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2章 宝钗吃荔枝

书名:红楼武状元 作者:江红辰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6

距离荣国府不远的赖府,如今已成为薛府。

虽说薛蟠是个很不成器的,毕竟是薛家如今唯一的男主子,府上中路的正房大院给他住了,薛宝钗则跟薛姨妈一起住在西路的内宅大院。此前她们住的荣国府梨香院种有几株梨树,而如今住的这套西路大院,虽未种梨树,倒是种了两株桂树,分别种在东厢房和西厢房的窗外。

六月初八的上午,薛宝钗从自己住的东厢房走出,来到窗外的桂树下。静谧之中,她抬头望着头顶的树冠,望着望着便情不自禁叹了口气:“唉”

现在这株桂树尚未开花,但到了八月初八,它就会开花。

而她已经得知了贾芸率军征讨江南的消息。她本以为当她的窗外这株桂树丹桂飘香的时节,便是她嫁给贾芸的时候,那时她便会离开这里,以郡王王妃的身份住进武郡王府。而现在,两人的婚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而延期。

她难免有所郁闷,心中更多的是担忧。首先担忧的是贾芸的人身安危,战场既是沙场也是杀场,她怕他战死在江南。其次担忧的是这场战事不顺利,导致他因此获罪。

桂树下,伊人独立,神色中带着忧色,伊人矜持,忧色亦是矜持的。

薛姨妈不在家,被贾母召去荣国府了,而莺儿知道贾母此次召见薛姨妈应该会提到贾芸出征之事,所以习惯性地跟着薛姨妈一同去了。

这时有下人走了过来:“姑娘,香菱来了”

薛宝钗眼睛一亮,忙道:“快请进来。”

贾芸一贯鼓励香菱跟薛姨妈、薛宝钗来往,因为如此,香菱每月都会来薛家探望薛姨妈、薛宝钗,封氏一般也会跟着一起,以至于如今就连封氏都跟薛姨妈、薛宝钗变亲了。

每当香菱来探望,薛宝钗都会心生欢喜,既在于她很喜欢香菱,也在于她可以通过香菱了解到更多贾芸的事情。

眼下听到香菱到来,薛宝钗格外欢喜,在贾芸刚出征的这种情况下,她渴望通过香菱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事情,何况她知道,香菱近日做了贾芸的丫鬟,还跟着去长安服侍,昨日因为贾芸出征才将她送回神京。

花容玉貌、出水芙蓉的香菱走进了院中,虽没有插金带银,身上却穿的是华贵绫罗,身后还跟着一个粗使丫鬟。

看着这幕的薛宝钗,心里泛起涟漪,感慨于香菱如今不仅长成熟了更漂亮了,也越来越像個大户小姐了。

薛宝钗知道,这主要得益于贾芸,若当初不是贾芸要走了香菱,香菱哪有如今这般的好日子过,这也是香菱的好福气。

薛宝钗还知道,香菱的变化不仅在于她的年龄、容貌、物质生活,也在于她的精神生活以及性格。香菱跟了贾芸后,不仅可以读书识字,还跟封氏母女相聚,加上卜五娘、贾芸都喜欢她疼爱她,她的精神生活自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也影响到了性格,让她少了些忧郁多了些开朗。

这一点让薛宝钗更加觉得,当初香菱被贾芸要走,是香菱的好福气。

而香菱不过是去贾芸府上做了个丫鬟,就有了如此大的好的改变,这也让薛宝钗更加向往自己嫁给贾芸之后的生活。

眼下,香菱面带微笑走到薛宝钗跟前,习惯地行了个万福礼:“见过姑娘。”

薛宝钗忙伸出双手搀扶,嫣然笑道:“早让你别再对我行礼了,你如今是王府里的大丫头了,哪还有对我行礼的道理。”

香菱笑道:“姑娘这话可就错了,你可是要来咱们王府做王妃的,到了那时,别说这小礼了,就是磕头的大礼,也是要对姑娘行的。”

薛宝钗顿时有点羞赧:“好你个香菱,何时也学得这般牙尖嘴利了”

香菱笑道:“我只是实说罢了。”

薛宝钗一边跟香菱聊着,一边牵着香菱的手走进东厢房,当她让香菱坐下时,香菱道:“姑娘,这回是府上的太太打发我来的,宫里赏了不少鲜荔枝,太太特特的让我和我娘送些来给姑娘家,也送些给荣府。我娘已去荣府了,姑娘这里的我带来了。”

说着,香菱从粗使丫鬟手中接过一个篮子,篮子用一条毛巾盖着,掀开毛巾后,里面放着一些鲜荔枝。

薛宝钗心生欢喜,她是很喜欢吃鲜荔枝的,而且,这次的鲜荔枝是卜五娘特意让香菱送来,虽说卜五娘并非贾芸的生母,但薛宝钗心里还是把这当成一种未来婆婆对自己的关怀。

在香菱面前,薛宝钗不会刻意矜持,欣赏了一下篮中荔枝后,便拿起一颗剥开吃了起来,风味佳,味甘滋,很好吃。一颗吃完,岂能过瘾她又拿起了一颗,一边剥着一边关心香菱:“你也吃吧。”

香菱笑道:“来前我都吃了十多颗了,眼下可不能再吃了,何况这些是给奶奶和姑娘的,等我回府,若还想吃,府上自然有我吃的。”

薛宝钗微微一笑,心里感慨这个丫头真真是好福气。

这可是鲜荔枝啊由于运输很难,哪怕神京城里富贵者多,但能吃上鲜荔枝的人是不多的,因为只有宫里能通过进贡获得。而即便是荣国府,如今也没资格被宫里赏赐鲜荔枝,除非有贵人相送,不然也吃不上。

看着已经在吃第三颗鲜荔枝的薛宝钗,香菱忍不住自豪道:“头里我府上还不能被宫里赏鲜荔枝,去年王爷让我给姑娘送的鲜荔枝还是别人送的。今年我府上便被宫里赏了,还赏了不少呢。来前不仅我吃了十多颗,连我娘都被奶奶赏了些。”

去年贾芸就让袭人给贾母送了鲜荔枝,也让封氏、香菱给薛家送了,而当时他的鲜荔枝是北静郡王水溶送的。而如今,水溶正跟着水桢在造反,还建立了清朝,贾芸则成了庆朝的皇子郡王,还成了长安节度使,率领长安营出征东平郡王和梅逵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啊

薛宝钗淡淡一笑,这次没开口回应,只是在心里悄悄想着:那是自然,毕竟他已是皇子郡王,岂会不能被宫里赏赐鲜荔枝

香菱突然伤感起来:“可惜王爷他今儿不在家,率军出征了,他若在家就好了,他可是很喜欢吃鲜荔枝的。”

薛宝钗眼睛一亮,情不自禁问道:“他王爷很喜欢吃鲜荔枝吗”

香菱“嗯”了一声。

薛宝钗心里欢喜,此事她还是头一回听说。她很喜欢吃鲜荔枝,他也很喜欢吃鲜荔枝,这样一个小小的共同点,让她心里生出了不小的甜蜜。而正在吃着的第四颗鲜荔枝,也仿佛比前面吃下去的三颗更甜蜜了。

第四颗鲜荔枝吃完,薛宝钗顾不得继续吃了,擦了擦手后屏退屋里的丫鬟,包括香菱带来的粗使丫鬟,随即对香菱问:“近日你在那长安城里过得可好”

“好着呢,王爷素来厚待于我,从没刻薄过我,还开恩让我娘陪我一起去长安城,岂能不好”香菱微笑回应,话锋一转,感叹起来:“只是没想到,我才在长安城住了十来天,王爷就突然出征去了,就派人把我送回来了。”

薛宝钗顾不得矜持,又问起了贾芸在长安城住在何处,每日何时出府何时回府,每日回府后是否疲惫,香菱都如实回答了。

了解到这些贾芸的事情,薛宝钗有种满足感,还有一个问题,她在犹豫过后还是忍不住问了:“夜间王爷房里的茶水、起坐呼唤等事,你会服侍吗”

对方是香菱,屋里又只有她和香菱,否则她可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香菱依然如实回答:“我没有,晴雯每夜都会在王爷房里服侍。”

薛宝钗点了点头,推测到晴雯估计是要成为贾芸的房里人了她知道,当初晴雯是贾芸特意找赖嬷嬷要去的,而最近晴雯每夜都会在贾芸房里服侍,再联想到袭人、紫鹃,薛宝钗便能推测到这点。她甚至推测到,香菱应该也要成为贾芸的房里人了。

对此她算不上吃醋,她觉得这种事再正常不过,反正只是妾室,妾室可以有多个,而王妃只会是她一个。

香菱则突然尴尬起来,她知道前日晚上晴雯被贾芸开了脸,还得了二百两金子的赏赐,昨日晴雯还拿着这事儿在她面前炫耀来着。只是,她虽温顺、天真,却也知道这种事不便跟薛宝钗这位未来的贾芸夫人说。

犹豫了一下后,香菱决定不说,心想:姑娘又没问莪这事,我不说怪不得我,何况这事即便我不说,姑娘以后也会知道的。

香菱转移了话题,主动说起了前日晚上贾芸带晴雯和她去楼顶看长安城之事,还说了贾芸让她学诗作诗,说要给她找个师父,说贾芸念了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就在当时突然来了命贾芸率军出征的圣旨

香菱随即眼巴巴道:“姑娘读书读得好,擅长诗词,是否知道王爷念的这首词若知道,可否写下来给我”

薛宝钗觉得有趣,虽说她认为女子作诗不是正经事,丫鬟作诗更不是正经事了,但她可不会觉得贾芸让香菱学诗作诗是不正经的事。

因为如此,面对香菱的这个请求,薛宝钗略微犹豫了一下便决定满足。她的记忆力是好的,记着不少诗词,但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她虽读过也记住了一些句子,却不能完整默写。

她带香菱走进卧房,从箱中找出一本宋词,翻出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随即坐在案边执笔将这首词抄了一遍递给香菱。

“谢谢姑娘”香菱开心不已,像是得了件宝贝,当即便情不自禁对着薛宝钗的手稿念起了这首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薛宝钗听到这最后两句,情不自禁又惦记起了她心爱的那个哥儿。想着他正在出征隔着万水千山的江南,即将参与一场平叛大战,她悄悄祈祷着他可以平安,可以获胜归来。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她会跟他千里共婵娟,而她期待着他归来后跟她的洞房花烛夜。

庆朝开国时封的异姓四王,功劳最大的是北静郡王,其次是南安郡王,然后是东平郡王、西宁郡王。

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合在一起便是“平安宁静”。

北静郡王姓水,南安郡王姓霍,东平郡王姓穆,西宁郡王姓金。

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南方在五行中属火,“霍”便是“火”,东方在五行中属木,“穆”便是“木”,西方在五行中属金。

这是曹公在原著里的隐秘设定,也是贾芸眼下所处这个红楼世界的现实。

时至今日,穆家已传承了三代王爵,也传承了三代的杭州节度使。

荣国府的荣禧堂中有一副对联,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写的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平郡王穆莳拜手书。

穆莳是二代东平郡王,这副对联是他写给二代荣国公和长安节度使贾代善的。他说自己是贾代善的同乡,甚至说自己是受了荣国府教诲的兄弟。由此可见,贾代善当时有多牛,荣国府当时有多牛

如今贾代善死去多年,穆莳也早死了,如今的的东平郡王是第三代,名叫穆治,穆治也是第三代杭州节度使。

然而,穆治的嫡长子,如果不能立下不小的军功也不能中进士,就不能继承王爵也不能继承杭州节度使了,而穆治的嫡长子穆烜是个很不成器的。而天治帝对四王怀有深深的敌意,最近又灭了跟穆家勾结的云家

于是,继北静水桢反了后,东平穆治也反了,不仅率领自己旗下的杭州营反了,还让梅逵率领镇江营跟着反了。

根据穆治的计划,梅逵率领镇江营反了后,没有攻打距离近且很富庶的扬州,两地虽近却隔着长江,攻打不便。镇江营由北向南,杭州营由南向北,一起攻打起了苏州。苏州也很富庶,而且,一旦攻占苏州,镇江、苏州、杭州三地就会构成一个三角形,中间是太湖,攻守都具地理优势,这个三角形内外,也是庆朝最富庶的区域

七月上旬,经过一个月辛辛苦苦的赶路,四万长安营大军,在贾芸的率领下,宛如滔滔江水,从长安涌到了镇江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