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九章 坑货二人组

书名: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明第一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马士英府上,书房。

新任兵部右侍郎阮大铖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毕恭毕敬地聆听。

他年近六旬,身穿三品孔雀补子官服,在马士英面前,却如同学生一般,姿态放的极低。

马士英微闭着眼:“你这些日子一直待在桐城老家”

“不瞒阁老,下官七日前就到京了,一直在秦淮河畔小住。”阮大铖回道。

马士英眼睛睁开,瞥他一下,复又闭上:“你啊,都多大年纪了,还喜欢去那些地方鬼混。”

阮大铖立即道:“下官不是鬼混,是为创作灵感,每当看到那些红颜知己时,下官就会茅塞顿开,文思如潮,艺术构思神速,创造力高度发挥”

“行了,我知你文采斐然,尤在戏曲一道造诣天下一绝,恰好我们的陛下喜欢听戏,你得发挥好你的长处啊”马士英语重心长地道。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但阮大铖的文采,说是冠绝天下也不为过,连他的对手们都大加赞赏。

就整个文坛而言,阮大铖的成就,甚至超过了苏东坡、关汉卿等人。

马士英悠悠道:“我早就向朝廷推荐启用你,可史可法和东林那帮人不让,说你是先帝钦定的罪人,还骂我替阉党翻案,险些把我也打成了阉党。”

阮大铖头脑里“嗡”一声,“阉党”这帽子果然不好摘啊,这都二十年过去了,东林党这些疯狗怎么还咬着不放

他镇定一下,道:“下官历经挫折,得阁老提携方有今日,将来一辈子惟阁老马首是瞻”

马士英睁开眼,目光盯着他:“集之你大可不必如此,你我二人是万历四十七年会试同年。”

他站起身来,走动几步,停在阮大铖面前:“当初我蒙难,被小人弹劾赋闲在家,是你阮大铖上书朝廷力荐,我才有了机会上任凤阳总督,直至有了今天的风光”

“我马士英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你于我有恩,本身又颇具才能,我才顶着万方压力,将你拉入兵部,将来还得拉你入阁”

虽然阮大铖来时心存了企望,但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将来还能入阁,这梗是大大超出他的期待。

当即感激涕零磕头道:“下官当结草衔环,以报阁老再造之恩”

马士英听他这样说,默默走到窗前,忧虑地说:“你我二人的关系,要什么结草衔环,我只想你来帮我。”

阮大铖本是东林党人,在天启朝还是东林骨干,在阉党的东林点将录中绰号“没遮拦”。

后因升职一事,与东林党发生不快,被魏忠贤笼络,不久又被东林党打压弃官回了老家。

等魏忠贤做大做强时,阮大铖被召至京城,官升太常寺少卿。

阮大铖深知自己是东林出身,又当上了反东林楷模,估计是两面难讨好,从而处处小心。

因心理压力太大,没多久又辞职回了老家,一直观望形势,这段经历颇有晚清时袁世凯的味道。

然而崇祯皇帝上台后,借着东林党之手除掉魏忠贤,阮大铖也难逃制裁,名列逆案被罢官,自此避居安庆、南京,招纳游侠,谈兵说剑,结成文社。

南直隶向来是东林党的老巢,被崇祯帝罢官打压的东林党退休官员,基本都在这里养老,势力庞大。

阮大铖想与东林讲和,表示愿意重归东林,可东林和复社压根就不鸟他。

没人举荐,就没官当。

阮大铖四处撒钱,大搞政治投资,恰好崇祯十四年,他花了很多钱,把老友周延儒给推进了内阁。

周延儒成了内阁首辅,可他表示,你阮大铖名声太差,回不来官场了,但你可以推荐一个人当大官,算是当我还你人情。

阮大铖琢磨半天,最终推荐了马士英。

当时的马士英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党,背景很干净,而且跟自己的关系很好,同年加同是天涯沦落人。

而且马士英有资历,当初是宣府巡抚,因为贿赂和挪用公款被人举报罢官。

明代的官员,虽然罢官容易,官复原职倒也不难,只要过个几年,时局一变,再走个关系,上面稍微运作一下,就能安排一个好位置。

当然了,如果下野之后没有关系重新上台,慢慢地就边缘化了,然后完蛋,彻底过退休生活。文網

好在周延儒说话算数,马士英的罪名被一笔勾销,不仅恢复了官职,还官升一级,成了凤阳总督。

就因为这个重要岗位,让马士英在两年后,有机会拥立福王,成为南明定策第一功臣,继而升至内阁首辅,成了弘光朝第一权臣

如果没有阮大铖当初拉一把,马士英别说是当上一把手,估计至今还在家里打泥鳅。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么大的恩,马士英自然要报

他以阮大铖通晓军事为由,向弘光帝举荐担任兵部右侍郎,也就是兵部的三把手。

挂名兵部尚书史可法在外督师无法统筹全局,一把手自然是马士英,二把手是东林党的吕大器。

因此,二人的交情还是很铁的,起码马士英这样认为。

窗外,月色如水,凉白的月色铺洒大地。

“不知阁老有何难处”阮大铖上前询问。

马士英颔首道:“近日太后即将还朝,陛下一直催我准备宝物庆祝,还有各地将领催促军饷粮草,都需要银子。”

“要多少”阮大铖询问,心道我路子广,兴许能弄到。

马士英道:“明日你上任兵部,我给你简单捋一捋吧。”

“目前京营有兵六万,需饷一百二十万两。”

“江北四镇兵各三万,需饷二百四十万,本色一百万。”

“左良玉楚镇兵五万余,需银一百八万。”

“水师锁上游,控江北,复有江督、安抚、芜抚、文武操江、郑鸿逵、郑彩、黄斌卿、黄蜚、卜从善等八镇,共兵十二万,计饷二百四十万,合之七百余万。”

“另有川、楚、东、豫督、抚、镇,今年暂不考虑”

“这么多”阮大铖已经听呆了。

马士英叹了口气,道:“而七百万外有俸禄、国用之增,水旱灾伤备用银两也未计入其中。”

他话锋一转,沉声道:“然天下半坏,岁赋不过四百五十余万,今天下兵马钱粮通盘打算,缺额至二百二十五万有奇,我上哪给他们弄这些”

阮大铖问:“那户部现在还有多少银钱”

“户部见存库银只一千余两。”马士英无奈道。

我去只有一千多两,还没有老子兜里的钱多

阮大铖惊了。

“看来东林党是想掣肘阁老。”

朝廷六部由东林党把持,江南的赋税,他们不张嘴,下面根本收不收来

马士英惨笑:“入阁时毕竟用了旁门左道,难免遭人怀恨在心,所以我们得想个办法站稳脚跟啊”

这届班子不好带,下面的人全是唱反调的。

马士英本是倾向东林的人物,他没有很深的门户之见,爬上首席大学士之后,颇想联络各方面人士,特别是东林复社的头面人物,希望众望所归,大家和衷共济。

可东林党不让,他们门户之见太重,特别是马士英设计夺得首辅之位,让东林党人敌意更甚。

二人沉默了一阵,阮大铖忽然精神了,与马士英耳语几句。

“捐官”马士英似乎是没有听清阮大铖的话,又问一句。

“对,捐官,就是以筹集军饷的名义,卖一批官出去,所得的银子用来填户部的窟窿”

“这不是卖官鬻爵吗”马士英皱眉。

阮大铖大大方方的承认:“是卖官鬻爵,不这样,又到哪里去弄这么大一笔钱去”

马士英满脸的苦相:“这恐怕要招朝野的唾骂了”

“阁老您往后靠,要骂让他们骂我好了主意是我出的,奏本也由我来上”阮大铖把胸脯拍的啪啪响。

马士英暗道,你可真牛逼啊

他面露感动地抓着阮大铖的手:“难为你了”

只要能尽快搞到银子,得到各地军队认可自己这个首辅,马士英觉得做什么都值。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97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