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

作者:黄羊儿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一章 时移世易,当行新法

书名:大秦:最穷宰相,始皇求我贪污 作者:黄羊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6

荀子集百家之长,主张法礼并举,学说成熟,影响极为深远。

但是他的那些弟子们,出于自身经历或理想,大多学的就有些偏科了。

李斯和韩非便是法家拥趸。

当然,两者虽都主张用法,可本质上却也有所不同。

李斯起于微末小吏,所以他的法,更像是后世的儒教,君王需要什么样,他就能变成什么样,一切为君王服务。

而韩非乃是韩国宗室子弟,早年一心想要学商君振兴韩国,因而他主张的法,比变态的商君之法,还要更上一层楼。

所以,嬴政这位法家受益者,初见韩非著作,便惊为天人

后来韩王得知嬴政欣赏韩非,便让他出使秦国,谋划疲秦之策,嬴政识破后将之扣下,意图留为己用。

但李斯怕被取代,心生嫉妒,上奏说韩非心向故国,不能为秦所用,不如依法惩办。

嬴政也打算让韩非吃点苦头,便将之下狱囚禁

如果不是秦墨暗中照顾,韩非多半已被李斯使手段除掉。

不过,秦墨虽救了韩非一命,却没有再将他举荐给嬴政。

因为用韩非之法治国,则百姓畏法而不知礼,好比一条腿走路,终不长远

“韩非何在宣来与朕相见”

嬴政听两人提起韩非,终于想起国中还有一位大才。

他如今有秦墨这位真正的集百家大成者为丞相,其实早把韩非这样的人物给忘到脑后了。

但身为君王,总不会嫌人才多,既然才能超越李斯的韩非还活着,自然要用一用

“皇帝不可”

李斯脸都绿了,想要阻拦又不敢开口,只能看向秦墨道:“秦相,那韩非心怀故国,用之必为大秦祸患。”

他嘴里说的义正词严,但眼中却满是哀求。

皆因他心里明白,是自己太跳腾,惹了秦墨厌烦,若再不服软做小,他在朝堂上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秦墨不置可否:“李廷尉之言,或许有理,让韩非留在学馆磨去一些性子,也无不可。”

嬴政稍稍沉吟,也道:“那便再磨他一磨”

他当初将韩非下狱囚禁,也是如此打算,既然还没磨好,冒然用之,反倒不美。

李斯心中松了口气,暗向秦墨递去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尬笑。

韩非不死,终究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刀,日后在秦墨面前,他只能跪着做小了

“诸卿。”

嬴政转而看向群臣,沉脸道:“秦卿捐这数百万钱,为出征大军壮行,朕心中唯有感佩。”

“但无论秦卿捐多少,那是他自己的心意,终究要用在将士身上。”

“诸卿不愿捐献财货,难道是以为,朕会截留为己所用”

群臣惶恐,赶忙告罪道:“臣绝不敢诽谤皇帝”

嬴政拂袖冷哼,指着他们身上的破衣烂衫:“做都做了,还说不敢”

群臣被怼的直翻白眼,纷纷埋怨看向王绾。

若非他这左丞相带头装穷,群臣又怎敢跟着效仿。

老王绾也是尴尬,揖手一拜认错道:“臣以小人之心度君王之腹,实在惭愧,臣愿捐精米千石,为出征将士壮行。”

他这是把一年的岁禄都给捐了。

群臣暗暗叫苦,只得也跟着大出血。

“臣捐健马百匹。”

“臣捐铁料万斤。”

“臣捐黄金”

嬴政边听便点头,似乎很满意,但心里却在滴血。

其实,他就是想从臣子口袋里掏钱,趁机充盈国库来着,可逼已经装了,如今只能干看着流口水了。

额那可怜滴国库啊

嬴政上次来学馆,只匆匆一瞥,并未窥见全貌,今日再来便有心观摩一番。

毕竟,这学馆是以他的名义开设

秦墨头前领路,顺便为嬴政讲解,开设学馆的意义。

“如今六国已灭,华夏大体承平,百姓想要凭军功跃迁,怕是更难了,长此以往下去,大秦朝堂必是一潭死水。”

“时移世易,打天下和治天下终究不同,秦强在变法,商君之法到了今日,也该变一变了。”

“招募出身微末的良家子进学,公平公正考拔优异者为官吏,不止是打破贵族士人,对治国权利的垄断,更是给百姓另一种上升渠道。”

“便如军功赐爵一般,刺激百姓奋发向上,也为朝堂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待国库充盈之时,皇帝还需在天下郡县,开设更多学馆”

群臣在后面竖着耳朵倾听,反应各有不同。

武将们只是感慨九州承平,他们的用武之地,确如秦墨所言越来越少,家中子弟想搏军功更难。

而文官则是听得头皮发麻,因为所谓的贵族士人,其实就是指他们。

这时代,学识太金贵,若非家族传承,想学都没门路,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垄断治国权利

便如李斯,其实也是家学渊源,早年就被征募做了官吏,为君王牧民。

只是他不甘为底层小吏,又辞官跑到齐国拜师荀子

而秦墨怂恿始皇帝在天下郡县开设学馆,等同于挖他们的根基

“卿之所言,朕深以为然,奈何开设学馆耗费巨大。”

“便以卿为例,食邑十万户,供养这一座学馆,便要住茅屋吃隔夜饭。”

“国库再如何充盈,又能供养几座学馆”

嬴政突然开口,直指问题本质。

众文臣闻言,心中不由暗松口气。

但,不等他们把心放进肚子里,秦墨却笑了:“皇帝可知,臣今日贩卖瓷器茶叶,要纳多少商税”

嬴政一愣,旋即丹凤眼骤然瞪圆:“此等暴利商货,需纳利润五成为税”

“然也。”

秦墨含笑点头:“商君之法,重农抑商,耕战为本,确实能强国强民。”

“但,却不能富国,更不能富民。”

“臣还是那句话,时移世易,当行新法,解除对百姓的限制,鼓励商贸了,介时国库自然充盈”

这边说着,众人已经走到一处改为学堂的偏殿前。

秦墨钻进去,拿了一块布出来,给嬴政观赏。

“这布,乃是学子们以羊毛织成,皇帝可知有何妙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29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