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一千两百七十二章 最好的时代?

书名: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1

苏辙之言令章越微笑而不言语。

苏轼兄弟和蔡京兄弟在政治理念上都与章越其实都有所出入。

其实这都很正常。

蔡京蔡卞执政理念虽差不多,但继续细分下去也是有出入的,否则日后二人也不会闹翻。

甚至苏轼苏辙兄弟也是一样,他们理念也是不同。之所以二人兄弟之情如故,可能也是兄弟感情更加深厚,同时也没有经历共同身居高位的考验。

现在肩舆抬着章越往中书行去,他宰相任上剩下最后一年任期,不愿意再大折腾了。

他想让自己身边的人更好一些。

苏轼兄弟,现在苏轼因为出使高丽有功,回朝改制后出任礼部郎中,苏辙则出任右谏议大夫。

这也是元丰改制后的新变化。

谏院因与御史台职能重复被废除,而设立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官阶名,正式为谏官。

其中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及给事中等属门下省后省;右谏议大夫,右司谏,右正言及中书舍人属中书省后省。

后省,也称作外省。

从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开始,中书门下二省就有内省外省之分。

改制之后,虽然中书门下二省外省名义上是属于中书门下二省,其实原先的本意是独立于中书门下之外,对二省一个监督作用。

苏辙身为右谏议大夫就是中书后省。

不过现在中书后省就是章越当初官制详定司的另一块招牌,而当初与苏辙同在详定司的陈瓘已出任右司谏,连黄裳都已出任右正言。

对于跟随自己的人,章越不仅从不吝啬,还要保障他们以后都有‘一口饭’吃。

章越一直有个信条,对自家的兄弟绝对要尽心竭力,仁至义尽!

同时这一次改制,崇文院为秘书省,同时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等都被废除,数百年来宰相所带职名亦被取消、监修国史只作为修史时宰相或执政的差遣。

特别是馆职名这个体系被废除,外任官才带直龙图阁等职名。

官职名的初衷就是太宗皇帝,要在官制中创造另一个体系,让拥有馆职名的官员,在升迁中获得一条快车道,专门用于提拔文学之臣(自己的心腹)。

晏殊、杨亿、欧阳修等无数大佬都是从这一条线上来的,‘馆职’也是后世跻身重臣的必要条件。

现在直龙图,龙图阁学士,直学士馆职这些都已成为历史,文学之臣体系从此瓦解并不复存在了。

官家的初衷通过元丰改制,馆职的体系再也不存在了,而是融入正常的官制中。

但章越搞了一个‘太学系’出身,以‘义’治国,等于又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其实这二者的思路是如出一辙的。

以后取代文学之臣体系的必然是经义之臣的体系。

合并体系之后再在原有体系内再创造一个新的体系,用意是让章越自己的执政思路得以延续。

下面再通过考成法,改革科举,暗中改组换血吧。

章越头枕在舆椅上,看着宫阙城墙勾勒出的天空,脸上神色不断地变化。

他在任内能办到事还是很有限的,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再过一年自己宰相生涯就要落幕了。

但自己走了,这些跟随自己的人怎么办?

章越睁开眼睛,一旁的苏辙紧紧跟随在肩舆旁。

章越道:“子由!”

苏辙道:“丞相!”

章越道:“听说之前子瞻借文潞公之名批评章子厚提议在河北行榷盐之议?”

章越向苏辙看去,苏辙道:“是的,丞相,是有此事!”

章越摇头,事情起因是章惇觉得河北战备不足,朝廷又拨不出多余的钱,于是重操旧议再次提出在河北各路实行榷盐法。

这一次章惇认为,一个是天下各路都有食盐官榷,为何唯独河北各路百姓不能共同一起沐浴此皇恩浩荡?陕西也边地,同时实行官榷,为何河北不行。

另一个理由是,河北奸商太多,赚取利润太过暴利,官榷这钱朝廷不赚,都便宜了那些倒卖盐货的奸商。

苏轼反对,但是他不好公然反对,因为在乌台诗案中,章惇救了他的命。

于是苏轼以文彦博名义上疏反对。

苏轼对章惇奏疏针锋相对,陕西盐政是解盐,而河北是海盐,实行官榷难度更大。

苏轼也承认有奸商赚取差价,但官榷问题更严重,以他在杭州通判上见闻为例,朝廷为了实行官榷打击私榷,两浙路仅一年就抓了一万七千名私盐贩子,官府牢里都关满了人。

两浙百姓比较好欺负一些,你要换个武风彪悍的河北试试,试试就逝世。

之后章惇继续反击,说我的办法不一样,绝不会盘剥百姓,而且官民两便,并提出一系列盐法改革主张。

苏轼说,你章惇也就这点水平,这办法不仅搞得民怨沸腾,钱也是赚不到。

当然章惇和苏轼争论目前都这里,最后这场争论最后谁对?谁也不知道。

但章越清楚知道另一个时空上,朝廷通过李察和吴居厚分别在京东和河北实行盐榷,一开始朝廷从河北官榷中获得不少钱,但不到两年河北盐价暴涨,民不聊生。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一切都被苏轼说中了。

但河北百姓没造反,又出乎苏轼章惇意料之外了。

事后章惇主动与吴居厚划清界限,表示此事与自己无关。

而宋朝这边官榷,辽国学着党项偷偷向宋朝卖盐了。

顺便说一句,辽国的盐价一斤盐十文。

历史上宋朝短暂收服幽燕后,也在这里实行河北的官榷,数百万幽燕百姓喜提大礼包。

幽燕盐价从十文一斤一口气涨至两百五十文一斤。

章越对苏辙道:“子厚这人经济上确实不行,但是人无完人。”

“他到定州一年,民心稳定。他治下两属户中,多是叛宋附辽,但他到任后清除了卢六斤等依辽国为盗的两属户,这等魄力不是一般官员可以办到的。”

正如宋朝之前不敢对河北百姓榷盐一般,对于宋辽边境两属户更是优待,只征收象征性的税赋,甚至每遇灾年都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生怕这些人成为带路党。

哪知这些双属户不但不感恩,还聚众为盗,时不时来大宋境内抢劫一把,然后又逃回辽国境内。

章惇到任后,丝毫不惯着这些人,突然出兵剿灭了多股两属户盗贼,使得边地治安为之一靖。

苏辙经章越这么一说后,也是有所改观最后道:“丞相所言极是。”

章越道:“你方才说论迹不论心的话,我很赞同。”

“我事人向来以一个诚字,但为官后就难了。初为官时,我也常在想,官当到多大才算大呢。现在到了我这个位置,我才明白什么叫‘一山高了,万山低了’,故我常常自怀谨慎,免得日后一朝权势歇,欲退无所归。你们也要想到如此,眼下有我庇护,以后呢?”

“所以子由看人要常看好处,吾等为官者都是有很多面的,不可以好人坏人,好事坏事一概而论。最后往往取决于你看到是我的哪一面。”

苏辙当即道:“丞相,是下官与兄长冒言了。”

章越道:“子由,你要怎么办,是你的主张。我现在是宰相,不可以好恶取人,一切以国家社稷为重!”

“特别是如今我在相位时,朝局一切以安静为务!”

苏辙听章越这么说,顿时想到,换句话另一个方向理解过去,是不是章越辞去相位后,你们爱怎么闹怎么闹!

苏辙道:“丞相,下官明白。”

章越点了点头。

苏辙不知道,章越也与蔡京,蔡卞他们反复说着这个道理。

苏辙更不知道的是自己会在很多年后,怀念起章越居相位这个时代。

他那个时候会记起,章越为时还能勉强用自己声望,压着新旧两党,并调和两党矛盾,让他们不在朝堂上斗个你死我活。

天下大多旧党官员固然迂腐,但大体仍是温和宽厚的君子。

而新党官员改革奋进锐意进取,只是显得急躁鲁莽一些。

两党官员虽是明争暗斗着,但大家表面上还是维持着一个体面,仍是在一口锅里吃饭,为了整个大宋的江山社稷干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0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