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4章 雁过拔毛,兽走要留皮【求订阅啊】

书名: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今天对马周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因为他觉得自己,才刚逃出狼窝,又入了虎穴。

明明来长安是避难的,结果处处都是难。

如今,刚刚还让自己旁听狠辣毒计的太子,现在竟将自己五花大绑的绑在了柱子上。

自己到底是遭了什么孽啊!

这到底是什么太子啊!

“说,你刚才冒犯我爷爷,这笔账怎么算?”

李承乾唬着小脸,一脚踩在凳子上,把玩着短刀问道。

“太子,我都说了八百遍了,都是误会,是误会啊!”马周欲哭无泪地道。

李承乾眉毛一挑:“你说误会就误会,那还要法律干嘛?那还要军队干嘛?照你这么说,我捅你一刀,也说是误会?”

“我”

马周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一旁正在跟李渊吃东西的岑文本,笑呵呵地道:“太子,我看要不这样,将他送官府得了,就治他个不敬太上皇之罪,如何?”

“那这不敬太上皇之罪,会是怎么个判罚?”

“还能怎么判,顶多就是个杀头!”

“啊?”

马周吓了一跳,连忙看向李渊:“太上皇饶命啊!我真不是故意的!”

“呵呵.”

李渊笑了笑,觉得颇为有趣,便笑着道:“不是故意的,那就是有意的咯?”

“这这这”

马周被三人弄得一阵无语。

却听李承乾笑道:“现在给你两条路,要么我们送你去官府,生死由命,要么跟我们去江陵,将功赎罪,你选哪一条?”

闻言,马周瞬间反应了过来,原来太子是想招揽自己,想到这里,不由埋怨似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道:“太子天资过人,何必戏弄在下?这条路,臣还有的选吗?”

“哈哈哈!”

李承乾三人轰然大笑。

一旁的杜才干也笑了起来,心说这人还不傻。

不过,太子为什么要将这人带到江陵呢?没感觉他有什么与众不同啊?平平无奇,长得也没有自己高大威猛!

“来福,给马助教松绑,带他去洗漱一番,再来见我们!”

笑声过后,李承乾便吩咐来福将马周带了下去。

而关于马周,李承乾了解最多的就是‘治世名臣’四个字。

什么是治世名臣?

说实话,这种人,几乎每朝每代都有,他们掌握的都是圣人之言,君子之道。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能够较好的处理公务,理清国家大事。

皇帝有了这样的臣子,就能开创太平盛世。

虽然马周不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但李世民对马周,绝对是待之如妻妾。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天不见到他,心里就空落落的。

由此可见,马周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但马周也不是一入仕途就平步青云,牛逼哄哄的那种能臣。

因为出身寒门,即便再有才华,也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所以,马周自从当了博州助教之后,就开始放荡不羁,白天上班摸鱼,晚上借酒消愁。

偶尔骂几句上司煞笔,也是家常便饭。

可日子久了,上司也忍不了他了,就对他百般羞辱,气得他远走博州,奔赴长安,投到了大将军常何门下。

后来,又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李世民发现其才能,最终走向了人生巅峰。

可以说,没有李世民的赏识,就没有马周这位‘治世名臣’。

而能在去江陵的路上巧遇这位‘治世名臣’,李承乾自然不会将他拱手送给李二陛下了。

毕竟,做人呢,凡事都要主动点,积极点。

雁过拔毛,兽走要留皮,看到人才就要挖墙脚。

更何况,那东宫班底,还需要有人填充,而马周,就是东宫班底的最佳人选之一。

至于其他的人选,李承乾倒也不急。

因为李二陛下现在估计还在打朝廷官吏的主意。

不解决李渊留下的那帮武德老臣,他是没办法安排更多对他有用的官吏的。

所以,这时候在李二陛下四周捡漏,最合适不过了。

却听李渊冷不防地道:“承乾,你去了江陵之后,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吗?”

“江陵乃南方重城,水陆发达,尤其是进入巴蜀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我大唐立国之后,江陵一带,成了我大唐重要的粮食产地。所以,我此去江陵的首要目的,就是粮食!”

“粮食?”

李渊与岑文本微微一愣,满脸不解。

他们想过很多李承乾去江陵的目的,却从未想过,李承乾去江陵是为了搞粮食。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唐接下来的几年,会面临多严峻的挑战。

不仅有雪灾,还有旱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

而粮食,在灾害面前,绝对是大杀器。

所以,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不过,有些事情,李承乾无法说明白,只能言简意赅地道:“反正,我的目标就是解决我大唐百姓的温饱问题!”

在李承乾看来,大唐盛世的蓝图里,绝对不是万国来朝,也绝对不是商业高度繁荣,士子歌功颂德而百姓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场景。

别看后世将‘贞观之治’吹得多厉害,其实,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

而真正解决温饱问题的,还是咱们后世的新国。

“可是,想要解决大唐百姓的温饱问题,并非易事,太子心中有什么章程吗?”

岑文本深深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好奇地问道。

李承乾微微一笑,打趣道:“岑先生虽是读书人,但平时应该不怎么读史书吧?在历史上,某些短暂的年月里,百姓还是能吃饱穿暖的!”

“哦?”

岑文本眼睛一亮,不由较真了起来:“殿下若说奇谋妙计,在下可能不擅长,但说读书,在下还是读过不少史书的,可从未见过太子所言的盛况!”

“不是你没见过,而是你没在意。”

李承乾笑了笑,然后看了眼李渊,又道:“其实,历朝历代,刚刚开国的几十年里,百姓的日子其实是最好的,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吃饱喝足的程度,但也差不多。”

岑文本仔细回想,发现李承乾说的还真的是这样。

每个朝代开国之初的百姓,日子过得都不算差,就拿现在的大唐来说,如果百姓的日子过得无比艰难的话,别说打东突厥,就是渭水之盟的财物都交不齐。

而且,每朝每代立国之初的几十年,都会出现盛世,这就间接说明了,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只不过,几十年的盛世之后,国家就会走向败亡。

仿佛命中注定一般。

“武德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百姓们的日子,并不是那么难过,至少比起隋朝末年,要好很多。”李渊有些自得的插了一句嘴。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说爷爷,咱们都是明白人,你就别自吹自擂了好吧?

隋朝那是怎么亡的,你还不清楚吗?

可不是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啊!

“既然开国这几十年,百姓日子都过得不错,那太子为何还要解决温饱问题?”岑文本继续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笑着摇头道:“这两个其实并不冲突,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只是相对而已,就像一个窝头,在闹饥荒的时候,可以救人,而在太平盛世,也能填饱肚子。”

“你总不能说,窝头拿来没用吧?”

“这”

岑文本与李渊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却听李承乾又道:“我为什么要拿江陵的治权,就是想拿江陵做个试点,开辟一条救国之路,让大唐百姓的好日子,不止几十年。”

当然!

有句话他没有明说!

这时候在朝廷里搞政治斗争,是最没有前途的,因为你无论怎么折腾,都在别人的规则圈子里。

世家门阀为什么能掣肘李二陛下?

就是因为人家手里有东西。

那么,李承乾来江陵的最终目的,肯定也是要有自己的东西。

“好!好志气!我孙儿好志气啊!”

李渊听到李承乾的话,抚掌大笑,满脸欣慰。

本来他以为李承乾的小脑瓜子里,满是阴谋诡计,现在看来,他心中还装着天下,装着黎民百姓。

这样的人,绝对可以成为真正的明君。

不过,就是年纪太小了,否则拼了这条老命,我也要回去干二郎!

“可是,为何几十年之后,国家会走向败亡呢?难道与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关?”

“或者说”

话到这里,岑文本下意识看了眼李渊,然后小心翼翼地接口道:“或者说,与昏君频出,贪官污吏横行有关?”

李承乾想了想,摇头道:“我觉得,国家经历几十年的盛世之后,会走向败亡,与昏君,明君的关系不大。”

“啊?这是为何?”

岑文本满脸诧异:“不是说,明君兴国,昏君亡国吗?太子殿下何以说,王朝的兴衰与帝王是否贤明,关系不大?”

“承乾,不可胡说!”

刚刚还赞赏李承乾的李渊,听到李承乾违背这个时代常识的言论,顿时皱起了眉头。

很明显,这样的言论,对他们来说,有些划时代了。

只见李承乾若有所思地道:“因为,真正有关系的是土地!”

“土地?”

李渊与岑文本脸色一变。

这一点,又是他们没想到的一个地方。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7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