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3章长安!我李承乾又回来了!【求月票】

书名: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长安皇宫,两仪殿。

李世民刚召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萧瑀,王珪等大臣商议军队改革的事,就接到了百骑司上奏的朔方密报。

此时,整个大殿的气氛,十分诡异。

唯独李世民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那一字一句,无不震撼人心,让人头皮发麻。

尤其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突厥血”

李世民反复念叨这几句,越念神色越复杂,甚至不由得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羞愧感。

按理来说,自己儿子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诗词,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应该很高兴才对。

但是,若带入诗词里面所表达的愤忾,不满,以及不甘之后,李世民只感觉自己脸皮火辣辣的疼。

隔了半晌,他才调整好情绪,自嘲似的道:“估计在那逆子心中,朕现在已经是阻挠他建功立业的昏君了”

“这”

众臣面面相觑,却没一个人敢接口李世民这话。

虽然他们也觉得,李世民的做法有些让人诟病。

但李世民是皇帝,人家是父子关系,而且这首词也没有指名道姓的开骂,你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能说太子牛逼,骂人都这么高雅!

不过,李世民也没有听他们发表意见的想法。

见他们沉默不语,又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便转移话题道:“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问你们军队改革的事,有没有新的进展?”

“这”

众臣互相对视了一眼,而后听房玄龄率先开口道:“回陛下,臣以为,军队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军纪,若要推行军队改革,首先要修订军法,普及军法。”

“如此一来,士兵们才能遵纪守法,发挥更大的战力。”

“不错!”

萧瑀附和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也要有军法!”

说完,扭头看向李世民,又道:“陛下,前几天臣上奏的霍国公弹劾苏烈的事,不知陛下如何决断?”

“苏烈?”

李世民微微一愣,似乎没想起这个人。

却听杜如晦笑着提醒道:“陛下,苏烈就是那个强闯霍国公军阵,奔骑救太子的黑甲卫统领!”

“哦,你说的他啊!”

李世民恍然点头,而后环顾众臣道:“霍国公弹劾苏烈的事,你们怎么看?”

众臣互相对视了一下,而后由魏征率先开口道:“敢问陛下怎么看?”

“呵!”

李世民笑了:“也就你魏征敢把朕的问题丢给朕!”

“不过,你要问朕的看法,朕倒是可以说一说,虽然朕觉得处理苏烈,能够给天下一个震惊。”

“但朔方刚刚取得了大捷,朕也在圣旨中表明了要对东宫功臣进行封赏的意思。若再处理苏烈,会让人觉得很不好!”

“可是陛下,若放任不管的话,也不是长久之计啊!”萧瑀忍不住接口道。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

这时,杜如晦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地看了眼李世民,试探着道:“陛下是不是在担心其他人?”

“嗯?”

李世民愣了一下,然后会心的笑了笑,点头道:“不错,如果因为苏烈的事情,纵容了其他人,那就不太好了。”

“这”

众臣顿时语塞。

很明显,李世民说的那个其他人,不是别人,而是太子李承乾。

他是非常忌惮李承乾拥有兵权的。

所以,他才不顾一切的想要夺走李承乾的兵权。

包括现在的军队改革,也有一点防备李承乾的意思。

毕竟自己儿子不是一般的儿子,是一个集能力,野心汇聚一身的厉害角色。

如果不想走李渊的老路,他就必须得打压自己儿子,让他乖乖的做一个太子,而不是与皇帝争权的储君。

然而,李世民的想法,并没有得到众臣的认可。

比如魏征。

他直接了当地道:“臣以为,这不是苏烈的个人问题,此事是发生在苏烈身上的,可反应出来的却是军队的问题。”

“即便不是苏烈,发生在别人身上也一样。”

“是啊,军队的问题是老问题了!”

房玄龄附和着点头道:“从贞观以来,我们统一了军权,但是呢,领兵制度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军队制度本身就存在问题!”

“如果审理苏烈,情况可能是,所得不如所失!”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有些不悦地道:“那照你们这么说,军队的法纪就不要了?”

“这”

房玄龄语塞。

一旁的王珪看了眼他,又看了眼李世民,虽然他的话不像魏征那样直接,也不像房玄龄那样明理,但依旧表达了不赞同审理苏烈的想法:“陛下,军队的法纪问题,固然不是一个小问题,可就这次战争来说,结局的大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相对而言,军队的法纪就是个小问题了。”

“况且,就这次战役而言,只有罚过,没有赏功,那天下人就会认为,朝廷只看缺点,不看成绩。”

“甚至重视小缺点,而忽略大功绩。”

“除非陛下有更深远的考虑,比如彻底解决军队的根本制度,否则,现在去动有功之臣,不合时宜。”

李世民没想到,五位大臣,就有三位大臣反对审理苏烈,于是心中大为的不快,脸也拉了下来。

原本他是想让众臣给他想办法,如何在保住自己脸面的情况下,审理苏烈,再特设苏烈,将他从东宫调走,没想到,众臣这么不配合自己。

却听他沉声道:“既然说到了军队制度,朕记得兵部尚书与中书令起草了一份军制改革方案,朕也批示了,为什么没有施行?”

“呃,这个.”

杜如晦与房玄龄闻言,不由齐齐看向了魏征。

只见魏征神色淡然地道:“那份军制改革方案,臣看到了,但臣给驳回了!”

“为什么驳回?”李世民一个冷眼扫过去。

魏征依旧神色淡然地道:“说实话,臣也是赞同这个方案的,但臣不得不考虑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方案的实施,需要地方来配合。”

“而难点就在于,地方的问题更大,我们如何指望他们配合朝廷改革?”

“这”

杜如晦与房玄龄闻言,面面相觑。

却听房玄龄语气怏怏地道:“这确实是我们的疏忽。”

“是啊,现在想来,如果要解决军队的问题,进行军队改革,就不能从严治军,拿刚刚建功的苏烈开刀。”杜如晦附和着说道。

王珪也深以为然:“臣也觉得,此时不宜动苏烈。”

“呵!”

李世民冷冷一笑,道:“那照你们的意思,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也不是算了。”

魏征摇头道:“臣依旧以为,问题不在苏烈那里,而在于现有的军队制度,如何实现兵将分离,才是重中之重!”

“比如,现在的将领彼此熟悉,现在的士兵也彼此熟悉,但士兵若只认将领,就会出现大问题,所以,要想改革军队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现有的统兵方式。”

“而一旦改变了统兵方式,处理一个犯错的将领,还不是一件小事?”

“嗯,你说的有道理。”

李世民恍然似的点了点头。

却听魏征又话锋一转:“可是,想要改变统兵方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像陛下打仗,从哪个方向突击,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盲目去改革。”

“是啊陛下,臣也以为,现在应该以稳定为主,该封赏功臣的照样封赏,等李靖将军平定突厥之后,再进行改革,以他在军中的威望,或许能助陛下一臂之力!”

“不错,有李靖将军在,陛下还有回旋的余地,否则直接处理有功之臣,会让人对陛下心生怨愤,于国家安定不利。”

“这”

听到众臣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谏自己,李世民眉头微皱,而后陷入沉思,隔了片刻才若有所思的道:“你们说的不错,李靖此人,兵法造诣极深,这是他的长处,但国家总有安定的时候,也有用不到他的长处的时候,所以,是得给他找点别的事来做,人尽其用。”

“那苏烈的事”

“先这样吧,等灭了突厥再说!”

李世民摆了摆手,然后跟众臣讨论了一下其他国事,便让他们离开了。

等他们全部离开之后,又拿起李承乾写的那首词,逐字逐句的读了起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好小子!怨气还不小呢!”

说着,不屑地冷哼一声,然后陷入沉思,隔了片刻,又想起什么似的,朗声下令:“来人,传江夏郡王觐见!”

与此同时,好畤县。

李承乾与李渊班师回朝的车队,刚刚抵达好畤县地界,距离长安已经不足百里。

但是,因为天色渐渐变黑的缘故,长孙无忌建议,先在好畤县休息一晚,明日再返回长安,所以,李承乾与李渊班师回朝的车队,直接就改道去了好畤县城。

而对于好畤县一众官吏的求见,李承乾与李渊全都拒绝了。

此时,他们正在好畤县一间豪华客栈内,泡澡解乏。

却听李承乾有些好笑的道:“我这个舅舅,心眼不是一般的多啊!”

“呵,他若不是心眼多,能有今天吗?”李渊冷冷一笑,旋即拿起毛巾,擦了擦身体,又道:“你打算怎么应对二郎?”

“爷爷指的是什么?”

李承乾笑着反问道。

李渊看了他一眼,蹙眉道:“他做的那些事,你不生气?”

“要说不生气,肯定是假的,但生气归生气,总归还是我们处于劣势!”

李承乾说着,双手枕着头,又有些好笑的道:“我可不是一个容易被怒火冲昏头脑的莽夫!”

“也是,你小子确实与众不同。但有的时候,太理智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你爷爷我,就是因为顾虑太多,才被二郎反复拿捏。”

说着,李渊的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语气愤忾地道:“他居然拿我的那些儿孙威胁我回长安,简直不当人子!”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爷爷不是说,权力是斩断亲情的魔剑吗?你跟在我身边,陪我做了那么多对他不利的事,只要他不傻,就不可能放任咱们继续妄为!”

“那也不能这么无情啊!”

“连长孙无忌这样心思深沉的人,都说他的心思比万丈深渊还深,更何况我们,怎么可能看透他!”

“这”

李渊闻言,顿时语塞。

只见李承乾缓缓从澡堂内站了起来,从来福手中接过一个冰袋,放在头顶,又拿起一块冰袋,递给李渊道;“他以为将我的人召回来,就能封锁消息,进而拿捏我,但是,他恐怕没见识过,什么是舆论的力量!”

“舆论的力量?”

李渊满脸疑惑,但还是接过李承乾手中的冰袋,放在头顶,顿时感觉舒爽了不少:“这是什么泡澡法?”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舒服,不是么?”

“也是。还是你小子会享受。”

说笑着,李渊又重新将话题回归正轨,道:“什么是舆论的力量?”

“之前我让长孙安业他们在长安城散布传单,包括在统万城散布家书,其实都是舆论的手段,但要对付我父皇,一城一地的舆论,还是太小了,我要让全国都成为我的战场。”

李承乾笑着解释道:“我父皇不是很在意名声吗?连世家大族都知道怎么拿捏他,我难道比世家大族还差?”

“也就是说,你要扇动全国的舆论?”李渊惊疑不定的问道。

“算是吧,如果他不是很过分,我也不会这么对他,但他真的太过分了,不是么?”

“也是。”

李渊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他就是太顺利了,才让他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将所有人踩在脚下。”

“所以啊!为了咱们不被他踩在脚下,咱们得狠一点,以狠治狠!”

说着,李承乾再次缓缓坐入澡堂,看着水雾弥漫的空间,眼神迷离的道:“我要拿回属于我的一切权力,我要告诉所有人,大唐太子不是被赶走的,他又回来了!”

“这”

李渊迟疑了一下,然后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好样的乖孙儿!爷爷支持你!”

另一边,好畤县县衙内。

好畤县县令正一脸陪笑的给长孙无忌倒酒。

长孙无忌淡淡的看了眼他,又看了眼桌上的菜肴,平静而淡漠地道:“周县令这些年在好畤县,做的不错啊,连长安的炒菜都搬到了好畤县!”

“呵呵,让长孙大人见笑了,下官当年若不是长孙大人提携,哪有今日!”

周县令讪笑着说了一句,然后又看了眼长孙无忌旁边的刘旻,接着道:“不瞒长孙大人,长安最近不是很太平,您回去要多加小心!”

“哦?”

长孙无忌眉毛一挑:“如何不太平?”

“这个.”

“无妨,刘大人是自己人,你有什么就尽管说!”

“下官也是道听途说,也不知道具体详情,就是听说,太子与太上皇勾结反贼,发动叛乱,祸害百官。陛下为了保护他们,才让他们去江陵的,而今,陛下让他们回来,应该是东窗事发了!”周县令小心翼翼地说道。

长孙无忌与刘旻闻言,不禁面面相觑。

却听长孙无忌忍不住追问道;“你是听谁说的?”

“现在人人都在传这件事,您回长安应该也能听说!”

“岂有此理!”

长孙无忌愤怒的一拍桌案。

一旁的刘旻连忙劝慰道:“长孙大人息怒,此事颇为蹊跷,如果陛下真是因为此事,才传召太子与太上皇回京的,那就不可能提封赏之事。所以,以下官之见,此事应该在陛下传召太子与太上皇回京之后!”

“嗯?”

长孙无忌反应了一下,蹙眉道:“你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地里造谣生事?”

“应该是的!”

刘旻点头道。

长孙无忌闻言,眯了眯眼睛,又看向周县令,沉沉地道:“把你知道的事,全部告诉我,包括长安最近发生的事,也要一字不漏的告诉我!”

“是是是”

周县令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然后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告诉了长孙无忌二人。

听得长孙无忌二人眉头大皱,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看来,太子与太上皇此次回京,不光要应对陛下,还要应对其他人啊!”

听完周县令的讲述,刘旻语气感慨似的说道。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周县令一眼,然后若有所思的道:“此事先不要告诉太子与太上皇,以免打草惊蛇!”

说着,又扭头朝周县令道:“你立刻派人去长安通知房玄龄,让他进宫面见陛下,就说太上皇与太子在途中遇袭了!”

“啊?”

周县令吓了一跳,连忙道:“这是为何啊?”

“废话少说,不想死的话就快去!”

长孙无忌不容置疑的命令道。

刘旻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一句话也没有说。

但心中却不由得忐忑了起来。

这还没到长安呢,就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啊!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滿1000加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6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