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785章 银本位不可靠了,咱们换金本位吧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翌日,大明信王殿下朱由检,开始了自己的借钱之旅。

想要炒期货,就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小打小闹可挣不了钱,也不符合信王殿下的气魄,他朱由检要弄就要弄大的

说起来朱由检也有一些好友,只是他之前舍不得面皮去借钱罢了。

但如今终于体会到了居京师大不易已经有着一大家子要照顾却手头无钱痛苦的朱由检,决定暂时放下面子,先把银子挣到手,手里有钱了,日后面子随时可以挣回来。

如今京师之中,富裕之人很多,明面上身价最丰富的的无疑是张国纪和周奎这两个朝廷推出来的首富,其家财何止万贯,说句富可敌国毫不夸张,毕竟一些国家一年的收入还真不一定有这俩人赚得多。

但抛去这俩首富,大明有钱人还是多啊。八壹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天然的政治经济中心,商业何其发达,人口何其多,因此各类权贵富豪更是数不胜数,外地来京师长见识的豪绅更是如过江之鲫。

如果说要借钱,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张国纪和周奎这俩人,但别看他们赚取了花不完的钱,想让他们借出去可也不容易,毕竟商人不会去做亏本的买卖。

更何况朱由检之前刚在周奎府上吃了闭门羹,连周府大门都没进去,他怎么还可能去周奎那里借钱

周奎那里走不通,张国纪那里就是一样的,毕竟这俩人向来一个鼻孔里出气。

朱由检带着自己的章先生也是压根没考虑这俩人,找这俩没希望的还不如去找自己那些好友。

于是京师内城的百姓们得以看到信王府的马车跑来跑去,那是朱由检正在找自己的好友们借钱。

「李兄,小王前来实在是为了送李兄一桩富贵那期货之中银价最近必然要迎来一次动荡,把握时机即可赚取一笔丰厚的利润,小王打算在期货之中赚些钱财,还望李兄不吝相助。」

「王兄,小王近日走访高人,这期货之中会有些许动荡,倒是若是把握好时机,可赚取今生用之不尽的钱财,小王打算与王兄共享富贵,同时也希望王兄借笔资金给我」

「韩兄可知期货一说不错,小王近日发现这期货不同于股市,短期之内买进卖出其利润颇丰,这期货市场,大有可为。韩兄可否愿意和小王来期货赚上一笔」

朱由检自从想开了,就感觉脸皮这东西要不要就这样了。

带着章锦瑞,他的张先生,朱由检那是一个周游京师各处,好好来了番舌战群儒,打动了不少人。

一些人虽然不看好期货,但对朱由检还是有些信心,毕竟是大明的亲王,正儿八经的天家血脉,借出的钱还是有保障的,因此纷纷借了一笔给朱由检,少的几千几万块,多的十几万,几十万都有。

而另外一些人则是打算和朱由检合伙干,他们也被章锦瑞说动了,纷纷出钱投资朱由检,这些人手里余钱多,一个个十几万,几十万的出,让朱由检成立了人生中第一家公司:大明信王期货公司。

其公司的办公地点就是在朱由检的信王府里。

朱由检的这些文人士子儒生好友大部分都是有钱的,毕竟能和信王做朋友的,谁还没点家世身价了。

这十几万几十万宝钞看上去不多,但一家出这么多,积累起来还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之前受限于朱由检刚刚回京师不知道其到底什么情况,加上朱由检不好意思来找他们,他们也不敢轻易相助朱由检。

可现在看来皇帝陛下念着亲情,信王还是信王,依旧是皇帝陛下惟一的弟弟,这关系可就硬了,加上朱由检亲自找上来,这些人也不能丢了面子,纷纷投资之下,让朱由检的期货公司就这么成立起来了。

如此一来,朱由检就有了数百万宝钞,启动资金非常丰厚了。

可这般朱由检依旧不满意,他听着章锦瑞的分析,看着章锦瑞给他设计的计划图,他狠狠心说道:「章先生,小王决定把王府给抵押了,再拿一笔钱财,这炒期货,手里本钱不足可不行。」

章锦瑞神情复杂的看着眼前的朱由检,深深为之拜服:「信王有古时贤王之风,锦瑞佩服。」

说干就干,朱由检跑去了大明银行,终于用自己大明亲王的身份,用信王府的房契作抵押从银行贷到了整整五千万宝钞。

这下,手头充裕的朱由检有本钱去抄期货了。

而那些投资朱由检的人见朱由检有这么大的手笔,一个个都以为朱由检得到了什么内幕,又纷纷追加了一笔投注资金,让朱由检的启动资金又多了不少。

看着手头那一大笔钱,朱由检自信满满的笑了,他摆下酒席在王府内与章锦瑞痛饮,直接从京师最好的酒店定的酒菜,让二人痛痛快快的吃了一场,畅想着美好的未来,朱由检豪气云天的宣布:「本王,要做生意,也要做最大的,周王朱恭枵算什么,直隶钢铁公司又算什么,我信王期货公司,必然要超越他们,让皇兄刮目相看」

朱由检和章锦瑞已经踌躇满志的招贤纳士准备好好大干一场。而在皇宫之中,朱由校心情也是很好。

在武英殿内,看着面前巨大的世界地图,朱由校将一面面小旗插在上面。

「锡兰」「莫卧儿王朝」

「萨菲朕没记错,这里是波斯吧」「啊,还有奥斯曼」

「我大明的商船,已经跑到这么远了,这是好事啊。」

朱由校负手而立,看着世界地图上大明的触角所抵达的位置,南亚,中东,乃至非洲,都在大明探索范围之内,亦是太宗文皇帝时期七下西洋所触及的各片区域。

如今开放海禁才几年啊,已经蓬勃发展的大明海运海商就已经走到这么远了。

点了点头,朱由校非常满意这一切:「好事啊,好事,盛世气象莫过于此啊。朕记着江南那边的商队,跑去了非洲,弄到了不少金银,还给朕送了一件什么金面具,这非洲也是富饶之地啊。」

一旁的魏公公笑眯眯的说道:「可不是,眼下大明天下太平,四海昌盛,这天下来往的商人把数不清的银子送到我大明来,如今朝廷实行一系列政策,这可都是托了陛下的洪福啊。」

朱由校笑了笑,忽然问道:「最近流入大明的银子,很多」

「多,可多了,咱们大明眼下就像个无底洞,有多少银子吞多少银子,那些洋人一船船银子送进来,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魏公公颇为得意的说道。

是啊,大明坐拥天下,富有四海,这有着近四千万户百姓,万万里疆土的庞大帝国,吞噬着无穷的金银,这点银子在大明还真溅不起多少动静来。

但朱由校还是感觉到了一些不安,这么多银子流入大明,真就是好事吗

思来想去,朱由校伸手点了点:「把,把师父,还有卢阁老,钱阁老叫来。」

很快,随着内侍传话,张好古,卢象升,钱谦益三人来到武英殿中。

「参见陛下。」「免礼。」

朱由校没那么多繁文缛节,也不喜欢多少废话,他很直接的问道:「朕听说眼下流入大明的银子越来越多了,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对的地方,所以找你们来,想一起看看。」

卢象升眉头一皱,流入大明的银子越来越多了,这是件好事,也不是什么好事,前者是因为大明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商贸中心,全天下财富汇聚之地;后者则是因为海量银子涌入必然引起物价的波

澜,尤其是对宝钞的价值会造成冲击,这对大明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钱谦益也是嗅到了一点什么,三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样。朱由校问道:「可是有什么发现了」

卢象升解释道:「陛下,假如朝廷原来有一百万两银子,以大明的丰富物资来说,这一百万两银子就非常值钱,是硬通货。可后面又来了一千万乃至更多的银子,大明的物资还是这么多,但银子已经不如之前值钱了,这就要百姓用十两银子去购买原来一两银子的东西。」

「百姓的收益没有多少增长,但花销却是越来越多了。」朱由校点了点头:「是啊,银子多了,就不值钱了。」

钱谦益补充道:「陛下,臣是认真研究过陛下和元辅制定的宝钞策略,以大明国库中的金银为根本,发行宝钞,普及大明两京二十四省之地,再到如今普及朝鲜、东吁、大城、南掌再到南洋的苏禄、文莱等国,乃至东边的倭国如今都在使用我大明的宝钞,可见我大明宝钞的流通和信誉。」

「这其中,一半是因为大明富有四海,金银众多,另一半则是因为朝廷自身的信誉,朝廷君临天下,诸国臣服,而大明物产丰富,各国都需求我大明的东西,那自然需要用我大明的钱财来交易,如此朝廷的宝钞自然流通的顺畅。」

「如今朝廷借给南洋,借给民间的宝钞何其多如果银子越来越多,宝钞是不是要随之增印那宝钞必然会贬值,如此一来,百姓花费增多不提,朝廷的宝钞也要迎来一次冲击。最显眼的,之前借给南洋的宝钞都是值钱的,可随着宝钞贬值,他们还进来的宝钞还是原来那个数,可那个数只等于朝廷先前投资的十分之一乃至更少啊。」

张好古点了点头:「不错,随着大明拥有的银子越来越多,这些是无法避免的。」

「陛下,如今大明的宝钞看似是以金银为根本,但实际上,是以银子作为主要,因为南洋各国也好,西洋各国也好,和大明的交易,都是银子和商货,这银子和货物之间已经挂钩了,银子多了,朝廷的宝钞必然会迎来冲击乃至贬值。」

「银本位,对朝廷来说,终归是不利的。例如那倭国,拥有的银子何其多,天生就有大银矿,能开采多少银子」

「而且如今各国银子流入大明,那么各国未来肯定会变动,若是西洋各国都变了,大明不变,到时候大明一不留神财政崩溃都有可能。」

听着内阁的分析,朱由校也是皱起了眉头,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之前的汉唐两宋啊。

汉唐两宋时期,中原还是缺银子的,为何一直以来铜钱都是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还不是中原缺银子,而金子又太贵重。

在汉晋时期,金子是要作为祖先陪葬之物埋到地下的,那些王侯将相一个个将大量金子带到地下,这让金子愈发稀少珍贵,不然金贵一词怎么来的

可与金子相比,银子更是稀缺,甚至有白金的称呼。

哪怕到了唐代,宋代,铜钱依旧是最主流的货币,银子照样稀缺,银子可不是用来吃喝的,那都是和金子一样用来大宗交易的。

也就是明代,随着各国与大明贸易,银子越来越多,眼下才成了主要的货币,大明也借着海量银子为根本开始发行全新的宝钞体系。

可以说宝钞体系就是建立在银子上面的。

但以银子为根本建立的宝钞体系实在是不安稳,因为世界行情变化太多,银子远远没有金子那般稳定,因此金本位的货币才是最稳定的,毕竟哪怕到了后世,各国别看是以国家信用发行货币,但也是隐性的金本位。

张好古思来想去,说道:「陛下,臣以为,宝钞不能再和银子继续绑定了,这样下去,对朝廷不利,对宝钞也不利,货币价值要是单纯暴跌了还

好,可若是再有有心人趁机捣乱,朝廷可能会破产的。」

朱由校点了点头:「师父说的不错,银子和宝钞挂钩适合之前的大明,但眼下朝廷拥有的银子越来越多,天下散落的银子也越来越多,这宝钞再和银子挂钩那朝廷就太被动了。」

「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朝廷手里,几位有什么好意见」

卢象升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更好。」「金子」朱由校思索起来。

张好古原本想的是直接建立大明信用体系,毕竟如今大明已经君临东方,更是世界商贸中心,四海财富沉淀之地,以大明的国力信用,推行宝钞应当是可以的。

但卢象升想要把宝钞和金子挂钩,这也是妥当的做法。

毕竟总要有个够分量的来坐镇,单纯的信用体系,还真不如金本位。

毕竟金子总是比银子稀缺,银价可远远没有金价值钱。

朱由校缓缓说道:「说起来,先前西洋各国和我大明贸易,倒是金银都有,可如今,却是以银子为主,金子倒是稀少起来。也是,金子每个国家都需要,都要存着,这金子总是比金子值钱。无论什么时候,金子都是硬通货,把宝钞和金子挂钩,倒也合理。」

张好古也是说道:「臣认同卢相的意见,这天下生产银子的地方很多,例如那倭国就有一个巨大的银矿,单单是我大明缺少足够的银矿而已,但在世界上,银子永远是比金子多的。金子比银子稀缺,比银子贵重,把金子拿来和宝钞挂钩,更能体现宝钞的份量。」

钱谦益补充道:「臣也认同金子。大明眼下的银子,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银子要是冲击市场,大明现在辛辛苦苦建立的市场会直接崩溃,不如把银子换为金子,如此一来,在各国流通也更顺畅。」

张好古笑道:「正是如此,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朝廷的货币就有更广活的流通性:国遭各国都可以使用定钞为主更货币其至我大明还能从各国收割铸币税,让宝钞更具有法理。」

见三人都认可金子挂钩宝钞,朱由校也顺势点了点头:「嗯,既然诸位都认可宝钞和金子挂钩,那就这么办吧。」

离开武英殿回到文渊阁后,钱谦益忍不住问道:「把宝钞和金子挂钩,朝廷要变动的可不小,更何况如今朝廷和民间持有的银子太多了,这么多银子,可怎么办」

张好古说道:「银子还是值钱的,只是不如之前那么多罢了。」「如果不是如今大明的银子太多,我也不想现在就把宝钞和金子挂钩。」

「可是钱相啊,你想想这些年,从南洋,从西洋,从倭国,有多少银子流入我大明,又有多少金子流入我大明」

「先前朝廷指定的策略是民间不可流通金银,金银全部收归朝廷,可眼下金子还好说,但银子呢东南沿海,北方各省,各大商会,各地士绅,家里谁没有一批银子」

「民间持有的银子太多了,银子已经不如之前值钱了,若这些银子都一股脑的被他们兑换给朝廷,来换取宝钞,朝廷要增发多少宝钞朝廷的钱,还是钱么」

卢象升说道:「如此一来,亏得,就是这些士绅商贾们了。」张好古笑了笑:「总不能让朝廷吃亏吧」

「之前就说了,民间不许存有大量金银,他们非要在自己家里存着,贬值了又能怪谁」

「回去咱们开个会商量下,把宝钞和金子挂钩弄好,眼下银子一两还是值一千宝钞,后面,可能就是一百宝钞了。」

钱谦益摇了摇头:「存银子的,可要后悔咯。」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07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