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二章 我有刀!

书名:地窖里的朱元璋 作者:玩蛇怪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8

历史上朱元璋处理胡惟庸案,虽然是以涂节上告为起始,但其实并没有什么证据。

只是涂节大概率受朱元璋指示,仓促告状,随即老朱就立即动手。

这就相当于先射箭再画靶子,后面的很多证据其实是老朱在处理了胡惟庸之后,才陆续查出来的。

所以导致包括谋反在内的诸多罪名,颇受争议。

但如今却不同。

朱标他们就是为了针对胡惟庸而来,派人暗中调查了一个多月,又策反了胡惟庸以及诸多贪官家的奴仆,各种罪证都已经掌握清楚。

可以明确的是,造反是子虚乌有,纯粹是老朱捏造以扩大杀戮范围。

然而贪污受贿、擅弄权事、构陷重臣、欺君罔上以及随意断绝刑部上报的各种生死案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此刻朱标于早朝突然发难,并且拿出罪证,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顷刻间下面那些贿赂胡惟庸的臣子们跪倒了一大片,痛哭流涕请求着太子的宽大处理。

归根到底,还是胡惟庸有些得意忘形。

以为受老朱宠信,就可以肆意妄为。不管是贪污受贿还是欺君罔上,都做得十分张扬。

朱元璋特意设置通政司,全国奏折公文要先送到通政司,中书省发的文也要送往通政司,由通政司记录之后,才会送到中书省或发往全国。

而胡惟庸作为丞相其实是有权力对送上来的奏折进行批阅,给出自己的解决意见。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的意见就是最终意见。

他给的只能算是参考意见,所有经过中书省批阅后的奏折都要送到朱元璋那进行最终审阅,老朱认可才能下达执行,若是不认可,决定权在老朱手里。

胡惟庸私自批阅,不把这些奏折送到老朱那,而是直接发往通政司,让通政司作为朝廷命令下达,自然就严重侵犯了老朱的权力。

因而这些事情早就记录在案。

如果老朱不计较的时候,就不算什么大事。可一旦老朱动了杀心,每一条与通政司的对照不符,那就是一道道催命符,能要了胡惟庸的命!

便在这样的攻势下,下方胡惟庸已经彻底瘫软在地上,双目无神,浑身如筛糠般抖动,早就已经不知所措。

可要知道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波和第二波攻势,主菜可还没上呢。

就看到角落里又走出来一人,那人步伐略显蹒跚,走到玉阶下方跪下,声音虚弱地说道:“罪臣涂节,弹劾胡惟庸暗害诚意伯刘基以及其长子刘琏,魏国公也差点遭到其构陷,且与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常在府中聚饮,饮宴间还有诽谤辱骂圣上之意。”

这话说完,全场哗然。

连站在对面正看戏的武将勋贵集团都坐不住了,平凉侯费聚目前正驻扎在陈州整理军务,吉安侯陆仲亨便在场。

听到涂节的话,他亦是浑身颤抖如筛糠,颤颤巍巍走出来,跪倒在地上喊道:“殿下,臣.臣并无诽谤圣上之意,臣该死,臣只是酒后胡言,是胡惟庸!”

说着他指向胡惟庸厉声控诉道:“是胡惟庸指使臣说的,臣绝无对圣上不满!”

朱标说道:“胡惟庸暗害诚意伯及魏国公之事,可有证据?”

“有。”

涂节说道:“诚意伯病重,胡惟庸派人送药过去,诚意伯吃完就死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还有诚意伯长子刘琏,被胡惟庸指派江西布政使沈立本暗害,殿下一查便知。魏国公之事,是胡惟庸想收买魏国公府守门人福寿,试图构陷魏国公,被福寿严词拒绝,殿下可以召来福寿询问。”

“哼。”

朱标冷哼道:“胡惟庸,你还有何话说。”

胡惟庸早就已经被吓得腿软,瘫坐在地,只喃喃自语道:“殿下,殿下,这是构陷,这是构陷!”

“毛骧何在!”

朱标见胡惟庸已经六神无主,其党羽已经大多认罪,连反抗能力都没有,摇摇头表示自己还如临大敌,没想到这般轻松。

毛骧说道:“臣在!”

“把一干犯人全部拿下,先置诏狱,待父亲病好之后再做处置!”

“是!”

“查抄胡惟庸及其余犯官家,不可疏漏。”

“是!”

“中书省置天下政务,不可或缺,擢薛祥为中书省左丞,钱唐为中书省右丞,暂代中书省事。”

朱标有条不紊地进行安排。

毛骧一声令下,诸多仪鸾卫一拥而上,将诸多犯案官员全部抓住。

有人大喊:“臣冤枉啊,臣冤枉。”

有人高呼:“殿下,都是胡惟庸指使,都是胡惟庸指使。”

还有人痛哭道:“殿下,臣再也不敢了。”

一时场面极为混乱,诸多胡惟庸党羽哭诉,却被如拖死狗般拖走。

顷刻间原本站满数百朝廷大员的奉天殿广场上,居然一时被肃清了近半。

原地只留下勋贵集团和浙东文官集团诸多文武官员面面相觑。

另外就是还有小半胡惟庸党羽并没有被抓走。

这些人经过调查,虽然是胡惟庸党羽,却并非贿赂胡惟庸上位,而是靠乡党身份。

或者即便贿赂了胡惟庸,也是为了自保,本身未贪赃枉法,且能力出众,为官任上政绩还行。

对于这些没有犯大过,政绩出色者,朱标予以保留。

而被抓走的基本上都是尸位素餐、贪污受贿、草菅人命、肆意妄为之徒。

于是整个中书省如今就剩下小猫两三只。

原中书省右丞相汪广洋上个月自杀了,左丞相胡惟庸现在被抓,右丞殷哲、左丞李素、左参政方鼐(nai)、右参政侯善皆为胡惟庸党羽。

目前中书省级别最高的就是正五品左司郎中沈亮。

然而即便没有被抓走,剩下的这群胡惟庸党羽亦都是被吓得瑟瑟发抖,一个个趴伏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深怕卫士过来把他们带走。

很快广场上之前四五百官吏就被带走了二百余人,但他们的位置却被迅速填补上。

六部尚书几乎全军覆没,朱标却仿佛早有准备一般,令人接任。

“原礼部员外郎吴伯宗受胡惟庸构陷,事实已查明,现拨乱反正,擢礼部尚书。”

“原北平按察使刘崧受胡惟庸构陷,事实已查明,恢复官身,擢兵部尚书。”

“原监察御史韩宜可受胡惟庸构陷,事实已查明,恢复官身,擢御史中丞。”

“山西左参政偰斯,政绩斐然,能力出众,擢吏部尚书。”

“番禺县令道同,政绩斐然,能力出众,擢户部侍郎。”

随着犯官们被纷纷押走,王东随即拿出诏书名单大声朗诵,原本站在一旁当看客的一百多名官员各自都有安排。

这下剩余的那些文官武将们却是看出了点门道,一个个互相对视,心中了然。

太子殿下好手段啊!

刚开始他们还以为这只是商暠时因对胡惟庸罢黜他而不满的报复。

现在看来。

恐怕这幕后本身就是太子殿下在操刀剪除胡惟庸集团。

不然的话,证据怎么会如此充分?

包括胡惟庸最近见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居然都一一记录在案,人证物证俱在,根本容不得抵赖。

并且在剪除胡惟庸党羽,抓了那么多官员之后,还能早就准备好了官员替代。

怕是太子殿下很早就已经开始针对胡惟庸集团进行调查,就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将其一网打尽。

太恐怖了。

想通了这些关节的那些文武百官一时间只觉得头皮发麻,脚底板升起一股寒意。

以前只觉得太子温文尔雅,仁厚有加。

现在才知道。

这位太子殿下城府很深,手段亦是极其高明啊。

纵使权倾朝野的胡惟庸,也被这般轻松处理,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陆仲亨何在。”

朱标见大量犯官被带走,又俯身说道。

“罪臣在,罪臣在!”

陆仲亨连连磕头,双眼泪如雨下。

朱标皱眉说道:“当年你擅自乘坐驿车,父亲十分生气,责骂了你一番,你心生不满,居然私底下在与胡惟庸的饮宴当中埋怨父亲。”

陆仲亨磕的额头都出血了,哭嚎道:“罪臣知错,罪臣知错,请殿下看在臣往日功劳上,饶恕臣一次吧。”

他没办法否认和抵赖,人家连胡惟庸跟他的对话交流都一一记录得清清楚楚,再抵赖那就是罪不可诛了,还不如打打感情牌。

“唔”

朱标故作沉吟了一会儿,等陆仲亨胆子快吓破之后,才开口说道:“你确实犯了死罪,但念你早年跟随父亲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这件事本宫做主,便不处罚于你了,然需戴罪立功,去北平魏国公帐下,它日若是讨伐故元,立了战功,便功过相抵!我会找父皇求情。”

“谢殿下,谢太子殿下隆恩!”

陆仲亨趴在地上颤抖着,心中感激涕零。

还好太子仁善,若是陛下知道了的话,恐怕他早就已经身首异处了。

朱标再看向下方诸多勋贵道:“尔等与父亲一同打天下,殊为不易。父亲亦是待尔等情同手足,赐予尔等富贵权势,诸多爵位,代代相传,与国同戚。希望的是大家共享富贵,以乐太平。”

说完之后,他环视了一圈,接着话锋一转,语气严肃道:“可若尔等觉得天下太平之后,便可以仗着开国功勋肆意妄为,不尊法度,那却是大错特错了。朝廷自有法制,你们出身于庶黎,如今做了权贵,天下庶黎供养尔等,岂能忘本?有这般权势,则更应该慎言慎行,不可欺民欺君,今日也是我在,而非父亲在。但我亦是望诸位铭记于心,莫违法纪,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是,殿下!”

“臣等必定铭记于心。”

诸多勋贵连忙躬身行礼,额头冷汗直冒。

如今傻子都看得出来,太子殿下这是在敲打他们啊。

虽然免了陆仲亨之罪,可谁都知道,他有了个把柄捏在太子手里。

以后老老实实还好。

一旦不听话,那么诽谤圣上这个罪,顷刻间就能让人灭族。

所以此刻众多勋贵心中个个一凛,对朱标的手段敬畏不已,对太子殿下亦是再不敢生出不敬之心。

唯有蓝玉,却是心中欢喜。

因为他的姐姐是常遇春的老婆,而姐姐的女儿又嫁给太子为太子妃,虽然太子妃去年病逝了,可留了嫡长子朱雄英。

作为皇长孙,朱雄英深得爷爷朱元璋和父亲朱标喜爱。

而作为朱雄英的亲舅爷爷,与太子有着亲密的姻亲关系,太子手段高明,地位稳固,就意味着蓝玉地位也稳固,自然让他高兴。

“退朝!”

朱标大手一挥,宣布散会。

“咚咚咚!”

锣鼓敲响,王东大喊道:“退朝!”

朱标转身向奉天殿侧殿而去。

侧殿以东的宫道上,太子的马车停在那里。

三人上了马车。

朱标长呼一口气道:“没想到这般顺利,还以为胡惟庸会拼死抵赖呢。”

“证据确凿,容不得抵赖。”

朱云峰笑道:“这就是摆事实、讲依据的好处。在文武百官面前,人证物证俱在,包括他们对话都记录起来,根本没办法抵赖。其余臣子也会看到事实摆在那里,就不会怀疑这是老祖宗在故意构陷,这样太伯爷您就以合理合法合规的手段,雷霆之势般处理了整个胡惟庸党羽,且早就选定了新的官员人选,也不至于让朝廷运转混乱,所有人都只会信服!”

这其实也是占了朱元璋还未成立锦衣卫的好处。

锦衣卫、东厂、西厂、哈药六之类的特务机构纷纷成立之后,文武百官谁都知道他们是用来监视自己。

所以在家中十分谨慎,说话行事都非常注意,各种消息串联也往往通过谜语来传达,以至于明朝中后期大官们个个都是谜语人,想这么简单地拿到贪官污吏的罪证,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明初的时候官员们可没见过这阵仗,他们哪知道自己家里居然有内鬼,说话做事也不谨慎,想要拿到他们罪证还是非常简单。

只是老朱以前的行作风太简单粗暴。

他可不管有没有证据,只要听了风声就下令开刀,结果就是证据是把人杀了之后才找到,那自然会被人怀疑是诬陷和捏造,得不到百官和百姓的信服。

相比之下眼下朱标的做法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证据扔到他们的脸上,那就无话可说,百官们则只会更加谨慎,谁还会心有不服呢?

“我就怕那些人打死都不承认,这也是他们惊惧之下,个个先扛不住压,尚未审问就自己把罪状曝出来。”

朱标摇摇头道:“若是那些人硬是咬牙不肯说,强行定罪也恐惹人非议。”

“其实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证据已经拿出来了,他们不认也是铁一般的事实。何况有一句话你听过吗?”

“什么话?”

“在封建皇权至上的世界,用法律的途径来解决,是给法律一个机会,是对法律的一个尊重。”

朱云峰咧嘴一笑,说道:“但如果你不尊重法律,即便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还百般抵赖,那么我也有力量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有刀!”

我有刀!

才是朱标能够轻松处理胡惟庸案最根本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7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