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752章 商税改革!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元辅。」

「元辅。」

周奎和张国纪二人笑呵呵的来到张好古这里。

看着眼前这两个曾经互相不对付,眼下却好的如同亲兄弟一样的老哥俩,张好古很清楚,这就是利益带来的改变,是大明发展工业,开海贸易所带来的改变。

「两位心情不错啊,这段时间,赚了不少吧「张好古微笑着。

周奎很想骄傲的来一句「那可不」,这段时间何止是赚了不少他周奎都快赚疯了

除了自己那个倒霉的信王女婿时不时就来蹭个饭,要不就是来借钱,要不就是劝自己投资他以外,真是什么烦心事都没有,走路都轻飘飘的感觉踩在棉花上一样。

但想了想自己面前的是谁,周奎最终还是很谦虚的摆了摆手:「托了元辅您的福,赚了点钱。」

张国纪也是嘿嘿笑着:「赚了点小钱而已,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热气升腾,在热水的冲拂下,茶叶在茶盏里翻舞舒展张好古给张国纪和周奎倒上茶,随后说道:「今天找二位来呢,也是想通过两位了解了解眼下直隶的商人情况。」

「你们是直隶民间最大的商人,直隶商人的圈子,二位都门清。不提这段时间,就说这两年,商人们赚得是比以前多还是少利润怎么样」

听着张好古说起正事,张国纪和周奎也是一脸正色,他们想着自己在各个地方听到的那些商人们的讨论,将直隶商人的发展情况详细的说了说。

「元辅,眼下商人们的日子,绝对是越来越好了。但是根据商人自身的资产规模不一样,越大的,日子越好过。」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越大的规模,各种开支也多。虽然说开支多吧,但收益也高,这些都是相对的。」

「那些小商人虽然不如这些大商人,但他们各项开支少,最后赚的钱绝对比以前高的。」

「大小商人都有得赚,这是肯定的,而且综合一看,他们其实都差不多。」

张好古微微颌首,听着张国纪和周奎的讲述,对眼下直隶的商人情况也是有了个更直观的了解。

商人们根据自身规模资产的大小,投入精力人力不同,收获自然不一样,但综合来看他们其实又都一样,无非是一个大,一个小而已。

这两年,随着朝廷各种政策倾斜,商人们的确是赚钱,而且是越来越赚钱,这点是肯定没错的。

虽然很多人嘴上说着不赚钱,但看他们各种投入也好,各项开支也好,这些支出已经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资产都在不断增长。

这是个好事情,张好古满意的点了点头。

「元辅,您叫我们来是为了」周奎试探着问道,他感觉张好古可能计划着什么。

张好古说道:「叫两位来呢,一方面是因为你们是直隶最大的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也是二位老哥的身份,不能简单算是普通商人。」

「眼下大明在蓬勃发展,工商业也好,其他行业也好,贩夫走卒也都在赚钱,朝廷的税收还是几年前定的,对眼下的情况,是不太适宜了。所以朝廷也是计划着把税收方面给更新一下,适应如今的新时代。」

「说句不太好听的,朝廷需要更多的税收来集中力量去办大事这方面,我希望两位老哥呢,能和朝廷步调一致。

周奎和张国纪明白了,朝廷要增税了。

天启朝这些年,朝廷税务方面变化很多,各种苛捐杂税被取缔,同时各省之间的诸多繁杂税务关卡也被取消,大明朝廷简化了税务系统,更新了税率,以一个较低的税率来让大明天下的百姓和商人都能修生养息,都能蓬勃发展。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

了,税务这一块是要变化了。

工厂也好商铺也好,大小企业都是要交税的,但这个税率并不高,眼下是该根据实际情况涨一涨了。

未来商人们的收益会越来越高,民间的流动资金也会越来越多,拿普通工人来说,工人们的工资一直在涨,一方面是适应眼下的消费,一方面也是各类工厂不断扩张,对工人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表现。

如今,朝廷已经适当增长一下税收了,是时候了。

张国纪和周奎互视一眼,他们点点头,的确,他们和普通商人还不太一样,他们说白了和皇室,和老朱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常时期,他们因为这个联系而获益,到了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是要出力的。

张国纪说道:「元辅您放心,这方面我们肯定和朝廷保持一致。」

周奎附和道:「元辅您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张好古笑道:「两位老哥别紧张,这税啊,也是分行业的。暴利行业收重税,普通行业税收不会高,保证商人们有钱赚,工人们有钱拿。而且这个税收怎么制定,怎么增长,各行各业的差异,也都是要商议的。」

「朝廷不会竭泽而渔,朝廷要的是商业持久的蓬勃发展,要的是各行各业百花齐放,单纯考虑税收高低,就本末倒置了。」

「说起来,在税率这一块,我还有个新的想法。

周奎忙说道:「元辅您说,什么想法。」

张好古缓缓说道:「朝廷是支持商人们发展的,商人们赚取了钱财,能对大明社会多做一点贡献,朝廷也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我这里还有个法子,就是把慈善和税务挂挂钩。

「例如,老哥你今年赚了一千万,按照税率你要缴纳三百万但你今年花了五十万援助了一所学院,让不少孩子有书可以读,那么朝廷可以减你六七十万税收或者更多。「

「除此之外,还有返税的情况,例如一些朝廷重点支持的行业,你们假设今年赚了一千万,要缴税三百万,但这是朝廷支持的项目,年后朝廷还会返你几十万,而且一些项目朝廷说不定还会给你注资,让你能更好的去发展。」

「这是我这些天琢磨的一些想法。」

周奎和张国纪听着张好古的想法,二人忍不住频频点头。

张好古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提高税率,同时鼓励商人慈善去减免税务,而慈善这一方面怎么才算,朝廷肯定有相应的引导。

例如借着商人们的力量把眼下还处于贫困,百姓一日三餐尚不能保证的一些西北、西南地区发展发展,建设一些学校,设立一些工厂企业。

而在这些地方落户的工厂企业,自然也有税务减免,毕竟这是朝廷重点扶持项目,说不定还有朝廷的注资。

这样一来,面对增长的税务,商人们就不会特别抵触,更何况税务增长也不仅限于商人,是方方面面的,当然普通方面增长可能不明显,但朝廷的的确确是要增长税收。

说完了自己的意思,张好古看着还在沉思的周奎和张国纪,笑着端茶:「两位老哥都回去想想,这些方面我的想法啊,肯定还有一些缺陷一些漏洞,到时候我还希望两位老哥给我提提建议。」

惊醒的周奎和张国纪连忙起身告退。

等这二人走了,张好古才有些疲惫的起身:「太冲啊。」

黄宗羲走过来:「元辅,学生在。」

「和卢相说一声,户部多派些人,去朝廷各省考察考察,税务司衙门和商务司衙门抓紧组织组织和那些大小商人们开个会,看看民间的意思。」

黄宗羲说道:「学生这就去。」

等黄宗羲走了,

顾炎武上前沏茶:「元辅喝茶,您辛苦了。」

张好古笑着端起热茶来呷了一口:「这有什么辛苦税务改动,不仅仅是商税。」

「这一动,各方面都会被牵扯到,毕竟商人们的税务涨了,他们为了保证利益,会不会提高产品价格或者去压低原材料价格啊,而工人们的工钱又会不会跟着变动啊各方面都要注意到啊,不然看似涨的是商税,方方面面都会受波及。」

「税务,要综合考量,和商人代表们多谈谈,讨论讨论,划出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线来,百姓生活要保证,商人发展也要保证。这方面啊,让卢相和钱相头疼去吧。」

笑着,张好古饮尽热茶:「宁人,走,随我去见陛下。」

顾炎武微微躬身:「是。武英殿内,朱由校微蹙着眉将一份份折子放下:「税务改革涉及民生发展方方面面,稍微一动都会牵扯全身啊。」

张好古点点头:「陛下,正是如此。但税务的改革也是必须的,眼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民间也好,朝廷也好,这点冲击是能承受的,百姓有余钱有余粮,短暂的冲击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更何况随着海外发展,百姓也好,工人也好,收益都会越来越多,生活都会越来越好,相应的,各类商品的涨价也是顺应发展需求,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啊。」

朱由校颇为感慨着:「是啊,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东西」

「一开始,百姓要的不过是一日两餐,早上一碗稀粥,中午一顿干饭。」

「后来,老百姓能吃上两顿干饭了,就希望能一天吃上三顿饭,一顿稀粥,两顿干饭。」

「再后面,百姓的餐桌上菜也多了,有鱼和肉出现了,百姓的衣服也不用缝缝补补了,孩子们也有学上了。」

「盛世也好,好日子也好,不是一成不变的。」

「朕翻看前朝史记,一些盛世,太平天下,无非就是没了战乱,老百姓得以修生养息,但吃都吃不饱,只能维持饿不死人的盛世,算什么盛世」

说着,朱由校起身走到窗边,似在看向大明的万里江山:「朕的天启朝,百姓不仅仅能修生养息免受战乱之苦,还没有苛捐杂税,家家有余粮,百姓可一日三餐丰衣足食,老有所依,少有所养」

「可这些依然不够,盛世若不能开拓进取,一味维持现状,那这潭死水,迟早会发臭。」

「鞑靼,安南,辽东,这些地方一个个开拓一个个发展起来,朕的盛世能持续到朕的儿子那一代,但还不够,朕要的不是一世,而是百世,万世。」

「大明必须一直改革下去,开拓下去,发展下去,源源不断保持活力。」

「师父啊,你说,朕要的是不是太多了「

张好古微微躬身:「陛下要的不多。」

「不多吗朕自己都觉得自己贪心,哪有什么五百年的国祚,人尚不能活百年,朕却在这里要着万世基业。朱由校笑着,他是真觉得自己很奇怪,明明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却还是在去追求,去奢望。

张好古笑道:「陛下啊,人,总是在追求好的,有了好的,还会去追求更好的。这可以说是贪心,但这不就是向前看向前走么。」

「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有着好奇,有着探索,有着期望吗若是人没了这份贪心,这点追求,一味地呆在原地不再去探索发展,固步自封,那与朽木腐草何异」

「陛下啊,有些东西,的确是奢望,的确是我们一代人做不完的,但这些美好的奢望,才是我们这个文明,我们人不断向前的动力。一代人做不成,还有两代人,三代人,上古贤王不也没想到今日之华夏能有万里疆域吗若是连这些想法都不敢去想,不敢

去尝试,那我们走到今天也太可悲了吧。」

朱由校哈哈笑起来:「哈哈哈哈哈」

「师父啊,你说得对,若是连想都不敢想,连试都不敢试,那还有什么意义。朕都走到这一步,却瞻前顾后起来了。」

「南洋的开拓计划如何了「

张好古正色道:「接到快报,舰队已经自松江府起航。」

「好啊,好啊,」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说起来,朕到是有段时间没去民间走一走了。」

「这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光听别人说的,永远不知道真假。朕打算出去走走看看,看看眼下的大明百姓日子又好了多少。」

张好古笑道:「既然如此,陛下不妨先去西山走走,臣听说,那里研究的东西又有新进展了。」

朱由校笑道:「可,就去西山。」

西山,自然是京师西边,被称为神京右臂。

这里在明清两代,不仅仅是皇家园林校场,还是兵营驻地。

大明天启朝在西山就屯有不少兵马。

这西山,驻扎着大明半个镇的兵力,足足五千多人驻扎于此,守护着西山里最为重要的西山试验场。

等朱由校和张好古赶到时,西山试验场里,一门沉重的巨炮正被几根悬臂吊着,缓缓挪移着。

这门由钢铁铸就的重炮,和眼下大明采用的青铜工艺完全不同。

毕竟青铜铸炮不仅仅性能好,而且寿命长,比寻常铁炮好用多了,铁炮除了便宜,没任何优势。

大明眼下又不缺钱,自然选用性能更好,寿命更长的青铜铸炮。

但张好古很清楚,未来还是属于钢铁大炮的,因此工科院的学士们都在不断钻研攻克着钢铁质量,而这也就有了如今的巨炮。

这门巨炮属于后膛炮,通体泛着钢铁的冷光,其重量朱由校估计,绝对有上万斤。

那些三千斤,五千斤的大铳,在这门巨炮面前显得太小了。

「这是预计装在铁甲船上的重炮吧」朱由校问道。

张好古点点头:「正是,这巨炮重两万五千斤,异常沉重,但其威力也大,陛下且看。」

随着悬臂将这门重炮落在预设好的轨道上,群人立刻上前检查确认,装填炮弹,塞入火药,封闭栓门。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响,宛如雷鸣炸响一般的轰鸣声在朱由校耳边响起,瞬间他两个耳朵嗡鸣不已整个人都感觉受到了一些无形的冲击,胸口有些发闷。

但这些都不重要,朱由校看着那巨炮的炮口喷出耀目的火光,随后远处一艘被特意固定的福船瞬间被打的炸裂,碎木铁甲四散飞溅,炮弹在无与伦比的动力下,直接摧毁了这艘福船的船体,让其开裂,若是在海面上,这艘船已经开始下沉了。

良久,缓过神来的朱由校才呼出一口浊气,胸中那五脏六腑都仿佛被震动的异样消散:「去看看。」

到了福船边上,朱由校打量着这艘三十多丈的福船,甚至走进内部去观测,去摸那船体碎裂的部分,经过自己多年木匠与十二年格物的经验,朱由校可以肯定,这艘福船绝对是质量上佳的优秀战船。

船体采用的是黄花梨、铁梨等优质木材制成,打造好后还特意在内部加固了一层铁甲。

但即便如此,那巨炮一发炮弹之下,依旧打的船体开裂,这就不得不称赞巨炮的性能了。

一旁的军工人员小心翼翼的介绍着:「陛下,我等采用了最新的造炮用钢技术,加上全新的炮弹设计和火药改良,让其可以射十五里以上,摧毁如今所有木质战船。」

「尼德兰人,弗朗机人,还有英吉利人的战船我们都测试过,

只需一发炮弹命中,敌船不沉也残。」

朱由校满意的点点头,回到那巨炮旁边,看着从头到尾近三丈长的重炮,上前摸拭着尚有余温的炮身:「真乃利器啊。」

「有此利器,我大明海上贸易无虞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93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