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849章 开府仪同三司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众所周知,大明的军队一直处于精锐和乌合之众的薛定谔状态。

能不能打仗,主要看装备和饷银。

发不下银子来,临阵放三枪就算对得起皇帝了,可如果发的下饷银来装备也还凑合,大明的兵将绝对不弱。

到了天启朝,朱由校深受边关之患,加上手头没有可靠之兵,于是委任张好古训练一支可靠地精锐。

这就是大明新军的由来。

这些家家分了军功田,领着足额银子,能吃饱喝足,日日训练的职业军士在天启一朝中表现极为突出征辽东,征漠南,征安南

身无后顾之忧又有充足的军饷粮草供给,精良的军械装备加成和最先进的军事素养,大明新军是朝廷手中最可靠的牌,四十七万新军就可以压得整个大明没有人敢反抗。

但这支新军从最初的选拔组织,到后面的训练成军,一系列都是由曾经的新党现在的大同党负责,这支新军听天启的命令,听张好古的命令,但绝对不会听朱由检的命令。

这也是朱由检为何千方百计都想折腾的原因,京师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想当初先帝天启和张好古决裂,新党的官员和将领纷纷支持张好古,这让天启甚至动了迁都应天的想法,还不是因为北方都是新党和新军,待着没有安全感吗

朱由检也听钱谦益提过,新军并不全部都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张好古去拼的。

新军这支职业军队建立的初衷,乃是为了建立一支精锐的可战之兵供朝廷使用,当时张好古提出的很多政策也都是为了这支新军的忠诚度。

包括选拔各地良家子,在各地分发军功永业田,提高军队的荣誉和地位,进行崇军优军政策等等。

这就导致大明的新军,他们的根基实际上还是以各自的家乡为主,家乡的田地,亲属则是由当地衙门负责照顾,让新军免除后顾之忧。

而如今这些新军将士有土地有家眷,在地方也都有着羁绊,他们有多少人愿意跟着张好古去辽东那苦寒之地呢

对此钱谦益甚至给朱由检提出了计划:」陛下,新军以地方田地和家眷为羁绊,有朝廷保证其一家老小,所以无后顾之忧,可安心训练作战。如今大同党人北迁,陛下完全可趁此机会笼络部份将领,毕竟故土难离啊。

「更何况陛下是天子,是至尊,占据法理,有圣旨在,新军总能安稳下来,即时陛下也有一支可用之兵。

对于钱谦益提出的这个计划,朱由检还是很认可的,他又不是真的傻子,虽然文青了一点,也的确被儒家书给坑过,但当了皇帝,又是老朱家的血脉,朱由检正常起来脑子思路还是很清晰的,他就非常清楚的意识到,他和他哥哥天启帝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朱由校是有天下大权,但他懒得用,把这些交给了张好古,让张好古代替他处理军国大事。

而朱由检是想自己处理天下大事,可他没有对应的权利。

所以几乎每一夜,朱由检都在对自己的哥哥羡慕嫉妒恨,羡慕朱由校能轻轻松松掌握天下大权,羡慕朱由校可以游山玩水巡视各地,羡慕朱由校手里有兵马有官员可以不鸟反对势力,更羡慕朱由校几乎啥也没做,白捞一个天启中兴的美名,还成了中宗。

朱由校的每一种优势,都是朱由检羡慕而不可得的,他是真的羡慕啊。

如今有这个机会可以掌握一些兵权,那朱由检是真的不愿意放过。

很快,朱由检就请来张好古双方就张好古就藩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武英殿中,朱由检、张好古、张瑞图、卢象升、钱谦益、温体仁六人分两侧而坐,显然朱由检也是想明白了,他也不玩什么虚的了。

辽王,朕直言了吧,你到底怎么样才肯就藩,有什么要求,提出来大家议一议。」朱由检说道。

张好古微微一笑:」臣没有什么要求,无非是想确定一些臣的基本权利而已。

陛下愿意封臣辽王,臣感激不尽,可臣这个辽王若无开府之权,若无辽东之地,若无兵马,那臣怕是要睡不着了。

朱由检脸一黑,说道:」要开府之权,朕给你,辽东之地,朕也给你,兵马朕都可以给你,这些都给你,辽王可满意了

钱谦益连忙说道:「山海关以外,归辽王所有,山海关以内包括山海关,依旧要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朱由检猛然惊醒,他差点忘了山海关

若是山海关被张好古攥在手里,那这大明的北方他可是真的来去自如,整个直隶都在张好古的威胁之下了。

」不错,山海关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这是朕的底线。」朱由检连忙补救。

张好古自无不可:」当然,山海关自然是要交给朝廷。

温体仁补充道:」兵马方面若是军士自愿跟辽王走,朝廷绝不阻拦,但将士不愿意离开故土,这辽王是不是也应该让军士留下和家人团圆呢」

张好古点了点头:」自是如愿意跟我走的,朝廷不的阳此拦,但想要留下来的,我也不会勉强。

张好古很清楚,如今的新军可不是全听自己的,新军最强的时刻,是朱由校在背后支持,张好古大权在握的时刻。

而如今的新军,还有多少能听指挥,张好古自己心里都不敢确定。

因此如果有人愿意留下,张好古自然是愿意的,能让新军自己筛选出来可靠之人,也是一件好事。

达成了军队和封地之后,就到了重头戏,百姓迁移和辽东之地的发展。

需迁辽东苦寒,地广人稀,移百姓填充辽东,当然,此事依本着自愿,愿意来辽东的,朝廷不得阻拦,若不愿意来的,依旧是不勉强其迁移。」张好古说道。

朱由检有些烦躁,但他还是忍住了怒意,点头表示同意。

早在将张好古他们叫来商议之前,钱谦益和温体仁就劝过朱由检了,就算张好古想要迁移百姓,也要看有多少百姓愿意去辽东那个苦寒之地啊。

更何况如今最主要的就是将张好古给送走,等他走了,后续的约定完全可以慢慢无视嘛。

至于眼下,先答应张好古的条件,把他赶快送走是关键。

因此针对迁移百姓这一点,朱由检也是点头答应了,哪怕他知道这样会增强张好古在关外的实力,但朱由检也顾不得了。

他如今一点权力都没有,哪还有那么多的底气和张好古讨价还价

若张好古不走,整个大明的权利都和他没关系,可如果张好古走了,那大明才是真正属于他的。

再此之前,答应张好古一些条件也无妨,反正如今大明还不是自己说了算,送点百姓送点钱张好古就能乖乖滚蛋自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很快,朱由检和张好古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迁移百姓,扩充辽东人口。

开发辽东,建设工业基地允许张好古开府建制允许张好古拥有自己的军队,允许张好古调人离开等等。

这些条件堪称丧权辱国,但朱由检都一一答应下来,在朱由检和温体仁他们看来,眼前一切都没有比掌握权力更重要,在此过程中有些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更何况张好古允许朱由检重建三大营,只要是新军中不走的,都可以加入朱由检的三大营。

有这一个条件,朱由检就非常满足了。

而且毕竟牺牲的不是自己和自身利益,那么也就更无所

谓了。

达成协议后,张好古回到了自己如今在京师的府邸,辽王府中。明公回来了。

回来了,去叫大家来开个张好古脚步匆匆到了正厅,很快众人齐至:」明公。

张好古示意众人坐下:」诸位,今日我与皇帝谈过了,皇帝允许我开府建制,拥有军队,并允许我们迁移百姓,朝廷还会给辽东倾斜资源,加强辽东的建设等等黄宗羲笑道:」好啊,如此一来,我们的底气就更足了。

张好古看向周遇吉和韩耀威联系各镇,问一问他们,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有多少人愿意跟我们走。」

记得不要强迫将士,将士们都是出生入死走过来的,有各自的选择很正常。

愿意留下来的,自动退出新军序列,如果想继续从军,可以加入朝廷的三大营,如果不想从军就此退出行伍,朝廷也有补贴。

愿意跟我们走的,统计其家眷和田亩,到了辽东发双倍的田亩,同时给其安家费和迁移费。

这一点,各镇将士都要询问清楚,包括现在正在辽东的,要确保将士们的情绪不会出现问题,毕竟现在说清楚了,总比以后闹矛盾要好得多。」

周遇吉点点头:「我等明白明公,这关内关外诸镇,有我、韩兄,还有曹兄,可东瀛、交祉这两块地方,又当如何

张好古说道

:」也是照旧,愿意继续追随我们的,统一将家眷迁移,中原之地短时间内是难有什么安身之地了,但东瀛交祉如今都在朝廷治下,我们接手也自无不可。

张好古的话,众人都明白其意。

毕竟将来大同党人要做的,是改天换地的大事,这等大事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跟随者,因此无论是大同党的官员,还是将领,还是将士,学子,都需要这一场考验。

是要留在繁华的南北直隶享福,还是跑到关外继续去追逐理想。

如今几十万新军,张好古宁愿留下十万坚定不移的追随者,也不要几十万摇摆不定的大军。

确定了新军日后的情况,张好古又说道:「长公和建斗负责统计我大同党人的骨干名单,那些已经被皇帝和旧党记住的,日后可能有危险的,必须要离开,这是为了他们的安全。

至于去向,辽东、交祉、东瀛、乃至南洋皆可,这些地方日后必然还是要在我大同党人的掌控之中,确保我等的苦功不会白费。

对此众人都是表示认可,交祉、东瀛、南洋,这些地方可都是大同党人辛苦得来的土地,更是保护大明的防御要地,这些地方一旦有失,大明很容易又会面对外部的窥探。

虽说日后大同党人要的是改天换地,但也绝不想让汉家百姓受到外面那些洋人夷人的威胁,自家的问题自家解决,洋人和夷人就不要来乱掺和了。

张好古可不想发生到时候大同党人和朱由检起了战事,外面那些洋人发现有机可乘,趁火打劫的事情。

完成了这些吩咐,张好古又看向工部的官员:」辽东的煤铁储备,如今探查出一部分了,如今是到了开始建设辽东工业的时候了。

」工人、匠人、器械等等朝廷都会提供,但也不能全指望朝廷,看看各地原本那些属于我们的工厂,能迁移的都开始迁移。

云南之地的工厂和器械匠人都迁到河内去,北方的工厂迁移到辽东,把我们的工业基地给建起来。」

随后朱由检主动的配合下,大明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浪潮。

首先就是关于移民辽东的浪潮,辽王府给出了极其优厚的待遇,只要移民辽东,分发土地,分配房屋,并保证其工作,为此不少工人和百姓都愿意到辽东试一试。

毕竟是跟着张相爷,张相爷

还能亏待了百姓吗

然后就是新军内部的意见调查,愿意继续跟随大同党的,和愿意留下来为大明效忠的很快就分裂开来,加上新党内部本来就分为很多派系,有不少人都以忠诚于大明为第一目标,如今大同党和朝廷发生了分歧,这些人自然选择忠诚于朝廷。

毕竟朱由校都死了,朱由检还能比朱由校更离谱不成

而且大家的田地家眷都在这里,总不能拖家带口跑去辽东吧很多有了官爵,有了地位的新党将领和官员舍不得如今的一切,他们选择向朝廷效忠,而朱由检也是非常欣喜的接纳了这些将领和官员。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些将领和官员对朱由检来说正好可以扩充其党羽,成为其在朝堂之中的助力。

而总数已经达到五十四万的新军,也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愿意留下来,这些留下来的也都愿意继续给朝廷的卖命。

毕竟朝廷分发土地,给军饷而且很多人在家乡地位也不同了,因此他们也不想随着大同党人继续前进了,他们觉得自己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这些愿意留下来的人,总数高达三十万之多。

如此多的新军愿意留下来,朱由检既然是喜不自禁,他很快宣布将这三十万新军分成两部分,其中二十万编入顺天府的三大营中,另外十万编入应天府的三大营中。

至于什么新军,他压根就不提这个名字,日后大明的崇祯朝,也再也没有什么新军的称呼了,有的只有他崇祯皇帝的三大营。

明公,这是愿意跟我们走的将士和军官名单。

张好古看着周遇吉和韩耀威送过来的这份名单,点了点头:「嗯,如今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跟着我们,这就是好事。

可惜,好多人都满足于目前所得,不想动弹了。」周遇吉还是感觉有些可惜,毕竟他有些老部下也不想继续拼了。

张好古笑着安抚道:」人各有志,何须勉强对我们来说,天下大同是目标,可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才是人生幸事吗」

一家老小安稳度日,就是老百姓眼中最大的事情。将士们把脑袋别在裤子上随着我们征战沙场为的不也是将来可以安享太平吗」

所以没什么好可惜的。

送走了周遇吉和韩耀威,张瑞图又来了:」我统计了下我们大同党的名单,这些都是核心和中坚,愿意跟我们走的有八成,剩下的不打算离开。

张好古沉默片刻,说道:」又不想走的,可以理解。」

那些不想走的,他们退出也好,辞官也好,都随他们,不要阻拦他们。

而他们不打算退出,只是单纯想留下来的,就让他们暂且隐姓埋名,隐藏起来,这对他们来说更安全一些。毕竟我们一旦走了,这朝中力量空虚,皇帝必然要大肆安插自己的人手,对我们大同党进行一次清洗打击的。

张瑞图说道:」嗯,我看,我们还是要留下一些可靠之人,为将来做准备,如果能在朝廷隐藏部分人手,那是再好不过了。毕竟我们也需要及时知道朝廷的消息。」八壹

张好古说道:」原本我打算是拜托魏公公的,但我们如果离开了,留下魏公公独木难支,倒是对不起他了。

这方面,我和田指挥使商议一下,锦衣卫的人才多,埋下一些探子倒不是什么难事。

张瑞图点点头:」」那些留下来的,我也尽量劝他们离开直隶。

张好古对此自然是认可的不错,甘陕、西南等地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这些地方起码能保证安稳,日后的直隶绝对不会太平,我们在辽东尚可看戏,可留在直隶的同仁就要遭殃了。

说着,张好古

轻轻叹了口气:辛苦十载,终是到了这一步,今日分开,日后我们再回来,也不知还有多少熟面孔。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更新,第0849章 开府仪同三司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04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