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802章 又是大胜!大明总在胜利!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你觉得朝廷能赢吗

赢是应该没什么问题就看朝廷愿意付出多大代价了。东瀛毕竟不是什么小国孤悬海外,实力也不弱。

「那依您之见,朝廷应该派多少人去

「哼,依我之见,起码需要十万大军慕府本身实力就不弱,加上那些藩主大名几万大军整合起来,朝廷就派出那三四万人有什么用

不错,我等也是这个意思,朝廷只派三四万人去,实在是太托大了」

「论兵法韬略,当以正胜,以奇合。朝廷偏偏多次以寡击多战而胜之,这反而是走错了路啊。」

一群人肆意讨论着自己的看法,对如今的大明和东瀛之战事纷纷抱着悲观的态度,大明是很强,但强是有限度的你三四万还没什么后续兵力去打十几万大军的慕府军,这不是找死吗

如果说这些人还仅仅是只是持悲观态度,对朝廷还是支持的:那么另一股在民间占据主流的意见,就是赤裸裸的表示对朝廷的恶意了。

东瀛本就是幕府的,闭关锁国是慕府一家之事,朝廷为什么掺和他国事务

慕府孤据海外,元朝时期十万大军都被海浪所阻乃至全军覆没,朝廷仅派三四万人去东征是故意让那些将士去死,那些将士是被朝廷抛弃的」

朝廷压根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善待百姓,无论是把银本位改为金本位让士绅百姓手里的银子作废还是如今一意孤行征倭,朝廷衮衮诸公是自私自利只为自家生意」

等那三四万将士战死东66朝廷绝对会大肆征兵,那瀛,些对朝廷心怀不满的士绅百姓都会被抓壮丁送上战场去送死」

我大明以仁义礼智信为本,广播仁爱于诸国,如今朝廷是非不分,忠女干不明,贪财好战,屡屡对他国出兵,实乃亡国之相

各种言论在民间涌动,百姓们被这些舆论也是冲昏了头,朝廷征倭到底是对是错

万一朝廷失败了怎么办

各种言论汇聚到一起,汇聚到宫中,朱由校看着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论反而是笑了瞧见没有,那些人急了。

皇爷息怒啊」魏公公小心翼翼的看着朱由校,皇爷该不是被那些女干贼给气坏了身子吧

看着魏公公那眼神,朱由「胡思乱想什么校笑骂道:

呢朕如今会因为这点舆论就生气

见魏公公不解,朱由校颇为得意的说道:「未开民智之前,那些士绅掌握着民间舆论,百姓愚昧,那些士绅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

「因此,朕与师父先是开办大同书院,为百姓开启民智,鼓励百姓读书识字:后又办大明报,编台本演习说书这一步步走到现在,总算是开启了些民智,让百姓知道朝廷到底是向着他们的。」

练新军,废贱籍,除苛政,轻税赋,重科技,兴实学,办工商,开医馆,建学熟

朕是天子,是九州万邦的君父,如今这九州万民平等,老有所依,少有所养,广开民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能一日三餐,餐餐饱食,百姓生活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因此朕这天启一朝被成为盛世,堪比文景,贞观仁宣」

若是之前,这些人搬弄是非兴风作浪,朕也许会恼怒,但如今朕不在乎,百姓并不愚蠢,如今不会被那些有心人给轻易利用了。且让他们说去,当事实摆在眼前的时候百姓会更向着朝廷。」

他们以为朕要以三四万人去打整个东瀛,朕又不傻三四万人打不下整个东瀛,还打不下一个江户来么

想着锦衣卫递交上来的那些情报,在朝鲜,在济州岛乃至琉球,辽东等地大明北镇抚司和那些东瀛的浪人忍者们各种激烈的交锋,朱由校胜券在握:「慕府

支撑不了几日他们本来就畏惧着大明,如今疯狂着要破坏大明的攻势更是足以证明这一点。

且看着吧,没几日功夫,赵玉琪大将军得胜的消息就该传回来了。」

果不其然,数日之后,战船抵达天津府,朝廷大胜幕府擒获幕府将军,东瀛天皇的消息快速在天津府传开。

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整个天津府瞬间沸腾

百姓、商贾,全都因为这消息而欢庆起来。

百姓是欣喜朝廷又打赢了,每次打赢了胜仗,大家伙的日子都会变得更好,这是一次次胜仗证明的。

打赢了草原,大明就多了牛羊,百姓有了牛羊可以放牧帮着耕种以外,还获取了珍贵的肉食。

打赢了交祉,西南的粮食多了起来,百姓的负担更轻目市面上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而打赢了弗朗机人后,南洋的诸多香料,瓜果也出现在市面上,大明的百姓也能买到更多的香料来填充味蕾了,各种粮食不提,工厂越来越多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如今再打赢了东瀛,一整个东瀛化作养料滋养着大明百姓的日子必然会更好。

而商贾们就更别提了,哪一次大明的胜利不是商贾们的盛宴

开发草原,开发西南,开发南洋,如今又是东瀛

如今的大明为了解放民力推动工业,对商人们的待遇可是极好的,朝廷的胜利就意味着大明全方位的胜利,不仅商贾百姓高兴,士子们也高兴啊,朝廷大胜之后,国考就好猜内容了啊,更何况还会有一些恩科等等,这怎么能不让人高兴呢

因此,整个天津府沸腾了,酒店客栈的酒水销售量大大增加,无论是商人还是百姓都买了酒水来庆祝着朝廷的大胜,庆祝着大明对外战争的又次丰收。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百姓和商人们用酒水欢庆着大明的胜利,戏班子们已经开始匆匆搭台准备大戏了,舞狮舞龙等各种表演也纷纷上台。

天津府的洋人们和外国商人们看着如今欢闹的天津府很是茫然。

布鲁斯,他们这是怎么了

还不知道吗他们的朝廷又打了胜仗。

一个姓赵的大将军带着三四万人打下了东边那个岛国。」

「那个岛国那可有着不少的人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

是的,根据明人的说法,那个岛国有三五百万户人家,也就是有大约两千万人左右,是一个人口很多的国家。」

人口再多还能有大明多吗大明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啊。」

是啊,大明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不然我们也不会来这里寻找财富。

两个为了荣誉和财富来到大明冒险的洋人互视一眼,也是笑着举起了杯子:「为了财富,也为了大明

洋人们如果说是简单的庆贺,那大明的藩属,东方诸国的商人士子则是大肆欢庆起来,上国的胜利也是他们的胜利啊,他们自然要为上国的战无不胜而庆贺了。

整个天津府都是一片欢庆的海洋,至于东瀛

谁在乎呢。

捷报穿越天津府,快速抵达京师。

清晨的顺天府,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繁忙。

当人们还在茫然着准备这一日之时,背上绑着三面三角旗,手举捷报的骑士入京了大捷大捷赵玉琪大将军大败东瀛幕府,擒获幕府将军东瀛天皇」

大捷大捷赵玉琪大将军大败东瀛慕府,擒获慕府将军东瀛天皇

还处于懵逼状态的人们看着报捷骑士一骑绝尘而去,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你们听到说什么了吗」好像是大捷。

大捷哪里的大捷大捷朝廷眼下在和东瀛打仗,那骑士说大将军擒获了什么幕府将军,这朝廷在东瀛打了大胜仗啊」

「打胜了好啊,我就说朝廷绝对能赢区区东瀛也敢在我大明面前放肆,这就是下场」

极是极是,诸位,走今日东仁居,我请客「好事啊,朝廷又打赢了老少爷们喝酒去

朝廷赢了,朝廷又赢了我大明如今可是战无不胜啊,哈哈哈哈哈如此好事值得当浮一大白

顺天府在短暂的沉寂之后,也是喧闹起来。

百姓们欢喜着庆祝朝廷再一次的胜利,畅想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商人们喜气洋洋的期盼着东瀛市场的开放,思索着这片未开发的市场有多少金银。

官员们知道这消息时,朝会已经开始了当报捷使者进入大殿后百官愣了片刻,纷纷开始为大明贺」「为陛下贺随着一场场胜利,作为一直在胜利且一直给大明带来利益的皇帝,百官纷纷跪伏在地,表示唯陛下可作威作福。

朱由校意气风发的宣布等大军得胜归来就会举行国宴庆贺,如今将士们还没回来,暂时先不大肆庆祝了,但是该有的也不会少,什么福利,什么烟火都弄上,皇帝不差钱

散了朝会,武英殿内朱由校又和内阁开启了小会「这份合约,诸位大学士怎么看

众人翻看着这份名为合约,实际上是大明对东瀛诸多处置的折子分析着其中利弊。

钱谦益说道:「陛下,臣以为,东瀛小国,怎敢窃称天皇其难不成还要在我大明之上

这天皇乃是隋唐时期所称,他东瀛孤悬海外,小国寡民,何以自称天皇

从其自称东天皇这一点,便足以证明其实在狂妄自大。就算是有天皇,那也应当是我大明之皇我大明乃世界之中,为天下共主,万国来朝,除我大明以外,谁还敢自称天皇

张瑞图抚须领首:「不错,东瀛古称,应当是倭国之主,是东倭王才对。

黄立极也是说道:「陛下区区战败小国,何以成皇封他为王都是高看他一眼了,东瀛国主当自请去天皇号才是。」

朱由校点了点头,看向张好古。

张好古笑道:「如今东瀛这个明正天皇,年不过十一让其多学学我大明正统之儒家礼义,然后自请去天皇号就是。

张瑞图点了点头,一个一岁的小娃娃,也没必要欺负,如果聪明一点,主动去天皇号,日后也许能日子好过一些。

张好古看向一旁的记录「不过这一点还是要写在官:国书里,日后东瀛不可擅自称皇,有违者死,族诛。要警示诸国,谁也不可称皇。

卢象升说道:「不错,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众人对此都无意见,这一点就写在了国书里,作为重要的一条保存。

紧接着,张瑞图又说道如今东瀛,崇尚武士之风动不动就杀身成仁,追崇什么物哀,这一点不好。应当让东瀛学习我大明文化,改其传统。」

乔允升说道:「张相所言极是,虚弱的东瀛才是好东瀛,废掉东瀛的武士,让他们都去学习我大明文化,日后不学我大明文化,不懂我大明诗书礼仪者,不可为官,不可继任贵族。

「如此,应钱谦益说道:当令东瀛幕府实行废刀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持刀,更不可随意伤人。

至于东瀛的稳定,自有慕府,各地藩代来维持,我大明当不偏不倚予以监察。

张好古点头:「可行。

这一点也被写在了国书里,作为新的条款。

随后,钱谦益又提出了新的意见:「这东瀛的慕府将军,不能只维持一家之利益应当考虑全局,日后幕

府将军需东瀛八成以上的藩代推举方可得到我大明承认。

「可。

众人点头:

「日后东黄立极又言道:瀛王室所有成员无论男女都应学习我大明文化,自上而下让东瀛国人学习我大明文化,对东瀛原有之传统文化应逐步废除。」

「可。众人再次点头:

乔允升也是提议:「日后东瀛,虽然是幕府主政,各地藩代由各自藩主处置,但慕府仍有权管辖各地藩代,幕府的监察及军队需由我大明监控没有我大明的命令,幕府及各地藩代不得随意调动军队」

就这样,一条条更完善的对慕府的处置条件罗列出来这些条件自然不会是一窝蜂地全部加给东瀛,而是分批次来,一点一点钝刀子割肉,让慕府逐步习惯听从大明命令,到了最后,也是到最关键的一点,大明到底要在东瀛驻军多少,如何维持。

钱谦益说道:「东瀛核心之地,是他们的关东,关西之地,江户、京都、大阪都是东瀛菁华之地。这些地方应当都在朝廷掌控之中。

「赵玉琪大将军和东瀛诸藩签订的初步条约,是江户、京都、长崎为我大明驻军之地。

这三地可以保留,但大阪还是加上的为好。」

卢象升微微皱眉:「江户、京都、大阪、长崎四地,这四地分别驻军要有多少

人若少了起不到威慑作用反而会有危险,若是驻军过多,且不提大军孤悬海外之风险,这长期的后勤补给,又是个问题。

「如今黄立极也是说道:我大明有新军三十九镇,大部分要镇守各地,南洋尚不过驻扎一镇,东瀛难不成要驻扎四镇这不现实。

「驻扎两钱谦益提议道:镇如何东瀛不还是有三四万仆从军么,训练他们,让他们成为主力。

朱由校沉吟片刻说道:此事等赵玉琪大将军回来再议。东瀛情况,他最了解。」

又是十几日时间过去,赵玉琪总算是初步处理完了东瀛事宜,在江户和京都留下驻军统领仆从军之后,赵玉琪带着大军返回大明。

大军在天津府登陆,所到之处百姓簇拥,民众欢迎,士细百姓无不笔食壶浆欢迎着这些打了胜仗归来的将士。

大军披红挂彩,喜气洋洋一路自天津府来到京师顺天府,在顺天府外听旨领赏,随后入城。

将士们入城夸耀武力之后领到各自的赏银,各镇开拔回驻地,至于官爵晋升则需要等待后续统一晋升。

虽然还没有升官,但已经发财得了荣耀,将士们领了赏银还可以回家炫耀光宗耀祖。

而高级军官们另有封赏金银绸缎这些基础赏赐不会太多,最主要的还是官阶晋升和爵位。

在大朝会上,朱由校接见得胜归来的赵玉琪和一众将领,包括十几位表现优异的校尉都尉,对于这些得胜功臣朱由校也是不音封赏,大手一挥加官进爵各种赏赐拨下去,又宣布晚上举行国宴款待功臣们,君臣都是欢喜不已对于军队来说,虚头巴脑的没什么用,打赢了就是发钱,升官,夸耀功绩,披红挂彩敲锣打鼓的送这些将士回乡庆祝,简单粗暴又好用。

功名利禄,就是从马上取,不然怎么展现优军待遇

晚上朱由校在皇极殿举行国宴,大明的京师百官,勋贵将校产产参与,还有诸多藩国使臣,西夷使节等等,大家欢庆宴饮好不快乐,而顺天府还特意准备了大批烟火来庆祝整个顺天府都是一片气息洋洋,唯有被困的德川家光感觉无比的凄凉。

整个顺天府张灯结彩,又是敲锣打鼓,又是舞狮舞灯烟火璀璨,百姓欢闹,这一片快乐热闹都是大明的,和他一个阶下之囚有什么关系呢德川家光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下场了,他可能不会死的多么美

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72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