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八章 去大明过年

书名: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8

回到现代之后,朱云峰一下子也没什么事做了。

太监了。

公司临近年关放假。

邹婷已经布置好了明年年后开春的所有安排。

感觉自己这个老板好像也没什么作用。

甚至目前公司除邹婷外,其余员工根本就没有见过他,公司却也照常运转。

季赫对邹婷的说辞也是朱云峰有事去了广州他老爸那里。

但老板消失了一个多月,公司规模越做越大,明年也即将走上正轨。

有点尴尬。

接下来几日,首先是去县里把皮皮狗和蛋蛋猫接回来,之后在镇上买了点年货。

腊月二十九日。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吃过中饭后,季赫就说道:“峰子,老四,我要回去了。”

“嗯,去吧。”

“你爸妈今年回来吗?”

“不回来。”

“又不回来啊,都几年了吧。”

“嗯,三年了。”

“那跟我去呗,反正你小时候又不是没在我家睡过。”

“算了,习惯了。”

朱云峰摆摆手。

他小学就被送到县城读书,之前是寄宿在亲戚老师家。

不过由于跟季赫关系好,偶尔跟亲戚打声招呼,去季赫他家睡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小时候是小时候,这么大就得懂礼数,大过年的人家家族要团聚,自己一个外人跑到别人家里去也不像话。

“那行,我就先走了。”

季赫打开堂屋的大门,外面风雪大作,整个尚峰山都已经被雪掩埋。

海拔高点就这样。

经常山下的蓝沙镇就落了点雪砂,山上却是满天飞雪。

好在通往吉祥镇的路是新修的路,车也不是很多,又有防滑链,倒也无需担心安全。

“慢点开。”

朱云峰喊道。

“嗯,走了。”

季赫摆摆手,上车离开。

“去大明那边过年呗。”

朱棣看着季赫的车消失在了道路尽头,懒洋洋地道:“反正过去也容易。”

“嗯,到时候再说吧,我主要是担心万一我爸妈忽然回来,要是明天他们没给我打电话就去大明。”

朱云峰看着手机里的微信消息。

隔壁六叔、七叔,还有屋后五叔,二伯都发来消息,问他去不去他们家过年。

由于朱云峰家已经三代单传,这些亲戚关系其实有蛮远。

不过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这几家人都在朱云峰家附近,因此每年过年的时候,也会问问朱云峰的意见。

只是朱云峰不习惯跟不太熟悉的人一起过这种热闹日子,便也都婉拒。

今年也一样。

朱云峰找了个理由拒绝,回到二楼,远眺着家对面的小山。

记得上次一家人团圆过年,已经是四年前的事。

那时候爷爷还在,但身体已经很差,陪爷爷过完最后一个年,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世了。

老爸就花了二十多万,找人推平了老宅。

断断续续,修了差不多一年才修好了这栋二层小楼,但之后爸妈却从没有回来住过。

‘恐怕他们在外面也过得很辛苦吧。’

朱云峰心里想着。

“汪汪汪。”

就在这个时候,皮皮狗忽然开始狂叫了起来。

紧接着它“嗖”一下往楼下窜去。

还未等朱云峰和朱棣下楼,楼下就传来高兴的声音:“哈哈哈哈,是我的护国神犬大将军!”

“父亲。”

“老祖宗。”

朱云峰和朱棣下了楼,看到朱元璋穿着朱云峰送给他的黑色老年冬装常服过来。

朱元璋正在摸皮皮的狗头,皮皮眼珠子明亮,嘴角咧着,狗尾巴摇得跟电风扇似的,对老朱极尽讨好和谄媚。

“嗯。”

朱元璋抬起头看到他们两个,微微点头。

朱云峰笑道:“老祖宗几天没来了,太伯爷这几天也一直没过来。”

大明和现代重新连通后,两边都几天没互相串门了。

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朱元璋已经一个多月离开大明,对大明目前的情况还一无所知,自然需要花几天时间酝酿消化一下。

而朱标作为帝国接班人,这段时间大出风头,以雷霆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处理了胡惟庸一党,自然也要趁热打铁,加紧稳固声势。

若是换了别的皇帝,见太子这般出色,可能会感受到威胁。然而老朱却十分欣慰,这几天还要为朱标站台,脱不开身也是正常。

“嗯,花了几天时间了解了一下目前朝堂局势,还得上早朝,发诏书,昭告天下,把胡惟庸等党羽罪行公之于众,确实需要一点时间。”

朱元璋笑了笑,随后上下打量了一番朱云峰道:“你这小子,听说你在大明玩得很是开心啊,每天不见人,在外面耍乐。连我那儿子都被你狠揍了一顿,现在皇宫内外都在传你深得太子器重呢。”

“您这话说的,您自己不也想把你那禽兽不如的儿子抽死吗?您老先上去坐,我给您泡茶。”

朱云峰一边说着一边去厨房烧开水。

朱元璋和朱棣上了二楼。

过了一会儿朱云峰拿着烧水壶上来,又给他们拿了茶杯和茶叶,泡了三杯茶。

以前他是不喝茶的,但老朱他们喝,就买了些高档茶叶。

“老祖宗,都快过年了,今天不会是来给您那禽兽儿子兴师问罪的吧。”

朱云峰把茶给朱元璋倒上。

说着他密切观察着老朱的脸色。

如果老朱不识趣,这茶可就泼脸上了。

毕竟朱樉真就是个禽兽不如的畜生,要是老朱为了他而找自己出气。

那不就相当于主角打了反派,反派就叫爹来吗?

这不翻脸还等啥?

不过好在老朱还有点人性,脸色一摆道:“那畜生还有脸来找我,也就是我不在,不然我非抽他十鞭子。”

见此朱云峰把茶壶放下道:“老祖宗还是深明大义的,朱樉那货圈禁在凤阳,给他个唐王朱聿键的待遇都不为过,就该墩锁法折磨他,也算是救了几千家百姓。”

“好了,不说这些扫兴的事了。”

朱元璋摆摆手,缓和了语气道:“今天过来也没什么事,年关到了,你太祖奶奶让我过来喊你一起去大明过年。”

“哦。”

朱云峰应了一声。

朱元璋见他态度比较平淡,吹胡子瞪眼道:“怎么?我亲自来喊你去还不乐意?”

“没,你问老四,你不来喊我,明天我也会厚着脸皮过去。”

朱云峰摇摇头道:“就是我都蛮久没跟爸妈过年了,去年前年都是我跟皮皮蛋蛋一猫一狗过年,跟个孤儿似的,今年他们也不回来,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平常还好,以前怎么过,现在还是怎么过。

但过年意义不同。

别人都是一家团聚,看着外面热热闹闹,自己家却冷冷清清。

有人说家乡的家才是家。

其实有家人的地方,不管是家乡还是外地,哪怕只是离家乡很远的某个出租屋里,只要一家人团聚,那就是家的感觉。

朱云峰已经很久没体验过这种感觉了。

“这有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当年我爹娘兄长全都死了,我与大嫂、二哥、侄子各自逃命,一个人在外漂泊,孤苦无依,早就忘了过年与家人团聚是什么感觉。”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至少父母还在,不想老祖我,待到功成名就之时,再回首家人就只剩下那不成器的侄子。你爹娘的情况我也知道,现在他们日子不好过,那自然没什么好埋怨的,等以后你把他们欠的债还了,终有团圆之时。”

“朱文正也算不成器吗?”

朱云峰张了张嘴,不免有些哑然。

这小子可是以2万兵力对阵陈友谅60万大军,死守了洪都85天。

“哼,他当年攻下集庆路,立了大功,我本想封赏,结果他自己说我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让我十分高兴喜爱。”

朱元璋冷哼道:“洪都之战他确实立下泼天大功,但也正是如此,我担心他骄纵桀骜,有意压一压。原以为他有之前那份心,应该理解我,之后再给他大肆封赏再是,结果他竟这般不堪,让我失望。”

“这倒也是,立下大功归立下大功,但前后心性变化也太快了。说明之前只是伪装,后来才是本性。”

朱云峰赞同。

这点没什么好说的,朱元璋只是暂未封赏,以他的性格对亲大哥唯一留下的儿子不可能不喜爱。

毕竟沐英的功劳远不及朱文正,但爵位却与国同休。

如果朱文正也学沐英那样谦逊的话,他那一脉封的爵位不可能只是个郡王。

可即便如此,在朱文正犯了那么大错误的情况下,最初靖江王一脉的待遇也是亲王待遇,可见老朱还是记着侄子的功劳。

“不说他了,标儿这几天跟我说,他打算明年制定一些政策,你来帮我看看,觉得如何。”

朱元璋又说道。

果然。

除了来喊他去过年外,肯定还有别的事。

“他制定了什么政策?”

朱云峰问道。

“罢中书省,开内阁。”

“没什么问题,您历史上就是这么干的。”

“轻徭役减赋税,特别是江南赋税,大幅度减免。”

“唔”

朱云峰沉吟片刻说道:“也应该吧。毕竟您给江南的报复性赋税确实太猛,人家张士诚挺好的,百姓记他的恩情没什么问题。”

“你这厮!”

朱元璋气得牙痒痒。

站在他的立场,百姓念他仇人的好,怎么可能会不生气?

但站在朱云峰客观立场去看,很正常的事情。

百姓本来就是谁把百姓放心里,百姓把他举过头顶。

张士诚对百姓好,你总不能连百姓心里在念谁的好都要改变吧。

看他生气,朱云峰翻着白眼道:“格局小了老祖宗,您这么小心眼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呵。”

朱元璋都被他气笑了,说道:“百姓只记你仇人,却不记得谁才是将他们从暴元中解救出来的人,你说说怎么解决问题?”

“报复性赋税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只会适得其反,让江南百姓更加反感大明政权。”

朱云峰摆摆食指道:“如果换了我的话,还不如大大方方一些,给张士诚后人封爵,再让人祭祀他,然后贴告示安抚民心,百姓就会觉得您宽宏大量,更愿意向您臣服。毕竟您和张士诚只是立场不同,又没有什么私仇。就跟刘备和曹操立场不同,但他们却曾经互相称呼对方为英雄一样。有的时候心胸宽广一点,或许结果也不一样呢。”

毕竟江南百姓已经在纪念张士诚了,再坏能坏到哪里去?

继续加征赋税只会逼反。

所以宽宏大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哼。”

朱元璋冷哼一声,被后辈子孙说器量狭小,着实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

“太伯爷还有什么政策吗?”

朱云峰又问。

“他说要解散全国卫所,说反正将来卫所糜烂,不如放他们回去开荒耕地。”

“这也没错,大明不是大宋,什么人都招进军队养着,虽然老祖宗说自己养百万大军,不耗费一分一毫,但说实话,这些卫所士兵自己耕作的土地纳税又交不到国库,全被上级军官贪走,还不如让他们回去自己耕作,至少能为国库纳税。”

“那战事该如何?”

朱元璋生气道:“如今大明到处都不太平,没了这些大军,战事又起。”

“当然不是一次性真裁,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步走嘛。”

朱云峰笑道:“卫所制度取消掉,但军队不解散,而是以退伍形式,当几年兵就回家给土地和生产资料,让他们自己种田丰衣足食。放以前大明肯定没那么多资金来操作,但之后我给你们整个几千万两白银过来,这都是小事,到时候新水稻推广至两湖流域,再搞一次农业革命粮食充足就行了。”

卫所制度确实比较坑人,大宋其实也算是半搞卫所制度,但大宋有点好的地方是中央财政是真拨款养着他们,那些士兵虽然同样被喝兵血吃空饷,总归能有点汤漏下去。

可大明是完全不给财政,卫所士兵只能自己耕田,而耕田所得基本都被上司搞走,自己则过得穷困潦倒,比普通平民百姓还不如。

也因此这个政策到朱棣时期就已经很烂,全国各地卫所逃兵不计其数,至明仁宗、明宣宗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是烂到根子里,成为了剥削士兵的工具。

所以早点取消为好。

不过现在大明确实到处都在打仗,需要兵源,因而一次性完全取消也不行。

朱云峰认为,可以先慢慢来,比如这两年先取消一部分,让一些卫所士兵成为自耕农,如此也能为国库纳税,多增长粮食。

等以后大明实力越来越强,国力越来越发达,再全面取消,重新规划新的征兵制度和军队制度。

“算了,找你来问事真是会把人气死,走了,你自己过去吧。”

朱元璋见朱云峰很支持朱标的改革,否定了自己的很多政策,一时生气,便起身气呼呼地走了。

没办法。

他现在也知道后来历史上这些政策有多么遗害。

只是面子挂不住,自然也不想久留。

“老四。”

看着老朱走了,朱云峰笑了笑对朱棣道:“那我们搬东西去吧。”

“搬什么?”

朱棣好不容易挨到老爹走,本来还想去玩电脑,见他让自己做事,有点不情愿。

“搬烟花啊,过年了,不放烟花怎么行。”

朱云峰笑呵呵地招招手。

虽然没家人一起团圆过年,但仪式感还是要有,他这几天去镇上,可是买了五千多块钱的烟花,够好好玩一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7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