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1章李二!你省省吧!那瘸子已经死了!!【求月票】

书名: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诶,你们听说了吗?陛下要改封亲王了?”

“你听谁说的!别胡说八道,当心陛下惩罚你!”

“我没有胡说,是真的,我看汉王和卫王都上朝了!”

“啊?真的吗?”

“真的真的,我也看见了!”

“嘘!你们不要命了啊!快去干活.”

宫苑深深,却不是一个能藏得住事的地方。

任何宫里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这些卑微如沙粒的宫侍。

他们知道的事情,甚至连宫里的嫔妃都不知道。

比如,正在假山后面赏花的阴妃和小杨妃。

只见阴妃用体贴的微笑,掩饰着复杂而又嫉妒的内心,在那群宫女离开之后不久,适时的折断一支粉红色的桃花,插在小杨妃的鬓角,笑道:“妹妹插上这支花,愈发美若天仙了。”

“比起皇后,我可要逊色不少呢!”

小杨妃笑了笑,也随手折了一支桃花,递给阴妃道:“姐姐应该将最美的花送给皇后才是!”

“呵呵,妹妹所言极是!”

阴妃尬笑着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李祐与李元昌,不知从哪个草堆里跑出来,满头大汗的朝她招呼:“母妃,我要跟小王叔去划船,您让紫薇帮我煮一碗银耳莲子羹,我回来喝,要冰镇的!”

“我也想喝!”李元昌捅了捅李祐的胳膊。

李祐反应了一瞬,然后笑着补充道:“煮两碗,小王叔说他也想喝!”

李元昌闻言,不由满脸羞红,逃也似的拉着李祐跑了。

阴妃与小杨妃见状,相视一笑。

自从李渊跟李承乾离开大安宫后,李渊那些嫔妃和儿子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尴尬。

不说节衣缩食,但一应开销,都受到了限制。

特别是最近灾情严重,李世民在宫里开源节流,她们的日子也开始变得难过了起来。

而目送李祐与李元昌离开的阴妃,在这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只怕照这样下去,以后,我们这些人,也要跟着养蚕扶桑了!”

“呵呵.”小杨妃笑着摇了摇头,道:“养蚕扶桑,也算有事做,总比什么事都不做强。”

“听你这意思,陛下封你个养蚕妃,你也乐意?”

“做个养蚕妃,也没什么不好的。”

“怎么,你就不为你儿子考虑一下吗?”

阴妃忍不住问了一句,然后环顾四周,发现没人经过,又压低声音道:“你没听说吗,陛下要改封卫王,汉王了。”

“听说了,但那又怎样呢?什么王,还不是皇帝说了算,不当皇帝,都一样。”

“呃,”

阴妃嘴角一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于是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

而目送她离开后的小杨妃,则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她从心里鄙夷阴妃的浅薄,她怎么能读懂‘将欲取之,必固之’的道理呢?

说起来,她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不是很容易。

这段时间在宫里,她不敢与其他嫔妃争宠,也不敢在长孙皇后面前多言。

究其原因,还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

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怎么可能不会为自己儿子着想。

可她面对的不是李二陛下的其他嫔妃,而是长孙皇后。

只要长孙皇后还在,她就不可能有出路。

所以,她只能不争不抢,好好伺候李世民,等待时机。

倘若有一天,她能取代长孙皇后,那她儿子就不止是曹王了。“她能戴桃花多少年呢?”

小杨妃随手摘下鬓角的那支桃花,一边把玩,一边想着。

另一边。

刚刚离开的阴妃,一回到寝宫,就看到了自己弟弟阴弘智。

只见他一改往日的出入随意,脸上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庄重,朝阴妃跪地行礼道:“臣弟参见阴妃!”

“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多礼?再说,你怎么想起到我这里来了?”

阴妃笑着打量了一眼这位弟弟,抬手示意侍女紫薇给他看座。

但是,当阴弘智站起来的时候,阴妃却从他眉宇间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愤忾。

她的心顿时提到了半空中,问道:“出了什么事,让你如此生气?”

阴弘智看了眼紫薇,后者立刻识趣的退出了房间。

等房间里只剩下姐弟二人,才听阴弘智满是愤忾地道:“他李家杀了我们全家,现在连祐儿也开始苛待了,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对我们姐弟!”

“啊!你大胆!竟敢说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阴妃吓了一跳,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去,一掌遮住了阴弘智的嘴,训斥道:“你不要命了!?”

阴弘智摇了摇头,口里嗡嗡了两句,然后抚开阴妃的手,郑重其事地道:“姐姐,你知道陛下连巢王妃的儿子都封王了吗?那可是李元吉的齐王妃啊!”

“什么!?”

阴妃满脸愕然,她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对小杨妃如此宠爱。

再联想到小杨妃刚才那无所谓的态度,她顿时也有些生气起来,不由沉声追问道:“你没有去上朝,你怎么知道此事的?”

“呵!”

阴弘智冷笑一声,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说完,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阴妃,又道:“姐姐若还记得父亲的好,就要为咱们祐儿多争取。否则父亲泉下有知,也不会心安!”

“这”

阴妃闻言,顿时语塞。

与此同时,太极殿。

当众臣听闻李世民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李元吉,受封李元吉的封地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会这样做。

但李承乾却表现得很是淡然。

因为历史上的李世民,确实这样干了。

而且还差点将曹王李明的母亲小杨妃立为了皇后。

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干呢?

很简单的原因就是,为了巩固李唐皇室的江山。

别看他登基之初,大肆削减封王,但他削减的,都是李渊一脉的封王,或者异姓封王。

而他自己的儿子,可是一个也没落下的,全都封了亲王。

那么,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儿子,过继给李元吉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现在的政治格局。

别看李世民给自己儿子,封了这个王,那个王,但这些封王的封地,大都在世家门阀手中。

也就是说,他儿子的封王,名不副实。

要知道,宗室的封王,如果不能从封地获取收益,就得从宗室的内库里拨款,补助他们。

现在这些封王,年纪还小,不需要太多的补助,可是,他们总有长大的一天。

一旦他们娶妻生子,这种补助将会成倍增长。

结果可以参考明朝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从封地获取收益。

但刚才已经说了,封地在世家门阀的手中,你想要强行掠夺别人的家产,就得做好跟世家大族开战的准备。

而以大唐目前的政治格局,能这样做吗?

很明显不能。

因为前文说了,大唐的皇帝,不是明、清两朝的皇帝,没有高度的君权集中,是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的社会形态。

所以,李世民想要兵不血刃的夺走世家大族的家产,只能从道义上下手。

因为李元吉的封地,本就应该由李元吉的儿子继承,关陇杨氏曾经依附李元吉,自然不会反对李元吉的儿子。

只要占据了这个道义,再收回封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次,在李承乾看来,李世民这样做,也有报复三弟李元吉的意思。

因为李元吉在被杀之前,处处算计李世民,如果李世民不先发制人,除掉李元吉,李世民很有可能会被李元吉算计而死。

所以,李世民报复李元吉,也是很正常的事。

毕竟李世民不是什么高德大贤,他的报复心,一直都很强。

把别人杀了,再占了别人老婆,然后和别人老婆生了个儿子,还把这个儿子过继给他,还要美其名曰的说,免得断了人家的香火。

这种手段,岂是阴狠毒辣等文字能表述得清的?

也难为了李元吉,没有从地下爬起来跟李世民再干一架!

这尼玛的!

真是一位好哥哥!

但是,还有一点李承乾没有搞明白,那就是,为什么李世民将李泰,李恪也召来了。

难不成,李世民也想将李泰,李恪过继给大哥李建成?

这不太可能吧,历史上没这回事啊?

就在李承乾疑惑不解的时候,裴寂突然开口了:“陛下,臣觉得此事不妥!”

“是啊陛下!海陵王是反贼,您儿子怎么能过继给他呢?!”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妥!海陵王的封地,是太上皇让杨氏代管的,没有什么名不正,言不顺之说!”

“陛下,臣等附议!”

随着裴寂的话音落下,几名武德老臣纷纷附和。

李世民眉头微皱,正欲开口。

就在这时,左仆射萧瑀站了出来,持笏道:“陛下是打算行分封制吗?”

哗!

全场哗然!

众臣听到萧瑀的话,纷纷惊醒过来,不由满脸诧异的看着李世民。

特别是长孙无忌等关陇贵族,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李世民见状,却没有理他们,而是不置可否地道:“既然左仆射提到了分封制,朕想问问你,周与秦,为何一长一短?”

“这”

萧瑀迟疑了一下,若有所思地道:“商纣失道,武王得人心而兴。周与六国和睦共处,秦始皇却挑衅生事,虽得天下却失人心。虽同为暴力夺权,但人心向背决定其国运之长短。”

“哈哈哈!”

李世民闻言,忽地仰头大笑,而后满脸戏谑地看着萧瑀,继续道:“萧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以德治国,仁政施天下。秦则相反,以力得天下,却无法以力治天下。夺天下可借武力,治天下则需顺应民心。”

此话一出,众臣面面相觑。

而李承乾则深深的看了眼李二陛下,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李二陛下的心思昭然若揭,他向往周朝八百年国运。

但是,他却没有明说,而是继续试探众臣的想法。

却听他又笑着道:“诸位大臣,朕欲问长治久安之策?你们可有高见?”

“这”

众臣闻言,互相对视,却无人站出来奏对。

直到李世民再次将目光落在萧瑀身上:“萧爱卿,朕问你,三代能长治久安,三代之后,为何不行?”

萧瑀想了想,道:“三代之所以能长治久安,是因为分封制,三代之后,秦行郡县制,故而速亡!”

此言一出,众臣心里一咯噔。

但却正中李世民下怀。

夏、商、周三代的国运,皆超过了四百年,自秦废分封至隋朝,除北魏之外,政权皆短命。

这说明什么,说明分封才是正道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分封,比如吏部尚书高士廉。

只见他持笏道:“陛下,臣以为,国家命运自有定数,与皇帝的英明,官员的贤能,密切相关,并不是施行什么制度,国家就能长久。”

“而且,分封世袭会阻碍贤良之路,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是啊陛下,分封难以保证后代同样贤明,若后代出了不孝子孙,对百姓将会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给朝廷带来撤封或保留的两难境地。”礼部尚书杨师道随声附和道。

“那依杨爱卿之见,该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呢?”李世民反问道。

杨师道沉吟了一下,道:“依臣之见,可以学习汉光武帝刘秀,只给爵位和赋税,而非实权。”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既没否认,也没答应,而是将目光落在了魏征身上,笑着道:“魏征,你平时不是话最多吗?怎么今日哑巴了?”

“陛下以为臣话多,那是因为陛下错多,陛下不犯错,臣就无话可说!”

魏征面无表情地回怼道。

李世民嘴角一抽,满脸尴尬,旋即没好气地道:“那你说说,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

“陛下在问臣之前,臣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但臣的想法,可能与其他大臣不同!”

“怎么不同?”

“回陛下,臣以为,若施行分封制,势必会导致朝廷税收减少,这样一来,朝廷只靠关中税收,很难维持朝廷运转!”

说到这里,魏征不由看了眼李承乾,又道:“比如朔方的大捷,以及现如今对突厥的作战,没有地方税收做支撑,朝廷如何面对强敌?”

听到这话,众臣互相对视,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们非常明白分封制的弊端,比如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皆是前车之鉴。

再比如,秦与隋的二世而亡,并非因废分封行郡县。

然而,李世民为求国运永昌,他们根本不敢直言。

直到许敬宗从朝臣队列中站出来,笑呵呵地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分封亲王之子,以州县相隔,互相制约。他们必须服从中央法令,不得擅自施刑。”

“呵!”

听到这话,李世民终于笑了:“许卿此言有理,既然朕将儿子过继给了元吉,封了曹王,那朕也不能亏待自己儿子!”

说完,扭头看了眼李承乾,又看向无舌,摆手道:“宣旨吧!”

好家伙!

原来陛下在等着我们下套呢?

众臣听到宣旨,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只见无舌转身拿起圣旨,高声念道:“大唐皇帝制曰:卫王李泰,汉王李恪,接旨——!”

“臣,李泰,李恪接旨!”

李泰,李恪,恭恭敬敬地从李承乾身后走出来,在越过李承乾的时候,李泰还不动声色的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看得李承乾脸色一沉。

之前他还不明白,小胖子为何会在长孙皇后面前挑衅自己,现在他算是明白了。

原来,小胖子早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旨意,所以才会那么嚣张。

“呵,历史要重演了吗?”

李承乾回过味来,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却听无舌又高声念道:“大唐皇帝令,改封卫王李泰为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都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

改封汉王李恪为蜀王,并受封益州大都督,都督益,绵,简,雅,眉,邛六州!”

轰动!

全场轰动!

众臣怎么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如此宠爱自己儿子,一口气封了二十二州给李泰,就连李恪都有六州。

再反观太子李承乾,只有区区一州。

陛下这么做,就不怕太子心里不平衡吗?

想到这里,众臣不由纷纷看向李承乾,只见李承乾表情淡然,似乎一点也不在意。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诧异。

自己都这么大封特封越王,蜀王了,他怎么一点也不生气?

难不成,他以为自己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这个太子身上?

简直岂有此理!

自己好不容易准备的杀招,就这么刺在了棉花上?!

李世民越想越气,以至于还没有等李泰,李恪满心欢喜的接旨,就自顾自的宣布了散朝。

而目送他离去的李承乾,则不屑的撇了撇嘴,嘟囔着道:“你以为你可以斩断亲情,我就不可以吗?你以为你拿这种偏爱来打击我,我就会受伤吗?”

“省省吧!那瘸子已经死了!!”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万字更新兑现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4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