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01章 林如海为何是自尽请罪?

书名: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从二品和正三品,虽说只差了一级,这一级的差别却很大。

在庆朝,无论文官武官,做到了二品以上就是高官了。

也就是说,从二品和正三品是高官的分水岭。

眼下,当天治帝突然宣布将锦衣府指挥使的品秩由正三品升为从二品, 让贾芸晋升从二品武官,贾芸自然难免激动了。

而天治帝此次给贾芸升官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煤矿大业这一年来已经让天治帝大赚特赚

去年贾芸在天治帝面前说他有九成把握,煤矿大业在今年年底前可以帮天治帝赚到数十万两银子。

结果比贾芸预期还要好不少,眼下已经是今年年底了,这一年来安徽的煤矿大业,已经帮天治帝赚了八十万两银子

就连贾芸和程华年都在这项产业上赚到了六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头一年的利益,煤矿大业目前还只局限于安徽, 照目前的势头,以后庆朝的煤矿大业会越来越赚钱

效果如此好,在于天治帝的全力支持,在于贾芸狠狠整治了淮南私煤,在于安徽巡抚谢百川和寿春镇总兵秦厚祥的全力协助,在于巡煤御史范躬行的优秀能力,在于蜂窝煤的畅销

这无疑是贾芸的大功一件。

这件大功就足以让贾芸升为二品高官了

其二,几个月来,贾芸作为锦衣府指挥使的表现让天治帝很满意。

其三,天治帝这次有重要任务派给贾芸,贾芸需要有一个从二品高官的身份,才更方便去进行这件重要任务

这次天治帝没有将贾芸调任为散秩大臣、副将等从二品武官,而是直接将锦衣府指挥使的品秩由正三品升为了从二品。

这点也算不上奇怪。

相对于锦衣府指挥使的地位和权力,正三品的品秩是不匹配的, 确实应该提升为二品高官, 别说从二品了,哪怕是正二品都够资格。

而现在天治帝对贾芸这个锦衣府指挥使很满意,且现在有一件重要任务,需要贾芸以锦衣府指挥使的身份去进行, 自然就会让贾芸继续在这个位子干下去,不会调任贾芸了。

跟贾芸一样受到天治帝器重的掌宫太监戴权,眼下就站在乾清宫明间内。

看着眼前正在对天治帝谢恩的贾芸,戴权砸了咂嘴,心里悄悄感叹:一个今年刚成年的锦衣府指挥使兼署钦差工部煤矿司郎中,现在还成了从二品高官,啧啧,这个贾芸的圣眷不可谓不重啊

说完了给贾芸升官的事后,天治帝随即问道:“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自尽请罪之事,你是否听说了”

贾芸顿了顿道:“微臣只是听到了些许风声,具体情况并不了解。”

是的,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也就是林黛玉的父亲,在三个月前的九月初三,突然自尽请罪了

这可是一件很大的事,整个朝廷都有所震动,贾芸又怎会不知

贾芸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愣了一会儿, 实在是被惊到了

林如海怎么会是自尽请罪的难道不是病逝的吗

天治帝道:“朕这里有一份林如海的请罪遗本,你且仔细看看。”

说着,天治帝让掌宫太监戴权将一份请罪遗本递给了贾芸。

贾芸心里疑惑:天治帝为何突然跟我说林如海之事还特特的让我看林如海的请罪遗本

不过眼下贾芸顾不得多想,从戴权手中接过林如海的请罪遗本后,便立刻仔细看了起来

首先,林如海的字写得很好,其次,这份遗本写得文采斐然、荡气回肠。

不愧是文探花出身的林如海

遗本的内容大致是:

林如海请罪了自己催捐没完成之事。

去年天治帝很缺钱时,让扬州八大总盐商捐输二百万两银子,结果扬州百五十五万两。

天治帝给了林如海一年期限催捐这笔银子,一年过去,林如海只催捐到了二十万两银子,距离一百五十五万两差得远。

林如海还用“一把辛酸泪”的语气,讲述了他为何没能完成催捐,也讲述了两淮盐业的种种弊端

最后,林如海请求天治帝,不要罪及他的家人族人。

眼下,贾芸仔仔细细看完了林如海的遗本后,情不自禁又想到了林如海为何是自尽请罪而不是病逝这个问题。

贾芸回想了一番原著便恍然大悟了

原著里关于林如海死亡的描写出现了前后文矛盾。

原著写到,红楼十年冬底,林如海有一封书信寄到了荣国府,说的是他身染重疾,要接林黛玉回去。

贾母因此忧闷,忙忙的让林黛玉回扬州,还特意让贾琏陪同,叮嘱贾琏要将林黛玉带回来。

后文写到,贾琏、林黛玉离开后不久,跟着贾琏去扬州的奴才昭儿回来了,昭儿说他是贾琏打发回来的,说林如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死的,贾琏带了林黛玉送林如海的灵去苏州了,打发他回来报信,请示贾母,还让带几件大毛衣服。

这就前后文矛盾了,这矛盾还很明显,不像是曹公不小心造成的,倒像是故意为之。

林如海如果是在九月初三死的,为何他写自己身染重疾的书信到了冬底才送到荣国府

如果说,林如海是第二年的九月初三死的,那时间线就更不对了,就连紧随其后的建造大观园的时间线也会跟着混乱

前世贾芸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很困惑,查阅了各种资料都没能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而现在贾芸解开这个谜团了

曹公的祖父曹寅就兼任过两淮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当时两淮盐业是个烂摊子,而红楼梦作为一部旷世悲剧,曹公应该不会给林如海这个两淮巡盐御史写出一个好下场,林如海没有好下场才合理

红楼七年,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到荣国府,主要原因并不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去世,贾母念及林黛玉无人依傍教育派人来接。

主要原因在于,两淮盐业是个烂摊子,林如海意识到自己的下场不会好,不愿林黛玉受到波及,才将林黛玉送入荣国府,有荣国府的庇护,只要他的罪名不是很重,林黛玉就不会有事

林黛玉回扬州的时候,贾母之所以忧闷,主要不是因为对林黛玉的离别之情,而是在于贾母在忧闷林如海自尽请罪这件事

所以昭儿跟着贾琏去扬州不久就回来报信、请示贾母

那么,为什么曹公没有将这件事直接写出来呢

答案很简单,曹公写原著的时候,不得不回避各种忌讳,而林如海作为两淮巡盐御史自尽请罪这件事,就是需要回避的。

“看完了”

谷孽

见贾芸对着遗本看了片刻还不回应,天治帝都有点等不及了。

贾芸回应:“回皇上,微臣看完了。”

天治帝道:“林如海自尽请罪后,我派了新任巡盐御史邹锦去扬州,朕这里还有一份邹锦的密折,你再仔细看看。”

说着,天治帝让掌宫太监戴权将一份密折递给了贾芸。

贾芸心里更疑惑了:这个天治帝究竟在打什么主意特特的让我看了林如海的请罪遗本,现在又特特的让我看邹锦的密折

其实,对于这个疑惑,贾芸已经有所推测了。

在他看来,天治帝这么做自然不会是无缘无故,必有缘故

什么缘故

多半是要给他派任务了,而这任务多半就跟林如海甚至两淮盐业有关

眼下依然顾不得多想,贾芸又立刻仔细看起了邹锦的密折。

密折的内容大致是:

邹锦根据天治帝的命令,在扬州调查了林如海之死,也调查了扬州八大总盐商捐输之事

根据调查的结果,邹锦认为林如海确实有罪,但罪名算不上很重。

虽说林如海也有些贪腐之事,但相对于两淮盐业涉及到的其他官员,林如海作为两淮巡盐御史,算是清廉的。

催捐没完成这件事,责任不仅在林如海,也在扬州八大总盐商,还在两淮盐业的种种弊端

邹锦还在密折中向天治帝求援,单凭他一个新任的两淮巡盐御史,无法完成催捐,更无法解决两淮盐业的种种弊端。

根据林如海的遗本,再根据邹锦的密折,贾芸也认为,林如海确实有罪,但罪名算不上很重。

两淮盐业确实是个很大的乱摊子啊

林如海在相对清廉的情况下,能够在巡盐御史这个位子上做几年没被谋害,还有所作为,已经挺好了。

如果林如海没有担任两淮巡盐御史,凭他的才华能力,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挺有作为的好官。

可惜偏偏让他坐上了两淮巡盐御史这个位子。

而现在这个很棘手的位子被邹锦给坐了。

而这个邹锦的胆子倒是不小,竟敢直接在密折中向天治帝求援,直接坦诚地表明,单凭他一个新任的两淮巡盐御史,无法完成催捐,更无法解决两淮盐业的种种弊端。

不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的体现呢

邹锦现在才刚接任两淮巡盐御史,这时对天治帝坦诚地表明情况并且求援还来得及,若是拖个一二年再做这种事就多半来不及了,天治帝多半会怪罪了。

“看完了”

见贾芸这次对着密折又看了片刻还不回应,天治帝又有点等不及了。

贾芸回应:“回皇上,微臣看完了。”

天治帝随即问:“你可知道,朕今日为何突然让你看林如海的遗本和邹锦的密折”

贾芸顿了顿道:“微臣不敢揣摩皇上的心思,但微臣想来,皇上这么做自有皇上的用意。”

事实上,看完邹锦的密折后,贾芸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进一步推测到了

天治帝道:“邹锦在密折里向朕求援,朕打算派你去扬州,协助邹锦催捐,并且清查涉及到两淮盐业的贪官污吏”

贾芸:“”

饶是贾芸已经推测到了这个答案,眼下听到天治帝亲口这么下令,贾芸还是感到无语,心里仿佛有一些草泥马在奔腾。

两淮盐业真真是个很大的乱摊子啊

连林如海都被坑死在这里了。

连邹锦这种身份不简单、能力也很强的大臣,都感到分外棘手,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天治帝求援

这下好了,他这个锦衣府指挥使也要进入这个乱摊子里了,天治帝要将他这把刀丢进这个乱摊子里了。

贾芸赶忙跪下道:“回皇上,皇上有旨,微臣理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微臣分位有限,对于两淮盐业也分外生疏,只怕是无法当此大任。”

天治帝“哼”了一声:“你贾芸竟也有怕了的一天”

贾芸:“”

天治帝沉声道:“此事非你莫属,不可推辞”

贾芸:“”

天治帝又道:“朕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两淮盐业涉及到的贪官污吏众多,包括了京城里的一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

“朕会全力支持你清查,别怕得罪人,只要你所查属实,无论是谁,哪怕是亲王郡王,朕也会保你不遭报复”

贾芸:“”

此次贾芸觐见天治帝,足足耗费了大半个时辰。

大半个时辰后,贾芸走出乾清宫,望了眼天空又望了眼周围的皇宫,嗯,天空没有下雪,而是有冬日的阳光明媚着。

只是大地之上到处都是前几日下雪造成的积雪,这些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正在融化着

下雪不冷化雪冷。

饶是如此,凭贾芸很强的体能和很强的抗寒能力,轻易不会觉得很冷。

然而眼下,贾芸却觉得很冷。

不是身子冷,是心冷啊

虽说刚刚被晋升为从二品的高官,但眼下他就没再因此感到激动,心里反倒是充满了忧愁。

他知道,继得罪四王和开国武勋这个圈子后,他又要得罪另一个很强大的圈子了,这个圈子便是两淮盐业相关的官场圈子

他可真真是成了天治帝手中的一把刀了

锦衣府指挥使的位子可真真是很危险啊

悄悄叹了口气,贾芸走出了皇宫,背影显得寂寞而肃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08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