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2章 今时宠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牌位上写着“大唐太子太师汝阳郡王之灵位”,字迹雄健,笔画间却显出些悲伤来,乃是当世书画名家褚庭诲所写。

薛白神色肃穆,手持三柱香线,插在了香炉当中,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周遭一眼,但见灵堂中宾客皆在恸哭。

杜甫将一壶浊酒倒在地上,喃喃自语道:“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虬须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他伤心于旧友过世,开口不由咏出了诗篇来。

遥望当年他在汝阳王门下,与贺知章对饮,转眼许多年过去,饮中八仙却只剩几人。

薛白听着这诗,心想李琎分明姿容妍美、肌发光细,何时“虬须似太宗”了?或者说,杜甫作为挚友眼中所看到的李琎,与平常人并不相同?

上过了香,他转身向汝阳王府的后庭走去,路上若遇阻拦,他便拿出右相府的文书。

“右相命我监查礼院操办汝阳王葬礼,汝阳王在何处薨的?我去看看。”

“在惜花院,这边……”

走在小径上不时能听到铃铛声,原来是庭中花木的树梢上都系着金铃,每有鸟雀来啄,金铃都会响起,驱赶它们,此为爱花之雅事。

薛白走到一间花厅前,隔着屏风便见到一排婢女,手捧火烛。绕过一看,方知是木雕矮婢,雕刻得极为精美。

厅中摆着一张矮榻,榻前摆着各种乐器,此时一名妇人正在收拾乐器,回头看向薛白,愣了一愣,停下手中的动作。

“你是何人?”薛白先问道,神态威严,语气坦荡,倒像是此间的主人。

这妇人年逾四旬,神态恭顺,表情哀伤,如今风韵犹存,可看得出来年轻时显然是个绝色美人,她行了万福,应道:“奴家奚六娘,是宁王的姬妾,宁王去后,汝阳王命奴家看管这座惜花院。”

“从此事可看出汝阳王心善,只可惜英年早逝。”薛白唏嘘不已,问道:“据说他是病死的?”

“是。”

“让人痛惜,但前些日子,我才在安少卿的宴上看到他,倒未看出有何病态来。”

“那日,王该是敷了粉去的,自是看不出脸色来。”

薛白问道:“他脸色不好?”

奚六娘低声道:“他从年轻时就喜欢服用‘玉容散’,肌肤虽白皙光洁,可中毒已深。”

“玉容散?”薛白问道:“那是什么?”

奚六娘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疑惑地再看了他一眼。

薛白遂拿出右相府的文书,道:“我是殿中侍御史,奉命探查汝阳王之死有无疑点,你最好把知道的都告诉我,以免留下疑虑。”

“御史稍待。”

奚六娘很听命,转身打开一个柜子,里面摆着好些个瓷瓶,她拿起其中一个递给了薛白。

拔掉那朱红色的瓶塞,闻了闻,薛白不由皱眉,因他没闻到任何草药的气味,反而闻到一股淡淡的、属于矿物的酸涩。

“这是?”

“据奴家所知,当是含了砒霜、铅粉等物。”

“有毒的?”

“是。”奚六娘道:“王常会倒一点点玉容散混着酒喝,通常是夜里,能美白肌肤,使青丝茂密。奴家劝了他许多次,他不肯听,因这些东西用久了,一旦停用,脸色会变得很差。”

“他是常年服用砒霜、铅粉等毒物,最后中毒而死的?”

“大夫们看过了,皆是如此说。”

薛白把手里的瓷瓶收入袖子,道:“汝阳王死时,你可发现有何异常,或可疑之事?”

“没有。我是宁王的姬妾,并不服侍汝阳王,平素只打理这一个庭院。”奚六娘道,“昨日他归家时已喝醉了,我本以为他不会过来,早早便歇下了,不曾想,他夜里过来又混着玉容散饮了些冷酒。”

薛白又问了几句,没问出更多的细节,便在厅中看了一圈,依旧是没有发现。

正准备到别处去看看,他忽然想起一事,闲聊起来道:“对了,我听李白说,宁王府上有一歌姬,名叫‘宠姐’,可是真的?”

奚六娘正在送他出惜花院,边走边应道:“是。”

“她人在何处?”

“宁王死后,便嫁人了。”

“竟如此?”薛白微微讶异。

李白当时说起长安风物,谈及美人,说到宁王每次会客,唯独不让宠姐出来会客,有次李白醉了,问宁王何吝此女示众,李宪才命人设下七宝花障,召宠姐在后面唱歌,李白虽未见宠姐一面,只闻其声却也念念不忘。

不想,如此佳人,却在宁王死后便嫁人了。

“宠姐歌喉了得,汝阳王亦是爱好音律之人,肯放她?”

“王最是心善,宠姐有了心上人,他便成全了。”

薛白遂停下脚步,不急着走了,问道:“那伱呢?”

“奴家……曾嫁过人。”奚六娘道,“在入王府之前,奴家的夫婿是个卖饼的,宁王见了奴家,赏了他许多钱,他便将奴家卖给了宁王。”

“然后呢?”

“从此,奴家就在王府住下了。”

“宁王离世后,你没找过原来的夫婿。”

奚六娘道:“宁王在世时,曾将我送回过他身边一次,但他只想要钱,并不想要我。”

“为何将你送回?”

“有次,王府宴请,宁王忽问我‘忆饼师否’,我默然未答,在场的一位官员赋了首诗。”

薛白忽然想到了杨国忠曾说过的一桩轶闻,乃是关于王维的。

“那诗,该是‘莫以今时宠,宁忘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是。”

这诗名为《息夫人》,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的王妃,楚灭后,楚王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始终默默无言,楚王问她为何不说话,她答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当时杨国忠说,王维是以这首诗明志,说他虽成了玉真公主的幕下之宾,但心里念念不忘自己青梅竹马的妻子。

奚六娘眼神哀伤,摇了摇头,道:“这诗虽美,可不论是‘今时宠’还是‘旧时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说散便散的。”

“是啊。”

~~

是日薛白并没能查出更多,他很快便被李林甫召了回去。

偃月堂,李林甫坐在光线晦暗的角落里,看着走进来的薛白。

这次,李腾空也在,眼神里带着关切,但不知是关切谁。

“知道本相为何把你招回来吗?”

“右相是为了我好。”薛白道:“又死了一位宗室重臣,诸王又可以借着参加丧礼交构群臣了,我还是不要掺和为好。”

“咳咳咳咳。”

李林甫又开始咳起来。

好不容易停止了咳嗽,他顺着薛白的话训斥道:“你还知道,每次朝中出什么事,皆有你的身影,嫌命太长吗?”

“我太想升官了,遇事便迎上去,才有更多立功的机会。”

“那你查出汝阳王的死因了?”李林甫问道。

他虽在病中,倒也十分敏锐,这么快就得知了消息。

薛白道:“我探查了一下,该是常年服用玉容散,导致中毒太深而亡,应该没有别的蹊跷。”

“真的?”

“右相若不信,可以开棺验尸。”

“此事便到此为止,再让本相发现你还在探究……”

李林甫话到这里,却没放出什么狠话,而带着喟叹的语气,道:“那往后你便莫再来右相府了。”

“好。”

“十七,你看着他,去吧。”

李腾空不太情愿,只是父命难违,遂跟着薛白出了偃月堂,两人往外书房走去。

路上一直很安静,直到薛白开了口。

“你阿爷一直在警告我。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他向我透露出的是,这些宫闱斗争背后的水很深。一旦越了雷池,就是拂逆天威,总而言之,他在教我做事。”

“既然你都明白。”李腾空道,“想必不需要我看着你。”

“明白虽明白,可我不想成为你阿爷那样的人。”薛白道,“圣人除掉李瑛、张九龄、武惠妃,甚至李琎……你阿爷说出这些,看似胆大,可他想做的不是改变圣心,而是震慑我。可惜,我不想当一个事事依附圣心的佞臣。”

“那你就莫再来右相府了,右相府怕被你牵连。”

“你也是这般想吗?”

李腾空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

“我觉得你阿爷错了,他老了,圣人也老了。往后不论谁继承皇位,三庶人必将翻案,右相府何不尽早下注?”

李腾空向后退了一步。

她感觉到自己那纤尘不染的道心,被薛白以权谋的脏水泼了上去。

偏偏这是她选择的。

闭上眼,她驱散心中的杂念,冷静地想了一遍,问道:“你说你要做什么,我再考虑。”

“我想要调一些右相府的卷宗看看……”

~~

汝阳王府中还响着哀乐,太子李亨已经到了,代圣人表达了悲伤之情。

圣人这辈子最敬重的就是长兄李宪,最疼爱的就是侄儿李琎,据说听闻李琎英年早逝的消息,悲恸至极,在宫中哭得泣不成声。

庆王李琮也到了,李琮与李琎关系一直不错,最是伤感,虽没说太多话,但那泪水却是演不了的。

在这种氛围下,一辆马车悄然抵达了汝阳王府,随行的侍从摆好车登,方有一个白面无须的中年男子走了下来,一路进了惜花院。

奚六娘恭迎在侧,行礼道:“见过将军。”

“我且问你,他为何忽然查起当年旧事,可有人指使?”

“奴家不知,只知他是去了安庆宗的宴席回来,开始在意此事。”

“安庆宗?那是太子授意还是庆王授意?”

奚六娘道:“奴家不知是谁授意,只知今日上午,有人来查过汝阳王暴毙一事。”

“谁来查?”

“一个殿中侍御史。”

“是否长相英俊,年轻很轻,看起来不到二十。”

“是。”奚六娘当即点了点头,道:“与王维年轻时甚是相像。”

“薛白?又是他?他又在掺和此事?还真是哪都有他。”

朝中在这个年纪能官任殿中侍御史的人,只有薛白一个。而若是将近年大大小小几桩谋逆案串联起来想,还真是每次都有薛白的身影在其中。

“东西呢?”

“稍等。”

奚六娘于是去捧出一个匣子来,摆在案上。

那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打开来看了一眼,点了点头,捧起它,夹在腋下。

“我已安排好车马,你可去洛阳,不然留在长安,还能服侍嗣宁王、嗣申王、同安王不成?你也年老色衰了。”

“谢将军。”

“走了。”

奚六娘再次万福,送走了对方。

之后,她收拾物件,离开了汝阳王府,侧门外果然有一辆小车在等着,她登上车,马车立即启程。

虽然颠簸,她却长舒了一口气,十余年间在长安侍奉王侯公卿,终于得来了自由。

马车一路离开春明门,奚六娘逐渐睡了过去。

……

再醒来,她迷迷糊糊间看去,只见自己身处一间屋舍。

“这是驿馆了吗?”

奚六娘问了一句,正要起身,才发现自己全身上下已被捆着。

再抬头,只见一个年轻汉子坐在胡凳上,一身车夫打扮。

“你做什么?将军让你带我到洛阳。”

那年轻汉子笑了笑,摇头,道:“你既然做了这些事,竟还想着平安离开?”

奚六娘一愣,问道:“你们要杀我灭口?”

“否则呢?”

“你们答应过我的,侍奉了宁王,便放我自由。如今我连汝阳王都侍奉了,你们却还不放我?”

“你杀了汝阳王。”

奚六娘道:“是你们的命令,是你们要我常年给他下毒的……”

话到这里,她忽然反应过来了什么,惊道:“不对,你不是方才的车夫,你是谁?!”

“吱呀”一声,门开了,走进来一个美貌女子,二十余岁模样,脸上带着些傲然之色,淡淡道:“你下去吧。”

“喏。”

那车夫打扮的年轻汉子便退了下去。

奚六娘愈发惊恐,她看着刚进来的这个女子,隐隐觉得有些面熟。

“我们……以前见过?”

“也许见过,汝阳王好宴游,我们见过面也不稀奇。”

“你是,”奚六娘终于想了起来,喃喃道:“是太子良娣……”

“不是,我不是甚太子良娣,你可叫我杜二娘。”

“二娘你是做什么?”

“别怕,不过是问你些事情。”杜妗道:“是谁授意你毒死了汝阳王。”

“二娘耍笑了,奴家万不敢做这些。”

“知道吗?薛白见你之时,便怀疑你是内侍省派在宁王父子身边的眼线了。”

杜妗很有耐心整理着袖子,慢悠悠道:“我这丰味楼最能打听消息,因此知道许多旧事,宁王为何把皇位让给圣人,无可奈何而已,当年圣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实力雄厚,众望所归,宁王自知无法与之抗衡,又鉴于玄武门之变,让了这皇位,可若非要说‘兄弟情深’,圣人杀妻子、杀宠妾、杀儿子、夺儿媳,你让我信他们兄弟情深?抱歉,我真信不了。”

奚六娘听得这番话,吓得双股打颤。

她很清楚,杜妗既然敢当着她的面说这么多大逆不道之言,必是不可能放她了。

“所以,圣人必定有派人在监视着宁王父子,甚至不止一个这些人原本很难找,但你是最明显的一个,也许你根本没想着隐瞒吧?毕竟,谁敢对圣人派遣的人下手?”

“我……”

“你这般纤白明媚的人儿,会是一个卖饼人的妻子?因王维一首诗,宁王便想将你送回卖饼人身边?卖饼人却又为了钱而不要你?宠姐歌喉婉转,汝阳王尚且放她嫁人,你却还留在王府,必是使了手段的。”

奚六娘知道自己真的瞒不住了,道:“二娘既然知道,如何敢这般对我?”

杜妗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吗?薛白是我的情郎。”

奚六娘一愣,不明她与自己说这些做甚。

“还有,你可知薛白其实是废太子李瑛之子?”

“什么?”奚六娘瞪大了眼,不可置信。

杜妗将她表情尽收于眼底,笑道:“你知道此事?”

“我若说了,二娘能饶我一命吗?”

“当然,我们很缺人,尤其是证人。”

奚六娘有些犹豫,但她知道自己若不说,今日听的这些话已能让她必死无疑,遂开口道:“我知道的不多,但都愿意说。”

“不急,从头慢慢说。”

“我是从开元十八年,武惠妃有意为寿王争储王开始,便被安排进宁王府。因为,寿王曾过继给宁王,由宁王抚养长大,当时,内侍省就已经在防着宁王与寿王了……”

杜妗听着,脸上浮起些讥笑,既是在笑武惠妃母子,也是在笑自己。

这些年所有人都盯着储位,却不知那位高高在上的圣人也在忌惮着每一个意图靠近储位的人。

全都输得不冤。

“开元二十五年,三庶人案发,圣人对汝阳王的表现不甚满意,内侍省便让人盯着汝阳王;开元二十九年,宁王去世了,但到了天宝元年,汝阳王给寿王支招,让寿王请求为宁王守孝,使圣人无法封杨太真为妃,那时起,内侍省便命我给汝阳王下毒了……”

奚六娘说到这里,自己也感到有些害怕,补充道:“我没办法,我的命掌握在内侍省手里,我没得选。”

“继续说。”

“原本,内侍省也没要求何时毒死汝阳王,都知他嗜酒,又常年服毒,必是要早死的。但前几日,吴将军问我,汝阳王为何又开始查三庶人案的详由,我答说不知,他便让我杀了汝阳王。”

“吴怀实?”

“是。”

“还有呢?”

“此事,与一个铜镇纸有关,汝阳王想找方打死皇孙的铜镇纸。我本不知为何,二娘今日一说,我便明白了……想必是,汝阳王已见到了皇孙?”

杜妗点点头,道:“他找到铜镇纸了?”

“找到了。”奚六娘脸露悲伤,低声道:“正是他找到了,我不得不毒杀了他。”

“东西呢?”

“吴将军拿走了。”

~~

卷宗被摊开,上面的纸已泛黄。

薛白的手指在那一列列文字上滑过,寻找着想要的信息。

便是在右相府,也没有一份专门的宗卷记载三庶人案,且以李腾空的权力,也调不出最机密的宗卷。所以,薛白做的是把开元二十五年前后与之相关的文书都调出来。

绝大部分都是于他没用的内容。

数不清翻找了多久之后,忽然,李腾空道:“看这个!”

薛白目光看去,只见她看的那页记载的是武惠妃葬礼的内容,其中有一句是“内仆丞吴怀实居右夹引车乘”。

“吴怀实?当年是武惠妃身边人?”

再想到吴怀实其实是高力士的养子,薛白便明白了一些事情……

~~

是夜,杜宅。

薛白难得来看杜有邻。

偏偏杜有邻今日回来得却晚,赶到花厅,见薛白已在与杜媗、杜妗说话,案上的茶点已用了一半。

“薛郎来了,不巧,今日城外出了强盗,我赶去查案了。”

“强盗?”杜妗好奇道,“何人敢在天子脚下抢劫?”

杜有邻摇头道:“谁知道呢被劫的是一辆马车,两个车夫被抹了脖子丢在路边,看地上留下的车辙马车应该是被劫回长安了。”

“两条人命?”

“此案最蹊跷的不仅于此。”杜有邻附到薛白耳边,低语道:“而是,死的两个车夫,都是……”

薛白不由惊讶,道:“伯父是说,他们有可能是内侍省的人?”

“是啊。故而说此案棘手,内侍省的宦官为何会乔装出城?又是谁杀了他们?”

杜妗问道:“阿爷可有眉目?”

“为父还真有个猜测。”杜有邻道,“他们大概想要逃走,被内侍省派人劫杀了。”

薛白道:“若如此,大可光明正大地带回去,岂会擅动私刑?”

“想必是有什么丑事吧。”

“你们先谈,我先去更衣,再聊正事。”

“伯父请。”

目送了杜有邻,厅中三人方才把头凑在一起,继续谈起正事来。

“如此说来,吴怀实也是当年的知情者,如今还知晓了薛郎在查汝阳王之死。”杜媗道,“那他很可能查到薛郎与汝阳王有过密谈。”

杜妗道:“那正好新账、旧账一并算,除了他。”

“他在宫中,得圣人信任,又是高将军义子,岂是轻易好除的?”杜媗道:“我反而以为我们近来做得太多了,该韬光养晦。”

薛白道:“李林甫也是这个意思,李琎没死之前,他就已察觉到李隆基的忌惮。”

“那你还不收敛?”

“难得能掌握相府之权,该借机多谋些好处,冒点险也是值得的。”

“以往只当圣人豁达大度,如今看来,愈觉伴君如伴虎。”

“……”

那边,杜有邻换了一身便衣,吩咐厨房烤一只羊腿,便去招呼薛白在杜宅用膳。

“薛郎当把妻子也带过来,如此夜里宵禁了便宿在杜家,该将此处当成自己家一样。”

“是,下次再带三娘过来。”

“你我已许久未谈朝中局势了,今日好好剖析一番……”

正说到这里,却有下人赶来,通传有人来找薛白。

杜妗一听便知是杨玉瑶来找,不由担心薛白能否应付得过来。

~~

虢国夫人府。

杨玉瑶正以优雅的姿势吃着桃肉,见薛白进来,没好气道:“你既有闲暇去杜宅,如何不来我这里?亏我还想着给你桃子吃。”

“即便瑶娘不召我,我也是要来的。”

“才不听你说些鬼话糊弄人。”

薛白一本正经道:“为的是汝阳王之死,我打探了一下,汝阳王常年服用砒霜、铅粉,中毒而亡。此事虽是简单,我却是多事了。”

“所以呢?”

“却怕被有心人牵连到我头上。”

“放心,圣人正是信任你的时候。”

“我得罪过吴怀实,太池宴时他便想对付我,此番我多管闲事,只怕落了把柄在他手上。”

杨玉瑶勾勾手指,让薛白近前,喂了一块桃肉给他,道:“我还能不管你吗,会替你先与贵妃说一声。”

“那就多谢义姐了。”

这次,见了李琎之死,薛白已感到了危险。

他知道自己能活到现在,杨氏姐妹确实是保护了很多回。

“自家姐弟,说甚谢不谢的。”杨玉瑶道:“我总不能让你的‘把柄’落到旁人手上。”

薛白没有说话,以动作表示了感激。

杨玉瑶如今却更喜欢与他多说会话,倚进他怀里,道:“知道吗?太池宴时,我听人说你是正人君子,真是差点憋不住,眼下都有人说你我之间原是清清白白……”

说着,她忽瞪了薛白一眼,轻拍了他一下,嗔道:“我可还未说完。”

“我岂可让人乱说?”

“你便是这般坐怀不乱的?”

“阿姐若想要我坐怀不乱,倒也可以。”

“好啊,我今日偏是想见识你的坐乱不怀。”杨玉瑶来了兴致,道:“倒给我一个施展手段的机会。”

说是施展手段,她已腰肢款摆,施展起身段来。

两人正闹得高兴,明珠偏匆匆赶来,禀了一句。

“瑶娘,贵妃来了。”

杨玉瑶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讶道:“马上要宵禁了,她怎么会此时过来?”

明珠犹豫片刻,答道:“似乎是贵妃忤了旨,被遣送出宫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7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