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章 手搓科技(求订阅)

书名: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8

“汪汪汪。”

就在朱云峰给老朱下资料的时候,原本趴在那的皮皮忽然狗叫了起来。

“云峰,你在吗?”

楼下传来一个声音,是朱标的声音。

皮皮听到熟悉的声音就停下,一蹦一跳欢快地下楼去了。

朱云峰也跟了过去,还未下楼,就在一楼跟二楼之间的楼梯口看到朱标正上来。

“太伯爷,你怎么来了?”

朱云峰纳闷。

该说的已经都跟他们说完了啊,自己明天还得下山有事呢,这大半夜让不让人睡觉了。

朱标摸了摸皮皮的脑袋,然后走了上去。

朱棣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起身说道:“大哥。”

“嗯。”

朱标点点头道:“过来是有些事要和云峰说。”

“这么晚还亲自跑一趟?明天我过去向老祖宗汇报工作的时候再说,或者你过来上网的时候说也行啊。”

朱云峰一边去冰箱里拿水,一边随口说道。

他不喜欢饮料,喜欢喝纯净水,家里的纯净水都是一箱一箱买。

朱标接了一瓶水,然后表情非常严肃地坐下来说道:“事情很重要,父亲已经让我接手督办胡惟庸案了。”

“哦?”

朱云峰也坐到沙发另一侧,拧开了矿泉水笑道:“可喜可贺啊。”

网上有流言说明初四大案,前面三案都是由朱标操办。

正史上倒是没有这样的记载,但如果真由朱标操办,他的威望将大增。

因为朱标的基本盘其实跟胡惟庸等人无关,而是以宋濂为首的明初文人集团,以及以蓝玉、沐英为首的二代武将集团。

所以胡惟庸案其实动摇不了他的根基。

朱标又平静地道:“而且我向父亲说明,希望你来帮我。”

“噗!”

朱云峰刚喝了一口水,差点没呛死,咳嗽了几声才一脸不敢置信地抬起头看向他道:“啊?我?我来查胡惟庸?真的假的?”

开玩笑。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不仅仅是开端,而且影响极为深刻。

光胡惟庸案最开始就牵连了上万人。

之后在洪武十八年,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几次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对一些官员勋贵进行处置。

再算上牵连的犯官家属以及与他们有关联的南京百姓,到洪武二十四年胡惟庸案勉强结束的时候,因为这件事而被杀的人前后有三四万之多。

而且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也有很大关联。

据朱元璋自己写的《逆臣录》记载,他认为蓝玉案死的那些勋贵武将很多都参与了胡惟庸谋反,只是上一次侥幸没有查到他们而已。

这一次他亲自查办,果然揪出许多胡惟庸残党。

所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紧密联系在一起,算上蓝玉案,这两个案件老朱杀的人保守估计在五万人以上。

这么大的案子,自己动动嘴做个建议倒没什么。

毕竟本身历史上老朱杀的人更多,他给个建议,以朱标的性格,大抵不会牵连那么广,影响力也能降到最低。

但让他自己动手,那属实是为难他了。

作为现代键政专家,嘴强王者,在网上我重拳出击,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只叹天下英雄皆酒囊饭袋。

在现实里我唯唯诺诺,真要他上,那指定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不错。”

朱标点点头道:“这事既然是你提出来的,那你自然得帮我。”

“不是我不想帮,一是你知道老祖宗,他可以把权力分享给你,但我要染指,我可顶不住。”

朱云峰嚅嚅道:“二是我现在也一堆事,这边事业马上就上正轨了,来年春天咱们的农业大业就得马上搞起来。你们以后想发展工业,没有一场农业革命,让整个社会上粮食充足怎么可能办得到?所以我现在真有点离不开啊。”

“相信你也猜到了。”

朱标看了眼旁边正一头雾水的朱棣,说道:“这是我的一次机会,以往我提出什么见解,父亲永远都是回绝,他只相信自己是对的,我要证明父亲也有错的时候。”

朱棣缩了缩脖子,自己好像听到了了不得的事情。

但他却乖乖的闭上嘴。

因为朱标有资格说这句话,别说在背后,就算是当着老朱的面,朱标也有资格,所以他也不敢反驳。

“你想要施政权?”

朱云峰惊讶地看着朱标。

“不错。”

朱标点点头:“父亲做的那些制度,我一直觉得不好,奈何无力抗争,我只能求助于你,云峰.”

他说着十分认真且严肃地对朱云峰说道:“你也是老朱家的后人,若我们没有交集便也就算了,可现在有了交集,希望看在大明那么多苦难百姓的份上,帮帮我。”

“帮你?怎么帮啊。”

朱云峰双手一摊,苦笑道:“你连你弟弟都管不住,还想操办胡惟庸那么大的案子?你那些弟弟怎么作恶的,老祖宗和你已经都知道了,但你们有什么措施吗?”

秦王朱樉于去年五月份前往西安就藩,目前时间还短,倒没有出现大劣迹。

但从去年到今年一年半的时间里,都在对秦王宫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且宠信次妃邓氏,常常以折磨秦王府宫人为乐,为此去年七月被朱元璋臭骂一顿。

再过几年,他将恶行累累,罄竹难书。

而明知道朱樉未来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可到现在为止,朱元璋和朱标却依旧无动于衷,这让朱云峰怎么相信能改变大明的制度?

“此事我与父亲谈过,父亲也无可奈何,只能下旨申饬一番。”

朱标苦笑道:“藩王镇守边塞本就是国策,何况你自己也说,藩王塞边,对于大明初建时期利大于弊,现在调回来的话,恐怕是不行。”

“是吧,你们都知道了情况也不采取措施,办法其实是可以想的,只是你和老祖宗不愿意而已。”

朱云峰翻了个白眼。

说到底朱标和朱元璋一样,都认同藩王塞边的策略。

事实上这个策略倒也没错,正常情况下藩王“外卫边陲,内资夹辅”,能起到“攘外安内’的作用。

但选择的藩王不贤,最后的结果就只是贻毒当地,让地方百姓受苦受难。

朱标说道:“你有什么办法?”

“杀一儆百,先废了朱樉和朱棡,震慑其他塞王,以后把那些贤良的塞王安置出去,把那些劣迹斑斑的塞王圈禁到死。”

朱云峰毫不犹豫道。

“现在就二弟和三弟就藩,其余藩王都没有分封,把他们废了,那塞王的制度岂不是就停了?”

朱标愕然道。

“错误的,停不了,把这俩先废了,二祖封不了,那就先封朱橚嘛。”

“五弟?”

“不错。”

朱云峰说道:“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他十五岁就被老祖宗派去凤阳治军了,治了三年,军事能力相当卓越,只是后来他的封地在中原开封,军事才能得不到施展才被埋没。他在历史上素有贤王之称,唯一干的劣迹就是射杀本府仪卫司校尉。有朱樉和朱棡的前车之鉴,他应该会老实很多。去了北边不仅能打,还能治理,还能挽救当地百姓于水火,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这”

朱标反倒迟疑了,说道:“五弟现在还年幼,不过十八,尚未及冠”

“别找借口了。”

朱云峰冷笑道:“我看你也是假仁假义,只知道维护弟弟,却没有想过被他们残害的当地百姓有多惨。你那三弟最多也就是车裂百姓,史书说数次以奔马缚人,车裂之,说明杀的人不多。但你那二弟,弄死的人数以千计,不仅仅是害人,还巧取豪夺,上千个家庭因为他而破裂,就你二弟金贵,这些百姓就活该死咯?”

“我”

朱标被问得哑口无言,最终也只能苦笑道:“三弟还尚未作恶,我会亲自写信规劝他,二弟的话,我回去和父亲商量商量吧。”

目前朱棡确实没有干什么太坏的事情。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时候,也担心儿子们在封地无法无天,所以随行人员全是眼线。

基本上这段时间朱樉和朱棡干的事情都会迅速报告到朱元璋那。

朱樉现在是大兴土木,宠信次妃邓氏折磨宫人。

而朱棡目前干的最恶劣的事情就是因故鞭打了厨子,让朱元璋写了封信,告诉他不要得罪厨子。

见他态度缓和下来,朱云峰亦是说道:“如果你能把朱樉废了,换成朱橚,我才能相信你的魄力。”

朱标面露难色。

朱云峰暗自摇头。

其实他倒不是针对朱樉。

朱樉再怎么作恶,又没有作恶到他头上。

史书上见的东西,没有亲眼看到,没有亲身体会,人是不会为那些没有见过的惨状出头的。

但现在朱标要他帮自己,那就得进行深层次的考虑了。

因为真实历史上的朱标过于被朱元璋压制,从未施政,也没有制定政策的经验。

性格方面也只说比较仁慈宽厚,对兄弟十分友爱,具体他有没有改天换地的魄力和能力,还有待商榷。

虽然明初时期的老朱家应该还不至于像明末崇祯那样,背锅臣子来,送死臣子去,反正我大明皇帝就是不背锅,江山败亡都是臣子惹的祸。

但说到底朱云峰最多就是当个狗头军师,在后面出谋划策,不可能会在胡惟庸案当中亲自下场帮朱标去砍人。

他也没有那本事。

而当军师最忌讳的就是遇到瞻前顾后、好谋无断的领导。

就像沮授和田丰遇到了袁绍一样。

所以要让朱云峰帮他,首先也得让朱云峰看看朱标的能力到底如何。

要是连朱樉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还有什么能力办胡惟庸这样涉及到数万人生死的惊天大案?

是的。

朱樉的事情在朱云峰眼里,还真是小事。

因为朱元璋本身就因为朱樉的事情而厌恶他,甚至是骂他禽兽不如,包括朱棡在内,本来都是要被废的。

是朱标帮忙劝,给弟弟们说好话,这才保住了朱樉和朱棡。

因此这件事想办的话还真不难,只要朱标改变立场,不再为朱樉和朱棡说好话,而是进点谗言之类,朱元璋保证把那俩废掉。

“好。”

朱标咬咬牙,说道:“我答应你了,明天我会向父亲说明这件事,到时候让五弟去把二弟替换回来。”

朱棣这个时候有点忍不住了,说道:“大哥,五弟十五岁就去了凤阳,与我们兄弟聚少离多,眼看就要回来了,不在京城待两年至及冠再出去,怎么马上就走了呢?”

“老四,你这话说的,霍去病19岁就出草原追击匈奴几千里了。而且你历史上也是明年就走了,跟你五弟本来就没怎么见面。”

朱云峰摆摆手说道:“以后大明建设起来,修了火车,随时想见就见嘛。我们这边几千里坐飞机,就几个小时就到了。大明那边想搞飞机够呛,但搞火车还是很容易嘛。”

“火车?”

朱标和朱棣自然已经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朱标惊讶道:“我们也能发展火车吗?”

“嗯,而且很简单,我估计三五年的时间就能开始有所发展,二十年内必定能让火车到处乱跑。”

朱云峰笑了起来。

他不像别的穿越者,得十分费劲地搞蒸汽机,再花个几十年时间从蒸汽机转进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时代。

因为他有穿梭门,就可以背靠现代资源和技术。

如果朱云峰以后在蓝沙镇建立工厂,自己搞车床,把一些车床弄到大明去,搞点柴油发电机之类,直接能在大明手搓电动力机械了。

没错。

就是直接手搓电动力机械!

很多人有个误区,那就是总以为点科技树绕不开蒸汽机,从零开始建设,就一定需要蒸汽机才行。

事实上不完全是——这里指的是现代发展,而非古代。

我国工业建设初期根本就没有蒸汽时代,直接跳过蒸汽机,用的是电力设备,通过电炉炼钢,让我国工业迅速发展,钢铁产量爆发式增长。

当然。

我国那是特殊情况,直接引用的毛熊老大哥的设备,然后又引进他们的技术。

通过他们的设备炼钢之后,用炼出来的钢铁再打造其它设备,如此循环往复,慢慢地让我国拥有了工业技术以及发展条件。

甚至在火车技术上,早期也还是需要蒸汽动力。

直到七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渐渐淘汰蒸汽火车,改由柴油能源的内燃机火车以及电力为能源的电动机车。

穿越到古代却是不行,没有设备和技术,就只能从最基础的蒸汽机开始。

因为蒸汽机工艺最简单。

电动力不比蒸汽动力“更高级”,但电动机比蒸汽机更复杂,包括发电、电动机组以及各种电力设备才能组合运转。

所以在没有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搞蒸汽机是穿越者唯一的选择。

然而朱云峰却不需要这么麻烦,他直接就有现成的设备和技术,完全可以在大明打造电动机。

相比于蒸汽机的往复运动要转换为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还有蒸汽机的做功、排气过程的配合复杂程度,电动机就容易许多,原理非常清晰。

小时候四驱车那种电动小马达,放大个几十倍就是一台超大型电动机组了。

发电更简单。

网上就能买到水力发电机组,也不贵,便宜的十五万,贵一点的四十多万,以大明的财大气粗,买个几台先用着。

等将来大量打造电动机,直接学我国那样跳过蒸汽时代,转用电炉炼钢,完全不是难事。

所以要不科技改变生活呢。

换了本人穿越到古代去,上哪去整发电机和电动机?

只能说老朱碰上了好时候。

2024年的世界我国作为全球唯一的全产业工业大国,方方面面,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几台发电机,几个车床,直接就能手搓科技了。

可能唯一麻烦的就是原材料缺失,没有橡胶就不能做电线,光靠现代这边运输怕是走不了多少量。

因此将来还需要从现代搞些橡胶树种,麻溜移植到南方去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6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