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94章我孙儿有大帝之姿!【求订阅啊】

书名: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作者:王蜀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9

“太太太太上皇???”

邓戎看到李渊出来的一刹那,魂都差点吓飞了。

要知道,在他的印象中,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就已经被囚禁了。

虽然囚禁这件事,没有人敢明说,但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至少对他们这些官员来说,绝对不是什么秘密。

可如今,李渊竟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他面前,让他不禁一时有些恍惚,以为自己眼花了。

然而,就在他惊疑不定的时候,李渊已经走到了距离他半米左右的位置,沉沉地问道:“朕狂妄吗?”

“狂”

邓戎反应了一瞬,连忙跪伏在地,语无伦次地道:“臣拜见太上皇!请太上皇恕罪,臣不知太上皇驾临,臣知罪.”

“哼!”

李渊冷哼一声,面色肃然地道:“你刚才怀疑朕的孙儿是假太子,对么?”

“罪在臣,罪在臣”

邓戎连忙叩首,惶恐不安。

虽然他不知道李渊为何会出宫,又为何会来南阳,但李渊的出现,预示着一个信号,大唐的天,恐怕又要变了。

要知道,李渊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位的,一旦他想要复位,大唐恐怕又要燃起战火,而自己,说不定会成为他夺权的第一个刀下亡魂。

毕竟自己最开始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人,现在却为李世民尽心尽力,对李渊来说,自己绝对是墙头草无疑。

而墙头草的下场,不用说也知道。

唉,自己这是中计了啊!

要是早知道李渊在这里,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贸然上楼。

现在楼上全是李渊的人,自己就算突出重围,也不是那杜才干的对手!

更何况,楼下那群人已经深信了陛下的手敕.

想到这里,邓戎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悲凉,连带叩首的动作都加重了几分,看得李承乾,李渊,杜才干一脸茫然。

脑子里只盘旋着一个疑问。

这货也能当刺史?

“呃,那个,邓刺史,不必如此,咱们还是先说正事吧”

李承乾有些尴尬地咧了咧嘴。

他不知道玄武门之变对邓戎的影响,以为邓戎是被李渊的话吓到了,这才帮邓戎转移话题。

而邓戎听到李承乾的话,则连忙抬起头,全然不顾滋滋流血的额头,拱手道:“太子有什么吩咐,尽管说,只要留臣一条性命,臣都答应您!”

听到这话,李承乾与李渊面面相觑,而后有些郁闷地道:“你想什么呢,我什么时候说要你的命了?”

“啊?”

邓戎一脸诧异,而后看向李渊。

却见李渊面色阴沉地道:“朕也没说过要你的命!”

“啊?这”

邓戎大脑都有些萎缩了,心说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太上皇李渊出来,不是为了夺权的?

那他出来干嘛?!

然而,还没等邓戎想明白,李承乾就摆手打断了他,道:“我之前说的四个办法,你再考虑一下,对灾情绝对有用!”

“可是.”

邓戎有些迟疑的看了眼李承乾,又看了眼李渊,小心翼翼地道:“太子说的四个办法,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不知太子能否告知详情,让臣再斟酌一二?”

“你在南阳的政绩不是很好吗?怎么这都想不明白?”

“我”

邓戎语塞,心说你那些办法,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想不出来。

但李承乾却没有跟他废话,直接解释道:

“开仓放粮,是救灾的首选,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至于为何不向关中供粮,这个其实更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远水救不了近火,关中缺粮的问题,是打压粮价造成的,只要南阳这边作出示范,关中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那敢问太子,为何要提高粮价?”

这是邓戎最百思不得其解的。

明明现在的百姓就因为粮价过高,买不起粮食了,还提高粮价,这不是将百姓们往绝路上逼吗?

然而,李承乾却不以为然:“关中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打压粮价,最终的结果会导致外地粮商不愿供给关中粮食,没有粮食进来,再低的价格又有什么用?百姓的日子只会更苦!”

“这”

邓戎语塞,不禁陷入沉思。

原本以关中的耕地,是不需要太多粮食供给的,但因为灾民的流入,导致关中自给自足的粮食也不够吃了。

再加上粮商恶意抬价,导致许多百姓吃不上饭,李二陛下才打压粮商的价格,希望百姓能买得起粮食。

没想到,结果却适得其反。

但是,南阳的情况又与关中不同。

南阳的粮食价格,并没有遭到打压,依旧没有粮商往南阳运粮,这是为什么?

难道提高价格,就有粮商运粮来吗?

想到这里,邓戎便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疑惑道:“南阳的粮价已经涨到了120文每斗,正常年份的粮价在50文到80文,这么高的价格,为何没有粮商蜂拥运粮过来?”

“那是因为还不够高!”

“啊?这还不够高?”

“暴利才是驱使商人追逐的动力,如果你将粮价提高到180文,我敢保证,周边的粮食会争先恐后的进来!”

“什么!?”

邓戎大吃一惊。

就连李渊也被李承乾这话惊到了。

180文每斗的粮食,有多少百姓能吃得起?

这真的会有效果吗?

似乎是看穿了他们的疑惑,李承乾又耐着性子解释道:

“如果不以这种高价的方式,尽快吸引周边的粮食进入南阳,一旦南阳的粮食吃完,本地坐拥大批粮食的富户,就会挟持百姓的性命,待价而沽,结果将是更多的百姓被活活饿死!”

“啊!这这这”

邓戎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同时额头冷汗直冒。

他怎么也没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

却听李承乾接着道: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官府提高粮价,吸引外地的粮食进入市场,与本地富户手中的粮食对冲价格,届时,粮食总量上来了,再由官府调控粮价到一个正常的价格就行了。”

“嘶”

邓戎与李渊闻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天才!

真是天才啊!

先设高价,让粮食进来,再用这些粮食去平价,一环扣一环,妙不可言!

“厉害!太厉害了!”

那些本地粮商此时屯粮是为了什么,有的甚至还在高价收粮,不就是等着百姓手中的粮食吃完,外面又没有粮食进来的时候,待价而沽吗?

这时候,官府提高粮食价格,吸引大批粮食入场,那他们手中的粮食,就成了竞品。

同样高的价格,为什么要买你的呢?

如果这时候,大家都卖不出去,那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争相降价!

如此一来,渔翁得利的反而是百姓!

就算他们想要将粮食运出去,也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官府绝对不会坐视到手的粮食再流出去.

真特么绝了!

一系列的算计,简直令人毛发皆立!

他算计的不仅仅是某一家粮商,而是把整个粮食市场都算计进去了。

话说回来,这招真够狠的。

就这一两下子,那些外地粮商和本地粮商哪个不吐血,又有多少高价收粮的人会倾家荡产?

“呼”

李渊与邓戎消化了好一会儿,却依然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心中的震惊,犹如滔滔江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细细品味之后,更加猛烈了。

李承乾提高粮价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也不为过。

赈灾粮,这个困扰整个大唐百官的难题,如今在李承乾这里也不过如此。

哈哈哈,我孙儿可比肩三皇五帝!

现在最开心的莫过于李渊了。

虽然他早就知道,李承乾有解决灾情的办法,但听到李承乾亲口说出来,还是震撼的无以复加。

“利用朝廷最近召回寺庙的僧人,鼓励地方富商举办竞赛娱乐活动,又是为何?”

想通了提高粮价的目的,邓戎对李承乾已经刮目相看,连忙再次追问其他办法的目的。

毕竟,只有知晓李承乾的目的,他才能更好的执行李承乾的命令。

却听李承乾淡淡道:“竞渡比赛需要雇佣人力,佛事活动有慈善义举,可以解决部分饥民的工作和吃饭问题。”

“哦,原来如此。”

邓戎恍然点头,继续道:“那在南阳大兴土木呢?”

“跟上一条办法的目的是一样的,你可以劝说周边寺庙,道观的住持,观主,称灾荒年的劳动力成本最低,正是拿出庙产,观产来雇工修建寺院,道观的好时机!”

“另外,你自己的刺史府,其他衙门的官舍,库房,宿舍,也可以趁此机会修建一番,为灾民提供各种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民心安定,也不至于将灾民变乱民。”

听到这里,邓戎双目圆睁,对李承乾佩服得五体投地。

什么是以小见大,方显真英雄?

这就是!

“请太子殿下,受臣一拜!”

邓戎心服口服的朝李承乾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而李承乾则面带微笑的受了这一礼,全当他刚才对自己无礼的补偿。

至于李渊,则满怀欣慰的看着这一幕。

颇有种,孙儿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4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