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809章 先北再南,解决完辽东再解决藩王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新军编制实验如何了

朱由校忽然问道。

「赵玉琪在东瀛进行了实验,新的编制短期内对新军有一定影响,但增强了火力配置,这些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等新军适应后,新的编制比原有编制更能发挥新军的优势。」张好古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师父心里有个底就行。这一方面朕就交给师父了。」

这些事情由师父操劳朕放心,师父尽管去做:朕等着明年三军产备,平辽东。

臣,领旨。」张好古躬身行礼,朱由校已经给出了最后的时间,明年。

明年必须准备妥当,然后对皇太极开战

离开武英殿回到文渊阁卢象升见张好古回来了于是问道:「元辅啊,陛下怎么说

张好古回道:「陛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我再三劝阻,将对辽东作战的时间拖到了明年。

明年开打是势在必行,军队要做好准备,毕竟我们不仅有皇太极这个对手,还有辽军镇那些军阀藩镇。

卢象升听了微微皱眉如今新军的新编制还在商讨中,明年就开战,这前后不过一年时间,新的编制需要熟悉,新的战术需要训练,操典也需要改变,这些可要花不少时间。

「今年本来是要进行新军最新的编制改动和适应性操练,如今又要面临整军备战各项精力都要放在辽东上,这新编制若是同时实施,那么有可能影响对辽东的作战啊。

张好古沉默片刻:「这些我都省的,但辽东也的确不适合再拖下去了。

自皇太极蟹越称帝以来,辽东就是朝廷无法忽视的一根刺,如今朝廷武功充沛横扫四方,再让皇太极苟延残喘就是我们的过错了。

至于新编制是一同施行进行备战还是暂缓以现有编制作战,我先与将军们沟通一下,看看将军们的意见。」

卢象升点头:「如此也好。

在京的大将目前有周遇吉、王大山、韩耀威三人,赵玉琪在东瀛,方云出在应天而这五人加起来,就是新军的五军都督。

余下的曹文昭是蒙古总督,袁崇焕是辽宁总督,史可法是甘陕总督,黄得功是交社至于新编制是一同施行进行备战还是暂缓以现有编制作战,我先与将军们沟通一下,看看将军们的意见。」

卢象升点头:「如此也好。

在京的大将目前有周遇吉、王大山、韩耀威三人,赵玉琪在东瀛,方云出在应天而这五人加起来,就是新军的五军都督。

余下的曹文昭是蒙古总督,袁崇焕是辽宁总督,史可法是甘陕总督,黄得功是交社五军都督府虽然越来越衰弱如今只剩下了个名头,但好歹府邸位置不错,如今被新军占下作为大将们在京师的主要办公场所。

也许日后属于大明三大营的五军都督府就被新军的五军都督府取代了也不一定。

元辅。」

周遇吉、王大山、韩耀威见张好古来了连忙起身。

张好古与三人打了招呼然后直奔主题:「最近新军的新编制情况,你们也都了解了。

「原本,我的计划是先拿东瀛做个试验,然后各镇一步步完成新编制,把缺失的兵员和军械补充上。

可是现在情况有变,明年朝廷不出意外是要对皇太极开战的,如今朝廷所做的准备,你们也都看在眼里,对于新军的新编制,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周遇吉毫不犹豫的说道「新编制对新军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每镇增添一半的人手,各类火器增加,那我军每个镇都能发挥更强的力量起到更多的作用。

原来需要两个镇乃至三个镇互相配合作战,现在一个镇就可以,而且指挥起来更加

顺畅,同时营级单位的火力增强,一个营完全可以承担更多的任务,都尉们也更能发挥自己的指挥所长。」

元辅您担忧的,是这段时间能否让新军熟悉新编制并适应作战,目前在辽东皇太极附近,有辽南三个镇,察哈尔三个镇,加起来六万余人,是朝廷钉死皇太极的钉子,这六镇朝廷可以先不做改变。

张好古说道:「你的意思是,先变其他地方

周遇吉笑道:「不错,如今山东二镇,河南二镇都可以改为新编制,加上征东瀛的四镇目前也已经回来,第四镇第五镇虽然缺失了部份人手但编制未损。

不妨朝廷先将这九镇补充足人手军械,按照最新的编制操练,战时也可以直接顶上去。

「先改九个镇么,倒是可行张好古点了点头。

韩耀威也是说道:「元辅,周兄说的也是我们的想法。说不好听的,哪个当将军的不想看着军队越来越强呢。」

「眼下新军三十九个镇算上蒙古那八万骑兵才不过四十七万人,这点人手对眼下的大明来说,真的不太够用啊。

「西北、西南、草原、东北哪里不需要精兵强将镇北,守就是中原腹地,也需要重兵,遇到战事动兵还要考虑南北两京的安全,这些下来,朝廷还能动多少人

若是按新编制来,朝廷的三十九个镇,每个镇都可以坐镇一方,从辽东到甘陕,朝廷九个镇就够了,剩下的布防西南,加上东南和中原,朝廷手里起码可以腾出十个镇的机动之兵来啊。」

王大山也是说道:「元辅,朝廷的骑兵还是太少了,朝廷还需要增添更多的骑兵。

看着这些大将们,张好古有些哭笑不得,一个个的对编制人数那可是张口就来,但如今大明朝廷富裕的很,多养活些将士不是问题。

而且大明奉行的是精兵策略,讲究的是质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数量,但放眼整个大明亿万里江山,四十来万兵的确太少了。

抿了口茶,看着这一个个眼巴巴的大将,张好古心里也是有些无奈,这些大将都是大同书院的老人,他也知道这些大将的心思。

叹了口气,张好古说道「行了,你们在我这装这幅样子给谁看呢这新军的编制改动就是我策划的,在这装样子有什么用我也告诉你们,我计划的可不仅仅是三十九个新军镇的改编:蒙古那八万骑兵也要精编出四个骑兵镇来,除此之外,还会额外编练一部分骑兵协,一些炮兵营用作战时支援。

「你们甭担心有的没的编制我给你们,兵员,军械钱粮你们也不用操心,但新军的战力你们要保证好了。明年朝廷对皇太极动兵,陛下有可能会御驾亲征,若是下真的亲赴前线,你们打不出新军的威风来,也就甭来见我和陛下了。

听到张好古这话,三人都欣喜起来,元辅还是念着他们新军啊,编制、兵员、军械钱粮,有个能当家作主的人新军也就安心了。

看这三人的笑脸,张好古也是忍不住一笑:「行了,就按你们说的,山东两镇、河南两镇、顺天府五镇转化为新编制,察哈尔和辽南位置特殊暂且不做变化,都去准备吧。」

「诺。」三人起身。离开五军都督府回到内张好古将情况与卢象升说阁了一遍,随后问道:「卢相你是朝廷的财神爷,大管家九镇新军的人员补充,军械装备,有没有问题

卢象升简单思索一下说「若仅仅是九镇新军的新道:编制,新增兵丁不过五万九千两百余,军械弹药充足,朝廷短时间即可完成。」

张好古点点头:「那就这样办吧,先把这九镇变了,然后是辽南三镇,察哈尔三镇山西两镇,甘陕四镇,依次新增军械人手。朝廷这两年的主要方向,就是辽东,等辽东平了,再转向西北。」

太冲啊。

黄宗羲上前:「元辅,学生在。

张好古说道:「将我与周将军、王将军和韩将军的谈话内容和新军九镇的新编制记录一下,给蒙古总督曹文昭、甘陕总督史可法、辽宁总督袁崇焕、交社总督黄得功、还有赵玉琪、方云出发去,告知他们事情结果,看看他们还有什么意见。」

「学生明黄宗羲点点头:白了。

新军的变动是大事,不仅关乎着明年对辽东的作战,还关系着大明的边疆是否稳定内阁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涉及近六万人的军械钱粮,也容不得朝廷马虎,广部、兵部都在负责这件事情,张好古也不仅仅关注着这件事,他还关注着南方的新政推行。

如今两湖、江浙都在新政覆盖范围之内,目前仅剩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以及西南的云贵川这七省之地了。

等这些地方覆盖完成,全面推行均分田亩与新政之后整个大明将彻底焕发活力。

相比起对辽东的作战准备,张好古更关注南方的新政,毕竟辽东仅仅只是一隅之地,以往久病不堪的大明朝都能把建奴堵在关外,如今大明朝更是可以轻松击溃建奴,所以皇太极如今不是盼着打大明,而是盼着大明不打他。

南方的云贵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关系着朝廷新政、税收、民生等诸多方面尤其是福建、广东这些沿海之地,更是税收重地,而云贵川则是大明的西南重地,这里生活着的可不仅仅有汉民,还有十司,生苗等等,很多都是住在山里,消息闭塞,民风彪悍。

这些地方的新政推行更困难一些,花费的精力也更多。

更何况南方的藩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配合。

哪怕是北方的藩王,如果不是朝廷真刀真枪的逼着,这些被养肥了的猪也舍不得把士地田产分出去,那可不仅仅是分他们的地,简直是搁他们的肉。

也许对他们来说,割自己的肉都比要自己的地来的痛快。

张好古对这些藩王也是无奈了,偏偏眼下还不好对这些藩王怎样。

些竟自新政施行以来,死在新政之下的勋贵太多了。

自那几个藩王被废了王爵以来,北方、江南的藩王哪个不是怕的

还有顺天府和应天府里的国公、侯伯们,那死了多少人

虽说若没有这些人头滚滚,也没有眼下新政的推行可即便杀得人头滚滚,新政推行依旧不顺畅,南方各地士绅和藩王对新政推行依旧抵制距离顺天府越远,这些人抵抗的越顽强,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天高皇帝远,刀子只要还没落到自己身上就不知道疼。

还好朱由校有魄力,觉醒了太祖爷的血脉,当年太祖爷把「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玩的是淋漓尽致,朱由校也是如此。

更何况那些落王也好,公侯也好,他也不熟悉。

朱由校有魄力,下面人推行起来也就有底气,有了朱由校和张好古的支持,新政如今才推动到东南。

可如今两广也好,云贵川也好,距离顺天府都太远了距离朝廷太远而藩王权贵又太近。这就导致这些地方的新政推行屡屡受阻,光下面呈上来的折子,就不下几十份。

若是新政实施之初,可以用雷霆手段杀人立威,但眼下,不能再轻易杀人了,尤其是在没有确凿证据之下,那些权贵藩王都不好动。

此一时彼一时就是如此了,之前朝廷杀的人多了去了,可藩王不依旧没有轻动

眼下权贵都不轻易杀了更何况藩王

朝廷的原则是藩王只要能妥协,虽然会丢失了士地田产,但家财还是能保全的,加上王府和一些留下的生意,藩王照样过纸醉金迷的富贵

日子,而且限制也比之前小了。

但南边那些藩王,不仅死抱着钱财不放,田产地契更是被堪称命根子,一个个咬着牙蒙着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一样,仿佛如此就能无视外界的一切,继续抱着自己的钱财田产花天酒地。

这样滚刀肉的态度让南边的新党官员非常难处理,藩王毕竟是藩王,是朱姓宗室,是大明的皇族。

面对这些藩王,别说这些官员,张好古都有些头疼,一个个仗着天高皇帝远在那里混不吝,要不是这几年朝廷每年都有战事加上还要盯着辽东早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囊虫了。

翠日,内阁例会。

黄宗羲和顾炎武将一堆折子送上来,黄立极翻了翻就是一脸无奈的放下了。

卢象升看了也是忍不住皱眉:「这南方的新政,推行的实在是困难了些。」

虽说旧党已经不足为虑,但他们如今抱团取暖,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还有四川贵州这些地方,眼下已经是日党的大本营了。

张瑞图笑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新政逐步推行,新任官员一个个安插下去,这些老旧官员只得不断后退,如今报团取暖也不意外,更何况日党这烂船也有几斤钉,想要全部清理掉,也不现实。」

卢象升抿了口茶,他能不清楚全面清理掉旧党不现实吗

旧党如今已经倒向了新政,只不过还是党派不同,而且最主要的不是旧党不想放手不想融入新党,而是皇帝不可能让旧党彻底倒下。

一旦旧党彻底倒下,只剩下新党了,那这大明真就只剩下一个声音了。

是朱由校需要旧党存在因此旧党在眼下还能维持着七省之地。

也是朱由校对旧党的暖味态度,那些老旧官僚也好,权贵也好,一个个都死撑着不愿意交出士地,用尽各种方法阻挠着新政推行。

偏偏他们只要不摆在明面上阻挠,也就不好处理他们这才是新政在南方推行困难的关键。

更别提那些老旧官僚,地方权贵,士绅地主背后的藩王了。

藩王是个大问题,涉及宗哪怕是朱由校都不愿杀师人,顶天也就是废王爵然后继续让他们活着,毕竟同空操戈不仅是大忌,更为天下人所不喜。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同室操戈,对自己亲戚下死手的皇帝,哪怕这个皇帝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百姓,但百姓依旧会觉得这个皇帝生性薄凉。

这是最普遍的理想理念,也是最现实的情况,百姓很简单,但百姓也很复杂。

一想到南边那几个藩王张好古又是揉了揉眉心:「眼下新政在南边七省推行的的确是困难了些。」

「但两湖之地,江浙之地不已经被我们拿下了么,两湖的藩王也都赶走了,如今能顺利进行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南边的新政推行情况江南的汪总督也给我来了不少折子,我也都一一看过了,都是实际面临的困难不是什么推脱。」

「眼下,让大家再辛苦些,在七省插几根钉子,钉牢了,等朝廷平了辽东,收复东北之地后,再挟大胜之势对南边动手。岑拜」

天时、人和都在我们且让他们再多挣扎一段时间品。

卢象升点了点头:「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南边那些权贵藩王,真的是又臭又硬,冥顽不灵,真恨不得直接将他们下到农场里去。

张瑞图笑着打了个哈哈藩王涉及宗室,如何处理自有陛下乾纲独断,我们还是先做好眼下的事,目前还是以辽东大局为主。」

卢象升知道张瑞图的提醒意思,最终张了张嘴,叹气道:「就这样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21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