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 分类:军事 | 字数:0

一千二十八章 雄鸡一唱天下白(感谢曾大仁成为本书第二十一个盟主)

书名:寒门宰相 作者:幸福来敲门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1

天章阁内,官家御览。一旁宰臣们皆屏息而观之。札子不长两千余字,难怪不到一个时辰就书就了,还誊正一遍。

官家怀疑治国大略两千个字就能说完吗?带着怀疑官家仔细看去。何为大胜?

大胜乃道也。所谓道,当持之不动,好比仁义利民,这是长利远利,尽管做一件事要长一段时间才能见功,但要始终将他放在高处。

何为小胜,小胜乃术也。至于是术,则无所不用其极,当责效,讲究手段,必须求短利近利,眼睛要放在眼前。

求道,求大胜之事,急功近利而为之。择术,则顾虑重重,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干。

此二者皆误也。道者,当放之长远,术者,先办了再说。以伐夏而论,全国为大胜,破国为小胜;伐谋为大胜,伐兵为小胜;伐兵为大胜,攻城为小胜。

譬如我要逼你投降,却在你面前喊打喊杀,虚张声势;我要跑路,则摆出全军决战态势,就是金蝉脱壳;我全歼你的兵马,却通过攻城逼你来援,就是围魏救赵。

要通过破国,达到全国的目的,通过伐兵,来达到伐谋的目的,通过攻城,达到伐兵的目的。

求大胜当以一当十,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相信时间的力量,再难的事情也不怕;求小胜则以十当一,必须责效,必须急功近利,再易的事也要办到极致。

举重若轻者,则必先举轻若重。比如要实行儒家的仁义,必须通过法家的手段来实行。

你可以看见的都是我的术,而我的道则不表现在术上,这就是可示其术却不可示其道’。

好比章越当年开熙河,尽管用的战术很粗浅很笨拙,看起来很不高明的样子,但最后就是通过一个个笨拙手段的来实现战略目标。

这就是只用其浅,不用其深。道是难,是大,切不可一头撞进去,当永远抬头向前看。

术是易,是小,所以要解决好每一个问题,要时时看在当下。术可以失败,但必须反省,术之用无穷,一个方法不行就换另一个,道则不可以败,需持之不懈,却可在微末上调之。

要用小事易事,来实现难事大事,但必须先有其道,再有其术。有术无道则迷茫看不清方向。

一个系统刚建好,要先拿几个数据往里面跑一跑,不然就不知道系统怎么样。

桶里的石头,不要一次性全部取出来。毕其功于一役,是最后的手段。

通过大事里一件件小事,来完善认知论和方法论,通过实践提高认知,最后小事积累多了,会有一个指数性的飞跃,这就是认识反过来促进实践,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循序渐进,积小胜而大胜。

所以没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之说,只有一件件小成功,最后汇集成大成功。

“好一个‘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朕看后真是醍醐灌顶。”官家从椅上起身,再度审阅一遍后言道:“孔子曾言吾‘吾道一以贯之’,舒国公常言的‘抓其大要’,便是如此。”

“其实这札子都是平日韩卿,章卿所提,如今是挈领提纲!”没错,这封‘论积小胜为大胜’的札子,是章越,韩绛心得写在其中了。

其实这些话都在章越平日的奏疏上,经筵上,君臣奏对上早就反复表达过了。

就好比政策不能一下子贸然拿出来,可以事先放放风,咨询一下意见,这也是积小胜为大胜。

今日百川汇聚,收束成江。

“遍示诸位卿家!”官家说完后,让石得一将这封‘积小胜为大胜’的札子,遍示群臣。

众臣知道表面上说得是是伐夏之略,其实也是以后【韩章】中书的治国之要。

元绛将此札子反复看了数次,也挑不出毛病来,虽说大多是都章越说过的,看似中平至极,然又有不平。

元绛知道凭自己看不透其中深意,其实除了元绛,在场大臣们也看出来了,其中有所深意,但他们看不懂。

官家当即道:“将此札子下至待制以上官员参看!”

“再抄发给陕西六路经略使!河北四路安抚使。”陕西六路经略使,分别是熙河路经略使、秦凤路经略使、鄜延路经略使、环庆路经略使、泾原路经略使、永兴军路经略使。

河北四路,分别是定州路安抚使司、高阳关路安抚使司、真定府路安抚使司、大名府路安抚使司。

官家然后对章越道:“韩卿,章卿留身奏对。”其他官员离开后,官家对二人道:“两位卿家怕是言犹未尽吧!”韩绛,章越对视一眼。

官家圣明啊。章越道:“陛下明鉴,积小胜为大胜只是术,还有道,不敢书于札子上。”官家听了一副果真如朕之意。

札子毕竟只是拿给大多数人看的,以天子猜测,那么章越真正的话便不会写在札子上。

这是札子里‘可示其术却不可示其道’的意思。章越道:“陛下,最重要当是去干什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方法果然重要,但认识也同样重要。都说是长期主义,好像什么事只要持之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这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意思,都是倒末为本。比如兴趣爱好,不需要坚持,也能持之不懈。

人可以自诚明,作出每一个决定。国家又如何自诚明呢?国家是一个体系。

官家问道:“如今天下争执的不正是变法不变法,伐夏不伐夏之论?”章越听了,看似如此大宋最大的矛盾时变法不变法之争,其实背后的内在原因是君权与相权之争,或则更彻底一点,是天子与官僚阶层之争。

文彦博当年劝天子,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才是根本矛盾,好比一个人想赚钱,但身体却只想躺在家里。

一方面是我想要,一方面则是懒癌发作。而在国家层面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面大搞官僚主义,下面便拿出形式主义应对,大家一起糊弄过去。章越道:“陛下,变法是当变法?但如何变法?如何用法?如何行法?陛下知之吗?”官家道:“朝廷当委给地方就是,再派官员监察,这是舒国公定下的。”章越道:“陛下,舒国公之法虽行之有效,但臣以为还是有所不足。”官家问道:“卿有何法?”章越道:“臣还是那句话当听言!”官家心道,这话他已是耳朵长茧了。

章越道:“陛下,臣以为天下一切之事都是概率之事,一切之事都有可能,譬如吕惠卿说伐夏之事有九成,司马光说伐夏之事不足一成,臣以为都说的有道理,皆可以旁听之。”官家,韩绛都点了点头,仅这段见识章越就比王安石高了不知道几成了。

什么话都要听,听言要广。没有方向的时候,收集的信息必须要多。

“其次臣与陛下常说的可以偏信,但不可以偏听。譬如天下有的人说得道理都是对的,但用来治理国家却是不对的。”官家点点头,心底补了个苏轼的名字。

“历代圣明天子皆以听言纳谏为美德,听言必须正反相攻,故而陛下必须听言,但又不可听风就是雨。”有了自己的判断,又收集了一定数据后,便确定大概方向。

“其三就是陛下胸中的圣断,烛照千古,既是定下不可轻易更改。”这时候要有战略腚力了。

屁股不要乱动。

“其四,任何道和术都不是一成不变,要考虑万一之事,譬如一口气从桶中拿出了四个彩球。这等万一之事,使人功败垂成。”譬如曹操自信满满以为冬天不会有东南风,结果突然挂起东风。

遇到突发情况,不是按部就班,懂得什么时候变。往往是下面官员明明知道危险,却不敢说不敢冒犯天子。

“这就是臣所言建立一条及时反馈和迅速纠错系统之意。”官家点点头。

“最后就是臣所言的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最后提高认识,还是要到实践中去。

实践的越多,越能做出正确的决断。同时对信息的判断也就是越准确。

二十个球你拿出四个猜不准,拿出十六个猜得就准多了。

“多听能臣贤臣之言,少听奸臣幸臣之言,便能自诚了。再从听言中辨别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官家听了喜动眉梢,这才是治国的珪玉之言。

。其实这五策背后根本,还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否则君相矛盾不解决,大家啥事都别办了。

干什么都是空。章越道:“臣冒死进谏一句,天下非陛下一人之天下。国家非陛下一人所有。”官家犹豫了片刻道:“如其言。”闻言章越和韩绛都是大喜。

这时候有内侍来提醒天子说天色晚了,当让两位相公回去了。官家仍觉得谈兴不减道:“真是金玉之言,两位卿家今夜在此宿直,朕与你们抵足长谈。”内侍犹豫,但官家仍是坚持。

韩绛,章越只好留下。是夜,君臣三人从治国聊到制夏,在那幅涂着色块的地图前,天子畅快地谈论着自己的宏图伟略。

韩绛,章越不断提出意见,天子皆是从善如流。君臣推心置腹,共商国是。

这一夜不知不觉地过去,直到东方天明,雄鸡一唱!ps1:感谢曾大仁成为本书第二十一个盟主。

ps2:这两更有点慢,虽然不少书友不爱看这些就跳过,但感觉错过很要紧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0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