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046章 厂卫在行动!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朱由校还真是游戏兴奋了。

之前怎么就不知道还有这种书

“皇上,可是知道,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宫殿仅仅10个月就完工了,后来,李世民赏魏征的正堂是从宫里拆了一个殿,然后前后五天就由拆到建的盖好了,不仅速度快,质量还特别好”张好古在一边补充道。

“朕,倒是越来越好奇了”朱由校搓了搓手:“师傅,有这种书,你应该早点告诉朕才是”

张好古则是笑了笑:“是臣的疏忽”

营造法式这本书几乎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根本就不需要去专门去生产什么特殊的材料,而且比例科学合理,标准材截面的高宽比必须是3:2

建筑整体的尺寸,不管是横宽、进深、高度、坡度,都是标准材的倍数或者分数。

最牛逼的是,这个比例非常科学,跟现代建筑的力学计算相符,受力更均匀合理,几百年之后,许多唐宋古建筑依然坚挺。

但是,到了清代时,不仅谈不上比例一致的标准材了,甚至建筑比例也由科学的3:2变成了6:5甚至5:4,接近正方形。

属于倒退了几百年了。

唐宋到明清,历史经历了很多大变化。

最猛的就是蒙古人全世界折腾,技术书籍和那些口传心授的匠人传统和智慧都没能流传下来,相当于核心技术失传了。

永乐大典虽然说抄录了营造法式。

不过,等到朱由校把书拿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有些傻眼了,这书上的每一个字他都懂,但是,凑在一起,他就不懂了。

这里面全都是行业术语,全是黑话。

朱由校感觉一阵阵头疼。

“陛下,倒也不用着急,咱们可以慢慢来”张好古笑着开口道:“臣以为,不如这样,在京城找找看,有没有唐宋时期的建筑,咱们拆了,然后,再来反推一下”

这本营造法式在后世也是流传了下来,当时想要破译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最后在津门发现了一座保存极为完好的辽代木构观音阁。

然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对照这营造法式和观音阁的建筑一点一点的反推书中的密码术语,这才挖掘了其中的秘密。

大宋和大明之间还差了一个大元,直接断档接近一百多年,书虽然保留下来了,但是,里面的行业术语基本上已经是没有多少人能看懂了。

张好古是相信朱由校的木匠天赋的。

让这孩子好好研究,琢磨琢磨,没准儿真的能破译其中的行业术语。

有些祖先流传下来的经验,如果可以最好还是发扬光大,做好了再来慢慢改善,那就开始建立大明的标准化流程。

接下来的时间。

朱由校痛痛快快的从内帑拿出来一百万两白银丢给了户部。

再让户部和工部来协商。

户部尚书李长庚,工部尚书陈道亨

这俩已经是被魏公公给盯上了,除此之外,尚且还有户部侍郎,工部侍郎,这两个部门已经是被魏公公给盯上了。

主要他们敢伸手来拿这一笔钱。

等待他们的就是厂卫的诏狱。

而朱由校则是开始主持了一次拆迁工作。

这个年代的京城,还是有不少唐宋时期的建筑,拆掉一个,然后慢慢反推,来慢慢的了解这个营造法式到底是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而张好古则是陪在朱由校的身边。

安排了一大堆的木匠,没日没夜的研究和分析。

分析之后,再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张好古的意思是要把营造法式给翻译成白话文,这玩意儿,你不能把他给弄成太高深了,都看不懂,那就是要束之高阁了。

一定要翻译成白话文,一定要让人看得懂。

除此之外,就是在增加一些数学分析。

这一部分任务只有张好古能做,除了张好古之外,张瑞图也是屁颠屁颠的负责记录,现在他是彻底抱住了张好古这条大腿,又没什么节操,让他干啥就干啥。

简直就是最好的工具人。

张好古,朱由校,还有诸多木匠讨论的时候。

张瑞图就在一边记录众人想法。

拆了,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是还要能将其组装起来。

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榫卯玩具。

不过是大了好几十倍而已。

榫卯结构也的确是有独到支出,据说,外国专家制作了一个仿故宫建筑模型,并配合地震模拟器,最终把强度加到了101级。

结果令人目瞪口呆经过持续而又剧烈的晃动,模型却仍稳稳当当地立在原地,只发生了轻微位移。

可见其结构有多稳。

朱由校则是完全沉迷其中,每天都在研究,都在琢磨想要把这个营造法式给翻译出来。

他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不少好玩的东西。

有一种叫做拼柱法,有两段合、三段合、四段合,每根用24块合成一块整柱,各块木料之间的内部用“暗鼓卯”和“楔”,合缝用铁鞠,表面另以“盖鞠明鼓卯”盖面。

如此一来,倒是不需要什么大木了,这些大木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采木的商民得冒着瘴气,踩着毒蛇毒虫,历时数月才能将大木拖到河道里运走,价钱极高。

如果是拼柱法,倒是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张好古必须要承认,朱由校在这方面多少也是有些天赋的。

很快这小子就已经琢磨透了其中的一些原理,然后,按照比例仿造出出来了一个很小的模型出来,迅速的组装起来。

袖珍版手办

除此之外营造法式也是被张好古给尽量白话文了出来。

就是要让更多的工匠能看得懂。

不过,字数增多,占用的纸张也不少。

满口的专业术语和黑话倒是还好,可是一旦翻译成白话文接近六百多万字。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各种图画,比例。

可以说,如果真的要翻译过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

不过,张好古也是有法子的。

直接针对专业术语进行翻译,翻译成白话文,看不懂的时候就看看白话文翻译。

就在张好古和朱由校有条不紊进行工作的时候,厂卫也在行动。

在拿到了关键的证据之后,魏公公直接带着自己的孝子贤孙们,直接把户部尚书李长庚,工部尚书陈道亨给直接拿下,丢进了诏狱。

一时之间,大明朝廷都轰动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622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