尸荒野,直到前方出现了一个破旧的道观。

入内,穿过大殿,有人正在院中静坐,身上的道袍被风吹动,有飘飘欲仙之感。

张邕心念一动,道:“莫非是李神仙当面?”

“我常梦到神仙,却还未成仙,还是在受这尘世所累啊。”

张邕见真是李沁,大为惊喜,道:“恳请李公解一场兵祸,救万民于战火所累。”

李泌回过身来,以一双似能看透一切的眼神打量了张邕,道:“我确有一法,能消战祸,但恐时间来不及。”

“先生若有办法,尽管驱使我便是,但凡有我能效力的,绝不推辞。”

李泌遂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葫芦来,从中倒出一枚红色的丹药,双指捏着呈给张邕看,道:“这便是我的办法。”

张邕疑惑道:“是要我吃了?”

他竟真上前两步,要伸手去接。

李泌却是一下拿开那药丹。

“此乃毒丸,你吃不得。”

“毒丸?先生是要毒谁?”

张邕问了之后自己也在脑中思量,很快有了答案,又道:“莫非是……天子?”

“不错。”李泌道,“我此番出山,为的正是铲除薛逆,使天下安定。”

张邕大为惊诧,不敢立即相信,道:“可这等大事,先生为何相告于我?你我今日只是初见啊。”

李泌坦然自若道:“我有慧眼,知你可信,此其一也。其二,我希望你转告李栖筠,让他为我争取时间。”

“好,我一定完成先生嘱咐。”

“事不密则败,除了李栖筠,不必告知他人,以免误了我性命。”

“那郭公呢?”张邕道,“我可否告知郭公。”

李泌道:“你告知他也无用。”

张邕初时不明所以,等转回了大营,将此事告知了郭子仪,本以为郭子仪会为此振奋,结果郭子仪却没太大的反应。

“军国大事,岂是靠一枚毒丸能解决的?备战吧。”

“丈人,若能以更简单的办法除掉薛逆,岂非造福苍生?”

郭子仪道:“你可知他为何走到如今这一步?”

“难道他真不是皇嗣?”

“他正是旁门左道的办法用得多了,不能服众。”郭子仪道,“就算李长源往后能刺杀成功,难道今日我便能放他入长安吗?”

说着,他瞪了女婿一眼,让他少想些没用的,心无旁骛地备战便是。

但张邕反而觉得李泌真是料事如神,心中更加信服。

他还是找到李栖筠,将此事告知。

李栖筠如今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关中的公卿贵族在薛白的兵威之下进退失据,一惊一乍,另一方面薛白也并非没有支持者,有不少支持新法的官员认为他们才是叛逆,诽谤天子,图谋不轨。

这所有的问题全都是由他担着。

可想而知,当他听说李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能解决所有问题,心情顿觉轻松了不少。

当然,李栖筠是个聪明人,遇到任何事都不会立即相信。

“如此大事,李泌却告诉你?他便不怕事情败露,薛逆先取了他的性命?”

“他说他知我可信,且嘱咐我只可告知李公一人。”

这句话让李栖筠心中熨帖,认为李泌懂他、信任他。

他来回踱步,喃喃道:“若能解决薛逆,自是不必再兴起战乱了。”

思索了好一会,李栖筠下定了决心,对张邕交代了一番话,他则招众人商议。

这次议事,来的人却是又少了些,毕竟眼看着要打起来了。

“天子是玄宗皇帝亲口承认的血脉,此事当不会有假。如今他要恢复薛姓,无非是因为在气头上。但国事不可冲动,依我之意,还是迎他回长安,慢慢劝谏。”

李栖筠一开口,就是态度的巨大转变,使得不少本就不想打仗的人纷纷附和,感慨他终于想通了。

而那些坚决抗争者则难免大怒,破口大骂。

“一群懦夫!薛逆要你们的身家,你们却连豁出去拼一把都不敢,自称世代簪缨,与贪图小利的商贩有何区别?与你等为伍,可笑!”

~~

郭子仪并不理会周遭的干扰,次日,当薛白的兵马开始渡河,他当即下令迎击。

谁都不能体会到他下这道命令有多难,又遇到了多少干涉与阻碍。

但战鼓还是擂响了。

便是有将士们一开始心里不安,觉得自己怎么敢拦截天子,听得熟悉的鼓声,也就抛开了杂念,像平时打仗一样有条不紊地做事。

此战,首当其冲的是郭晞。

郭子仪并不要求第一仗他能大胜,只要求不让薛白过河。

临战前,郭晞问郭子仪,长安无粮,就算能拦住薛白一天两天,又有何意义?

“不要想那么多,重要的是敢与他交战,甚至战赢。只有战,他才会懂我们这些臣子的态度——李唐的宗庙不可动摇!”

因最后这句话,郭晞也抛开了顾虑。

他知自己为什么而战。

“搭箭!”

当对岸的兵马开始过河,郭晞用力一挥手,喝道:“放箭!”

漫天箭矢泼散而去,他拔出刀来,大声道:“李唐宗庙不可动摇!”

渐渐地,这句话成了西岸唐军的信念与口号。

他们其实看不懂天子与朝臣们那猜来猜去的游戏,也不关心薛白那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身份,但他们打这一仗需要理由。

若天子是谋朝篡位的逆贼,他们便灭了他;若天子是在与臣民置气,他们便打到他服输,就这么简单。

这支军队终于逐渐贯彻了主将的意志。

西岸大营,战台上,郭子仪举着望远镜,久久没有放下。

论指挥作战的能力,他远胜于薛白,但世上有机会统帅大军作战的人其实不多,而薛白恰好得到过好几次大军作战的锻炼。

可以说薛白算是郭子仪难得能遇到的好对手。

战场上的胜负并不仅是靠指挥能力决定的,有太多其它因素。事实上,今日这一战,薛白在兵力、粮食、装备、士气等各个方面都远胜郭子仪。

因此,战事一开始,郭子仪就打得十分的艰难。

他顾忌薛白会大量使用火器,于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防守策略,失去了先发制人的机会,处处被动。

可敌军始终没有用任何的火器。郭子仪遂猜测是因为薛白打这一仗的意图不是为了伤敌而是为了服众,但他已经错失了时机,只能慢慢弥补。

开战一个多时辰之后,忽然有探马狂奔回来。

郭子仪还没听到禀报已迅速走到战台的北面看去,果然见有大股骑兵往这边奔驰而来。

他不惊反喜,喃喃道:“你急了啊。”

若易地而处,由他指挥薛白的兵马,他不会这么早就把骑兵派出来,而会留作最后关头的奇兵之用。

因为战场厮杀,一个时间段内死的人都是有数的,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哪怕有再多的计策,士卒们砍来砍去,也就是砍那么多人,胜负手在于心态,也就是士气。

消耗到后面,士卒疲乏,才更容易心态崩溃,而这才刚开战,薛白就算派出再多的奇兵,也很难给郭子仪的麾下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当然,前提在于他是郭子仪。

待郭子仪看清来将旗号,思索片刻,下了一道命令。

“鸣金,后撤。”

鸣金声响起,正策马疾驰的田承嗣不由发生了心态上的变化,觉得郭子仪老了,锐气尽失,这么快就被他吓退了。

他也考虑过这是否是佯退。

但佯退这种计谋说起来很简单常用,实则极少有将领能做到,因为士卒很容易退着退着就成了真溃败。即便是郭子仪,也得提前准备,做不到临时起意来一场佯退。

因此,田承嗣毫不犹豫下令追击郭子仪,誓要立下首功。

“咬着郭子仪的大旗追!”

“杀!”

范阳骑兵当即提速,朝着郭子仪后撤的方向追过去。

……

灞水东岸的战台上,薛白也正拿着千里镜看着战场的变化。

他也知道,奇兵不能太早祭出来,尤其是范阳骑兵。只要他们还没出现在战场上,无形中就能给敌军一种震慑力、心理压力。反而等真的杀出来了,对方可能觉得也就那样。

但薛白之所以这么指挥,因为他对掌控这支兵马并没有太强的信心。

当年,他招降他们、在河北进行军屯,直到现在,士卒们大多都有了土地、每天收获粮食,他才敢调动、指挥他们作战,这是一次尝试,也是试探。

事实上,当时是田承嗣已奉诏南下了,薛白才决定与世家大族正面冲突。在此之前,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调动得了范阳将领。

而直到今日,他依旧对田承嗣不太放心。

此时,眼见田承嗣的骑兵向郭子仪追去,薛白眉头一皱,当即道:“传令,让田承嗣部停止追击,围攻郭晞!”

这边旗令才打出来,却已然晚了。

从千里镜内望去,能看到冲在最前面的范阳骑兵人仰马翻。

……

“咴!”

绊马索突然从地面上弹起。

马匹悲嘶,马背上的骑士顿时飞了出去,带着盔甲重重地砸在地上,造成一片混乱。

包括田承嗣也狠狠地撞在了前面的亲兵身上。

他震惊不已,心道为何会有绊马索?郭子仪难道是前提设了埋伏?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颤,不由得胆颤心惊。

他尚且如此,他麾下的士卒自然也是不安,士卒顿时逆转。

而就在这个时候,鸣金之声戛然而止,改为冲锋的号角。

前方,那杆摇摇晃晃的郭子仪的大旗改变方向,朝着田承嗣冲杀过来。

“杀啊!”

冲在最前面的士卒手持斩马刀,正是常年与吐蕃作战的边军,与骑兵作战经验极为丰富。

不说郭子仪前几日便探知到了范阳兵马,哪怕没有,依着他作战的习惯,还是会布置大量的陷阱。

至于别的将领一次都没把握做到的佯败,更是他与士卒们抗敌的日常。

所谓名将,他并没有太多让人拍案叫绝的计谋,有的则是无比扎实的基本功。

很快,田承嗣开始往后退,试图拉开战线。

他气势汹汹地来,结果却狼狈地退了,对整体士气的打击颇大,局面有了被逆转的迹象。

在安史之乱时怖震天下的范阳骑兵到了薛白手里,没能敌过郭子仪。薛白这一战的目的想要达成也变得更加困难起来。

“不许退!中军押上,先击败郭晞!”

若换作平时作战,先召回范阳骑兵重新调整,总会有新的机会。

长安粮少,这一战打得久对薛白更有利。

但他考虑的方向不同,竟是干脆直接正面迎上去。

“咚!咚!咚……”

这次是东岸的战鼓擂响,薛白以主力猛攻河对岸的郭晞。

远远地,田承嗣见状,立即反应过来。

他原本是想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退出战场,此时却是一扯缰绳,转攻郭晞,试图与中军共同拿下郭子仪的先锋兵马。

战局遂进入胶着。

一直厮杀到下午,双方依旧鏖战得难解难分。

不论输赢,至少薛白已有了与郭子仪正面对战的实力。

这显然大大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

灞水西岸的营地里,李栖筠望着僵持的战局,额头上已覆了一层汗水。

他确实没想到薛白能打出这样的战果。

一个凭借阴谋诡计上位的年轻人,竟能与名满天下的战场名宿打得有来有回、难分高下,这确实是一改他们对薛白的看法。

以前,他们总觉得薛白的功绩是来自于玄宗皇帝的栽培,各路名将的扶持,如今才是亲眼所见,心生惧意。

而郭子仪已经老了,薛白却正值盛年。

可以想见,要不了多少年,他就能成为无敌于当世的名将,凭武功开创基业并非不可能。

李栖筠甩了甩头,将这些杂念抛诸脑后,思绪回到该如何维系李唐宗室、平稳人心之事上来。

他能沉住气,别人却都已慌了。

“郭子仪竟降不住这逆贼?!”

就连原本一些坚定反对薛白的公卿都开始慌了,跟着嚷嚷起来。

“若今日都不能击败薛逆,长安粮少,往后又该如何?”

他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旁人了,众人七嘴八舌,反而把恐慌的情绪推得更为高涨。

李栖筠好不容易才找到说话的机会,道:“诸公,此战并非没有意义,打过了这一战,我们才更好与之谈条件。”

他还是相对理智的,没有把希望全寄托在李泌身上,认为先打一战再谈迎薛白入城之事也不迟。

可这时候,旁人并不买账。

“万一输了,那可就什么都没得谈,你我皆成乱臣贼子了!”

“大家都不想落得像东都那些人的下场吧。”

这两句话极有煽动力。

说白了,他们这些人没一个是日子过不下去的,相反,个个过得都是花团锦簇的日子,岂肯舍了性命去与薛白拼。

此前不过是觉得薛白有弱点,好欺负罢了。

“不会吧?郭子仪还能输了?”

没多久,战场上的一个变化,打破了他们的侥幸。

西边,长安城的方向,有一队兵马迅速赶来,人数虽不多,却十分锐气,探马报了对方的旗号,竟是薛崭。

“薛崭是谁?”

“薛仁贵之后人,圣人当年避难时便是托身于他家中。”

“什么?那郭子仪岂不是要输了?!”

“怎么办?”

“……”

郭子仪也已得到了薛崭赶到的消息,不慌不忙地调了一支兵马前去抵挡。

今日,薛崭倒有些能充当破局的奇兵的样子,可惜,此人还是太年轻了,或许是关心则乱,一路狂奔过来,赶到战场时已是人马力竭,难以提速形成气势如虹的冲击。

薛仁贵的子孙虽不错,但还差点火候。

在郭子仪眼里,今日这场仗基本已经结束了,双方难分胜负。若一定要说,他这边的损失确实稍大一些,可一场仗绝不是看一时。

最后的结果才是结果,且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正此时,外面响起了吆喝声。

“不许进!大帅正在指挥……”

“让开!”

郭子仪转头看去,满眼红红紫紫的,却是一众朝廷重臣火急火燎地赶来了。

“郭子仪!你好大的胆子!”

还未到面前,已有官员大声呵斥了起来。

“我等前来京郊接天子仪驾,你这是在做什么?公然造反?还不快下令罢兵,向圣人负荆请罪!”

此前,变法与郭子仪无关,他也无心掺和。是因为刘整造反,传言天子驾崩,他才奉了中书省的公文赶到长安。

之后是因为洛阳变乱,他才在这些人的苦苦劝说下同意拥立李玢。

事到如今,他还在坚持维护李唐宗庙,这些人又已变了脸。

“咣”的一声,郭子仪二话不说,冷着脸道:“老夫不是为了保你们的几亩田兴兵,更不受你们指使,此时在作战,都退下!”

“作战?你在与圣人作战!”

“他既是薛逆,我有守土之责,便不能放他入长安。”

郭子仪的立场与这些人不同,并不在乎变法,只在乎薛白的姓名,而这恰恰是旁人根本不在乎之事。

在追逐利益的人们面前,他这点坚守显得有些可笑。

“郭子仪,你凭什么说圣人是薛逆?不错,他当众说了托身避难时的名讳,因为他当年就是叫那个名字!谁也不能否认他是薛白,但更不能否认的是,他是大唐血脉,是玄宗皇帝与先帝传位之人。”

郭子仪不想理会这种诡辩,往战场的方向看去。

就这短短一瞬间,战场局势已发生了变化,他没时间与这些人扯。

可那诡辩却越来越多。

“陛下有什么错?他寄身于薛白之身份,乃因受到三庶人案的迫害。即位犹不忘往昔,可见他是念旧情之人。”

“是啊,李岘谋逆,诽谤君上,致使陛下大怒,才有如今洛阳的大案。郭子仪,你是李岘的同党吗?!”

这些毫无风骨的话,连李栖筠都听不下去。

被收缴田亩奴隶时就大骂薛逆,眼看打不过了又迫不及待为陛下辩护,所谓簪缨世家,终究是逃不过人性的贪婪与懦弱。

“都下去!”

郭子仪已经没时间纠缠了,必须专注于战场,命令士卒将这些官员全都驱赶下去。

此时从战台上肉眼可见,薛白的兵马已渐渐形成了优势。

一些官员担心薛白一旦赢了要秋后算账,决心在此时立下功劳。

“抢了他的令旗!”

也不知是哪个官员忽然喊了一句,竟是真扑过去抢那正在挥舞的令旗,引得一众官员哄抢。这在平时是大罪,可这些人都是披红披紫的朝廷众臣,遂使得战台上的士卒根本不敢挥刀相向。

“不许再战了,我要护驾……”

“护驾!”

灞水河畔的战场上,厮杀还在继续。

士卒们在血泊里摸爬滚打,为着旁人的利益赌上性命厮杀。

战台上,公卿贵胄们哄抢着令旗,像是在菜市争抢一块肉的一群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4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