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3章 贾芸种地雷

书名: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四万长安营大军的骑兵比例很高,占了一半,但还是有一半的步兵,又携带着不少火炮。如此情况下,哪怕抓紧赶路,也耗费了一个月才从长安涌到了镇江,确切的说,还不止三十天。

六月初七从长安出发,抵达镇江时已是七月初十。

这是贾芸四次南下中耗时最长的一次。

期间,长安营利用半个月制造出了一百枚绊雷和一百个炸药包,通过水路快速运到了扬州。当贾芸经过扬州的时候,已将这些绊雷和炸药包接收。

镇江城被镇江营的叛军占领着,贾芸进不去,只是在城外见到了一个名叫姜复的武将,此人受到两江总督严应魁的命令,正在围堵镇江城,而严应魁早就去苏州了。

贾芸见到姜复后,姜复告诉他,叛军号称有十几万大军。

事实上,镇江营本有官兵三万,杭州营本有官兵四万多。此次穆治、梅逵率领两营造反,两营分别跑了数千人,镇江营只剩二万多,杭州营只剩四万。即便是这剩下的官兵,很多也并非心甘情愿造反。

镇江营还征了二万百姓为兵,杭州营也征了二万百姓为兵。镇江营的叛军是二万多官兵加二万百姓,杭州营的叛军是四万官兵加二万百姓,加起来也不过十万大军,这样的十万大军也显然军心不稳。

姜复还告诉贾芸,他已用穆治的家卷进行了威胁,奈何不管用。

四王八公必须有部分家卷住在神京城的敕造府邸,又以嫡长子为重。因此,穆治有部分家卷住在神京城,包括了他的嫡长子穆烜。

只是,穆烜是个很不成器的,此次穆治决定造反的时候狠下心将其放弃,反正穆治身边还有几个子女,包括了算成器的二儿子穆炽。

天治帝却不会放弃,让一群护军营官兵将穆治在神京城的家卷快速押到了江南,交到了姜复手里,姜复已用这些家卷进行了威胁,不管用。

梅逵倒是没有家卷住在神京城,因为他不是四王八公。就好比云光,此前虽是长安节度使,也没有家卷被看管在神京城。

“王爷,长安营是否即刻攻打镇江城”姜复介绍完战况后对贾芸问道。

贾芸道:“镇江城由你率军围堵便可,本王即刻率领长安营奔赴苏州。”

镇江城的守城叛军很多,攻打困难,长安营此次为了赶路,也并未带攻城器械。文網

庆朝的军队,擅长攻城的是驻在神京西郊香山的健锐营。此次天治帝却没将健锐营派来,主要就在于,战事紧急,路程遥远,不便携带攻城器械。

目前镇江城只要围堵起来就行了,一边围堵一边劝降,若劝降成功,镇江城就能不攻自破,自然再好不过,也是大军功。

贾芸率领着四万长安营大军,杀向了位于镇江东南方向太湖东岸的苏州。

期间,参将贺何率领着一百官兵,每名官兵都背着一个炸药包,一起骑着快马脱离了大军,贾芸有机密任务交给他们,这也是一项很危险的任务

四万长安营大军,快速赶到了苏州的北城门外。

杭州营和镇江营的叛军,眼下主要在攻打西城门,北城门这边只分布了数千镇江营的叛军。

贾芸来了后并未即刻对数千叛军发动进攻,先让四万长安营大军摆开了阵势,结果,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阵势摆开后,数千叛军竟直接吓跑了

贾芸:“”

这数千叛军本就军心不稳,率军的参将见到四万长安营大军,顿时便唬得心里一紧,知道若不逃跑便会葬送自己,也会葬送自己旗下的数千叛军。

贾芸并未率军追杀,在北城门外报出了自己的身份来意,也亮出了圣旨。没过多久,正在守城的两江总督严应魁从北城门走出,来到了贾芸面前。

此次平叛江南自然不仅只有长安营,还有江南的官兵,由两江总督严应魁和江南提督秦厚祥率领。事实上,今年三月天治帝将秦厚祥提拔为江南提督,就是用来防备穆家造反的。

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民政财政,品秩上虽只是正二品文官,却会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也就是从一品文官,这种加衔是为了让两江总督节制地方军权和监察地方官员。

庆朝的多名总督中,只有两名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一个就是两江总督,另一个则是川陕甘总督,前者是严应魁,后者便是景占荣。其他总督,只能加兵部右侍郎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这也说明了,两江总督和川陕甘总督的地位很高。

严应魁跟贾芸详细介绍了相关战况,据他所说,江南提督秦厚祥正在率军围攻杭州城,而叛军已经攻打苏州城一个月了,双方都死了不少人了。

饶是如此,杭州营和镇江营造反后,驻在金陵的严应魁能快速出征,亲自来到最前线,且在大量叛军的攻打下将苏州城牢牢守了这么久,算得上有功了。

贾芸则将自己的战术告诉了严应魁,严应魁赞成了他的战术。

这点让贾芸庆幸,虽说他不仅是长安节度使还是皇子郡王,身份比严应魁还高。但在此次平叛中,严应魁这个加了兵部尚书衔的两江总督,地位是比他要高的。他可不希望此次两人在战术上闹矛盾,严应魁企图指挥他。

严应魁刚任两江总督不久,最近的两淮盐业贪官污吏开征议罪银之事,并未波及到他,若波及到了,多半就会对贾芸记恨了。而严应魁也知道,在没有天治帝旨意的情况下,此次平叛,他是无权指挥贾芸的。严应魁也并未轻视贾芸年轻,因为贾芸是武六元,官场资历也够丰富。另外,他也认为贾芸的战术安排是合理的。

根据贾芸的战术,他没有率领长安营大军进苏州城,而是绕道前往苏州城的西城门。

路上,贾芸仔细观察了地形。

到了西城门附近,长安营大军遇到了大量杭州营和镇江营的叛军,大量叛军忙不迭摆开了防御的阵势。

这次贾芸依然没有即刻发动进攻,再次让四万长安营大军摆开了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阵势。

随即,在他的安排下,五百名弓箭手走上前。

“射”

每名弓箭手都朝着叛军方向射出了一支箭,每支箭上都绑着一张纸,每张纸上都写着一些字

一共五百支箭,带着五百张纸,密密麻麻地朝着叛军方向射去。

这一幕让叛军纷纷看傻了眼,眼下双方大军距离不是很近,这些射出的箭,根本不能对叛军造成杀伤。情景看上去奇怪而滑稽,就好比,两群人要打架,其中一群人隔得远远的对着空气挥拳

这一波奇怪滑稽还没完,当五百支箭射完,在贾芸的命令下,长安营大军便后撤了,叛军纷纷更傻眼了。

然而

眼下杭州营的叛军,由穆炽、孙士信共同率领。其中,穆炽是穆治的二儿子。穆治的嫡长子穆烜很不成器,但这二儿子穆炽算成器的,少年时便开始在军中历练,也立过军功,这也是穆治狠心放弃嫡长子穆烜的原因之一。孙士信则是杭州营的副将,是穆治的心腹,此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

眼下镇江营的叛军,由梅贺、顾之充共同率领。其中,梅贺是梅逵的嫡长子,顾之充是镇江营的副将,是梅逵的心腹。

当长安营大军后撤后,穆炽、孙士信、梅贺、顾之充四人看到了此前绑在箭上的纸,纸上的文字让四人或怒或惊

这是一份劝降书

写了四点内容:其一,镇江城已被攻破;其二,四万长安营大军赶到,还有更多军队正赶来平叛,此次造反必定失败;其三,不投降者便会满门抄斩,投降者可从轻发落;其四,穆家、梅家为了一己私欲造反,叛乱官兵若因此丧命且连累到满门抄斩,极为愚蠢。

这份劝降书是贾芸离开镇江前亲手所写,找了一些既会写字也信得过的属下,包括了曹武,一共抄了五百份,其中一些还是贾芸亲手抄的。

因为贾芸知道此次叛军的军心不稳。

这份劝降书就是在攻心,攻叛军本就不稳的军心

四万长安营大军,在丢下了五百份内容一样的劝降书后,后撤到了一片广袤的田野之中,眼下这个时节,这片田野郁郁葱葱。

贾芸仔细观察过地形,这片田野适合他接下来的战术部署。

在贾芸的安排下,一万官兵位于前方把守,三万大军退到后方,而中间一块区域,以道路为中心,种起了地雷,也就是绊雷。一共三百多枚绊雷,全都种在了这块区域之内。

当贾芸这边在悄悄种地雷的时候,叛军那边则乱糟糟的。

五百份劝降书射来,劝降书的内容自然是瞒不住的,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叛军,本就不稳的军心更加不稳了。

于是乎,有镇江营的官兵逃跑,去找长安营投降,甚至有武官逃跑投降,其中不少人都有家卷在镇江城。而在镇江营这些逃官逃兵的带动下,杭州营也有不少人成了逃兵

待到几个领军人物强行阻止了此次逃窜,已经少了数千人。

就连几位领军人物都产生了分歧,发生了争执。

穆炽、孙士信、顾之充,都认为劝降书上所写不实,镇江城应该没被攻破。

而梅贺这个梅逵的嫡长子有些相信劝降书,他本就胆子不大,此次造反本就害怕,眼下更怕了。于是他迫不及待要返回镇江城,若梅逵被捉拿,便去解救,若镇江城没攻破,便去守城。

穆炽认为,长安营大军已至,意味着叛军已失去攻占苏州城的机会,叛军应该跟长安营大战,此战在所难免,若获胜便可打击朝廷平叛的气焰。

冯标赞成穆炽的观点。

这冯标本是长安营的参将,对云家很忠心。贾芸夺取长安营的时候,冯标带着家卷,利用自己早就准备好的逃跑出路,跑得不知踪迹。事实上,他是跑到了杭州投奔了东平郡王穆治,此次跟着一起造反。

眼下冯标赞成跟长安营大战,带着私欲,这私欲便是诛杀贾芸,替自己报仇,也替云家报仇。

孙士信认为,不该大战,大战很难获胜,即便获胜也是惨胜,叛军目前经不起这种损失。应该一边抵抗长安营一边去镇江,守住镇江,其后以杭州、镇江为两大据点。

顾之充赞成孙士信的观点。

一番争执过后,最终的决定是,先跟长安营大战一回,这一回大战若不顺利,再定夺下一步如何做。

大战的时间定在了明日凌晨

天色已黑。

不少投降的叛乱官兵,都已被长安营看押了起来。

五百份射出去的劝降书,收获的效果比贾芸预想中的还要好,让叛军本就不稳的军心更加不稳,也一下子让不少叛乱官兵逃跑投降,而这些逃官逃兵,反过来让叛军的军心又更加不稳了。

广袤田野上的夜色,显得格外辽阔。

夜幕之下,贾芸站在田野之中,英姿焕发,气宇轩昂,在周围密密麻麻长安营官兵的衬托下,让他已然有了一种大将军的风采。只是,他这位大将军实在是年轻,这种年轻也让他显得神奇。

他抬头望了眼夜空中又圆又亮的月亮,脑海中窜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情不自禁思念起了此刻隔着千山万水的家卷,也思念起了那个头发梳拢、挽了个髻的待嫁美人,那个美貌端庄、矜持稳重的宝姐姐。

隔着万水千山,薛宝钗在神京城里祈祷着他可以平安,可以获胜归来,期待着跟他的洞房花烛夜。而眼下此刻,他也期待着跟她的洞房花烛夜,期待着自己可以尽快平叛,大胜归去。

他将目光从月亮上收回,转而朝着这片田野的中间区域望去,在那里,已经种下了三百多枚绊雷,正在悄悄等待着什么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9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