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二章 江北四镇

书名: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明第一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如果说鲁王朱以海是在享福,那么弘光帝朱由菘,简直就是神仙生活

南京紫禁城,武英殿。

四名宫女浑天香汗淋漓,手中大扇抡得都快冒烟了。

弘光帝安坐龙椅,吃着时鲜瓜果,摇头晃脑地听着梨园戏曲鸣凤记。

朱由崧,小字福八,年号弘光,业余爱好:喝酒,听戏,玩女人

他是万历皇帝之孙、崇祯皇帝的堂兄,崇祯十六年袭封福王,封藩洛阳,老福王被贼首李自成所杀。

朱由菘的亲爹,也就是传闻中被李自成烹杀,与梅花鹿混在一起做成福禄宴的福王。

根据各种史料记载,福王被闯军杀死后,尸体仍存,“福禄酒会”是杜撰的故事。

“皇爷,马阁老求见。”

“嗯”

不等弘光帝宣见,一个身穿绯色官袍的官员已经步入殿内,正是内阁首辅马士英。

凭借着定策之功,这个老阴逼终于混成为了王朝的首辅,走向人生巅峰,不到百日连红袍都套上了。

首辅穿着逾制,弘光帝不以为意,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咿咿呀呀唱戏的角。

南京城内,有两个著名的戏班一个称“兴化部”,另一个叫“华林部”,此时参演的正是华林部戏班。

马士英站了一会儿,待戏唱完,他挥手屏退戏班:“以后换个剧本,别老唱这个鸣凤记。”

戏班是好戏班,戏曲也是好戏曲,就是这个戏的主题唱的不符合马阁老心意。

鸣凤记是隆庆年间的王世贞所创作戏剧,讲的是嘉靖朝杨继盛、邹应龙等八人,先后向皇帝弹劾权臣严嵩,受到迫害,最后斗倒严嵩,清算严党罪行。

这种以政治斗争为题材的代表作,文人和老百姓都爱看,唯一不喜欢的就是内阁首辅了。

严嵩当年是内阁首辅,现在马士英也是,看这种戏总觉得是在针对自己

“马阁老可有事”弘光帝笑吟吟说道,命人斟满酒。

马士英这才躬身作揖道:“陛下,臣有四款大计奏,还请陛下静听。”

“嗯,你说。”弘光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马士英道:“此一款,圣母流离,可密谕高杰部下将卫迎。”

“其二,皇考追尊位号,当迁梓宫南来。”

“其三、皇子未生,即敕慎选淑女,早定国本。”

“其四、诸藩失国,恐有奸宄挟之,不利社稷,宜迎置京师。”

这几条建议,都是站在首辅大臣的角度为皇帝考虑,确保弘光帝皇位稳固。

第一条和第二条,迎回太后,追封先王,事关皇帝的孝道。

第三条为皇嗣传承,事关国本。

弘光帝三十七岁迟迟没有子嗣,必须第一时间纳妃,可劲的造

第四条则是最为重要的,是为了压制宗室,稳固皇位。

当下淮河以北尽数被李自成和满清所占,藩王失国逃难,万一有人被贼人挟持,立其为傀儡皇帝,岂不麻烦

听罢,弘光帝点头称道:“马卿所奏四款大计,大善,朕心甚慰,就由卿去安排。”

他忽然道:“对了,潞王府、鲁王府还有周王府的几个长史一同上书,请封就藩,老马你怎么说”

“陛下,在京的藩王不可放他们离去,就养在京师”马士英肃然道。

见他如此认真,弘光帝一惊:“为何亲王离京就藩可是祖制”

“陛下登基不过半月,诏书尚未通达全国,根基尚浅,为避不必要的麻烦,封藩一事还请推迟。”

马士英耐心地陈说利弊,尤其是潞王朱常淓,东林党多拥护他,现在绝不能外放就藩

“哦”

见皇帝心不在焉,马士英笑道:“臣在江北,觅得两坛陈酿佳酿,请陛下品鉴”

说着一招手,两个小太监将酒抱上来。

君臣二人对饮,马士英摇头晃脑的称赞美酒,还现场作诗两首烘托气氛。

弘光帝更是豪饮数杯,十分享受。

史可法说他酗酒,还真没冤枉他,这货好酒如命,酒量也大,酒品还不怎么样,喝高了就会虐待宫人,什么捆绑小皮鞭

凭借多年的混事技术,马士英察言观色,当下又道:“所谓美酒佳人,臣恰好在邂逅两名人间绝色,特献给陛下亲自鉴赏”

一声招呼,两个美人迈着舞姿,款步而来,竟是如出一辙的双胞胎

看她们年龄不大,只有十五六岁。

果不其然,脸色潮红的弘光帝眼睛都看直了,他迅速放下手中美酒,不顾脸面的直接扑上去,直呼小美人

他三百斤的身躯,如同一头猪撞进了白菜地,惹得二女连连惊呼。

马士英扫了眼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说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朕乏了,老马你看着办就是,让司礼监代为批红。”

说着,已经开始啃白菜了。

马士英不动声色的笑了,原来当权臣这么简单

“史阁老觐见”

小黄门一声吆喝,武英殿里仿佛时间静止了。

弘光帝停止了动作,匆匆坐回龙椅上。

马士英眉头微蹙,站起身来,挥手让姐妹花退下。

今日阳光明媚,照进武英殿,殿内光线明亮而柔和。

弘光帝坐在龙案后捧着一本奏章,眯着小缝眼慢慢翻看,不时喝上一口酒。

史可法端坐锦墩上,左手抚三缕清须,微阖双目,从容自若,毫无朝会上失败的寂落。

马士英也安静坐着,不时抬眼看向史可法,又看向弘光帝,不知上奏何事,对自己是否不利

史可法在定策问题上的失误,导致内阁首辅拱手相让,东林党势力大落。

前日与鲁王浅谈,让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问题

皇帝援于武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以败军之将坐收“定策”之功,只怕将来会出现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

届时,莫说是东林党失势,怕是连朝廷根基都会动荡

若是满清突然南下,我大明焉是他们的对手

自知铸下大错,史可法想竭力挽回,因而前来上书,请设立江北四镇,给四个总兵爵位,划分片区,将四镇绑在江北替朝廷看门。

过了一会儿,弘光帝朱由菘放下奏章,没有说话。

他又拾起奏章递给马士英,兀自喝起酒来,一杯接一杯。

迅速扫了几眼,马士英知道皇帝是个废物,看不懂此间问题。

于是看向史可法:“史阁老,急设四镇,许以封爵,是不是有些急了况乎只设江北四镇,中原河南山东之地,莫非放弃”

闻言,弘光帝立刻接茬:“是啊,河南洛阳是朕的封地,难道不要了”

马士英和史可法像看傻逼一样看向他,皆是面露尴尬。

小老弟,你现在是皇帝,全天下都是你的,怎么还想着你当福王时的封地呢格局大一点好不好

史可法属实被这皇帝秀到了,忙站了起来,深深一躬,语重心长地道:“陛下,从来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即六朝之弱,犹争雄于徐、泗、颍、寿之间。”

顿了顿,他又道:“此时江北贼锋正锐,我兵气靡,备分则力单,顾远则遗近,不得不择可守之地,立定根基,然后鼓锐而前,再图进取。”

“故而臣以为当酌地利,急设四镇四镇可用靖南伯黄得功、总镇高杰、刘泽清、刘良佐,优以礼数,为我藩屏,应驻地方,相机固守,江北之兵声既振,则江南之人情自安”

听说江南可以高枕无忧,弘光帝立马点头叫好:“史卿言之有理,此法甚好”

说罢,又喝了两杯酒,说是庆祝。

史可法有些看不下去了,心道你这三百斤的身子,还这么喝,想喝死不成

“陛下,酒喝多伤身,还是戒掉为好。”

前日骂了朕,今日又来多管闲事

心中痛快咒骂几句,其实弘光帝还是畏惧史可法的,当下小声道:“朕以后便不喝了。”

一旁的马士英不满道:“帝王乃天下至尊,怎能一点酒都不喝况农夫多收了三五斗,还要自酿几坛老酒。”

弘光帝笑道:“马阁老不能这么说,史爱卿也是为朕好,为我大明好,朕是知道的。”

见皇帝如此真诚,史可法反而有些过意不去,怪自己一时性急,道:“是臣考虑不周,酒能强身,要是陛下每次只喝一杯也不算什么。”

弘光帝眼睛一亮,忙道:“既然照史卿这么说了,朕若是拒绝就显得太不近情理,就照史卿的意思,以后就只喝一杯罢”

史可法心中一动,心道皇帝终于懂事了,可喜可贺呐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57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