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8章 登基大典,跪迎停灵

书名: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五月初七,夏易在千里之外的囚车里哭了。

五月初八,贾芸在神京城举行了登基大典。

说实话,贾芸不喜欢登基大典这种事情,觉得这种事情很繁琐,然而又必须要举行,因为这是一个必须要走的形式,举行了登基大典,他这个皇帝才会正规起来。

贾芸曾参加过荣国府除夕的祭祀典仪,觉得这就已经够繁琐的了,但跟今日这场登基大典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天早晨,登基大典开始举行,一直闹到下午才结束,期间经过了一系列的登基流程。

比如,王公大臣官员依次进入中和殿对贾芸行大礼。

比如,贾芸在太和殿举行即位仪式。

再比如,贾芸颁布诏书昭告天下,并且大赦天下。

所谓的大赦天下,就是罪犯予以免罪,当然不是所有的罪犯,涉及大罪的罪犯就不包括在内,比如刘栋良,比如贾珍、贾蓉。

因为新皇的登基,就让很多罪犯免了罪,这种事在贾芸看来是荒唐的,尽管如此,贾芸还是要这么做,大赦天下这种事一般对皇帝有好处,而贾芸是起兵夺位的,登基时更需要大赦天下。

更荒唐的是,古往今来,有时皇帝更改年号、册立皇后、册立太子,有时发生自然灾害、天降祥瑞等事,皇帝都会大赦天下,比如,康兴帝在位时,就有一次因为干旱不下雨大赦天下。

有的皇帝喜欢用大赦天下这一套,比如,汉高祖刘邦在位十二年就大赦天下了九次;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四十几年大赦天下六次

相比于以前的各個朝代,庆朝在大赦天下这种事上的频率要小不少,贾芸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大赦天下,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多用这一套。

这日下午,登基大典结束后,皇帝身份正规了的贾芸,便在乾清宫内召见了一系列的人,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封赏

贾芸一下子晋封了四名国公。

晋封曹威、楚明楷、廉良为超品的一等公,晋封吕连为超品的二等公。

庆朝除了在开国时封了异姓的四王名国公,现在这种事被贾芸打破了

虽说朝廷里对此难免有争议,但曹威、楚明楷、廉良、吕连都在贾芸起兵夺位中起到重要作用,贾芸破例晋封四人为国公是合情合理的。

贾芸撤销了军机处,内阁大学士更名为内阁大臣。

贾芸罢免了傅启等两名内阁大学士,任命曹威、廉良为内阁大臣,加上本来就是内阁大学士的纪存孝、萧富、徐轼、袁养浩,一共六名内阁大臣。

袁养浩,本是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此人也是率先归顺贾芸的王公大臣之一。

从此以后,内阁重掌军政事务

同样是在这天,贾芸由乾清宫搬入了养心殿

说“搬”其实不确切,贾芸从王府搬来皇宫的财物,几乎都直接放进了养心殿,无非是这几天他这个人还没住进养心殿罢了。

而从今天起,贾芸要住进养心殿了,养心殿正式成为他的寝宫了。

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养心殿又可以称之为贾芸的“倚庐”,所谓倚庐,就是为父母守丧时所住的房子。

翌日,五月初九。

这天早晨,众多的王公大臣官员,继昨日聚集皇宫参加登基大典之后,今日又一次聚集到了皇宫。

由于很特殊的情况,康兴帝、天治帝的梓宫这几天一直安放在保和殿,现在贾芸正式登基了,自然要第一时间将二位先帝的梓宫迎入乾清宫停灵。

这天早晨,乾清宫已经设成了灵堂,贾芸这位新皇也已经穿上了孝服。

身穿孝服的贾芸,在保和殿将两位先帝的梓宫跪迎出殿,随即跟着两抬梓宫由保和殿前往乾清宫,一路上,众多的王公大臣官员跪道。

整个过程中,贾芸都是真诚的,包括了跪迎。

康兴帝、天治帝毕竟是贾芸今生的祖父和父亲,若贾芸身上没有这份皇家血脉,他也不可能如此容易当上皇帝,何况,昔日康兴帝、天治帝对他也都有恩情,比如,当初康兴帝指示天治帝封他为三等将军,天治帝也对他提拔重用。文網

两抬梓宫停入了乾清宫殿内,贾芸开始了在乾清宫守灵的日子。

不过,即便是在乾清宫守灵,贾芸这位新皇也不会放开公事,接下来这段守灵的日子,他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做

五月初九的这天早晨,当贾芸领着王公大臣官员们在皇宫里转移梓宫的时候,在程华年的抓紧准备下,第一期庆报也向天下发行了

根据贾芸的计划,庆报每月发行三期,一般在初一、十一、二十一发行,特殊情况除外。

此次就是特殊情况,因为昨日贾芸举行了登基大典,第一期庆报主要就是报道这件事并且对贾芸歌功颂德的。

今天这第一期的庆报,程华年一共会印刷十万份,全都免费送人。

送人也是有讲究的,虽说十万份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但可不会在街道上随便送人,这样的效果可不会好。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大多数人的生活也都不好,若是在街道上随便送庆报,保管会有很多人拿着庆报做别的用处,比如糊窗子。

这也是不小的浪费,这个时代,十万份庆报的成本可是笔不小的数目。

如何送人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件事贾芸已经跟程华年商议过了。

贾芸提出了多种渠道,比如,送给朝廷各级衙门,送给豪门大户,送给国子监、官学、武学、私塾等各种学校,送给到奇文书屋看书买书的人,送给说书人

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利,第一期庆报今日发行,除了神京城及其周围区域,其他地方出现当期庆报就要等到多日以后了,而像广州这种距离非常远的地方就要等更久。

这天上午,一名送报人背着一个大包裹,骑着一匹马,进入了宁荣街,来到了荣国府的门外。

“来者何人”一名门子道。

送报人也不回答这个问题,直接从大包裹里掏出了一份庆报,大声道:“送报,送报,第一期庆报免费送,我朝新皇登基,内阁大臣纪存孝纪大人撰文记叙新皇的经历,还有礼部、工部、刑部三部尚书的诗作,快将此报交给你们府上的主子。”

门子都愣住了:“”

其他门子也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送报人将庆报丢出,门子下意识便接到手中,送报人随即便骑马扬长而去。

门子翻看了一下庆报,只觉得纸张很大,排版奇特,文字却看不懂。

其他门子里有一人识得一些简单的字,但也看不懂多少,比如,“新皇登基”四个字,这个门子只认得“新皇”二字。

好在,方才那送报人的话,门子们是能听懂的,可不敢怠慢,当即便有门子拿着报纸进府去了总管房,将庆报交给了大管家林之孝。

林之孝得知了情况,更不敢怠慢,让自己老婆,也就是林之孝家的,带着庆报去荣庆堂找贾母。

贾政今天参加去皇宫参加转移梓宫之事,贾赦住在东路院,且是个不靠谱的,贾琏则去山海关城处理贾敬的后事了,所以眼下遇到大事,只能找贾母了。

在林之孝看来,这小小的一份庆报就算得上大事了,因为这种东西很新鲜,因为报纸上注明了报社的社长和总编辑是程华年,林之孝便知道这份报纸应该是贾芸授意发行的,也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很重要。

眼下的荣庆堂里没有济济一堂,只聚集了几个人,分别是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王熙凤,以及贾母最信任的大丫鬟鸳鸯。

贾母等人正在聊着跟贾芸有关的事情,尤其是昨日的登基大典和今日的转移梓宫,这种事自然需要格外谨慎。

这时,林之孝家的走了进来,将庆报交给了贾母,也说明了情况。

贾母得知后,忙忙的戴上眼镜看起了庆报,只见“头版”上印着大大的三行字:

新皇登基

年号盛世

大赦天下

三行字旁边还有一篇报道文章,紧接着便是纪存孝撰写的记叙文。

然后便是“副刊”,副刊里刊登着六首诗,其中三首的作者分别是当今的礼部尚书冯勰、工部尚书萧富、刑部尚书徐轼,三名尚书的三首诗,都跟纪存孝的记叙文一样在对贾芸歌功颂德。

还有三首诗的作者,既不是王公大臣也不是官员,而是一名商贾举人,一名商贾秀才,一名作家秀才。

商贾举人便是程华年。

商贾秀才名为陆友兰,此人是程华年的心腹属下。

作家秀才名为苏知文,此人现在主要靠写新派武侠小说谋生,因为天龙八部的畅销,新派武侠小说已经在庆朝兴起。

此次贾芸让程华年写一首诗,还让程华年再找两个人各写一首诗,诗的主旨都是对他这位新皇歌功颂德。

呃,倒不是贾芸很自恋,而是这么做有利于他这位新皇的名正言顺。

而且,第一期庆报相当于新皇登基的专刊,无论“新闻”还是“副刊”,内容最好都跟此有关。

第一期庆报的内容不多,贾母很快便都看完了。

“老祖宗,上头都写了些什么”王熙凤迫不及待问道,对于贾芸登基,她可是关心得很啦,这两天她想的最多的,并非贾琏去山海关处理贾敬后事之事,而是贾芸当皇帝、薛宝钗当皇后这类事。

贾母道:“写了新皇登基的新闻,还有几个大臣写了诗文称颂。”

王熙凤道:“老祖宗给我瞧瞧”

贾母道:“你又没读过什么书,看得懂么”

王熙凤道:“报纸这东西可新奇,何况这报纸上写的还是新皇登基之事,即便我看不懂,也可以看个热闹不是”

其实,这些年王熙凤一直在荣国府当着内宅总经理,经常写帖子账目,已经识得不少字了。

贾母道:“先让二位太太看看,然后珠儿媳妇和你再看吧。”

王熙凤自然不会不同意。

贾母当即让鸳鸯将庆报递给了邢夫人,邢夫人看过后又递给了王夫人,王夫人看过后便递给了李纨。

李纨、王熙凤凑到一起看了,王熙凤有不懂的地方还问了李纨,李纨的读书水平可不低,原著里她可是参与大观园诗社的。

几人传阅庆报的时候,贾母一直没说话,沉默之中想着心思。

王熙凤看完报纸后,忍不住感慨了句:“那位如今真真是皇上了”

贾母这才重新开口,跟着感慨起来:“怪道头里那位的气运那么好,原来竟是天子的命”

贾母随即道:“你们都散了吧,我要歇息歇息了。”

说是歇息,其实是她想一个人静静了,想静静地回想一番以前贾芸作为芸哥儿时跟荣国府之间的事儿,也想静静地打算一番以后荣国府巴结贾芸这位皇帝的事儿

当贾母在歇息的时候,贾宝玉突然跑进了荣庆堂,别的人不能随便打扰贾母的歇息,贾宝玉则可以,毕竟是贾母溺爱的宝贝孙子啊。

“你这时候又来我这里做什么”贾母溺爱地问道。

贾宝玉道:“我方才听说,这里有什么报纸来着,拿给我瞧瞧呗。”

其实,是林黛玉、探春很想看,贾宝玉自己倒是没什么兴趣,即便是贾芸登基当皇帝了,他都不是很关心,很关心的依然是他的姐姐妹妹们,而林黛玉、探春都让他来找贾母要报纸,他便来了。

贾母当即让丫鬟将庆报拿给了贾宝玉,贾宝玉则带着庆报去找林黛玉、三春,让林黛玉、三春都看到了报纸。

看完报纸,林黛玉、三春都有了跟方才王熙凤类似的想法,那就是:贾芸如今真真是皇上了

酷爱诗词的林黛玉,还仔细看了看报纸上的六首诗,对这种歌功颂德的诗不喜,不过也没将这种话说出来,哪怕她是傲娇的林黛玉,也不敢随便说这种诗的坏话,何况这些诗歌功颂德的皇帝是她有好感的贾芸。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97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