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90章太子骗民!请陛下给天下百姓交代!【求月票】

书名: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太极殿内,李世民满脸戏谑地打趣跪在地上的颉利使者,道:

“朕记得,上一次颉利派使者来我大唐,是一个叫执失思力的人,这一次,怎么又换了个人呢?”

就在三天前,李靖那边传来捷报,他们按照李世民的计划,布置伏兵,再次将颉利打得丢盔弃甲。

而如今,颉利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处境,不得不派人来大唐求和。

却听跪在地上那名颉利使者讪笑道:

“陛下与执失思力见面的时候,在前年秋天,这一次和在下见面,是在夏天,虽然我对执失思力的事不太了解,但颉利可汗派我来大唐,是向皇帝陛下致敬的!”

“哦,只是致敬吗?”

李世民恍然似的点了点头,然后环顾了一圈众臣,笑道:“那看来,你们应该是有麻烦了。”

“啊?这”

颉利使者错愕了一下,旋即有些尴尬地道:“陛下不知道吗?我们的麻烦是陛下的将军们给的,如果陛下能够制止他们,我们的可汗,愿意保卫大唐的北方。”

“呵呵.”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平静而淡漠地道:“如果你们能够制止草原的其他部落,不再给我们添麻烦,倒也不是不能与你们和谈。”

“但是。”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接着道:“据朕所知,只有草原的大可汗,才能制止草原的其他部落。”

“陛下难道不知道吗?我们的可汗,其实就是草原所有部落的大可汗!”

“朕当然知道,朕以为你不知呢!”

李世民忽地神色一肃,然后目光冷冽的看着颉利使者,道:“朕原本以为你们能制止草原的其他部落,可是,你们让朕太失望了。就好像你们的可汗不是大可汗一样!”

“呃”

颉利使者闻言,一脸窘迫,但还是硬着头皮接口道:“不敢欺瞒大唐皇帝陛下,其实我们已经到了最后的地步了,我们需要停战.”

轰隆!

此话一出,众臣无不兴奋。

一个个激动得捏紧了拳头。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

特别是渭水之盟后,他们无时无刻不想一雪前耻。

就连李世民,都激动得站了起来,然后一步一步走到颉利使者面前,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他,平静而威严地道:“说!为什么不投降?!”

“唉!”

颉利使者叹息一声,满脸苦涩地道:“我们可汗说为大唐保卫北方,其实就是投降的意思.”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显然不会接受这种委婉的投降方式,然后霸气侧漏地道:“朕要看着颉利,跪在朕面前,亲自投降!”

“啊?这”

颉利使者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会提这样的要求,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但是,还没等他开口,李世民就转身走向了皇帝宝座,重新坐了下来,沉沉地道:“你回去告诉颉利,朕的条件,如果他能答应,咱们再谈别的!”

“可是陛下.”

“回去吧”

还没等颉利使者把话说完,李世民就摆手打断了他。

很快,他就在几名禁军的陪同下,离开了朝堂。

而目送他离开之后,李世民又环顾了一圈众臣,淡淡地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我大唐该不该接受颉利的投降?”

“这”

众臣互相对视了一眼,却听裴寂率先开口道:“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既然颉利愿意投降,我们可以少牺牲,多获利。故此,老臣以为,应该接受颉利的投降。”

“陛下!”

裴寂的话音刚刚落点,杜如晦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却听他语气凝重的道:“颉利这个人,从来不讲信用,此次投降,恐怕只是缓兵之计,不可轻信!”

“可是,这次出兵,是将士们的胜利,并非我大唐的国力已经强大到可以一举解决东突厥了。而要一举解决东突厥,我认为还要再积累数年时间!”房玄龄沉吟似的说道。

李世民‘嗯’了一声,旋即将目光落在唐俭身上,淡淡地问道:“鸿胪卿一直在关注草原那边,此次颉利派使者来投降,你有什么看法?”

唐俭想了想,持笏道:“回陛下,臣觉得,诸位大臣说的都有道理,但据臣所知的草原情况,颉利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逼急了,与我大唐鱼死网破,对我大唐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我大唐国内也不是一帆风顺,还需要有所顾虑。”

“因此,臣的意见是,能和不如先和,但和的条件要苛,防止以后的反复,对我大唐不利。”

“嗯”

听到这话,李世民沉吟似的点了点头,然后环顾众臣道:“和,朕又不甘,不和,目前我们的军力还不够,如果能做到鸿胪卿说的和,军力的元气还在,那就不怕他们反复.”

说着,仿佛下定了决心,又沉声道:“这样吧,鸿胪卿!”

“臣在!”

“你还是亲自走一趟草原,看看草原其他部落的情况,最好与颉利,突利都见一见,知己知彼!”

“是!”

唐俭恭敬领命,正欲退回队列,忽听身后的尉迟恭,冷不防的来了一句:“据臣所知,打突厥应该有太子殿下的一份功劳吧,怎么不问问太子殿下的意见?”

哗!

全场哗然!

众臣听到尉迟恭的话,无不脸色一变,纷纷看向皇帝宝座下方的一个小凳子,顿时想起来,太子李承乾正在奉旨听政。

就连李世民都忘了这件事,不由满脸尴尬地看向李承乾,轻咳了一声,道:“太子有何意见,不妨说出来!”

“回陛下,臣没有意见。”

李承乾闻言,转身朝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

众臣见状,不由面面相觑,心说太子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转性了?按理来说,以太子的性格,应该不会赞同和谈啊!

而就在众臣大感意外的时候,一名崔家御使从队列中走了出来,持笏道:“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民微微蹙眉,同样有些古怪的看了眼李承乾,然后摆手道:“奏来!”

“陛下,昨日岐州传来弹劾奏疏,岐州官吏弹劾陈仓县县尉刘仁轨,目无法纪,滥用私刑,将岐州车骑都尉鲁宁,活活打死在公堂上,请陛下明察!”

“什么?!”

众臣闻言,大吃一惊。

就连李承乾都不由有些诧异,想不到大唐居然有这种狠人。

等等,这个刘仁轨,怎么有些耳熟呢?

哦对了!好像是唐朝的一位名臣!

可这样的名臣,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

就在李承乾满心疑惑的同时,李世民脸色铁青,旋即勃然大怒:“一个县尉竟敢打死朕的车骑都尉,这怎么能行?”

说着,当即朝大理寺卿戴胄下令:“戴胄,朕命令你,派人去将刘仁轨带到长安,朕要当面问问他,谁给他的胆子!?”

“是,臣遵命!”

戴胄恭敬应了一声,然后便退到了队列。

就在这时,又有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持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嗯?”

李世民眼睛一眯,心说今天是怎么了?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以前可从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因为自己将太子叫来上朝的缘故?

这些人是在太子面前挣表现吗?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有些生气,而后脸色一沉,冷冷地问道:“何事?”

“启禀陛下,关内道旱灾,日益严重,有不少灾民,纷纷涌入长安,据说灾区已经开始出现乱象,有十几万灾民正在聚集,嚷嚷着嚷嚷着”

眼见这名官员说到最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李世民没好气的呵斥了一句:“嚷嚷着什么!快说啊!”

这名官员听到李世民的呵斥,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苦着脸道:“陛下恕罪,臣不敢说”

“你有什么不敢说的?!”

李世民听到这话,顿时气笑了:“当着朕的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谁还能阻止你说!?”

却听这名官员颤巍巍地道:“臣,臣是担心太子殿下因言杀臣,所以,臣不敢说”

哗!

全场再次哗然!

众臣闻言,无不头皮发麻,纷纷看向李承乾。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诧异地看向了自己儿子。

因为李承乾在朝堂上杀过一个弹劾他的四品御使,现在这名官员说害怕李承乾杀他,不敢明言,简直是将李承乾推到了风口浪尖。

如果李承乾不能妥善处理此事,那他以后的名声可就难说了。

毕竟因言治罪,在每个朝代都是当权者大忌。

一旦当权者犯了因言治罪的大忌,而不能妥善处理的,就会被臣子认为不纳谏。

一个不纳谏的当权者,往往都是昏君典范。

这也是李世民刚登基就广开言路,任凭魏征,孙伏伽奏怼自己,也舍不得杀他们的原因。

毕竟杀言官,确实有损皇帝形象。

而李承乾之前的做法,也确实犯了大忌。

按理来说,作为一个父亲,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果断站出来替孩子解决困难。

但李世民却没有站出来帮李承乾解围。

因为李承乾主动向他索要权力,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必须要给李承乾一个深刻的教训。

因为他不仅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帝王。

作为一个帝王,李世民很希望自己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能在自己老了之后,放心的将自己所珍视的一切交给他。

但是,这其中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交出去,而不是被逼着交出去。

如今,李承乾的成长速度越来越快,快得让李世民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这让他十分恼怒,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所以,他必须要让李承乾知道,想要站到前面来很容易,但前提是,你能顶住这份压力。

如果顶不住,就乖乖的,老老实实的回去当个乖宝宝。

别想什么权力不权力的,那根本不是你一个小孩子能玩的。

“呵!”

李承乾笑了,旋即将目光落在了那名官员身上,戏谑道:“你很怕孤吗?”

“这”

那名官员语塞,不敢与李承乾对视。

看其样子,无不显示他对李承乾的害怕。

而李承乾则饶有兴趣的看着他,然后从小凳子上站了起来,缓缓走到他面前,似笑非笑地道:“如果孤没猜错,你想说的应该是,那十几万正在聚集的灾民,都是为孤来的吧?”

“既然太子殿下什么都知道”那名官员闻言,鼓起勇气似的抬起头,直视着李承乾道:“敢问太子殿下,如何应对?他们可是嚷嚷着,向你讨回公道啊!”

“呵!”

李承乾又笑了:“什么公道?孤什么时候欠他们公道了?”

“敢问太子殿下,您准备的祈雨,如何了?”

“尚在准备中,还没有准备好,怎么了?”

“哼!”

那名官员冷哼一声,旋即无视李承乾,朝李世民持笏道:

“启禀陛下,那十几万聚集而来的灾民,确实是为太子殿下来的,他们嚷嚷着太子殿下欺骗他们,根本不会祈雨,他们要向太子殿下讨回公道!”

“这”

李世民闻言,心头一惊。

这个压力,明显超出了他的意料。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询问李承乾的应对之策,朝堂上的大臣,一个接着一个的站了出来,异口同声道:

“请陛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请陛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请陛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一道道声音高亢的进言,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整个大殿的气氛都凝固了。

就连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人,都被这股气势给震撼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事情会发生得如此突然。

明明之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样子。

而且,他们事先一点都不知道。

但随着朝堂上的大臣,一个接着一个的站出来,他们忽地发现,这些站出来的大臣,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人,即使是他们,也不敢与之抗衡,或者出言帮李承乾说两句话。

毕竟世家大族的人,若拧成一股绳,就算是李二陛下,也要忌惮几分。

“哈哈哈!”

正当气氛陷入无比紧张的时候,李承乾忽地仰头大笑。

众臣一片唏嘘。

就在这时,却听裴寂率先开口道:“太子殿下何故发笑?”

“想到了好笑的事,自然就笑了。”

李承乾斜眼看了眼裴寂,收敛笑声道。

户部尚书韦津,皱眉道:“敢问太子殿下,什么事这么好笑?竟让你在朝堂上失仪?”

李承乾想了想,道:“孤听说,从前有座山,叫做我真山,山里有座庙,叫做我真庙,庙里有个和尚,叫我真和尚,和尚有把剑.”

说到这里,笑着看向韦津,又道:“敢问韦尚书,这把剑叫什么剑啊?”

“这还用说,当然是我真剑啊!”韦津脱口而出道。

尉迟恭闻言,顿时朗声大笑:“哈哈哈!韦大人真是个狠人啊,连自己都骂!”

“是啊!韦大人真贱!”程咬金附和着笑道。

众臣也跟着笑了起来。

韦津脸色唰的一下就红了,旋即怒视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何故羞辱臣?”

“因为你贱!”

李承乾一个冷眼扫过去:“不知道的就别问,显得你有嘴巴是不?”

“我!”

“你什么你!孤笑什么,关你屁事!”

“陛下!”

“父皇!”

还没等韦津向李世民告状,李承乾就抢先打断了他,然后朝李世民躬身道:“儿臣请父皇恩准,即刻祈雨!”

“什么!?”

众臣闻言,大吃一惊。

特别是那些站出来的世家官员,一个个都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承乾。

他们之所以敢全部站出来,是因为李承乾亲口承认他还没有准备好祈雨。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借此机会,将没有准备好祈雨,变成不会祈雨,或者根本无法完成祈雨。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挟裹那十几万灾民,打着为天下百姓做主的旗号,将李承乾打落神坛。

就算不能因此废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要剥夺李承乾现在拥有的一切权力。

而李承乾一旦失去现在的权力,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没用的小孩子,对他们也够不成任何威胁。

甚至连李承乾与李渊苦心经营的江陵,也将沦为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瓜分的盘中餐。

可是如今,李承乾居然说他要即刻祈雨!

这是什么意思?

他不是没有准备好吗?

他难道不知道祈雨失败的后果?!

就在众世家官员惊异不定的时候,李世民深深看了眼李承乾,然后一字一顿地道:“你准备好了吗?”

“父皇相信我吗?”李承乾笑着反问。

“回答朕!”

李世民面色一肃。

李承乾撇了撇嘴,旋即摊手道:“既然百姓们等不及了,那就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就给他们下一场雨,让他们好好看看,我,大唐太子,李承乾,有没有骗他们!”

说着,环顾了一下众世家官员,又似笑非笑地道:“也让父皇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看看是谁,在骗他们”

轰隆!

众世家官员闻言,如遭雷击。

本来说今天回来加更的,但看时间,写不完,明天上午,看看能不能写完发出来。另外,有月票的,记得投我哟,保证完成加更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6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