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9章改革春风吹满地!【求月票啊】

书名: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太子殿下放心,我们能吃苦,你不用跟着我们吃苦!”

“是啊太子殿下,我们肯定能把这红薯种出来的!”

“太子殿下亲自事农,吾等岂敢怠慢”

荒山上无数江陵百姓热情地朝李承乾打招呼,表忠心。

李承乾满意地笑了笑,然后看向身后的蔡司马,道:“江陵的农事,一直是你负责的,前几天我让你找的资深稻农,找到了吗?”

“找到了,我已经将他们请到山上了!”蔡司马点头哈腰地笑道。

李承乾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忽地觉得,这家伙还挺好用的,虽然是个二五仔。

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尽其用。

就算是二五仔,也有二五仔的用处。

“嗯,有心了,带我去看看吧!”

“好的太子殿下,您这边请”

说着,蔡司马就将李承乾引到了一边。

那里早已经有人等候了。

“见过太子殿下!”一名精壮农家汉子,恭敬朝李承乾行礼。

“刘五?”

李承乾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刘五会是那个资深稻农。

却听蔡司马介绍道:“太子有所不知,刘五在庞家种植了十余年水稻,是庞家最好的水稻种植佃户!”

说着,又指向其余三人道:“他们都是各大豪族家中,最好的种稻佃户!”

“哦,原来如此。”

李承乾恍然点头。

江陵跟其他粮食产地不一样,这里主要盛产水稻。

而唐朝的主要粮食是水稻和粟米。

虽然现在有了红薯这样的高产粮食,但红薯这玩意儿也不能久吃,为了让大唐百姓吃饱吃好,李承乾首先想到的便是杂交水稻。

是的,这里首先要感谢袁爷爷。

其次就是,杂交水稻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学过中学生物的,基本都知道。

但这些大唐百姓,肯定是不知道的。

所以,李承乾准备先引导他们认知杂交水稻的基本原理,再让他们去从事这项工作。

如此一来,就事半功倍了。

“既然你们都是蔡司马推荐的资深稻农,我也就不瞒着你们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江陵官府的科研人员,享受官差待遇,但你们做的事,属于科研保密工作,不许向任何人透露,否则取消待遇,还要面临严重处罚,明白吗?”李承乾肃然说道。

刘五四人面面相觑,但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明白!”

能从佃户鲤鱼跃龙门,成为官差,他们自然没有丝毫犹豫。

却听李承乾满意地笑道:“放心,只要你们把事办成了,孤以后不会亏待你们的!”

“谢太子殿下。”

“好了,其他的废话我就不多说了,想必蔡司马已经告诉你们了,孤要研究一种新型的高产水稻,这种水稻亩产上千斤都有可能!”

“可是太子,我们种植了十几年的水稻,从未听说过这种高产水稻.”刘五忍不住插嘴道。

李承乾笑看着他道:“什么东西都是从无到有的,你说,你父亲和你母亲在成亲之前,会想到有你吗?”

“哈哈哈!”

众人轰然一笑。

刘五满脸通红。

却听李承乾又道:“你不要觉得孤是在戏弄你,其实,孤是在告诉你,咱们研究的高产水稻,就是两个陌生的水稻结合来的!”

“啊?这”

包括蔡司马在内的几人,吃了一惊。

“怎么,你们不信水稻可以结合?”

“不是太子,水稻怎么结合,不是种下去就能生稻米吗?”

“是啊太子,水稻又没有那个,那个”

“呵呵呵”

李承乾听到几位资深稻农的话,一阵轻笑,而后摆手打断了他们的话,道:“其实,水稻也分公母的,你们之所以没有关注这一点,是因为水稻开花授粉的是那些飞虫,而非人力。”

“那依太子之言,我们要研究高产水稻,得人力授粉了?”刘五率先抓住了关键点。

李承乾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但也不全对。研究高产水稻,需要人工授粉,但研究出来之后,就跟正常的水稻种植一样了,不需要人工授粉了。”

“那敢问太子,要如何人工授粉?”蔡司马忍不住问道。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带你们正确认识下水稻!”

说着,李承乾便从身后来福的手中接过一张示意图,道:“这上面画的是水稻,这个是雌蕊,这个是雄蕊,我们要先去掉这个雄蕊,只留下雌蕊,如此一来,它就没办法自己授粉了!”

“接下来,我们再找一株水稻,去掉雌蕊,只留下雄蕊。然后人工授粉,让他们产生新的稻种。”

“明白了吗?”

“明白了,原来还可以这样!”刘五惊疑不定地感叹道。

其余几人也叹为观止,惊奇连连。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种了十几年的水稻,居然连水稻分公母都不知道,真是白种了。

但是,李承乾的话还没有说完。

却听他又接着道:“看懂了这个原理,接下来的就简单了。刚才产生的新水稻,我们称之为保持系,因为其雄蕊天生弱化,不需要去除,这样就省去了人工去除的环节。”

“然而,这还不够,咱们还需要寻找更加抗病,抗灾害,更加高产的水稻品种与之结合,进行不断实验,产生我们真正需要的水稻品种,明白吗?”

“明白了!”

四名资深稻农兴奋地异口同声。

李承乾的图文讲解,仿佛打开了他们的新天地,让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

可是,比他们看得更远的蔡司马,却提出了疑虑:“太子殿下,本地的稻米种子,亩产不过百斤,远远达不到您说的上千斤,而且,抗灾害能力也一般,能结合出高产种子吗?”

“这”

李承乾闻言,迟疑了一下,然后环顾几人道;“虽然我传授给了你们技术,但你们比我更了解稻米,所以,接下来只能靠你们去寻找,去发现符合要求的稻米品种,进行实验了”

“太子放心!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哪怕踏遍大唐每一个角落,也要找到符合要求的稻米品种!”刘五率先表态道。

其余三人也纷纷附和:“吾等绝不辜负太子!”

“嗯,如果需要跨境去其他地方,记得找蔡司马帮你们搞定通关文牒,另外,也不要放过本地的野生水稻,有可能存在变异品种!”李承乾笑着点头。

蔡司马仿佛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我记得岭南也有水稻,最好把那边的水稻也搞来实验!”

“对!越远越好!”

李承乾笑了,暗道人多就是好办事。

而解决完了红薯种植,以及杂交水稻的事,他又马不停蹄的回到江陵府,准备新的改革。

此时,裴宣,岑文本,马周,包括四大家族的家主,已经在府衙内等他了。

“臣等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刚一进来,几人就齐齐朝他行礼。

“咱们都是自己人,不用那么客气!”

李承乾笑着摆了摆手,然后自顾自的走向诸位,环顾几人说道:“今日将你们叫来,是有重要的事跟你们商量!”

“太子殿下有何吩咐,尽管安排!”裴宣率先开口道。

有了张平以兵权换命的带头作用,他也只能死命效忠李承乾,毕竟他现在除了是江陵府的主官,其他什么保命的都没有。

只见李承乾对他微微一笑,道:“裴刺史再过几天就要去京城参加考核了吧?准备得咋样了?”

“这”

裴宣一脸尴尬,旋即露出一抹苦笑:“说实话,此去凶多吉少.”

“这么说,你没信心?”

“不瞒太子殿下,长安那边传来的消息,不是很妙,现在是由中书令房玄龄主持考核,据说他更为公正严明我怕到时候我这荆州刺史,不能为太子效力了”

“呵呵.”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中书令与我有旧,这个你倒不用担心,到时候,我让你带点礼物去长安,想必他会通融一二的”

“臣!”

裴宣激动得瞬间站了起来,连忙伏地大拜:“臣必誓死效忠太子殿下!”

“好了,现在说正事,别说什么死不死的,咱们以后都要好好活,活滋润!”

“呵呵呵”

众人轰然一笑。

却听李承乾又道:“想必你们应该知道,孤此次来江陵,是为粮食而来,如今,江陵的大部分田地,都在你们手中,但粮食产量太低了,所以,孤决定改革生产方式。”

“改革生产方式?”

众人互相对视,满脸疑惑。

却听岑文本率先开口道;“敢问太子,怎么改革生产方式?”

“这个恐怕要说很久,咱们边喝茶边说。”

李承乾说着,朝外面招了招手。

很快,来福就带人端着一杯杯清茶从外面走了进来。

众人刚开始还没怎么在意,但看茶杯里的茶水,呈现出从未见过的淡金色茶汤,顿时满脸惊讶。

“太子殿下,这茶”

“呵呵,刚炒制出来的团黄茶,你们都尝尝.”

“炒出来的茶?”

蔡家家主也是爱喝茶之人,家里的私人庄园里种了不少茶树,但似乎是第一次听说这种制茶工艺,不由来了兴趣,端起茶杯闻了一下。

“嗯,一股别样的清香,我先替诸位尝尝!”

说完,当即抿了一口。

随后眯起眼睛道:“清雅淡香种带着一股药香,远胜我家里制作的那些茶!好茶!好水!没想到茶叶竟然有如此喝法!”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拿起茶杯,喝了一大口。

“果然是好茶!”

“清香怡人!”

“不愧是太子殿下的茶,我干了,你们随意!”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说有那么好喝吗?搞得我都自信了啊!

“行了,茶叶的事,我们等会儿再聊,先说改革的事!”

李承乾也喝了一口茶,然后将话题拉回正轨:“你们的粮食生产,主要是佃户帮你们生产,产量极为低下,且佃户生产热情也不高。”

“所以,我的第一个改革,是把你们的田地都分租出去,让佃户当作自己的地种粮食,作为地主,只收一部分地租,其余的都是他们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热情。”

“啊?”

众人听到李承乾的改革,惊得目瞪口呆。

却听蔡家家主急忙道:“太子殿下不可啊!如此做法,岂不是瓜分我们的产业,那我们以后怎么办.”

“别急嘛!”

还没等蔡家家主把话说完,李承乾就摆手打断了他:“我这样改革,刚开始的时候,你们肯定是有损失的,我知道,但损失我会从其他地方补偿你们!”

“可是太子,就算你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大部分粮食在他们手里,又有什么用?”马家家主忍不住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笑道:“我自然知道大部分粮食在他们手里,但咱们还有第二个改革,就是粮食自由贸易。当他们有了粮食之后,你们可以用商品,从他们手中换取粮食。

比如成本只需一斗粮食的商品,你们卖他们三斗,五斗。如此一来,你们就能从中赚取差价粮食,明白吗?”

“啊?这”

众人再次一惊。

却听黄家家主道:“太子如何保证我们的商品,他们能用粮食换取?”

“第一,我分租田地给他们,对他们有恩,第二,就是利用人性!”

李承乾笑道:“我有提高粮食产量的东西,名为沤肥,此沤肥,至少可以提高两到三倍的粮食产量,你说他们会心动不?”

“还有各种各样让他们心动的商品,涵盖衣食住行,茶米油盐酱醋茶,在江陵粮食自由贸易区,都可以用粮食交换。”

话到这里,李承乾发现他们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连忙道:“如此一来,他们既心甘情愿的种植了粮食,我又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地还是你们的地,岂不美哉?”

“这”

四大豪族家主听完李承乾的改革,久久说不出话来。

裴宣,岑文本,马周,蔡司马等人也怔怔的看着李承乾。

这尼玛!

什么改革春风?!

感情绕来绕去,太子殿下您是想做无本买卖啊!!

解释两点,一个沤肥,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了。

第二个,借鉴了从生产队到分地到各家各户,提高粮食产量的后世改革。

只不过,后世分到的是自己的地,这是租地。

但最关键的还是,大部分粮食是自己的。

但最最关键的是,百姓们温饱有了保证,虽然能交易,可大家不会傻到不留口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