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0791章 哭瞎了的崇祯,幕府锁国

书名: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作者:风少羽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0

「王妃,以后信王殿下就拜托您多照看了。」

大明司礼监首席禀笔兼掌印大太监,内宫总管魏忠贤魏公公笑着将信王府的房契及几份商契地契递给信王妃周氏。

「魏公公,这是」信王妃有些不知所措,这些东西怎么会交给自己,这些皇室产业不应该由朱由检管着么

魏忠贤解释道:「您和信王殿下的事,皇爷都清楚。皇爷说了,您聪慧贤淑,持家有方,错的是信王殿下不是您。信王殿下如今犯了错,日后信王府的家业还需要您操持着。皇爷将信王府赎回来了,外加皇室的三个铺子,两块田,这些都交给您了,日后信王府就是您当家,皇爷说若是信王再惹您生气,您直接找皇后就是。」

信王妃眼眶一红,吸了吸鼻子十分郑重的将这些收起来,这是皇帝对她的信任,对她的认可:「请魏公公回禀陛下,臣妾知道了。」

「那奴婢回去了,信王府就拜托王妃了。」

出了周家,坐上张好古的蒸汽汽车,魏公公的神情也是舒缓下来:「总算是把皇爷交代的差事给办妥了。」

「办妥了就好,这种事也就只有魏公公你去办。」张好古笑道。

「张师父,您不是不想掺和这件事么,怎么还是来了」魏公公有些好奇,他可是知道皇爷一开始是想让张好古来的,可张好古不愿意,原本魏公公都以为这次就自己来了,没成想张好古还是陪着过来了。

张好古叹了口气,他能怎么办

皇后张嫣都求他帮这个忙了,他还能怎么办。

魏公公见张好古这模样笑了笑,随即看似无意的问了句:「张师傅,怎么看信王殿下」「嗯」张好古看向魏公公,这魏忠贤问的这个问题,不简单啊。

「信王殿下,这段时间没少让陛下操心,唉。」魏公公说着叹了口气。张好古默默瞥了眼魏公公,这位又要开始作妖了。

「咳咳,魏公公,这就到皇宫了。」

魏公公的倾诉欲被张好古一句话打断,默默看了看前面,有些不满意:「这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呢。」

向朱由校和张嫣复命完事,张好古离开皇宫之余没忘了去信王府前瞅一眼,看着三五个仆役在信王府门前忙活着,张好古默默离开。

如果不出意外,朱由检这辈子也就在王府里待着了,即便出来也无所谓,生不出什么事端来。

大明货币改革一事,就此算是波澜消弭,银本位改为金本位自然不是朝廷一句话说了,整个大明就能在几天内完成改革,信息从京师顺天府到大明各行省各府县需要时间,而宝钞如何与金子挂钩也需要判定。

原有的一两银子等于一千宝钞肯定是不能直接套在金本位上的,而银子也不是说不用就不用了,毕竟大明的银产量不多,银子在大明也好在世界各国也好依旧是属于贵金属,因此银子依旧可以兑换一定数量的宝钞,就是比之前缩水了十倍。

现在一两银子仅等于一百宝钞了,大明的货币是值钱了,但对大明的百姓来说,因为天启朝用的都是宝钞,而非金银,所以国内物价波动几乎没有,大家该赚多少还是多少。

但对外来说,大明货币增值无疑是让大明的收益变得更多了。

大明的货币改动影响的不仅仅是大明一家,周围诸国乃至西洋诸国都会受到影响,但谁让大明是当前世界的中心,四海财富汇聚之地呢

国内的货币改革对大明的海外贸易有影响,但并不严重,大明的商人们依旧可以带着一船船的货物出海贸易,赚取海量的金银回国。

而大明的贸易如此赚钱,自然引来了更多的觊觎,如今大明商人出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的海上路线危险程度增高了不少,时常

就有海盗劫掠。

出了南洋,大明的威慑力已经变得几乎没有,反而成了财富的象征,海盗们非常喜欢抢劫大明的商船,每一次虽然危险级高,但成功的收益也足以让海盗们获取海量的财富。

这逼得大明商人们不得不抱团行动,而大明水师那些退下来的战船,火炮也被商人们纷纷购去武装自己的商船。

而大明商人在海外的贸易不利,也频繁出现在内阁的桌案上,让一众内阁阁老不断商议解决办法。

「如今朝廷的税收主要就是商税,而海外贸易的税收一年比一年高。朝廷每年出口海外多少丝绸茶叶多少瓷器布匹这些占多少税收如今西洋的贸易受阻,对朝廷来说不是好事啊。」钱谦益拿着一份折子说道。

卢象升点了点头:「不错,如今朝廷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在周围这些国家,哪怕是南洋,都还没有完全纳入朝廷的控制之中,至于西洋,朝廷的影响力实在是受限。」

黄立极问道:「能不能让水师去西洋游一游」

卢象升摇了摇头:「不现实。朝廷现有的水师船队就那么多,东洋、南洋各片海域都要船队巡逻,想要去西洋,就需要新的船队。更何况西洋人生地不熟,船队的补给也是个问题。」

「如今朝廷是在南洋有港口,这才能让水师船队在南洋长期巡逻。而西洋,朝廷现在无,,力影响,更何况朝廷也不能继续扩大影响力了,周围诸国以及对朝廷有戒心了。」

钱谦益如今是非常激进的开拓主义者,他抿了口茶,神情淡然:「不遭人妒是庸才,我大明国强民富,四海来朝,那西洋蛮夷诸国岂能不妒忌若是它们妒忌我大明就自废武功不去西洋,将来它们实力涨上来,怕是要到我大明来抢钱了。」

「至于周围诸国,都是我大明的藩属,其若无反叛我大明之心,又为何会戒备我大明卢相此言,老夫认为不妥,西洋之地该探索,还是要探索的。」

张好古笑了笑:「好了诸位,西洋的贸易短期受阻不是什么大事。等南洋发展公司把南洋经营好了,下一步是必然要经营西洋的。」

「如今受到点挫折,也不是坏事,先努力经营南洋。南洋都还是草创阶段,就想着西洋的利益,这得陇而望蜀,是容易出问题的。」

钱谦益说道:「元辅的意思,我等也明白,可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商人们利益受损吧,这说到底损失的,都是朝廷的钱。」

张好古点了点:「不错,大明的商人也不能白白受欺负。水师服役了几艘新船,退下来了一批战船火炮,这些战船火炮批给南洋发展公司,让他们组织船队去探索西洋。」

钱谦益笑道:「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卢象升也是说道:「钱总督在南洋,总是比我们方便,让他看着处理西洋的事情,起码给朝廷打下个前站来。」

钱谦益说道:「那西洋之上,有个锡兰国,可作为朝廷在西洋的跳板,若能把朝廷的影响力拓展至锡兰,那么对朝廷未来的战略无疑是有利的。

张好古说道:「可行。」

张瑞图翻了翻折子:「最近也不仅仅是西边有问题,东边也不太平。不少商人说在倭国商贸平白受到了不少责难,倭国的生意没之前好做了。」

钱谦益冷哼一声:「区区倭国,之前一度招惹我大明海疆,朝廷不予之计较,他还敢生事」

黄立极问道:「倭国就在我大明边上,自我我朝开海以来,一直都是引进生丝、绸缎的大户。这些年和我大明贸易也没出过什么乱子,如今这突然出了问题,是不是其中有什么隐情」

张瑞图若有所思:「这点倒还真值得注意。」

张好古说道:「张相,礼部派人

问一问倭国使者,打探下倭国内部情况,我们也好早做打算。这江南、东南等地的生丝、绸缎出口倭国的数量不小,这笔生意断了,对朝廷来说损失不小。」

张瑞图点了点头:「嗯,老夫省的。」

看了看这些折子,张好古忍不住笑道:「今年这一开年,事情就不少啊,诸位可要做好准备,本阁总感觉接下来有的忙了。」

钱谦益抚须笑道:「哈哈哈,有陛下和元辅在,可没什么好担忧的,这重担还落不到老夫身上。」

几人谈笑着,就把一系列事情定下来了。

西洋的海寇也好,东洋倭国的异常也好,对大明来说真不是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是能对如今国强民富的大明造成威胁的吗

还有什么能让如今这个空前强盛的王朝感觉如临大敌吗没有,根本不存在

外面没有这样的敌人能与大明为敌,大明之外,绝无一合之敌。

这不仅是满朝诸公的自信,也是每一个大明百姓的自信,天启朝就是这么强盛,就是这么骄傲。

而此时的东瀛倭国,内部也在发生一场争论。

如今倭国正处于江户时代第三位将军执政幕府,德川家的声望已经攀升至巅峰,而对倭国各地的掌控也在不断加强,五十六位外藩大名在江户勤务,将德川幕府的威望不断提升,让幕府的影响力达到了三代以来的最高。

然而,今年不过才刚刚三十岁的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对眼下的时局依旧不满。虽然他已经君临东瀛天下,是毫无疑问的大将军,但东瀛所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

例如,诸多的外国商旅,他们所带来的文化,思想以及各种新奇的东西,对想要维持永久统治的幕府来说,或者对德川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西洋的消息,大明的消息,各种新奇的事物带来的就是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对外开放的德川家光,看着自己国内涌进来的那些洋人夷人,总有种自己的天守阁里进了一大堆虫子的恶心感。

他讨厌这些洋人,他讨厌这些带来各种思想风气的夷狄,他们已经对德川家的统治造成了破坏和影响,这些异变的东西都是不利的。

如果想要德川家长久的统治天下,长久的担任幕府大将军,就必须杜绝这些外来的影响,让国内维持一成不变的稳定局势。

大名的后代就是大名,武士的后代就是武士,商人就是商人,农夫就是农夫,只要把外界的影响屏蔽掉,只要维持好国内的局势,那么德川家就可以一直统治东瀛,因为将军的后代也肯定会是下一任将军。

这就是德川家光所构想的东瀛,他已经三十岁了,他是个强权将军,他对西方的文化并不排斥,但仅限于他自己看,至于百姓、武士,还有那些不安分的大名,还是老老实实的为好。

如今是大明天启十三年,东瀛宽永十年,德川家光在年初就宣布了自己的新决定,他决定闭关锁国。

禁止奉书船以外的船只渡航,禁止滞留在外国的东瀛人回国,对西洋人采取更严格的管制措施,弗朗机人、尼德兰人都被监禁在长崎一地,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不允许有外国人靠近

经过大明与尼德兰人的两次海战,尼德兰人在东方的势力大大衰弱,加上弗朗机人本来实力就不强,一直被西班牙人打压,因此德川家光毫无心理负担的选择了把这两个软柿子一起收拾。

如今东瀛实行海禁,这些尼德兰人和弗朗机人想要来东瀛做生意,那就只能来长崎,其他地方是去不了的。

而在长崎怎么出售货物,则是由长崎町说了算,而长崎町背后就是幕府,说白了德川家光是直接垄断了长崎的生意,不想让那些外藩大

名掺和一手,更不允许这些外藩大名和外人贸易。

根据幕府的严令,尼德兰人和弗朗机人可以进入长崎做生意,但进来容易出去难,毕竟眼下东瀛是闭关锁国的,不许进不许出。

如此一来,不少尼德兰人和弗朗机人被困在长崎,他们的货物也尽数归了幕府所有。

而大明因为离东瀛近,对大明的商人还是有些优待,但也仅仅是允许大明商人进出长崎做生意而已,对生意的监察也格外的严格,生丝、绸缎等商品都采取了高额的税收,让商人们非常难受。

长崎町一系列政令执行下来,自然惹得商人们愤怒不已,但东瀛毕竟是幕府统治,不在本国他们也无可奈何,只得是忍气吞声先做着点生意。

而对于德川家光的政令和长崎盯所发生的事情,幕府的老中们也很有意见。因此这就发生了在德川家光府邸中的一场争执。

「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如果明人,尼德兰人,弗朗机人都不来做生意了,那该如何」「没有这些外人的干扰,幕府只会变得更好,难道还会变糟糕吗」

「可是如果没有这些洋人带来的武器、铠甲、技术和书籍,我们怎么会有如今的成果我们学习着西洋人的技术成果,改进着我们的铁炮,铠甲,改变着我们的军队,所以幕府才能压服天下藩国。若是这些藩国从洋人那里获取了更新的技术,我们又该如何」

「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将军已经下令锁国了,如果真有藩国敢和洋人私自贸易,那么这样有不臣之心的藩国,早早讨取掉好了。」

「好即便我们可以不和西洋人做生意,我们可以拒绝尼德兰人,拒绝弗朗机人,拒绝他们的铠甲,拒绝他们的技术,拒绝他们的文化和思想,但是大明呢我们还能拒绝大明的商人吗」

这话一出来,众人沉默了。

是啊,西洋人好拒绝,因为他们距离东方太远,目前尼德兰人也好,弗朗机人也好,随着大明的强势崛起重新开拓海外,他们在东方的实力都很虚弱,根本对幕府造不成威胁。

可他们的虚弱的原因是因为大明更强大了啊。

东瀛距离西洋诸国太远,距离大明又太近,拒绝得了西洋诸国,拒绝得了大明吗「将军,大明不是我们可以招惹的存在,我们应当谨慎对待大明。」

德川家光跪坐的很稳,他微微点了点头:「的确,大明距离我们很近,大明也很强。如果我们要完全执行锁国计划,大明会阻止我们吗「

一个老中说道:「根据大明一贯执行的政策,他们对这些并不关心,他们关注的是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大明很强大,因此他们骄傲,他们瞧不上中原以外的任何地方和事情,而幕府远在海外,和大明的关系本就不是多么密切,我们还是大明的不征之国,所以我们自己关起门来应该是安全的。」

但很快就有人反驳道:「可是如今的大明执行的是海外政策,他们积极的与各国沟通交流,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他们利用这种手段在各国施加属于他们的影响,如果我们锁国,他们怎么可能不关注「

「你也说了,如今大明正在积极的在各国施加影响,如果我们现在不锁国,难不成要等着大明来影响我们幕府吗如今大明主流的思想和文化是什么,你难道不清楚吗「一开始说话的那人义正言辞的驳斥着。

他非常认真地看向德川家光,俯身说道:「将军,您的政策是对的,幕府想要维持长久,,而稳固的统治,封闭外来的影响很重要。」

「幕府需要锁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60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