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重围

书名: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1

折可适如此反对。

主将刘昌祚一听,折可适话里的意思,若是突击解围,最多不过解平夏城外围一圈的包围,但彻底打破党项大军的包围圈还是不能的。

这样平夏城之围照样不能解。

但说话不能听表面意思,必须要听里面的弦外之音。

折可适这话的意思到底如何呢?

这里面牵扯到西军将领之间的勾心斗角。

姚雄则道:“若不争先打破重围,万一平夏城以为我等作壁上观如何?反而更令守军不能自守,至少先冲西贼的阵脚再说。”

折可适反对道:“之前西府早有令谕,令我等不可浪战!守城将士当自明,不会以为我等见死不救。”

姚兕哪将折可适放在眼底,欲再言时。

刘昌祚起身抱拳道:“诸位求战之心,老夫明白,在此也替城中将士在此谢过各位了!”

众将之中有些人听了不好意思,其实他们中除了郭祖德外,哪是求战,而是争着军功封赏。

朝廷这些年对边功封赏最厚,之前一直是熙河路最得意,如今好容易朝廷将战略目标转到了泾原,环庆二路,这些将领哪忍得住。

一名武将若慢慢升迁,不知要多久能位列横班。

唯有沙场立功方可。

武将能官至七品,在军中便可以称作横行。横行又称横班,顾名思义就是你可以在军中横着走了。

熙河路这些年军功如水,不是水了,如同大海漫盖。不说横班,连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都出了十几个。

连彭孙这等招安将居然都升授了副都总管了。

其实不少将领心底琢磨着,党项精锐不出五六万之数,肯定是簇拥在国主太后身旁或平夏城周围。

至于其他分布在外的二十余万人马,大都是杂兵咸鱼。

所以只要绕过党项精锐,其他平夏城下那么多杂兵咸鱼,泾原路和环庆路,秦凤路的各路将领犹如看看到大把大把移动的‘军功’。

这不是现成的大官摆在那吗?

所以众将们都生出了抢夺军功的意思。

西军之中将领们不仅派系错综复杂,而且勾心斗角。

当年环庆路,泾原路,鄜延路将领眼红熙河路的军功和事权,所以不断鼓捣行枢密院,搞出了一个横山攻略的计划与朝廷先取凉州的战略大方针打对台。

当时韩缜为了把揽事权,不仅默许而且还怂恿这些将领。

至于徐禧则是脑子搭错了线。

之后多年与党项的战争中,西军内部争功诿过的现象层出不穷。

打杂鱼部队,各个争先,遇其精锐,就相互推诿。

不过西军还是比明末那些军头好多,那些军头才是怯于外战,勇于内斗。

清朝自入关后,几乎没打什么硬战。

原先在辽东被清朝揉搓的辽东军阀,一旦调转枪口了,战斗力爆棚。

将欺软怕硬的本质暴露无遗。

南明那些武将官员也是,清军一来要么投降,要么上吊,但内部争权夺利,打自己人和农民军倒是内行,一下子变得更外凶猛。

大家都想打比自己弱的,不想打比自己强的。

——

所以折可适一语道破,你们除了郭祖德外,哪里是来解围的,都是来抢夺军功的。

外围的这些杂兵消灭再多,都无济于事,击破不了城下的党项精锐,根本无益于大局。

当年兰州之战,宋军也歼灭了党项杂兵十几万,但是精锐的步跋子,铁鹞子,御园内六班直这些兵马,却没有解决掉。

如今也是一样。

你们只打外面那些咸鱼,不直冲城下打党项精锐,有什么用?照样解不了平夏城围。

所以刘昌祚这么说,也是给诸将挽尊。正所谓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

众将们都不说话了,刘昌祚继续道:“贼寇势众,一时难以争锋,我军亦谨守等待战机,不可浪战而折损了锐气。”

“一旦西贼野外毫无所掠,则必然依其辎重,到时我军一面与其兵马对峙于此,一面袭其辎重,则贼必败!”

听了刘昌祚之言,众将仍是担心。

折可适道:“有郭公在城,诸位有何忧心?我以项上人头担保,平夏城必不有失。”

听了折可适的话,众将这才没话言语。

刘昌祚肃然道:“诸位回去各自将兵马展开,一旦城下西贼兵马退兵,便各个道路伏击!”

“若贻误战机者,军法从事!”

——

从大帐出来,熙河路出身的苗授,苗履父子,自是一脸云淡风轻。

这些年熙河路什么军功没拿过?

跟着老,大,小三位章经略相公,及李宪,王厚。

苗授已官至节度观察留后,苗履凭着父荫及自己这些年的军功,不到三十岁已是官至横班。

方才在大帐内,苗履叉着手看着众将争得面红耳赤,那等心态仿佛如万贯家财的土财主看着几个乞儿在那争一只破碗。

心底还在吐槽,这些人啊,如今都穷疯了。

要知道历史上正是苗履争功诿过,将锅甩给了折可适,令其差点被下令处斩。

可现在苗履心态完全不同了。

从大帐离去后,苗履对苗授道:“爹爹,我看党项其余诸部都不堪一击,咱们熙河路兵马要打,便打平夏城下的西贼精锐!”

苗履现在已是看不上党项的其他兵马了,大有一等老子打的就是精锐的意思。

这就是连战连胜后积累的信心所至。

苗授道:“痴儿,这些年咱们是赢得多,如今又添了凉州直这等精锐,说起来似可以在野战中与西贼精锐一战。”

苗履连连点头。

苗授道:“但我问你,历代开国之主,所靠着不过是本部十万精兵,就打遍天下,镇压四方!”

“为何到了子孙手中,纵有百万大军仍不堪一击,不能守卫边疆?”

苗履道:“爹爹常与我道,这是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

苗授道:“不错。”

“平夏城下这几万精兵是李元昊起家的本钱,西贼立国的根本,哪里是我们一口吃得下的。”

“咱们把刀磨好,将马喂饱,先让其他各路人马碰一碰,最后再作定夺!”

“是!”苗履目光一闪。

“爹爹说得对,还有一点,孩儿看这刘昌祚是个厚道人和明白人,到时候在朝廷面前,定不会也不敢少了咱们苗家的军功的。”

苗授斥道:“尽耍些小聪明!”

苗履则大大咧咧地一笑。

——

平夏城中。

郭成正殚精竭虑地守城,这个时候,人是想睡也睡不着的。

郭成之前也全无想睡的意思。因为人在大战之时会格外的亢奋。

不过郭成已是连续三日三夜没有合眼了,这才伏在窝棚里睡了睡。

不过郭成耳听砲石声稍弱,便一下子惊醒起来道:“西贼兵马上来了!”

左右七八名亲随都道:“将军,是西贼退兵了。”

郭成恍了恍,点点头道:“立即清点兵马,守城器械。”

“是!”

郭成走上城头,见几名大战后的士卒燥得不行,欲脱去身上铠甲。

郭成当场呵斥。

如此一个不慎,便得了卸甲风一命呜呼。

郭成见到一名被砲石砸中胸口的年轻士卒。郭成见他样子知道不活了,伏下身子垂问道:“家中还有什么人?”

“还有一个老母,多年不能下床!。”

郭成点点头对一旁亲兵道:“从我俸禄里拨二十贯,往他家里寄去!”

“谢太尉垂怜!”

说完这名士卒含笑逝去了。

郭成伸手帮他满是血污的脸上擦拭干净,站起身继续巡视。

一路遇上数名伤兵或亡卒,都是从自己俸禄中拨钱赡养其家人。

众士卒们都知道郭成轻财好施,故常常身上都拿不出一文钱,因此能得士卒死力。

郭成走了一圈,但觉虽是守城之状甚是惨烈,但平夏城仍足以支撑。

郭成在城头安抚军心道:“西贼技穷于此,我只怕城外救兵不知轻重,贸然来援,错过了一举全歼西贼兵马于城下之机!”

“义兄(郭祖德)当初言绝不会见死不救,我最担心于此!”

众将听了郭成之言心底稍定。

这在言语间,听得城墙之下号角大响,原来党项兵马只歇息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继续在黑色下攻城。

此刻见得平夏城下,党项兵马营地插着无数火燎。

党项军推着新造好的高车等物又重新投入攻城

如此一刻也不停歇,就是要疲惫城中宋军,瓦解其抵抗的意志。

——

新萧关城中。

新筑的堡垒已是堆砌好。

嵬名阿埋率军三万大军已是将新萧关团团包围。

新萧关是党项兵马的退路,所以由党项最富盛名的大将嵬名阿埋驻此。

新筑的萧关城是一座五百步城,充其量是一座小寨子。

筑城结束后,为了护送两万余民役回去,原先筑城的七千骑兵分走了一半。

就在民役走后不过数日,党项兵马就包围了萧关城。

徐禧看着城下正在打算攻城的党项兵马,心底没有任何焦急,反而隐隐有等喜意。

与其说沈括预料到了这一切,或者说大宋在党项高层安插的细作,准确无误地将情报传递给沈括。

现在围绕着平夏城下,宋军必然已是彻底地展开了兵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口袋。

只要党项攻平夏城不克,必会遭到宋军全面的追击。

徐禧自负是行军打仗之奇才,不亚于孙武,否则也不会未仕前,到处出没于高官家中兜售自己的见识。

不过众人都没把他当回事,直到遇到了章越。

想到这里,徐禧心道,只要能歼灭西贼大军,就算我徐禧身死此处,也算报答了陛下和丞相的知遇之恩了吧!

徐禧看了一眼城下茫茫多的党项兵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41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