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明第一帅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三章 大佬云集

书名: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作者:大明第一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朱红的宫墙,厚重的宫门,耸立的宫殿,庄严的紫禁城矗立在地平线上,被神烈山的阴影所笼罩。

“上朝的人可真多”

走过金水桥,朱以海往奉天门走去,四处打量这座古老的紫禁城。

奉天门广场上,百官陆续入场,不时有鸦雀驻足檐脊,仿佛也来凑个热闹。

明朝的朝会,分为大朝和常朝。

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皇帝生日的圣节时举行,多为礼节性的朝会,文武百官在奉天殿上表祝贺,周边的藩属国也会派使臣前来意思一下。

常朝,分为朔望朝和日朝,其中朔望朝在农历初一、十五这两天,亦属礼节性的朝会,也在奉天殿举行。

日朝,又分为早朝和午朝,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朝会,一般在奉天门前露天举行,又称“御门听政”。

在京官员上到勋贵阁臣,下到七品小吏,皆要参加,规模高达数百人。

洪武年间的早朝,少则五六百人,多则一千多号官员,当官的想告病请假都不容易。

当然,也有一段时间,早朝几乎没人,因为那时候恰逢胡惟庸、蓝玉等案,京城众多官员受到牵连,几乎被杀绝了。

弘光朝的第一次早朝,到场的官员只有二百多人,其中还包括十几个勋贵,毕竟留守南京的官员只有这么多。

天蒙蒙亮,雨后天气凉爽,趁着皇帝还没到,文武百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新朝初立,制度还在重建中,没有御史和锦衣卫在一旁纠察监督,大家都很随意,仿佛早晨的菜市场。

奉天门广场上朝臣很多,朱以海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很明显的分为两部分。

左边都是文官,勋贵和武官在右边,还有少部分文官掺在其官人数居多,且谈笑风生,好不得意。

有意思的是,朱以海看到了右边勋贵那圈人里有一位老熟人,工部侍郎冯大任

冯大任跟在一个不知姓名的侯爵身后,恰巧也看到了朱以海。

二人一愣,只是目视对方,谁都没说话,仿佛不认识。

“殿下,中间那位大人就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公。”

董守谕指着左边一圈官员,低声介绍。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被众星拱月围在中间的二品大员,像是粉丝遇到了偶像。

“他便是名满教科书的史可法”

朱以海放眼看去,只见史可法身穿二品锦鸡补子,身材高大,面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认真倾听对方谈话,不时点头说几句。

忽然想到一个人物,朱以海问:“董长史,你可认识凤阳总督马士英”

鲁王府众人初到南京,董守谕曾去吏部报道,又代表王府去六部办理暂住手续,六部主官几乎都见过。

董守谕面色一凝,指了指右边那圈官员,语气不善道:“短小精悍的便是,殿下打听他作甚”

“听过此人大名。”朱以海淡笑道。

马士英是未来弘光朝的内阁首辅,权倾朝野,和东林党斗的不死不休。

如果朱以海所料不错,自己鲁王府的长史董守谕,应该是东林党人,或者是与东林党人交好

虽然此时马士英和东林党还未起争斗,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因为继统一事已经产生了,且不可调和。

起因是,东林党主张立潞王朱常淓为新皇帝,马士英起初附和东林党,表示赞同。

结果马士英突然变卦当了老六,改为支持立福王朱由菘,并且亲率五万大军护送朱由菘过长江,一举拿下帝位,取代史可法成了定策第一文臣

正因此事,历史上的南明党争愈演愈烈,最终致使弘光政权灭亡,南明四分五裂,清军横扫江南,逐一击破明军各部,统一区夏,成了最大赢家。

“那位是礼部侍郎钱谦益,待朝会后臣找他办理王府诸事。”董守谕指向一个老头。

“水太凉钱谦益”原本兴致不佳的朱以海顿时来劲了,伸头看去。

在后世,这家伙比自己这个鲁王的名气还要大

左边人群中,几个官员众星拱月地围着一个又矮又黑、瘦的跟猴儿一样的小老头。

那老头轻抚胡须,满脸笑容,不时拽上几句文章,惹得众人一顿高评。

他就是东林党的精神领袖,钱谦益

朱以海迈步上前,呼道:“水先生”

几个溜须拍马的翰林院官员一怔,属实没想到一个亲王莫名其妙的过来搭讪。

“这位是鲁王殿下。”董守谕含笑介绍,姿态放的很低。

他一个正五品王府长史,在京官满地走的紫禁城朝会,上不了台面。

原来是遭雷劈的鲁王

众官纷纷避让,唯恐沾染了因果。

朱以海以为众人敬畏自己的身份,还暗自得意。

钱谦益稍退两步,问道:“鲁王殿下在找谁”

“找你,水先生”

老夫怎么叫水先生了钱谦益眉头大皱。

“殿下,臣名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亦可称东涧老人。”

“东涧人”

面对众人疑惑的眼神,朱以海呵呵一笑:“听闻先生为文博赡,谙悉朝典,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尤善以水为题做文章,孤甚是仰慕,故而称先生为水先生。”

赞美之词谁都受用,钱谦益心情大好,假模假样的谦虚回道:“鲁王殿下过誉了,臣也听闻殿下精通音律诗文,久仰英名,今日幸会了。”

朱以海点点头,忽然道:“先生是礼部侍郎,不知可否麻烦先生在朝会上,为我宗藩上奏就藩之事”

明朝宗室原本是宗人府管辖,由勋戚掌事,后来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因此藩王的所有事,都得找礼部。

“这”钱谦益神情凝重,很是为难。

“鲁王殿下,您初来南京,干脆留下来住段时间,也好祭拜祖宗。”

看出来了,这事姓钱的不想办。

朱以海也不多说,负手离去。

“这鲁王殿下怎么莫名其妙的。”

“听说前几天府上遭了雷,怕是鬼上身了”

“这些个藩王,果然没一个正常人。”几个翰林院的官员嘀咕道。

额头浮现川字纹,钱谦益还在琢磨,鲁王为何称他为水先生

真是怪哉

“鲁王”

人群中,有人过来打招呼。

正是几位藩王,潞王朱常淓,周王朱伦奎,以及崇王世子朱慈爚。

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个身穿王爵道袍的中年人。

“鲁王你找钱先生有事”

“还不是因为咱们封地和俸禄的事,孤请钱谦益帮忙上奏,可人家看不起咱们这些落难藩王。”朱以海阴阳怪气地道。

“无妨”

潞王朱常淓笑了笑:“孤与东林诸君与旧,吾去与他们说。”

说着,他自信满满的去找钱谦益。

剩余几人寒暄着,周王朱伦奎介绍身边中年人:“这位是南阳王朱聿键,昨夜刚到南京。”

朱聿键不是唐王吗怎么变成南阳王了

朱以海愕然,上下打量着眼前的中年人。

朱聿键身材中等,留有密密长须,他精神状态很差,四十出头看起来却像是六十多岁。

这就是未来的隆武皇帝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34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