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10章 三万两银子的梯己

书名: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上午,贾芸离开了林家的三进宅院,率领着一群锦衣骑兵去了沈府

沈府,是一座府邸,也是一座园林

庆朝有一种说法: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

扬州的八大总盐商, 全都住在园林式的豪华府邸里,其中最豪华的就是沈府,沈府也是目前扬州最豪华的住宅。

沈府是首总沈远文的府邸

所谓首总,便是八大总盐商之首。

扬州的,有晋商,有陕商, 为主的则是徽商, 其。

可以说,扬州如今的繁华有不少功劳在于徽商。

康兴帝在位时,有两次南巡至扬州都是沈家安排的住处。

前文提到过,曾经有一名盐商将自己的女儿引荐给了康兴帝,被康兴帝看上,后来晋升成了贵妃,这名盐商便是沈远文的父亲沈源思,那位贵妃是沈远文的亲妹妹。

如今那位贵妃依然活着,身份是贵太妃。

另外,沈家还有几个人在朝廷做官,其职高官

这样的沈家无疑是很牛的。

所以这次,贾芸跟天治帝商量过后,决定对沈家特殊对待

作为扬州最豪华的住宅, 也是园林式的府邸,沈府实在是很气派。

别说贾芸在神京城的府邸比不了, 哪怕是荣国府, 比起沈府都要差不少。

此时,在一群锦衣骑兵的护卫下, 贾芸骑马来到了沈府。

沈府正门关着只开着东西两扇角门,每扇角门外都守着十名下人。

跟荣国府那些懈怠的门子不同,沈府这些看门的下人都是府上的护卫,几乎都武力值不低,堪比贾芸府上的亲兵。

贾芸率领一群锦衣骑兵来到门外后,从护卫口眼下不在府内,护卫进府传话后,沈远文的嫡长子沈流川将贾芸迎接入府,沈流川同时派人去叫沈远文回来。

在沈府的大厅里,贾芸一边跟沈流川聊着,一边等待着沈远文的到来,期间还欣赏了一番大厅里布置的不少古玩文物。

单单这些古玩文物就价值很多银子了。

大约三刻钟后,沈远文赶回来了。

“贾大人,今日上午我去了盐商会馆,让大人久候了,实在抱歉,也是我不知大人今日上午要大驾光临,不然无论如何我都会在家里候着你。”

沈远文刚进大厅便对贾芸拱手笑道。

贾芸微微一笑,客套了一句:“沈首总客气了。”

贾芸随即便道:“沈首总, 找个安静地儿,你我单独聊聊”

沈远文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

随即,在沈远文的带领下,贾芸离开了大厅,走进了沈远文的外书房,一路上贾芸欣赏到了匠心独运、曲径通幽的园林风光。

要知道,这还只是沈府的前宅而已,连前宅都有这般的园林风光,内宅、后园的园林风光无疑会更加美妙。

沈远文的外书房里也布置了不少古玩文物。

不过贾芸已经没心思去欣赏这些古玩文物,跟着沈远文走进外书房后,沈远文让两个漂亮丫鬟斟上了茶,贾芸喝了口茶便切入了正题:“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我突然来到贵府是有一事相求。”

沈远文微笑道:“贾大人客气了,不知贾大人所为何事”

贾芸放下了茶杯:“不瞒沈首总,这次我是带着皇命来扬州的,皇命便是,向以沈首总为首的扬州八位总盐商催捐,希望沈首总别让我为难,更别惹皇上不满,带头捐输所欠银两,同时帮我说服其他七位总盐商捐输。”

沈远文神色尴尬起来:“贾大人,我也实不相瞒,捐输之事,可不是我等扬州盐商故意怠慢,实在是捐输的银两太多,我等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银两啊”

贾芸道:“我也知道,皇上去年给你们八位总盐商定下的捐输数目很大,要求捐输二百万两银子,但你们八位总盐商平摊下来,每人只是二十五万两银子,我寻思着,凭沈首总的家产,不会连这笔银子都拿不出来。”

“据我所知,前年你们八位总盐商已经凑出了四十五万两银子捐输,后来在林如海林大人的催捐下,你们八位又凑出了二十万两银子捐输,加起来已是六十五万两银子,还缺一百三十五万两。”

“一百三十五万两银子,平摊下来,你们每人只要再捐输十多万两银子便够了,你们何苦为了这些银子惹皇上不满”

“实话跟你说,由于你们这一年多一直拖欠着捐输,皇上已经对此很不满,若你们继续因此惹怒皇上,后果怕是不堪设想。”

沈远文道:“贾大人,捐输之事,真真不是我等扬州盐商故意怠慢,实在是捐输的银两太多,已经让我等无能为力的地步”

这一次,沈远文一下子说了不少话,主要内容就是叫穷

贾芸跟沈远文单独聊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贾芸婉拒了沈远文留下吃午饭的好意,率领着锦衣骑兵离开了沈府。

接下来,贾芸又去见了其他总盐商,目的也是催捐。

从上午到傍晚,贾芸马不停蹄,相继见了包括沈远文在内的五名总盐商。

结果这五名总盐商的态度几乎一致,都是在贾芸面前叫穷,说他们不是故意怠慢捐输之事,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贾芸对此就“呵呵”了。

其实,贾芸知道,今日他亲自上门对总盐商们一一催捐,是不会起到什么效果的。

要知道,林如海担任了几年两淮巡盐御史,以这样的身份对扬州年,也不过才催到了二十万两银子罢了。

他贾芸又岂能单凭一张嘴就能催捐到一百三十五万两银子

贾芸毫不怀疑,如果单凭一张嘴,哪怕他在扬州待一年,天天找总盐商们催捐,一年后也绝对不能完成催捐的皇命。

明明知道这点,贾芸今日还是上门找了总盐商们。

不仅今日上门找,还有三位今日没见着的总盐商,其中包括了李澹白,贾芸明日也要上门去找。

因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先分别见一见总盐商们。

因为,他也想麻痹一下这些总盐商们,让这些总盐商认为他这次来扬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催捐。

也因为,他在为了见李澹白做铺垫。

贾芸很重视自己跟李澹白的见面,这场见面的内容也会很机密,而如果贾芸此次不单独见其他七位总盐商,只是单独去见李澹白,难免被人怀疑他和李澹白的关系,继而会影响到他要跟李澹白商量的机密要事

扬州八大总盐商为何拖欠捐输,为何宁愿为了这些银子惹天治帝不满

关于这个问题,贾芸其实心里清楚。

原因不是八大总盐商捐不起这笔银子,而是另外三点。

其一,以前康兴帝在位时从没要求扬州总盐商捐输银子,而自从天治帝登基后,便开始要求扬州总盐商捐输银子了。

红楼五年,天治帝刚登基不久,就要求扬州总盐商捐输四十万银子了。

红楼七年,天治帝再次要求扬州总盐商捐输四十万两银子。

到了红楼九年,天治帝则要求扬州总盐商捐输二百万两银子。

于是,扬州总盐商们都怕了,都认为如果这次也捐输了这二百万两银子,以后每两年天治帝都会要求他们捐输巨量的银子了。

另外,一旦他们老实完成二百万两银子的捐输,两淮盐业涉及的官场,很可能也会跟着加大对他们的剥削。

如此一来,哪怕他们家产再多也受不住,他们这些总盐商就会相继垮掉了。

其二,所谓捐输,就是捐款,这种事可不比税务,税务上不完成是犯罪,捐输上不完成可不是犯罪,天治帝也不能因此对他们治罪。

其三,扬州总盐商们各个都有强大的后台,甚至包括了太上皇、沈贵太妃,这些强大的后台,给了他们敢于不完成捐输的底气。

所以,贾芸知道,想完成催捐的皇命,单凭一张嘴是不行的,不动用雷厉风行的强势手段是不行的

对此,贾芸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这计划也已经得到了天治帝的支持

傍晚,在一群锦衣骑兵的护卫下,奔波了一个白天的贾芸,回到了林家的三进宅院。

贾琏已经备好了好酒好菜等着了。

不过,贾芸回来后可顾不上先吃饭,而是先见了赵修远。

赵修远这次也没让贾芸失望,才一个白天的时间,在赵修远的亲自“审问”下,就已经让林家的妾室下人们几乎都招供了。

不出贾芸所料,这些妾室下人们确实有贪婪肥己的情况,情况还很严重

几个妾室,除了姜姨娘,都从林家贪了财物送去娘家。

姜姨娘确实是个好的,她房里的财物加一起只价值几百两银子,跟了林如海那么多年,送去娘家的财物也不过才价值几百两银子。

而章姨娘不仅房里的财物加一起价值四千多两银子,才做了林如海几年的妾室,就已经送了价值数千两银子的财物去娘家。

除了几位妾室,林家的下人们贪得也很多。

尤其是一位老管家,在林家做了很多年的这位老管家,很多年下来,贪走的财物价值估计有上万两银子了。

所有妾室下人们加一起,需要赔补的财物价值高达二万多两银子

而且,这还只是赵修远利用一个白天的时间“审问”出来的,应该还不全,还有一些被贪走的财物没能“审问”出来。

不过贾芸已经顾不得这件事了,清查林如海的妾室下人,对现在的他而言只是一件小事,他此次来扬州是来完成沉重的皇命的。

能让林黛玉再多二万多两银子财物的梯己,贾芸已经感到满足了,想来林黛玉也不会对此不满足。

不过贾芸也知道,说是让妾室下人们赔补两万多两银子的财物,但最终能赔补到二万两银子的财物就很好了。

也就是说,最终能让林黛玉拥有价值三万两银子的梯己就很好了。

当即,随着贾芸令下,赵修远率领锦衣骑兵,相继押着妾室下人去上门要赔补了

有一些妾室下人的娘家或家就在扬州城,其中包括了章姨娘。

赵修远带着这些人招供的供词,押着她们去她们的娘家或家,让她们赔补,不配合的话就抄家

还有几个妾室下人的娘家或家不在扬州城而是在神京城,没关系,这些人先继续关押着,等贾芸回神京城的时候再处理。

不过,姜姨娘被贾芸释放了,不仅释放了,贾芸也没让姜姨娘赔补,姜姨娘房里的价值几百两银子的财物,贾芸也都给了姜姨娘。

不仅如此,贾芸对这位姜姨娘还有特殊安排

已是夜晚。

三进宅院的正房堂屋里,贾芸跟贾琏、林黛玉坐在一起吃着晚饭,贾芸正在跟两人讲述今日清查妾室下人们的结果,讲述他已经派锦衣去妾室下人们的娘家或家里要赔补的事

林黛玉一直微微低着头,脸上一直带着红润,既是因为今晚跟贾芸一起喝了酒,也是因为感到别扭。

她此前已经在荣国府住了三年多,但直到今晚她才第一次跟贾芸坐一桌吃饭喝酒,实在是感到别扭。

虽说感到别扭,但她心里更多的还是欢喜。

虽说此前她对贾芸一直都算不上爱慕,但已经有些尊敬和好感。

而这次贾芸在扬州如此关心照顾她,不仅让她免于家产被家里的姨娘下人们卷走,还能让她多出价值二万两银子的财物,意味着,以后她可以拥有价值三万两银子的梯己了

这让林黛玉属实感动。

她可不是个财迷,也素来不怎么关心财物之事,但她也知道,已经成了孤女的她,身边能有一笔数目不小的梯己是很好的事。

更重要的是,贾芸此次对她的关心照顾,让她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温暖。

这温暖,跟贾母溺爱她的温暖不同,跟贾宝玉带给她的温暖也不同

这温暖,让她觉得,如果今年要嫁给贾芸的不是薛宝钗而是她就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52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