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17章 黑手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正兴五年已到了年底,洛阳下了大雪。

紫微宫的东上阁里摆了两个火盆,算不上很暖和,恰到了不会让人着凉的程度。

“殿下,该醒来了。”小内侍刘安唤了好几声之后,伸手推了推被子,“再不醒来,先生们又该骂了。”

缩在温暖被窝里的李祚这才睁开眼,嘟囔道:“可我好困啊。”

若算虚岁,等过了年他就七岁了,正是贪睡的年纪,却每日这般天不亮就要起来,学习各种礼仪、文章、武艺,以及治国之道。

不说与别的小孩相比,便是与绝大部分的成年男子相比,他也算是十分辛苦的。

刘安见了也觉心疼,偏是职责所在,只好道:“殿下还是起来吧,奴婢也想让殿下多睡会,可若晚了,奴婢要挨板子的。”

“好吧,起来了。”

李祚真就坐起身来,也不用刘安服侍,自己就穿衣洗漱,将自己收拾得体。早膳已经端来了,吃过之后便要去崇文阁读书。

推开寝殿的门,一阵冷风吹来,刘安打了个哆嗦,李祚却不太怕冷,这也是从小练的。

走在路上时,若有人从旁经过,李祚都表现得十常沉稳,一副小大人模样。

只有趁人不注意时,他才会小声与刘安嘀咕几句。

“雪积得好厚,若能打雪仗就好玩了。”

“殿下怕是没时间玩。”

“我知道啊,所以与你说‘若能’啊。”

他终究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小孩。

穿过大业门,却见一道高大的身影立在那,是颜真卿披着外氅立在雪中。

李祚见了,眼中立即绽出欣喜之色,雀跃地跑了两步,想到在外祖父面前还是得守礼仪,遂放慢了步伐,规规矩矩地过去见礼。

颜真卿虽然待他十分严格,同时却也十分疼爱他。李祚是个极敏锐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外祖父对他有份特殊的深厚情义,他因此也回报了同样深厚的敬爱。

有外人在时,他们说话都一板一眼,但私下里,他们说话也与一般祖孙无异。

这日屏退旁人之后,李祚不由问道:“阿翁怎么站在雪里?幞头上都积雪了。”

他踮起脚尖,伸手想给颜真卿掸去头上的雪,可惜如今还不够高,够不到。

颜真卿遂往下蹲了些。

常年伏案公务,使他的腰劳损得厉害,这动作很是吃力,腰间狠狠疼了一下,可他脸上反而绽出笑容来。

“百姓不能过个暖冬,官员上朝若连这点寒都耐不住,不成体统。”颜真卿耐心回答了问题,道:“今日学业歇一天,你去早朝听政,宣布回长安之事。”

“这就回长安了?”李祚道:“可父皇出巡还没归来。”

“回了长安等。”

李祚年纪虽小,似乎并不是什么都不知晓。

他抬头看着外祖父,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阿翁,是不是因为洛阳人说父皇坏话?”

“是吗?”颜真卿反应很平静,道:“你听到了什么坏话?”

“说父皇不是李氏子孙。”

听了这话,颜真卿有一瞬间的恍惚。他一直以来都尽力不让李祚听到这些传言,却没想到这么快就要面对了。

可他开口回答,声音还是很平静,像平常否定一件荒谬的小事。

“那是旁人胡说的,身在天家,你一生会听到无数的质疑与指责,不必怀疑,你得始终相信你自己。”

其实,颜真卿早在脑海想过无数遍,真遇到这件事怎么办。

李祚似懂非懂,努力领悟了好一会,忍不住问道:“可有人说父皇不姓李,姓薛。”

颜真卿道:“记得我与你说的刘病已的故事吗?”

“记得。”李祚脆声应道:“汉宣帝刘询,原名病已,汉武帝之曾孙,小时遭遇巫蛊之祸,生长于民间。”

见他记忆力如此优异之后,颜真卿欣慰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当今天子的遭遇与汉宣帝相类,幼年遭遇三庶人案,生长于民间。”

“我懂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好,好,好,你可知这话出自何处?”

“是太宗皇帝御言!”

颜真卿目光看去,见李祚眼神明亮,似因身为太宗皇帝之子孙为傲,他便知自己这些年的教导没有白费,顿感欣慰,转过头去抹了抹眼。

当今太子姓李名祚,这是玄宗皇帝起的名,写在皇家玉牒里的,没人能否定,颜真卿也不会让任何人否定。

~~

早朝时,太子宣布了将要返回长安之事。

百官并不意外,而是早有所料。

毕竟,眼下的局势暗流涌动,能在这大殿上宣布的事,都是已经有了基本走向的事情。

下了早朝,颜真卿回到政事堂,颜泉明已焦急地等候在那儿了。

“叔父,李成纪食言了,他们还是使人叛乱了,正在郑州大造声势,伐讨陛下……”

“一会再谈。”

颜真卿抬手,先止住颜泉明,转头向心腹属下问道:“刘安来了吗?”

“回阿郎,已在里面。”

颜真卿遂先入内,见了刘安,开门见山道:“殿下是从何处听来的传闻?”

刘安很惶恐,抬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道:“奴婢也不知。”

“你每天跟着殿下,岂能不知?”

“应该是殿下在宫中行走时,无意中听到有宫人在嚼舌。奴婢虽跟着殿下,可大概是那是走神了,未留意到。”

说着,刘安先给了自己重重一巴掌,让颜真卿不好处置他。

颜真卿深深凝视了他一眼,挥挥手,让他回去照顾李祚,待人走之后,眼神中却透出了思忖之色。

好一会,他才把颜泉明唤来。

“继续说。”

“是,李家没有直接起兵,而是授意此前放掉的奴隶聚众闹事……”

这里说的李家指的是李揆的家族势力,以陇右李氏的李成裕为族长,李成裕正是李揆之父。

陇右李氏这一支称为姑臧房,是北魏姑臧侯之后,祖籍在陇右的成纪县。到了李成裕这一代,爵封成纪县公,官至秘书监致仕。

李家占据着郑州大量的田亩与奴隶。朝廷变法以来,从他族中检括出良田两万余顷、奴隶三万户,数量之夸张,当时颜真卿亦是不可相信,须知当年宇文融检括全天下一共是八十万户。

但李家并不甘心把这么多奴隶全都放了,暗中勾结了郑州的地方官,以不分田、多纳粮等手段,使得这三万户人重新归籍种地之事困难重重,这些放归的奴隶反而开始挨饿受冻。

如此一来,再一煽动,他们便被引导着揭竿而起,并在李家的帮助下攻占了郑州的武库与粮仓,一时间声势大振。

都是些农夫,战力肯定是不行的,但李家要的是让朝廷知难而退,只要闹出足够大的动静就行。

李揆一死,吓破胆的并不仅是陇西李氏,而是全天下的高门世族,他们看到有人闹出了声势,自然会纵容、促使变乱发酵得越来越大。

颜真卿对此早有预料,因此派了官员前去安抚,可惜,因薛白杀了李揆,事态还是超出了他的控制。

“李栖筠赶到时,陛下杀李揆的消息已传到郑州,李栖筠没能安抚住,现在郑州衙署已被‘乱民’攻下,李家明面上并未参与,但肯定给了不小的支持。‘乱民’当中有几个读书人,写了檄文,讨伐陛下……”

“檄文?”颜真卿问道:“说什么的。”

颜泉明迟疑了片刻,才道:“他们把陛下比作篡唐的武氏。”

虽然已经预料到是这样,颜真卿还是皱了眉。就这些日子,他眉间的皱纹已深了不少。

他最深恶痛绝的就是他们总是攻击当今天子的身世。

明明是一群以门户私利为重之人,反对变法就反对变法,却非要拿不相干的旧事出来说。

原本只是变法能否成功,失败了也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已,可这样一来,却成了大唐的正统之争,又要动摇社稷根基。

“李栖筠回来了吗?”颜真卿问道。

“已经进洛阳城了。”

“为何没来见我?”

颜泉明道:“他先去见了许多名门出身的官员。”

“去召他来。”

“喏。”

等了许久,李栖筠才到,赶入政事堂时身上还有不少雪花,带起一阵冷风。

“下官见过右相。”

“你没劝住李成裕?”

“是。”李栖筠坦然道:“下官赶到时,陛下已斩杀了李揆,下官实在无能为力。”

“那又如何?”颜真卿问道:“他们还真想弑君不成?”

李栖筠连忙道:“他们自是万万不敢,李成裕说,他已极力约束那些乱民。奈何现在那些乱民已经不再是他的佃户,成了朝廷的丁户,又饱受地方官吏的苛待,愤而叛乱,他弹压不住,无能为力。”

“这是威胁君上。”

“下官不敢,这是李成裕的原话。”

颜真卿沉着脸,问道:“他便不怕朝廷调集大军征讨他?”

李栖筠道:“他并未参与叛乱,且一直在宣称冤死了一个儿子,朝廷只怕师出无名。何况,如今天下各州县将新法视为食人恶虎,朝廷若要动兵,恐怕……不妥。”

说着,他补充道:“这也是李成裕的原话,下官则认为,一旦动兵,则代表朝廷要与这些高门世家鱼死网破,激化了冲突,社稷动荡。”

颜真卿沉默不语,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动兵。

若从他身为老师、岳丈、宰相的角度考虑,他早就恨不得兴兵去救薛白;但从大唐社稷的安定考虑,兴兵是最糟糕的结果。

李栖筠道:“下官以为,解决此事,办法并不难。”

“说。”

“只要朝廷下旨,检括已然完成,将不再检括。”李栖筠道:“另外,下官今日来之前已经见过了诸多官员,他们都支持太子登基……”

~~

傍晚,李祚穿着一身武袍在练骑射。

他虚岁四岁时就被抱在马背上玩,如今脚堪堪能踩到马蹬,骑术却已很了得,在马背上如履平地。

“陛下,慢些。”刘安没骑马,小跑跟在后方。

“你就在这等着,我跑一圈就回来。”

李祚喊了一声,小脚在马背上一催,马驹就迅速跑向了鹿宫院。

这里是以前武则天养鹿的地方,如今早已空置下来,算是李祚的一个小乐园。

他人小身轻,身上的马驹又听话,跑得很快,一会就把身后的护卫甩在了后面。

之后,他一扯缰绳,离开马道,进了宫院里的一片小林子,便见前方的屋舍前站着一个妇人。

李祚不由欣喜,嘴里道:“马儿停下。”

马驹听话地放慢速度,到了那妇人面前。

“干娘。”李祚笑道:“你今日怎入宫来了?”

站在那的却是杜妗。

她以往也常常入宫来看李祚,但如今薛白夫妇不在,颜真卿不喜她与李祚接触过多,她便改为偷偷前来,反正她出入自由,也没人能拦住。

杜妗一把将李祚从马背上抱下来,道:“来看看你累了没?”

“不累。”李祚问道:“干娘今日给我带小人书了吗?”

他说的小人书是时兴的一种带有插图的故事,算是他读书之余最大的爱好之一。

“看样子你没想我,只想着要小人书。”

“才不是,我每天都来这里看看干娘有没有来呢。”

杜妗听了,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小人书在李祚头上一拍,道:“还算乖,那这个便给你。”

“多谢干娘!”李祚很是高兴。

除了父母之外,他在世上最亲近的两人就是颜真卿、杜妗,不同的是,他对颜真卿是敬爱,与杜妗相处则更轻松自在些。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杜妗便问道:“你前两日也来了这里吗?”

“是啊。”李祚迫不及待地已翻看小人书看着,听了问话,连连点头。

待送走了李祚,杜妗便招过身后的曲水,道:“嚼舌根,还让祚儿听到的人就在这鹿宫院中,你查出来是谁,处理干净。”

“是。”

~~

颜真卿也在查李祚是如何听人说薛白的身世有异,可两日后便得知有两个宫人意外落水死了。

他听得消息,问道:“可是鹿宫院的宫人?”

“是。”

颜真卿的脸色就沉了下来,吩咐道:“让颜泉明来见我。”

不一会儿,颜泉明到了。

“我上次让刘安过来,你可知是为了何事?”颜真卿问道。

“侄儿不知。”颜泉明道。

“是殿下听闻有人诋毁圣人。”颜真卿问道:“现如今,那两个说话的宫人已被灭口,这次也是意外?”

颜泉明感到十分为难,踟躇了一会,道:“叔父难道没发现吗?如今有许多人为了陷害叔父而故意杀人灭口……”

此前,颜真卿已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他便是如此回答的。但这次显然不同,事情更隐秘,颜真卿是私下听李祚说起,没两天,就有人死了。

“你扯这样的谎,看来是知道是谁动手了。”颜真卿道:“莫非是殿下?”

“不。”颜泉明只好道:“是侄儿下令杀了那两个宫人。”

“我方才问你,你尚不知此事,如何下令?”

“侄儿方才说谎了。”

“是杜二娘吧?”

颜真卿似乎早就知道,摇了摇头,对杜妗这等手段颇为不满。

~~

洛阳道德坊,杜宅。

杜五郎这日一进门,难得见杜妗的座骑也在,着急忙慌就跑去找她。

找了一圈,他才在杜有邻的书房找到人。

推开门,杜妗正在翻阅着桌案上的书信,比杜有邻更有宰相的气场。

“二姐,你可知南边乱成一锅粥了。刘展反了,郑州也出了叛乱,现在陛下被夹在叛贼中间回不来,你怎么一点也不急?”

“谁说我不急了?”杜妗道。

“你急?那你怎么不去护驾?”

“你至今还是个蠢的。”杜妗以嫌弃的眼光一瞥杜五郎,道:“陛下不在东都,这种时候我不替他守着,跑到江淮去有何用?”

“可我感觉很不安啊。”杜五郎小声道,“我回来时,感到有人在盯着我。”

“有人盯着你?”杜妗道:“你如何知晓的?”

“我鼻子灵啊,一直能隐隐约约闻到那人身上的气味,像臭鸡蛋味,跟了我一路。”

“也许只是无赖吧。”

杜五郎道:“不会是洛阳也要有变乱吧?”

“不会。”杜妗随口道,“朝廷的兵力在此,那些人不敢的。”

“可新法触动了这么多……”

“闭嘴。”

杜妗叱止了一句,拿着几封书信便走。

杜五郎这才发现她竟是撬开了杜有邻一个上锁的抽屉,十分吃惊,呼道:“不是,你怎么能偷阿爷的东西。”

杜妗毫不理会,离开了书房,又去找到杜媗,将手里的书信递过去。

“果然,京兆杜氏也不清白,这些人求阿爷不成,想必已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

杜媗接了书信看过,只见那是一些族人给杜有邻的信件,其中还有些语带威胁的,隐约表示若逼得他们翻以前的旧案,依旧有办法让杜有邻身败名裂云云。

族人之间有了这种纠葛,却比与外人产生矛盾还要麻烦得多。

就连她们看了,也替杜有邻头痛。

“二娘,你可别将他们都杀了。”杜媗拉过杜妗的手,无不担忧地劝解道:“都是我们的族人。”

“在大姐眼里,我如今已成了个杀人的魔头吗?”

杜媗正想着怎么否认,恰有人来找杜妗,却是颜真卿邀她明天下午到皇宫的观象台谈话。

只略略思索,杜妗便答应下来。

她知颜真卿是为了何事,也认为在此关头也该合作稳一稳形势。

次日。

杜妗的马车出了道德坊,沿洛水行了一小段,便准备过天津桥。

天津桥北边就是皇城,因此桥上没有太多的百姓,只有一些官吏正在匆匆行路。

马车上了桥,一个官吏转头看了眼,手中抱的许多文书便掉在地上,洒了一地,他连忙躬腰去捡,挡住了去路。

“稍等片刻。”

“快些吧……”

车夫话音未落,惊变突起。

“轰!”

桥面忽然炸开,杜妗的马车也随之被炸得四分五裂,随着坍塌的桥面被掀起,又重重摔入洛水之中。

两岸的行人顿时被吓得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也有人反应太慢,等回过神来,再向桥上看去,只看见断桥以及冰面上留下的大窟窿,马车与桥上的人都不见了。

这种情况,显然是活不成了。

渐渐地,逃开的人又蹑手蹑脚地回来,探头探脑地看着,议论纷纷。

“是哪个朝廷重臣被刺杀了?”

“好像是宰相杜公的马车。”

当日,杜有邻遇刺的消息就传遍了洛阳。

唯有少数人知道,遇刺的是比杜有邻更具权势的杜妗……

~~

南市,丰汇行。

杜妗无意识地咬着自己的指甲,目光愣愣看着被抬回来的尸体,身上有股杀气萦绕。

“好险,二娘是如何知晓有人要刺杀你的?”达奚盈盈问道。

“我不知道。”

“不知?”

“嗯。”杜妗道,“我只知有人在暗中跟踪五郎,想着跟踪那呆子没意义,必是为了打探我的行踪,因此今日出门使了个障眼法。”

达奚盈盈不解,喃喃道:“跟踪五郎,刺杀二娘……这两件事之间能有什么联系?”

她思来想去,道:“我不认为有人能通过跟踪五郎,就掌握二娘的行踪。”

“不错,能掌握我今日的行踪,且有能力得到炸药,又有动机之人,我目前想到一个。”

“颜公?”

“嗯。”

两人沉默了一会,达奚盈盈道:“如此看来,颜公是铁了心放弃陛下了?”

杜妗道:“今日,我原本想与他谈此事。”

说话间,外面响起了敲门声。

达奚盈盈十分诧异,奇道:“既吩咐了不得打搅,谁还敢来?”

她顿时警惕起来,心道不至于连丰汇行也不安全了吧?遂拿起一柄防身的匕首。

“是我。”

屋外忽响起了一个声音。

杜妗听了,愕然了片刻,飞快上前打开门,竟见是薛白站在门外。

她惊喜万分,当即扑过去一把抱住薛白。

“陛下怎么会在此?”

薛白拍了拍杜妗的背,道:“听说你遇刺了,我很担心。”

“嗯,你要小心你那丈人,他不是坏人,但要保全的太多,也许已舍了你。”

达奚盈盈见这二人亲昵,不由低下头,脑海中却想到了一件事。

有人跟踪杜五郎,然后决定行刺杜妗,这之间未必全无关联。

“敢问,陛下可是先见过了杜五郎?若是,今日这场刺杀,只怕是冲着陛下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7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