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3章 分利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大明宫,丹凤门。

献宝的队伍已排得很长。

“李猪儿,大府招你过去。”

“喏。”

李猪儿是个契丹少年,幼年时被唐军俘虏,因长得十分清秀又会诸部语言,被安禄山留在身边服侍。他已有十四岁,头上的发髻却还扎成总角,看着如稚童一般。

此时得了吩咐,李猪儿连忙从一列列亲兵间跑过,到了安禄山马前。

安禄山生得极为肥胖,下马时需要有四个人扶。

李猪儿自觉在马凳边站定,躬下身,不一会儿,一团软绵绵压在了他头上。很重,是安禄山那巨大的肚子。

他的职责之一,就是用头抵安禄山的肚子,算是撑住大肚的第三条腿。

侍从们好不容易把安禄山扶下马,李猪儿把头从肚子下拿出来,退到一边。

前方,有红袍宦官过来。

痴肥的安禄山竟是灵活地迎了上去,身子左右摆动,肥肉往两边甩开,像是一个将要旋转的陀螺。

“安大府这般快就到了。”

“哎哟,段翁,你得叫我胡儿,不要见外,胡儿可想死你了。来的是快了些,为了早些见到圣人,胡儿一路紧赶慢赶,瘦了许多。”

“哈哈哈,胡儿一来,长安都显得热闹了。”

宦官段俊恒被逗得哈哈大笑,很是开心。

这般一称呼,安禄山身上那节使度的威仪淡了,显得更滑稽,更人畜无害。

李猪儿看准时机,接过一个匣子,上前递了礼单。

安禄山嘿嘿笑道:“一点礼物,胡儿让人给段翁送到宅里。”

“费心了。”段俊恒笑着收了,提醒道:“圣人方才在打骨牌,须晚些才能召见伱。”

“骨牌?”

安禄山那圆滚滚的眼珠子一瞪,满是好奇。

段俊恒道:“是件有趣的玩物,圣人近来甚喜。”

“嘿嘿,胡儿来了,才是圣人最有趣的玩物。”安禄山扭动着身上的肥肉道。

段俊恒又是大笑,让人先将那些飞禽走兽,奇珍异宝送进禁苑。

这宦官离开后,采访使张利贞趋步赶来。

“大府。”

安禄山虽还有笑意,却是问道:“今日这场骨牌是怎回事?”

他往年进京,圣人可都是迫不及待地见他的……

~~

“圣人,胡儿到了。”

高力士俯身,低声提醒了一句。

李隆基正在摸一张牌,目露思量,忽然眼神一动,看也不看将牌摁在桌上。

“胡了。”

高力士凑上前一看,喜笑颜开,赞道:“圣人这一手真是神了!”

李娘瞪大了眼,先是震惊,之后哀叹一声,撇嘴撒娇道:“女儿好不容易才赢了一点。”

“哈哈,胡儿一来,给朕带了胡牌的好运。”李隆基抚须大笑,“你等先下去。”

“女儿也看看这胡儿又带了什么好礼物嘛。”

李娘出生时武惠妃正受宠,她难得能从小就陪在圣人身边,感情是有的。但她一心为胞兄李琩谋划,又蠢又烦。

今日她不提这事,李隆基才看她顺眼些。

“想看就看吧,莫再多嘴。”

说话间,李隆基目光一扫,看到了杨洄递上来的那些文书,招宦官呈到他眼前。

有些事实,只瞧一眼就能看清楚。

郑虔一落罪,刑部还没来得及开审,连案犯的名单都拟好了;裴冕身兼御史、采访使判官,皆是王鉷身边的副职,竟是东宫的眼线,一出事便带走郑虔。

两边皆是好算计,做得亦娴熟。可惜,中间出了差池,丑态毕露了。

唯独对郑虔的文稿还有疑虑,李隆基招过高力士道:“让北衙问清楚。”

“喏。”

“召胡儿来!”

“宣!范阳、平卢二镇节度使安禄山觐见……”

牌局方停,丹凤宫已大开,献宝的队伍缓缓而入,宫城一片热闹喜庆。

禁苑欢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大理寺。

杜鸿渐犹在努力证实薛白岁考当日去了咸宜公主府。

大理寺卿李道邃却已以证据不明为由暂不判决,怒叱了咆哮公堂者,将他们全都驱逐出去。

礼部尚书崔翘一脸肃然,扬言要奏告圣人,生徒杨暄少年意气,当堂殴打朝廷命官。

都是身披紫袍的人精,看起来威严无比,其实,一点麻烦都不肯沾身。

杨暄打了人又如何?

贵妃的侄儿,不过得了个科举资格,竟被带到公堂上查。受了这般天大委屈,若不还手,岂不是失了少年人天真可爱?

“哈哈哈,肚疼,不愧是你。”

杨暄出了大理寺,用力拍着杜五郎的肩,得意大笑。

“听说春闱就是你带头闹事,秋闱又是你,这方面很有办法,往后你便是我的副渠!”

“唉。”

杜五郎心知与这种幸进佞臣的傻儿子走得太近了,往后名声会臭掉的,哦,等不到往后就要被阿爷打死。

他只好客气地避过了,转身去寻薛白。

远处,薛白竟是在与王鉷说话,两人颇亲近的模样,看得杜五郎目瞪口呆。

……

“你方才与王剥皮说了什么?”

“他烦心得很,岂有心思管岁考之事?”

杜五郎回头看了一眼,问道:“他为何烦心?”

“手下出了事,自是烦的。”薛白随口应道,“走吧,去国子监。”

“好,薛榜首。”

杜五郎乐呵呵地跟在薛白身后,絮絮叨叨道:“你知道吗?今年秋闱被这一闹,谁还管京兆府试啊,都看着国子监岁试呢。以后说起京兆府的解头,只会知道是你薛榜首。”

“解头有甚意思,要当就要当状元。”

“你真是。”杜五郎摇头不已,道:“人得知足,这次得了榜首,又有名气,慢慢来嘛。”

薛白却不这么觉得。

通过岁考本在计划之中。这次冒了诸多风险,接下来才是收获的时候。

还未到国子监,薛白拐进僻静的小巷。

有两道身影悄悄跟了过来。

“郎君。”

“没人跟着吧?”

“我们做事,郎君大可放心。”

薛白点点头,道:“裴冕已利用完,可以除了,他知道我们太多秘密。”

老凉、姜亥皆是眼睛一亮,绽出大喜之色。

“可惜,杨洄本事不济,教裴冕逃了。”

“正好给我们一个手刃此獠为兄弟报仇的机会!”

“你们找得到他吗?”

“请郎君示下。”

薛白招了招手让老凉上前,低声说起来。

“裴冕昨夜去找了东宫,右相府顺着这条线索追查却没找到人,可见方向错了。方才我与王鉷谈论,推测裴冕以京畿采访使判官之名,调动了驿马,迅速出了长安。”

老凉道:“我们顺着这条线索查?”

“不。”

薛白道:“我猜裴冕一定还没走,他耍了两手虚招,在等旁人以为他逃远了再秘密出长安。你们只管盯着李静忠,不论多久,等到此事告落,李静忠必去找裴冕。”

“明白了,我们对东宫这一套最熟悉不过,旁人找不到的,我们能找到。”

“好,近来日子可有困难?你侄儿入私塾可还顺利?”

“郎君放心,顺利得很。”

“去吧。”

~~

北衙。

陈玄礼皱着眉,看了眼案上那两份文稿。

当年,他曾亲眼见证了三庶人案,并不希望有人旧事重提。

今日这案子,写文稿的郑虔虽然是不知好歹,那匿名检举之人却也不安好心。

正想到此处,有人通禀道:“大将军,金吾卫巡街使郭千里称有线索来报。”

“郭千里?”

陈玄礼心想那蠢人如今都被贬成巡街使了。还是那般不知规矩,有事不到南衙去报,跑到北衙来。

“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郭千里大步往这边而来,一边走,一边不时挠挠额头,不时抠抠鼻子。

陈玄礼看得摇了摇头,骂道:“你那点出息。”

“大将军,我查到了一件事,不懂该说,还是不该说。”

“进来。”

郭千里四下看着,喃喃道:“龙武军衙就是气派,唉,金吾卫是什么样子。”

北衙六军守宫城,南衙十六卫守长安,自是有区别的。

“说。”

“右相府不是让我们追查那个谁吗,裴冕,反正又是交构东宫,我查到和被大将军捉到北衙狱那个倒霉蛋有关。这事我本不想管,免得又被贬职了,哎呀,不过大将军也知道,倒霉蛋关在北衙狱,和我那时候的处境一模一样。”

“别废话,说。”

“倒霉蛋叫什么来着?我一下忘了。”

“郑虔,郑三绝。”

郭千里道:“对,郑虔,在落狱的前一天,他见了一个人,叫房琯。”

陈玄礼拿过宗卷看了一眼,道:“太子左庶子,广平王之师,给事中,居门下省之要职,主持华清宫修缮之事。”

“郑虔在申时二刻,到了房琯宅中。大将军你猜,在这之前,房琯还见了谁?”

“我猜?”

陈玄礼淡淡扫了郭千里一眼,有些冷峻,但还真猜了。

“裴冕?”

“大将军这都能猜中?”

“金吾卫不就是追着裴冕才查到此事?”

“哦,对。”郭千里道:“我就奇怪,这么巧。他们见了面,接着郑虔就被拿了,接着裴冕把人带出刑部,接着逃走了。”

“你怎么看?”

“我都说郑虔是个倒霉蛋了,和我当年一样。”

郭千里不是个藏着掖着的人,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事情遂有了一个新的猜想。

裴冕是东宫暗棋,房琯负责联络,当日这两人联络,烧了一封密信。之后,房琯又见了郑虔,要求不让薛白过岁考,郑虔拒绝,离开前踩到了没烧干净的纸头。

也许是房琯宅中有人向右相府揭发了此事,房琯与郑虔是好友,文稿有可能便是从房琯手上来的,刑部遂拿下郑虔审问,既是对付东宫,也是为查裴冕因何见房琯。

裴冕得知,慌忙带走郑虔,恰好被杨洄盯上,他自认暴露了,抛掉郑虔,连夜出逃。其手下不知所措,问话确定郑虔不知东宫之事,遂将其丢回家中。

如此一来,此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须知,圣人并非想惩罚诗、书、画三绝的郑虔,而是不许人再提三庶人案内情。若真治了郑虔的罪,反而会把事情闹大,不如全算在裴冕身上。

证据完整,符合事实,解释得通……

陈玄礼踱了几步,忽然看向了郭千里,问道:“想回北衙吗?”

“想。”

郭千里眼睛一瞪,毫不犹豫地点头。

“大将军,我可太想了!”

~~

右相府,李林甫阴沉着脸,满是不悦。

他才知晓,裴冕竟是东宫的人,许多事登时想明白了,无怪乎近年来对付政敌常常不顺。

幸而此时揪出来了,追查下去,正可重挫东宫。

可惜杨洄太不懂事了,也不先来右相府商议,竟直接把证据递到御前。那份罪犯名单如遮羞布一般被扯开,露出了右相府的丑态。

不过,这个驸马一向就是这么不受控制,自大的蠢货一个。

“右相,杜位求见。”

“他来做甚?”

李林甫沉吟着,忽想到一个可能,吩咐将人带来。

杜位很快就会成为右相女婿,却连一个当面相见的机会也没有,只能在屏风外行礼。

“说吧,何人让你来的。”

“回丈人,是我族兄杜有邻请我代为传话。”

“传谁的话?”李林甫淡淡道:“杜有邻还没有与本相对话的资格。”

杜位略略尴尬,干脆直言不讳。

“是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门下侍郎、盐铁使……”

“想当我的女婿就把位置摆正。”

“杨銛听闻,刑部拟了一份犯案名单已递在御前。其中有一部分正是他属下的盐务官员。他自陈很是惶恐,想要向丈人求个情。”

李林甫脸色难看。

人都没开始审那名单就到御前了,根本是他的罪证,甚至是耻辱。杨銛这话也不知是讥讽还是给他一个台阶下,总之让人听得很难受。

“他待如何?”

“杨銛本打算带着三位国夫人一起到贵妃面前请罪,称他盐务没办好,虽收到了河北不少税目,但被刑部拿到了罪证……”

“够了。”李林甫叱道:“谁给你胆子到本相面前阴阳怪气?”

杜位只好执礼告罪,应道:“丈人是听原话,还是听小婿简述?”

“说。”

“杨銛之意,他想要裴冕空出来的两个权职,京畿采访使判官、殿中侍御史。”

这两个权职虽品阶不高,却都是王鉷的副职,颇关键。一旦给了杨党,那就相当于任杨党把两只手伸到王鉷的腋下。

“凭何?”

“若不给他,他就到圣人面前闹事,借着此次之事诋毁丈人。”杜位沉吟着,道:“若丈人肯给他,那就息事宁人,他可以拿几个权职给丈人交换。”

“换?”李林甫诧异。

“比如,大理寺司直、太子左庶子、门下给事中、主持华清宫修缮事务……这些可都是要职。”

“呵。”

李林甫讥笑。

果然不是交换,这些权职没有一个属于杨党,全是东宫的,且是东宫最关键的几个位置。

但杨铦这话说得确实好听。

李林甫心胸狭隘,少有与人化敌为友的时候。这次却是没办法,被人拿住了痛处,思来想去只能答应。

“你转告他们,本相允了。”

“是,丈人。”

~~

次日,国子监号舍。

薛白睡了个大懒觉,醒来之后还躺在那发呆。

他其实也想去了解局势进展如何了,但李隆基、高力士、杨玉环都相继警告他别再惹事了,这次他就是在岁考,与案情无涉。

只能等着。

忽然,号舍的门被人推开,杜五郎咋咋呼呼地跑进来。

“你看谁来了!”

薛白抬头看去,见到韦述、苏源明,连忙起身。

“学生见过祭酒、司业……”

“我呢?”

又有一人迈步进了号舍,正是太学博士郑虔。

薛白再次执礼,郑重道:“见过郑博士,贺郑博士沉冤得雪。”

郑虔上前,扶住他的手,道:“你既过了岁考,春闱务必尽力。若是落第再回国子监,老夫可不能再教你了。”

“博士还是贬官了?”

“能安然无恙已是知足。”郑虔亲切地笑了笑,凑近了些,低声道:“多谢你,此番恩义,老夫绝不相忘。”

薛白微微笑了笑。

这种事,几人会心便是,此时亦不便多说。稍稍聊了一会,三位国子监官员自往别的号舍巡视。

杜五郎探头看着他们的背影,乐呵呵道:“秋闱二子,又解决了一桩大事吧?”

“秋闱二子?你与杨暄?”

“哎,你不要把我与那个傻子相提并论好吧?”

薛白看看天,心想既然郑虔出狱了,想必郭千里也已重回北衙六军了,也不知杨銛争权了没有,杜有邻是否能顺利升官。

风险越大,收获越大。

“走,回去。”

他心情大好,决定亲自去问一问杜有邻。

想到此事,莫名地期待起来。

“走,回去。”

杜五郎也很高兴,此番他又经历了一桩大事,更是能与薛家兄妹几个好好说道的时候。

两人出了国子监,他正要驱马向西往长寿坊,回头一看,不由讶然。

“哎,你……怎么往东走?是去我家啊?”

薛白已翻身上马,自驱马而行。

抬头看去,不远处的屋檐下有一个鸟窝。

虽已是秋天,还是让他想到了自己作的一句诗。

“檐下双飞过,微风春独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9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