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五百零五章 儿臣想出来的

书名: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1

章越觉得自己有点醉,吃了顿饭喝了点酒,结果一回头楼梯没了。

章越明白是韩维作的手脚,真可谓上屋抽梯,你还真当我不敢跳不成?我这便跳给你看。

过去的楼与商品房不同,现代商品房层高两米七就不错了,但宋朝的一层楼那可是实打实的一丈多高。

跳下去,至少跛脚。

韩维来至章越身后拱手道:“度之,还请帮一帮我。”

章越看了韩维一眼道:“持国兄言重了,储位之事岂敢多言语。不敢谋,不敢谋!”

韩维道:“如今楼梯已是撤了,没有第二个人旁听,此话你知我知,绝不与第三人说是度之你的谋划。”

章越仍是不肯,韩维道:“储位之争,历来都是赢家通吃,输家求死亦死不得。若度之不愿帮这个忙,吾兄与韩某日后危矣,皇子亦危矣。难道度之连当年的师生情分都不顾么?”

章越听了一凛心道,皇子居然把与自己有师生情分的事都告诉韩维了,那么可见韩维便是皇子真正信任的人。

章越当即道:“我已有办法了。”

韩维大喜道:“度之请说。”

章越道:“此法好是好,但只是难用。”

韩维道:“只要度之肯说就好。”

章越踱步片刻后道:“方才韩兄说‘储位之争,历来都是赢家通吃,输家求死亦死不得’。这话我是深以为然,古往今来因争储位的骨肉相残之事数不胜数,为了达到目的者可谓不折手段。”

“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得不到,我死了无妨,但一定要死在别人后头,故而什么帝王心术皆是糟粕,而残忍好杀之君比比皆是。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亲兄弟还不够,甚至将自己的子侄辈都杀了。还有五代十国……”

“但持国兄,你说为何本朝无论是兄终弟及,还是父子相传大体都是太平呢?”

韩维正色道:“因为太祖有言,重用读书人矣。”

章越道:“然也,读书人就是没有兵权的书生,重用读书人,就是重用于制度。”

“一个稳定制度的传承,要好过你争我斗。辽国西夏在边陲陈兵百万,若本朝稍露内斗之象,国家必将灭亡。”

韩维点点头。

濮议之事,他看到了。官家争了两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哪怕有韩琦,曾公亮,欧阳修等一票宰执的支持也没用。

濮议之争就是皇权与制度之争,皇帝与文官集团之争。

司马光,吕诲,范纯仁,贾暗,范镇他们争得是什么?就是制度二字。

尽管他们纷纷出外或被边缘化,但这不等于他们输了。

故而宋朝的历代皇帝为何在位时候,要重用文官集团呢?因为皇权固然可以强大一时,但到了自己死了以后,怎么样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够坐稳皇位,那么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文官集团。

靠夺取孤儿寡母政权当上皇帝的宋太祖,无比明白这一点呢。

制度这东西当皇帝的时候哪看哪不顺眼,但到了龙体不豫,便生怕毕生的家当被子孙败掉。

“那么度之的意思,如何让百官们拥护太子呢?”

章越道:“追封博平君王,厚赐虢国公,北海郡王。”

韩维吃了一惊,博平君王就是赵允初,天子即位一年后即去世了,最早便是任守忠扶植赵允初与当今官家争皇子之位,但因为赵允初不够聪明,而被官家否掉。

而虢国公赵宗谔,就是官家的亲堂兄,一直窥视储位,对于被选入宫中认为先帝养子的官家十分嫉妒。自家的厨子给官家煮了两条鱼,就被赵宗谔活活打死。

北海郡王赵允弼更牛,官家即位时,便是他率领一堆宗室闹事,公然道团练岂可为天子,他才可以当天子。最后此人被韩琦当场镇压。

这三个人都是与官家争过储位的,换了其他朝代,或者如奥斯曼,拜占庭那等帝王。

这三人早都没命了,死得绝对凄惨。

不过官家却没有为难这三人,不是不想,而是因为顾及曹太后。

如今除了赵允初早故外,其他两个都活蹦乱跳的。

韩维也很是为难,这几个人不处置已经是宽仁了,反而还要封赏,哪个君王会有这个度量?

章越言道:“若是皇位传承都靠着制度,那么这三人何必要杀?反而官家不杀三人反而厚赐,反而得了民心士心,以表示宽容之量,以仁义治理天下。”

“秦二世,唐太宗遭到天下儒生的口诛笔伐,而登基之后能善待兄弟的君王,才是真正的仁君。既是仁君,那么百官们又怎么能不拥护呢?”

韩维点点头道:“也是,虢国公,北海郡王,既不能杀之,倒不如卖个人情出去。至少令他们心存忌惮。”

韩维初时不解,然后终于露出喜色,当即命人搬梯子让章越下楼。

至于韩维则急匆匆地赶到皇子宫中。

赵顼正是满脸苦楚之色,见了韩维道:“先生,父皇今日患疾,口不能言语。”

韩维吃了一惊,先帝也曾病时失语,难道非亲父子,也得了一样的病?

韩维道:“还请大王早作大计。”

皇子道:“如何大计?眼下民心士心都不向我。”

韩维道:“那因为大王没有树立恩德,只要有了恩德,臣民们就会知道大王是仁义之君,那么就会天下归心。”

赵顼问道:“那么如何树立恩德呢?”

韩维当即将章越告诉他的一番话与赵顼说了。

赵顼闻言想了一番,又惊又喜道:“此真是良法,韩先生真是我的孔明啊!”

韩维微微一笑道:“大王,这不是我韩维的见识,而是出自于章太常之论。”

赵顼啊地一声问道:“是,章太常?”

韩维道:“章太常本不肯说,但听我说与皇子的师生情分时才开口。他所见胜我十倍,正是他知道要帮大王,故而为我出了此策。”

赵顼点点头道:“先生不居功,还帮我四处打听,我在此谢过。此刻我便入宫觐见父皇,让他御准此事。”

韩维劝道:“此时天色晚了,还是明日经延时再去吧。”

赵顼答应了,晚上他琢磨章越的话,激动得一夜无眠,次日一早便进宫找到官家禀告此事。

官家一听吃惊地问道:“皇儿这是你所想的吗?”

赵顼认真地点点头道:“父皇,正是儿臣想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66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