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王珪的进退之道

书名: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1

章府之中。

章越与陈瓘正在对弈。

“刘子京(刘昌祚)已是下令全军反击了,看来大胜已不远矣!”

就在王珪还在中书值房里苦等消息时,身在府中‘请病假’的章越知道消息比王珪还要更早一些。

此刻章越笑着对陈瓘言语。

陈瓘笑道:“若换做昭文相公提前闻之消息,定是子弟要趁机到市面上多买些盐钞交子之物,再作个差价。”

章越笑道:“我不为这些事,不是说看不上,只是这样的事办多了损德行。”

“‘杨震四知’之事,不可不畏!”

办什么事都不要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他总是有另一个方式存在你的身上。

所以不怕好事不被人知,也不要以为坏事无人知。佛家四知即道,一念心起,天地鬼神已知,旁人已是知道,甚至自己不知,意已先知。

因此儒家‘慎独’是对的。但这事比较忌讳断断续续,或者目的心太重。

见章越安之若素,陈瓘愈发的拜服问道:“学生对丞相之佩服高而仰止!为何丞相宰国三年,即令党项从此不足为边患?”

章越看陈瓘这般失笑道:“三年?”

“你真以为我才办了三年?”

陈瓘道:“学生诚心求教!”

章越道:“自我受命于陛下,主持伐党项事以来,信者始终不疑,疑者始终不信!”

“天下事皆始于信或不信!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两边各作一派,各作一词,整日相互攻讦!”

“其实这二等人在仆看来无二,都是懒得动手之人,不知何为事功者矣!”

陈瓘听了面露尴尬道:“丞相,天下人大多如此。说实话,学生听见有人说伐党项不成,也容不下。”

章越失笑道:“你说得何尝不是?”

“事功说来难,其实也不难。十个人里能知事功者,不过一二罢了。”

“天下事必始于易,而终于难。先易后难,先行后知也!若治平年时,你问我伐党项可否?我不好答你,所以我让王韶去知古渭寨,能否立足,我也不知,但事要先办了再说。”

“王韶立足后,我再到熙河路将兵,然后便一州一州地攻取,赵思忠(木征)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等到局面稍定时,鬼章杀景思立,后鬼章又为我所斩,最后青唐初步归附,结果阿里骨又是叛宋,章质夫在洮水大破梁乙埋,再到阿里骨俯首,青唐彻底归顺……”

陈瓘听得很认真,章越继续道:“至今想来,其中反反复复,赢了时有人说能赢,输了后有人说我早说过。”

“可我未预料过青唐党项如何如何?从始至终,我都是半信半疑,有人说党项一定可灭,有人说党项不可灭,我从来不去听他的。”

“不过别人这么问过我时?我又如何答他?譬如陛下曾问过我,我说五年内可以灭了党项,如今才知道这话是错了。其实我只是想事情一步步办下去,最后到底会变得什么样子。”

“青唐彻底降伏后,朝廷两路伐党项大败而归,朝野上下沮丧一片,皆以为此事不可为之。但我受命之后,先后得兰州,西安州,但又在鸣沙城下大败,最后兰州城下破党项八十万大军后,有人主张趁势灭了党项,我主张议和……”

“一直到了得了凉州后,朝野上下方有了底气,我此刻言议和,众人又不信……但辽国介入后,又是百官齐疑之于我……”

陈瓘听到这里略有所悟,章越对陈瓘道:“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我就事论事,且始终持之以恒为之,而天下大多数人只是信和不信。所以到底什么是事功啊?”

“陛下当初开天章阁礼下于我时,我早说过了。到底能赢不能赢,这事能不能办成?你先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事情没办之前,你懂得也不多,一定要多听听别人的话,譬如吕惠卿司马光的话都可以听。人就是可以偏信不可偏听的道理。”

“而在办事的时候,你从中不断去验证自己和别人的判断,不断地存真去伪。办着办着你会才发觉,很多事看得比登天还难,可最后你到了面前仔细一看不过如此。”

陈瓘心悦诚服,信与不信这话天下所有人都可以道个所以然,甚至有切身体会,但真正事功的人却并不沿着此道为之。

陈瓘道:“学生明白了,变法之初先生所言‘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如今放在这个道理亦是四海皆准!”

“如今学生方知何为先生所言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章越颔首。

——

“丞相!丞相!”

中书东厅视厅内,王珪被唤醒。

王珪问道:“何事?”

但见一群穿着朱衣官吏围着王珪,不胜欢喜地道:“丞相,胜了,胜了!”

“沈存中急报,在平夏城大破西贼,西贼最精锐数万兵马都被一网打尽了,从此党项不足为患了!”

王珪闻言虽是心底有数,但仍是十分欢喜。

左右官员纷纷道:“丞相在位又添一功矣!”

“丞相垂拱而治天下,不动声色之间西贼已是灰飞烟灭!”

“丞相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极其高明矣!”

王珪闻言淡淡地微笑,不久蔡确入内亦是向王珪道贺。

王珪十余年宰相,自有气度,从容地问道:“陛下知否?”

官员们纷纷道:“陛下已是知道了,往皇太后宫里报过喜。宫里吩咐下来,陛下已是好几日没睡过好觉了,故要好好歇息,让我等作臣子今日暂不要惊扰,什么事等到明日再奏上。”

王珪感慨道:“陛下真是忧国忧民啊!”

“圣心惦念至此,故才三军将士用命,臣工们亦同心协力如斯!”

众人纷纷称道:“今日算是苦尽甘来了!”

旋即王珪又问道:“那史馆相知否?”

众官员道:“已是差人禀告去了。”

王珪点点头,一名官吏趁机道:“这一番大胜,没有史馆相公主事,看看也并不是事事非他不可。”

另一名官吏笑道:“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史馆相公既是身子近来不好,且容他先歇着便是。”

话是这么说,但大家都知道这一次前线选兵御将,都是章越指派的官员将领。不过在东厅之内,官员们都知道要向着谁说话。

王珪闻言捏须微微笑了笑,看向蔡确道:“持正怎么看?”

蔡确斟酌了一番然后道:“回禀丞相,眼下党项已败,若如沈存中奏报上所言精锐丧尽,则再无兴师来犯之力。我看是党项气数将尽,就算我们不去打他,没有十几年怕也是弥补不来这些征战多年的虎狼之师损失。”

“那时候不说与辽国两路来攻于我,就算是辽国也难保不会对党项落井下石。”

“那么我们可以在史馆相公回朝之前,与辽国议定和约,顺势把握一切!”

一名官吏道:“不错,此刻权操于我手,如何都是进退有道!”

一名官员笑道:“这时候咱们就是将凉州还给党项,他们也不敢要啊!”

众官吏们闻言都是大笑。

众人心道,之前没有章越主持,大家都心底发毛,如何应对党项和辽国两路夹攻?从中方略,大家说不出一个细道道来。所以不说王珪,连蔡确都盼着章越能回朝来主持政事。

但眼下既是沈括已是胜了,局面自是不同。辽国现在已成了独木,他的恐吓威力自大不如前。

下面的事既是自己可以料理,又何必再求着章越回朝料理国事呢?

官场上素来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之前求着你章越回来,你没有回来。现在局面得到逆转了,你可以暂不用回朝了,大家自己可以料理得!

王珪笑着道:“诸位都言之有理。”

“所以啊,我们正是在这时候才更要请史馆相公回朝视事啊!”

众人都是讶然,不明白王珪的意思,倒是蔡确点点头道:“丞相高见!”

王珪从交椅上缓缓站起身子,敛去笑容道。

“诸位,请随我往章相公府上一趟吧!”

王珪步出了中书东厅,这时官员们陆续着吉服前来道贺。

不过王珪却带着众官吏们齐齐往章越府上而去!

坐在马车里的王珪闭目养神。他确实老了,精力大大不如从前了,对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人上了年纪后,最要紧的就是心力不如从前。

人没有心力,就什么事都怕折腾,怕麻烦,懒得去管了。

从这方面而言王珪确实老了,但是他并不糊涂。

尽管所有的官吏都在恭贺自己,但王珪对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清二楚。

别人可以装着糊涂,或者是碍于权势一直奉承着自己,但王珪本人身在其中却是不能不明白,骗谁也不能骗自己。

什么厚积薄发,后来者居上,相业第一,这些话听听就罢了,你自己可千万不能当真。

既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自己就要赶紧下。

王珪眯着眼睛看着汴京的街头心道,其实为官难也不难,不难也难,正如易经所云,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方为万夫之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3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