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78章 皆在一念之间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王韫秀驰骋于官道上,渐渐地,骊山越来越近了。

管崇嗣一直拦着她,不让她来,因为“节帅吩咐,小娘子务必待在家中”,王忠嗣的命令对这些部属而言远比圣旨还管用。

可王韫秀在家中办着丧事,忽然意识到这丧事意味着什么,于是还是来了。

她才不管王忠嗣如何吩咐的,她不是他的部属,而是女儿。虽然她从小就没享受过一个女儿该得到的疼爱,她阿爷是一个颇为冷漠的人,不近人情、难以亲近。

“咴!”

马匹力竭,前蹄一软,突然俯摔在地上,王韫秀就地一滚,摔得生疼。落马是极危险的事情,古来不少名将便是因此丧命,她运气好,没有摔死,马上爬了起来,奔向望仙桥。

五岁那年,她就曾骑着小马驹摔在塞北的黄沙里,当时王忠嗣正在绑他的弓弦,头都不抬道:“自己爬起来。”

他真不是一个好阿爷,所以她成亲后终于忍受不了,与元载离开家门过了一段极贫困的生活。还是元载考取功名后刻意亲近,她才稍微修复了父女之间的关系。

脑中想着这些,王韫秀跑过望仙桥,直奔华清宫。她已经去过昭应县城的别宅,没找到王忠嗣,反而发现了孙孝哲的死士在搜寻他,于是到处寻找,最后认为阿爷该是入宫了。

还未到津阳门,她鬼使神差地一回头,竟见到王忠嗣从东面的一座殿宇内缓缓走了出来,独自走到空地上。

“阿爷?”

王韫秀不明白他在做什么,愣了一下,往那边跑去。

她隔得还远,却能看到有人持刀追在王忠嗣身后,向他扑了过去,那是孙孝哲,与他的距离近得多,带着突厥人的凶蛮气势,利落地挥刀。

“阿爷,躲啊!”

“躲啊!”

王韫秀先是焦急,又因王忠嗣那慢悠悠的样子而感到气愤。她气他那无比执拗的性格,每一次都是任她急得哭出来也不能劝动他一丝一毫。

像一座山,像一块磐石,让人气得一脚踢上去,踢得脚趾生疼。

视线里,王忠嗣依旧十分可气地杵在那,孙孝哲一刀劈下,将他劈倒在地,血猛地高高溅起。

“王忠嗣与太子谋反!”

孙孝哲没想到这么轻易就砍倒这个挥师灭了突厥的一代名将,喜得手都在发颤,同时莫名地一阵心虚,忍不住再次左顾右盼。

这次,他倒是见到了匆匆奔来的王韫秀。可依旧没有旁人看到他追捕王忠嗣、平定太子叛乱的全过程。

“王忠嗣欺君叛乱!斩!”

再次大吼了一声,给自己鼓劲、填补心虚,孙孝哲再次一刀劈下。

这一刀对准了王忠嗣的脖颈,挥下时王韫秀却奋身一跃,撞在孙孝哲身上,将他手中的刀撞落。

“阿爷!捡刀!”

王忠嗣咬着牙,拼尽最后的力气勉强从地上撑起身子。巨大的骨架成了沉重的负担,他好不容易跪起,背上伤口崩出了很多的血,他却只顾抬头望向西绣岭。

千言万语,都在这一跪当中了。

“捡啊!捡刀啊!”

耳畔是王韫秀撕心裂肺的劝,王忠嗣恍若未闻。

这柄刀捡起了,他躲得过孙孝哲的劈砍,可躲得过接踵而来的明枪暗箭吗?哪怕躲过了所有刺杀,可躲得过疾病吗?哪怕病能痊愈,躲得过一次接一次的栽赃构陷吗?

即使躲过了朝堂上的所有漩涡,躲得了陛下的疑心与杀机吗?

累了。

自石堡城之战始,他一直在拼尽全力地自救,也受得了薛白、哥舒翰等人的拼命保护。可所有努力都是治标不治本,根除不掉他最大的罪。

“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

这句话,他确实说过,且是以理所当然的语气,那是韦坚案之后,有幕僚说,哥奴如此行事与太子已成生死之敌,若不能废太子,只怕会以武力阻止,王忠嗣遂义正辞严地表了态。

他至今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否则,纵容李林甫、安禄山之流,举兵揭起大乱,反对储君登基不成?社稷法度在此,岂容一丝背悖。

如此简单浅显的道理,圣人为何就看不明白?

王忠嗣真的很想要问一问圣人,那個养育、栽培了他近四十年的养父,为何就不能相信自己的儿子、养子一次?难道父子之情、君臣之义,都不能够消弥猜忌与不安吗?

若他的养父不肯信他,他只能用这一条性命证明给他看。

西绣岭高耸在眼前,只能看到降圣观的轮廓,王忠嗣凝视着它好一会,低下了头,用袖子沾着血,在地上划着字。

~~

李亨终于奔出了讲武殿,见到范阳士卒们要扑向王忠嗣,连忙大喊道:“拦住他们!”

他的护卫们正要上前,却听到吉温大喊了一声。

“太子要造反吗?!”

双方持刃对峙,竟是范阳士卒的气势更足一点。

“此处是华清宫、天子驻跸之地!”吉温走过人群,站到了士卒当中,朝李亨大喝道:“王忠嗣欺君诈死,孙将军要将他拿下,合乎法理。太子欲动武阻拦,这是为何?与王忠嗣是同谋吗?!”

这样一番歪理,竟真就吓住了李亨,不是因为李亨无理辩不过,而是因为一旦双方士卒起了冲突,事后闹到御前,圣人绝对不会信他。

一旦他今日下令救王忠嗣,事情必演变成他这个太子发动宫变。

李亨只好一脸窝囊地站在那,恨不能让天下人,也让那个圣人看看,他这个所谓的国本到底是怎么被安禄山的爪牙羞辱的。

视线里,王韫秀正要拼命地阻拦孙孝哲,撕心裂肺地劝王忠嗣自保,可王忠嗣不听。这让李亨也在心中埋怨这个义兄的执拗。

当年石堡城一战便是,李光弼苦苦相劝,王忠嗣就是不为所动,抗旨不遵。李亨听说,气得直跺脚。

虽说兄弟情深,可事实上,王忠嗣一次又一次地不识好歹、自行其事,已几乎把两人之间的义气消磨殆尽。只说今日之事,王忠嗣便未曾事先与李亨打过招呼。

此时李亨看着王忠嗣的背影,既哀其将死,又怒其不肯做一丝妥协。

他不理解这个义兄为何要自寻死路。

~~

薛白在千里镜里能看到王忠嗣往降圣观这边望了很久,他看不到他的眼神,却能感受到他的情绪。

他像是得到了王忠嗣最后的托付,如同在说“剩下的就交给你了”。

但他们其实都知道,这么做,很有可能是白费工夫。如果薛白、元载不能够把李隆基带到降圣观来亲眼目睹,事后,一切的解释权很可能都要归于旁人,而哪怕亲眼目睹了,结果也不好说,因为李隆基打心眼里就是猜忌王忠嗣。

这猜忌似乎是个死结。

因此薛白能够明白王忠嗣为何最后做出了这个选择。

过去的几年里,他极力想要保护王忠嗣,有时看起来都已经成功了,打消了李隆基当时的杀心。可只要有人一撩拨,那信任危机就要显现出来。

刚在南诏立下功劳就被调入朝中任兵部尚书,当鲜于仲通在喝彩声中献俘,王忠嗣犹僵卧在梁州养病,面对着政敌的明枪暗箭,而圣人不见重病之人,这种表态几乎是在纵容他们继续迫害。

到了今日,薛白依旧能再保王忠嗣一次。

可连他也不确定,这种保护对于王忠嗣而言,是好是坏。

……

就在望仙桥旁的树林里,有一个黑黢黢的铳口从灌木丛中探了出来。

赵余粮趴在灌木丛中,眼睛死死贴着千里镜,盯着张孝哲的动作。

他浑身上下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了,心弦也绷到了极点,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二娃,下令了吗?”

“没。”

乔二娃抬头看去,远处的一间高台上,施仲根本没有下令。

连他们都知道,在华清宫外,不论是开铳还是射箭,只要是藏了伏兵,整件事的性质都会大不相同。所以,若非不得已,他们绝不能出手。

赵余粮已有些承受不住这样的重压了,想着也许自己可以不用等到命令就直接开铳救下王节帅,这会是他初次违背郎君的意志。可脑海里那一声“砰”回响在华清宫外,也让他感到有些吓人,他于是又希望埋伏在另一边的神箭手都尽快射箭。

总之思绪杂乱,让他太阳穴的血管都跳动得厉害。

视线里,孙孝哲一脚踹开了死死纠缠他的王韫秀,俯身拾起了地上的刀。

“啖狗肠!”

赵余粮焦急不已,迅速移动千里镜往西绣岭看去,远远的,几道身影正立在降圣观的高台上,在他眼里,也就指头那么大,却显得异常冷酷。

他想要有所动作,手指却颤抖得厉害,耳畔忽有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望仙桥传来震动,吓得他缩了缩身子。

一队禁卫如飞龙般赶来,为首一人身手矫健,张弓搭箭,“嗖”地一箭射出,正中孙孝哲的肩头,箭支的劲道直把他推倒在地。

赵余粮如同一个将要溺毙的人突然浮出水面,瞬间能呼吸了一般,同时后怕不已,连忙缩回了火绳铳,一动也不敢动,任那一个个骑兵从身旁过去。

~~

王忠嗣本以为自己必死在孙孝哲刀下了,遇此情形,竟有些失望。

他转头看去,只见是郭千里策马奔来,同时大吼道:“谁敢在华清宫前动手杀人?!”

孙孝哲捂着肩头上的伤勉力坐起,脸色狰狞,眼里泛出狠意,喊道:“王忠嗣诈死欺君,意图谋反!我不过是将他拿下。”

说罢,他看向匆匆赶来的吉温,安心把接下来的口水战交给吉温来打。

郭千里并未看到事情的全部经过,驱马到王忠嗣面前仔细看了一眼,道:“还真是王节帅,远远瞧着我便觉眼熟,你不是被刺杀了吗?”

王忠嗣没有回答,心中不知郭千里这一救会让事情变好还是更坏。

也许,圣人会因此依旧猜忌他?

~~

李隆基看了很久,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

高力士上前道:“奴婢派人在太子身边听了全过程,现将人带来?”

今日在圣人亲眼目睹的整个过程中,已很明显地能看到孙孝哲对王忠嗣的杀心,在王忠嗣根本没反抗的情况下,孙孝哲丝毫不曾想过要活捉他。

仅此一点,已可证明安禄山一系对王忠嗣之忌惮是出于私心。

这种情况下,高力士认为圣人应该先吩咐御医给王忠嗣处置伤口。

可李隆基只是淡淡吩咐道:“让他们到九龙殿面圣。”

“遵旨。”

“九龙殿不必留太多护卫。”李隆基又补了一句。

高力士一愣,知这是因圣人还不信太子与王忠嗣,想看看他们到底会不会造反。只是,还有必要吗?

他告退时下意识地瞥了薛白一眼,他已经完全看明白了,正是薛白在配合王忠嗣,故意引导圣人来降圣观,这么做绝不是什么好事,操纵圣人,闹不好就是触怒龙颜的大罪。

同时,陈玄礼也已意识到薛白在此事当中所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移了两步,挡在了他与圣人之间。

薛白很自觉地退了两步,交出千里镜,垂下双手,静候处置的样子。

李隆基依旧背对着他,举着千里镜,看着郭千里押着李亨、王忠嗣、孙孝哲、吉温等人一路进了华清宫,走向御汤九龙殿。

这个过程中,距离在拉近,他更能在千里镜里看清他们的动作,可他反而觉得离他们越来越远了。直到他们进了殿,他才放下千里镜,回到降圣观,在御榻坐下,等候着结果。

他能够想象到,此时那些悖逆的臣子们站在九龙殿内,隔着屏风,各自对着那座玉像油口滑舌地狡辩。

对于那些狡辩的内容,他没有一丝一毫想要听的兴趣,他已经在他们头顶上方看得一清二楚了。现在,他只想知道,他的储君有没有魄力发起一场政变。

今日,李亨若没有这个决心,等到王忠嗣一死,便不会有更好的机会。

等了许久,诸多消息传了过来。

“禀圣人,吉温、孙孝哲咬定了太子与王忠嗣谋反;太子跪在九龙殿前,称并不知详情,愿辞去储位以证清白;至于王忠嗣……”

说到这里,传话的宦官顿了顿,方才继续道:“他承认了犯下欺君之罪,想要在临死前面圣。”

这要求听在李隆基耳朵里,觉得特别耳熟,他于是恍然想起李林甫临死前也是这么说的。

再次起身,居高临下地看了看华清宫的地势,从这个角度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宫中守卫的薄弱处。以王忠嗣之能,只需要调动百余精锐,很容易就能控制九龙殿,顺利“尊奉太子”。

但李亨、王忠嗣什么都没有做。

李隆基心里悬了多年的那块石头悠悠晃晃,还是落不了地。

他遂侧睨了薛白一眼,淡淡道:“你擅排戏,此前排了一出《西厢记》,今日排的这出叫什么?”

“臣惶恐。”

薛白的表情称不上惶恐,但惭愧确实是有的,从袖子里拿出了自己的告身,也不敢上前,只好放在地上,仔细拿鱼符压着,怕被风吹走。

他动作轻柔,看得出很在乎这告身、鱼符这些官位的象征。

“臣也许不适合当官。”薛白难得承认了这点,道:“臣欺君罔上,包庇王忠嗣,罪该万死,请圣人看在臣过往的功绩上,留臣一条性命,放臣归隐山林。”

“薛上进不想当官了。”李隆基讥道,“不当官你做什么?”

“我该学李泌。”薛白道。

这话说得诚恳,他该是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算当个闲云野鹤。

李隆基见他如此,反而息了些怒气,道:“朕早知你不适合当官,也就是与李白一样,适合供奉翰林。”

“是。”薛白像是没了往日的志气,有些泄气的样子。

李隆基不见华清宫中有异动,再次坐回御榻,吩咐道:“召郭千里来。”

郭千里突然冲出,一箭救下王忠嗣,显然已在圣人心里留下猜疑。

等待着郭千里,李隆基方给了薛白一个解释的机会。

“说吧。”

“是,臣不敢再欺君。”薛白反正也不想当官了,也豁得出去,道:“臣在梁州见到了重病在身的王忠嗣,当时他身边有一大夫被人收买,下慢性毒药害他,被臣揪了出来。前几日,臣听闻有南诏遗民北上,欲为阁罗凤报仇,心中起疑,遂提醒王忠嗣小心。不想,还是听到了王忠嗣遇刺的消息,臣不由奇怪,他为何明知有人要害他,还如此松懈。于是,臣借着追查凶徒之机,查看了那具无头尸体,发现……那不是王忠嗣。”

李隆基沉默着,无形地施加天子的威压。

他回想起来,那天问薛白“那具无头尸体真是阿训的?”薛白的反应其实是有些不自然的,装作不知“阿训”是谁掩饰过去,可这竖子岂可能不知王忠嗣小名。

“直臣?”

“臣惭愧。”薛白道:“王忠嗣找的替死鬼,体形与他相似,甚至身上的伤疤都差不多。但王忠嗣在梁州被下毒之后,手指处的关节已经发黑。我当时便看出,那具无头尸体不是他的,以此问了王韫秀。她称,王忠嗣不堪每日提心吊胆的折磨,想求圣人为他作主,又恐圣人不信他,于是出此下策,想向圣人证明,安禄山心存悖逆,视朝廷王法如无物,欲置大将于死地。”

李隆基面无表情地听着,问道:“你们就这般容不下胡儿?要如此设计构陷他?”

薛白听得这一句话,不知所言。

面对一个深不可测的帝王,他却想到了过去遇到过的一些汲汲营营的人,喜欢在酒宴上拼命给下属灌酒,看他们大出洋相,要下属表演节目,最好是男扮女装、搔首弄姿,怎么跌破底线怎么来。薛白一度不明白这风气是为何,后来才知道,那是出于不安感。不安感会让人认为当一个下属连酒都不愿意为他喝,必然是不够忠心的,那一切无非是忠诚度的测试,让下属跌破底线就像是让狗翻在地上,露出肚皮。

而李隆基堂堂天子,竟也需要这样的忠诚度测试。

在这场测试中,安禄山表现得极为卓越。他就像是后世酒宴上扮作女装,在长满毛的粗腿上套上长袜、扭着腰臀表演节目的那个,早在一次次的出丑过程中证明了他的忠诚。

李亨的心机则是众人皆知,显得奸相外露。

至于王忠嗣,就是那个给他酒不喝,给他笑脸他板起脸的白眼狼,枉受了近四十年的养育之恩。脑子里还想着早日把社稷交到储君手上,对天下人更好。

想明了这些道理,再听李隆基这句话。薛白对这位君王的畏惧又降低了一成,说什么君心难测,其实也逃不脱人性。

他很想怼李隆基一句“因为胡儿比我们都能出丑卖乖,我们嫉妒他够不要脸,所以一定要弄死他。”

可惜,这句话没说出口,场面便尴尬起来。

“朕问你话。”

“臣有罪,臣答不出,臣实在不知自己为何要构陷安禄山。”

“你好大胆子!”

李隆基骂出口了,才想到自己的亲眼所见。

王忠嗣几乎是在以性命证明他并非构陷……不,王忠嗣还没死。

李隆基不再问薛白,饮了一杯酒,等着。不多时,有“咚咚咚咚”的沉重脚步声传了过来,一听就知道是郭千里那个憨货到了。

“臣请圣人安康……”

“朕问伱,为何及时救下王忠嗣?”

“啊?”

郭千里也许是准备好回答别的问题,猝不及防之下竟是惊呼了一声。

“臣看到有人在华清宫外行凶,要杀的好像还是王忠嗣,就放箭了。至于为何?臣也不知为何。”

李隆基原有更多问题,听得他这一番言语,默然片刻,道:“可有人指使你这么做?”

“指使我?”郭千里依旧不知所以,目光看向陈玄礼,仿佛下一刻就要说自己是奉陈玄礼之命行事。

李隆基遂不耐烦地一挥手,让高力士问话。

“郭将军,你是如何找到那些凶徒的藏身之处的?”

“我搜寻了两夜,遇到有山民给我报信,我就领人过去,没成想,真逮到了他们。”

“报信者呢?”

郭千里道:“我逮到了那些凶徒,还在审,审又审不出个所以然来。得知太子奉了圣意,主理此案,就把他们送过去。我受了伤,就在营地歇着。结果那报信者主动与我招供,他是王节帅的麾下,一直盯着那些凶徒的去向。我当时就急了,于是赶回华清宫要报圣人……”

高力士见他生龙活虎的,中气十足,不由问道:“你受了什么伤?”

“我拿人的时候被蛇咬了,不知有毒没毒,还在秦岭找草药哩!”

郭千里说着,见高力士眼中还有狐疑之色,不由道:“高将军若不信,我脱了靴给你看一眼便是。”

说脱,他便真俯下身要脱。

陈玄礼当即喝道:“够了!还嫌不够丢脸?!”

郭千里自觉立了大功,不知有何丢脸的,挠了挠头。

高力士却还有一个问题,道:“此事,你可有与王忠嗣或薛白事先有过串联?”

“没有。”郭千里立即摇了头。

薛白忍不住道:“高将军见谅,此事我若有心设局,也不会找郭将军。”

“这又是什么意思?”郭千里问了一句,自知不妥,话到后来收了声,老实退到一旁。

至此,该看的、该问的,都摆在李隆基面前了,他也该有个处置了。

西绣岭下,御池九龙殿中,吉温犹在绘声绘色地述说李亨、王忠嗣是如何勾结谋反。

“那些所谓的‘凶徒’,根本就是王忠嗣派出的人,他诈死欺君,乃是为了宫变以尊奉东宫,臣与孙将军赶到讲武殿时,正见他们在商议如何杀入华清宫,王忠嗣眼看事情败露,当即要杀臣与孙将军,孙将军这才动手……”

屏风后,圣人坐在榻上,淡淡听着,一动不动。

有宦官把他这些供词都记录下来,匆匆奔向西绣岭,上气不接下气地把供词递在高力士手上转交给圣人。

李隆基看罢,喃喃道:“罗钳吉网,供状永远花团锦簇啊。”

“陛下,吉温欺君了。”

“都先行押下。”李隆基吩咐道:“招杨国忠前来。”

“遵旨。”

那宦官领了旨,才要退出去,忽想到一事,遂又问道:“陛下,王忠嗣言‘有遗言于养父’恳请面圣。”

李隆基听了,目露思量,终于再次想到了当年被领进宫的那个九岁的孩童。

~~

“暂且都押下去……王忠嗣留下,再给他一张软榻”。

王忠嗣听了,嘴唇激动地抖了抖,眼中绽出了光芒来。

他不由自主地伸长了脖子,思忖着那些想对圣人说的话。被搬动时,目光紧盯着帷幔。

然而,最终他还是被放在了屏风前。

透过屏风,隐隐能看到圣人换了个姿势坐着,侧身倚在御榻边。

“有话就说吧。”圣人的声音传来,有些沙哑,平平淡淡的。

王忠嗣对这位养父、君王其实极有感情,只是平时根本不会表达,此时千言万语涌到嘴边,不由哽咽。

“臣确实说过,与忠王同养宫中,可后面还有一句‘深受圣人抚育之恩’……”

~~

与此同时,西绣岭上,薛白在想这次王忠嗣的计划也许是成功了吧?或许还有失败的可能,可李隆基还能抹杀亲眼所见的事实不成?

他走下西绣岭时回头看了一眼,望到有宫人正在讲武殿外清扫着血迹,心中不由好奇王忠嗣跪在那的时候到底写了什么?

在他视线的尽头,扫帚正扫过铺着沙石的土地,扬起一阵尘烟,灰尘盖住了地上的血迹,也盖住了那用血迹写出来的字。

那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地写着,是两个字——

“忠孝。”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2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