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04章 过犹不及

书名: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0

李泌依旧住在歧州城元帅府中,成为俘虏以后的生活并未让他感到不适,每日无非是打坐修行,倒也乐得自在。

只是每日傍晚,院墙另一边总有些吵闹。好像是薛白收容了战乱中一些流离失所的孤儿,划出元帅府的一半设了个学馆,下课之后,先生在院中纳凉,一群孩童便央着先生讲在堂上没讲完的故事。

李泌也跟着听了几天,知道那是一个类似于晋末衣冠南渡的故事,只是把晋换成一个叫“宋”的朝代,把司马氏改成了赵氏,把五胡乱华改成了北边的女真族。

可听到后来,他也能听出其中与晋室南渡不同的东西,那故事更像在喻隐当世。书画超绝的宋徽宗影射的是当今的太上皇;蔡京影射的是李林甫、杨国忠之流;李师师影射的是杨贵妃。

至于用谁来影射李亨?一开始李泌以为宋钦宗影射的是李亨,觉得太过偏颇了,在他心里,李亨的才能还是远胜宋钦宗的。渐渐地,他听出了一些端倪,最初他以为能兴复天下的康王赵构,似乎不那么英明神武。

尤其是听到赵构看似重用李纲、宗泽,声称将亲督六师,以援京城及河北、河东诸路,与金人决战,实际上却在短短几天后就跑去巡幸东南。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当时长安犹在坚守,而李亨依旧还是北上灵武。

再往后听,时常能让李泌感受到赵构为了一己之利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的自私。

“喏。”

“一则务必尽快接太上皇回长安,如此,庆王即位方可名正言顺,人心复定。”

李泌道:“他做不到,没有钱粮辎重。孤军深入只有死路一条。”

薛白道:“故事终究是故事,赵构如何,岳飞如何,不提也罢。眼前呢?沧海横流,长源兄是能够为社稷出份力的。”

先是述说了史思明南下相州救援安庆绪一事,表明长安方面之所以愿意再给他们一个机会,是为了社稷大局为重,之后,使者递过了李泌的信件。

薛白道:“我的身世重要,还是大唐的社稷重要?”

薛白道:“若他们相信是你在为我谋划,那我接下来离间旁人,自然也就更容易了。”

“当今人物,在赵宋的故事里各有所指。我却没听出,谁代指的是庆王、谁又是你?”

“怎么?”薛白问道:“担心他们怪你?”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薛白的第二批使者到了。

等了一会,一众童子问道:“然后呢?”

“二则忠王、广平王归降之后,绝不可伤他二人性命。”

话到这里,他还补了一句,道:“除非,你有何恐为人知的心思。”

“那你可愿把社稷摆在己身之前?”

“你去问封常清吧。”

“臣子之私?”仆固怀恩大怒,骂道:“你出于私心构陷郭节帅,反说我不忠心吗?!”

宦官骆奉先匆匆小跑到李亨面前,道:“仆固将军与辛将军打起来了。”

“不错,此事必然是由仆固怀恩出面。”李泌道,“可以想见,彼时军中非议也不会少,我或可借此说服仆固怀恩来附。”

仆固怀恩瞪大了他赤诚的双眼,看向李俶,迫切需要李俶为他说话。

江淮断了长安的粮,郭子仪正在河东相逼,李琮很可能先一步大势已去。否则,为何薛白打了胜场,反而要招降他们?

“多谢了。”

有信使匆匆赶到,道:“雍王,有急递。”

薛白问道:“你怎知我知道?”

李泌道:“我在奇怪一件事。”

“没有陛下,也没有我。”

他们的不满却是由来以久的了,仆固怀恩每次作战奋勇不要命且不说,杀子献忠一事,总让他们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

辛云京道:“我与陛下商议的是社稷的大局,而非臣子之私。”

他初时会告诉自己,不必在意此事,保持着平静。可又等了两日,他终是没忍住向看守他的护院道:“请雍王前来相见。”

“嗯?”

“形势不容乐观。”薛白不让他回避,开始直接说道:“史思明准备南下救安庆绪了。”

“想多了,你只是长得俊而已,这对李十七娘有用。”李泌道:“对我没用。”

“当然。”李俶连忙安抚,“仆固公忠心可昭日月。”

“这是自然。”

薛白道:“若是李亨得知这消息,你猜他是会大喜、认为我无力再追击他了,还是因社稷动荡而大惊?”

李亨勃然大怒,立即命李俶去控制局面。

李泌道:“回纥是来助大唐平叛的,你却将他们给平了。”

两人饮着茶,聊了些闲事。

“是,勤劳得像一群蚂蚁。”薛白道,“由此可见,史思明的势力不会弱。”

“岂会是取决于我?”

李泌反问道:“你打算落子于何处?”

“没有了,那故事老夫也是从报上看来的,就载到那里。想听,今日说一個张居正当宰相的故事……”

说话间,隔壁院墙里又响起了那老先生与孩童们的声音,李泌忍不住倾耳去听。今日却没听到故事,他们早早散去了。

李泌思忖了片刻,几次启齿却又不说,最后道:“就不可能忽略钱粮去探讨这个问题。”

李泌微微滞愣。

李泌懒得与薛白争辩,想再追问后续的故事也按捺住了。

辛云京不敢回答,只小声道:“也许,陛下可稍做些退让?”

看过,他把情报摆在了李泌面前,也没说话,独自沉思着。

薛白便自顾自地说起当前的时局。

“你说,我考虑。”

“为何?”

但不退怎么办?李俶认为,只要坚守泾州,僵持下去,薛白很快也要自顾不暇。

李亨近来一直在提退往灵武之事,可张汀、李俶难得是一样的意见,都是万分反对此事。

李泌依旧摇头,他不是轻易就能被薛白说服的。

“原来如此。”

“那为何殿下能容他屡次污蔑于我?”

然而,李俶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李泌不用问也知,薛白既胜,必是已说服了封常清。这倒是让他颇为意外,近来总听赵构的故事,他总认为人都是自私的。

可接下来,那边苍老的声音却是语锋一转,叹道:“恰此时,朝廷欲划淮北,弃之给金人,一日奉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岳飞愤惋泣下,向东向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薛白看过,招过使者,先是递过李泌的信,道:“这是李泌写给李亨父子的信,你光明正大的送过去。”

才问出口,李亨自己很快也就想明白了。

“军中有些将领担心他之所以愿意嫁女,是有心勾结回纥。”

“无妨,只是你这般做,作用不大。”

这日,说到了岳飞北伐,硕果累累,进军朱仙镇,与金军对垒而阵,遣背嵬骑兵五百奋击,大破金军。于是河北豪杰纷纷来降,聚众数万人。

“够了,眼下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辛云京!我看你就是想诬陷我,明知是离间之计,是阳谋,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没看到……”

“如今安庆绪败退到相州,像不像金兀术在朱仙镇败逃之后?那,李光弼、郭子仪就可以比作是我们大唐的岳飞。此时是一鼓作气平叛,还是再生事端,取决于长源兄了啊。”

话到这里,仆固怀恩顿时杀气腾腾地瞪向辛云京,差点要在这大殿下爆出粗口来。他一发作,顿时有不少原本就对他有些不满的官员将领站出来。

“当然是假的。”李亨连忙安抚,道:“朕必然信仆固卿。”

“我有位红颜知己,她也是个道士。”薛白道,“我以为我很擅长乱人道心,还想凭此技艺,让长源兄助我一臂之力。”

“仆固公一心要请回纥援兵,安知是何主意?”

理由也很简单,一旦退出关中,李亨的声望与正统名义就要大减。那与李琮争位也就不可能了,能做的也就是苟延残喘,当一个流落异乡的所谓皇帝。

“是我失言了。”薛白举起了那碗李泌煮的抹茶汤,自罚一杯,道:“好苦。”

他付出了足够的忠诚,现在,他需要一点对他忠诚的回报。李俶只需要拿出不及他忠心的十分之一的诚意就够了。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

国事败于当权者的短浅、懦弱与自私,比毁于法度崩坏、重积难返还要让人愤慨。于是,李泌不自觉地养成了每天傍晚听说书的习惯。

李亨麾下的官员将领们对此多少是有些犯嘀咕的,可危急之际,谁也不会真的说出来。

李亨正连连点头,忽然,有一人出列道:“陛下,史思明南下,那便不得不考虑郭子仪的态度了。”

“造反吗?!”

若不是紧急消息,也不会特意还送到这里来。薛白接过看了,脸色逐渐凝重。

“不可!”仆固怀恩当即出口喝叱,道:“庆王不过是薛逆的傀儡,如何能向这种逆贼退让?!今既已向回纥请援,长安必然先于我等支撑不住。再者,郭节帅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陛下!”

“说得好啊。”薛白道:“说回那故事,长源兄觉得,岳飞是奉诏回师好,还是一意孤行、继续北伐好?”

“可李琮如何会答应?”

李亨连忙让宦官把两员大将分开来,草草罢了小朝议,认为这件小事就到此结束了。

“何意?”

“雍王放心,卑职完全明白。”

李泌摇了摇头,自嘲地一笑。他是修行之人,自然比那些童子要淡定得多。可到了夜里做晚课时,那经书却如何也看不下去,打坐也进入不了忘我的境界,总是不自觉地想起那个发生在宋代的故事。

“天晚了,歇了吧。”老先生道:“今日的书都说完了。”

有人矢志报国,有人满怀私心,有人忠耿直率,有人生性多疑。

“辛将军拿到一封信,想要递呈圣人。仆固将军不让辛将军递呈,辛将军偏递呈,两人便打起来了。”

仆固怀恩擅自点兵要与辛云京开战,此事往大了说是造反。他真的很难现在就当着李亨轻描淡写地说这是对的。

此前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原本还以为仆固怀恩的女儿是嫁给了没前途的庶子。

李泌摇头道:“这话,你未免太自以为是了。”

开门见山地说着,薛白在李泌对面坐下,自来熟地舀了一碗茶汤,道:“重创了回纥骑兵。”

两人沉默了片刻,换了个话题。

郭子仪是一个忠于大唐,心怀公义之人。很有可能为了顾全大局而与李光弼联合起来,先对付安庆绪、史思明。更有甚者,郭子仪还有倒向李琮的可能。

“假的!”仆固怀恩当即打断道:“陛下、殿下,这封信是假的,是薛白离间我们君臣的!”

李泌马上就问道:“仆固怀恩?”

“没有?”

“嗯,忠王当时虽听了我的建议,却认为派兵北上太过兴师动众,因而使人去招抚史思明,许其归义王之名。此举,反而让史思明竖立了威望。”

当然,泾州现在兵力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只能先向回纥求援,让回纥因叶护的大败而对薛逆同仇敌忾。

道理他都明白,可这根本不是道理的事,而是他凭什么为了大局而放弃搏一搏的希望,回到长安去当一个牢囚?

一时之间,小小的泾州城内汇聚了太多或心怀大志、或野心勃勃、或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因为战败而不得不挤在一起,想要克制、团结,共渡时艰,彼此的利益冲突却无法消弥。

果然,群臣纷纷愤慨,骂薛逆耽误朝廷平叛。认为当今之计,唯有坚守泾州,等待时机一到,必可平定薛逆。

“为何?”

过了一会,薛白接过李泌写的几封信,看过之后十分满意。

“故意让人说给我听的。”李泌道:“我若连这都猜不出,也不值得你拉拢了。”

仆固怀恩转头看向李俶,道:“殿下,我的忠心,你信得过吗?”

“圣人,不好了!”

可所谈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争论不出结果,到最后反而是越吵越凶。

薛白问道:“如今叶护大败,李亨必然要给回纥一个交代。”

李亨目光看向说话之人,见是大将辛云京,问道:“依辛卿所见,当如何?”

一直以来,仆固怀恩给的忠诚实在是过了,过犹不及,李俶有些回报不起了。

“我与李亨说,是你在为我出谋划策。”薛白道,“先教他自乱阵脚。”

李泌知道薛白就是故意的,不肯接招,云淡风轻地闭上眼睛打坐。

但他想了想,回到公房却是提起笔又亲自写了一封信给仆固怀恩。

“陛下何不遣使于庆王,请庆王以大局为重,暂且罢兵。先对付范阳叛军?如此,化被动为主动,还可赢得人心声望。”

李亨乍听,以为是两个人拳脚相向。然而听到后面才知道,情况要严重得多。

“耐心些,等它的回甘。”

“臣知罪。”

一众童子不依,央着老先把故事说完,结果反而挨了叱骂,只好发出“噢”的失望声音。

李亨不肯看信,将信全都扣下,把那使者挥退。召过群臣,忧心忡忡,对史思明南下一事表示担忧。

“不谈这些细节,我们只说你的心愿。”薛白道:“假设没有钱粮这回事,你希望他如何做?”

好不容易等到次日傍晚,他煮着茶汤,坐在庭院中等着。果然等到童子们催促老先生说故事。

“谁拉拢伱了,大可不必自以为是。”薛白道:“那故事是前些年随口讲给旁人听的,长源兄也感兴趣?”

“给我。”

说罢,他双手递上一封书信,道:“臣无意中得到这封书信,乃薛逆所书,寄给仆固……”

不到半日,薛白就到了,他是刚从泾州战场回来的。

“仆固怀恩!”辛云京不甘示弱,也打断道:“除了薛逆,郭子仪、李泌没有私下给你递信吗?”

“你什么意思?!”

这次换作是仆固怀恩的长子仆固玚出使回纥,因为叶护已经被俘,薛白当然不可能放走叶护。回纥可汗年老,不会亲自出征,要派援兵,只能是仆固怀恩的女婿移地建率兵前来。

辛云京的认罪态度极好,一见到李亨就拜倒,承认自己有罪,涕泪交加地说请陛下重罚。

终于,还未等到仆固玚出使回纥归来。一件小事,突然使得冲突爆发了出来。

“非议?”

“放心,陛下断不会手足相残。”

李泌点点头,便去拿了纸笔,一边写劝降信,一边缓缓说起来。

辛云京见此情况,为李俶解围,大喝道:“仆固怀恩,你到现在还不知自己到底有何错吗?!”

“正是。”薛白道:“请教长源兄,如何能策反仆固怀恩?这并不是要逼你出山,就只问一策,为的是保全更多的朔方军精锐。”

听到这里,连李泌都为其十余年的艰辛救国而感慨,激动不已。

李泌叹道:“我写封信相劝忠王、广平王,但有两点要求。”

他们明知道眼下是紧要关头,可有时恰恰就是这样,越是不能内讧的时候,且众人都知道得忍着,却越是忍不住猜疑与爆发。

李俶毕竟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在仆固怀恩、辛云京面前还是有面子的,去了许久,终于还是把二人带了回来。

“我们想招降李亨。”薛白道:“若打下去,我必然能击败李亨。问题是大唐拖不起了,且不说郭子仪、李光弼隔着太行山对峙,拖一天就是无数钱粮,万一等到史思明兴兵去救安庆绪,这仗又得打多久,一年,两年,五年,八年?男儿大丈夫,该愿赌服输。泾州一败,李亨大势已去,他再守着泾州、逃到灵武也不会有胜机,只会拖累大唐。可他一定不会这么想,他会觉得他还有希望,我们得打碎他那虚假的希望才行,长源兄说呢?”

“两位将军恐要点齐兵马决战……”

~~

泾州。

“建炎南渡的故事,后续是什么?”李泌问道。

“这封,你设法递给仆固怀恩。”薛白道:“但不必真做成,无意中遗失了它,使得旁人捡到,明白吗?”

李泌颇感失望,连着又等了两日,始终没能再听到那老先生说岳飞。

李泌还是睁开了眼,自觉地拿起消息看了,无奈地微微一叹,道:“我曾向忠王献策,先取范阳,因范阳是贼兵的巢穴,且贼头不断在把抢掠的钱粮运回范阳。”

“诡辩无益。”李泌道,“你我心里清楚,此事,关键在于你的身世。”

“谁是叛逆?守住了长安,击败并招降了范阳骁骑的皇长子、监国储君是叛逆,准备劫掠长安的外虏反而成了大唐的救星不成?”

“好吧,那就不谈公事了,今日得闲,只叙私谊。”

“死心吧,我断不会为你出谋划策。”

他独坐在那了,才撕开李泌的来信看起来,上面无非是劝他暂时退位回归长安,言辞虽恳切,却被李亨卷成一团抛在地上。

“忠王请回纥援军时,回纥可汗接连要求联姻。除了敦煌王李承寀娶了回纥公主,忠王也嫁女给了回纥可汗,仆固怀恩也有两个女儿和亲嫁给了移地健。”

辛云京道:“我亦与仆固将军言明,我丝毫未相信薛逆所言。可将它秉呈陛下,是臣子应有的本份,你不该试图抢夺。”

“今已依约歼灭叶护,使令婿可主回纥,稍减令媛塞北风霜之苦,全仆固公爱女之心,唯盼仆固公晓明大义。”

“你这话就僭越了。”薛白道:“岂是为我?是为在长安的大唐天子。”

李泌道:“当时回纥可汗提出要求,忠王不好拒绝,宗室大臣又都推诿不前,或说逃出长安未带儿女,或是不愿将女儿远嫁,唯有仆固怀恩站了出来。此事他确是出于忠心,可后来反倒引起了不小的非议。”

“朕千方百计方才招降了史思明,奈何薛逆搅乱形势,胡逆降而复叛,天下危矣。”

“托你的福,打了场胜仗。”

话虽担忧,可他心里却放松了不少,暗忖史思明此次不仅是给安庆绪解了围,也是给他解了围。

薛白道:“并不是每个时代都那么幸运,在危难之际的掌权之人愿意当中流砥柱,承担一切而不后撤的。”

隔着墙,那老先生拔高了声音,抑扬顿挫道:“岳飞大喜,语部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点兵?点兵?!点什么兵?!”

“我有何错?”仆固怀恩脱口而出道:“我错在太忠诚了吗?!”

一言既出,李亨、李俶同时变了脸色。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27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