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六章 巡狩重典(四)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豆腐脑豆腐脑热腾腾的蒸豆腐脑!”刚进单父县城就听到城西门上一家豆腐脑铺子的老板正扯着嗓子招揽生意刘常满不由喷的一笑。【】

想想真快到了汉朝竟然已经十几年了!

不过比起刘邦刚刚起兵那会儿单父城的模样已经完全变了。

原来低矮的黄土城墙已经变成了整体都用青砖砌成的城墙城里的百姓们原来住的房子都很破旧现在也多半是砖瓦结构的房子了很明显单父人的生活过得比原来好得多了。

街市上做各种各样生意的店铺也都多了起来时近晚饭到处都是一片喧闹之声刘常满边走边仔细的观察着。

先秦时代的城市和现在的大不相同。那个时候居民区也就是“里”和商业区也就是“坊”那是严格区分的。

但刘常满即位以后不甚至他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在建设长安城的时候刘常满就和长安城的总设计师、墨门子魏无相商量把这个区分给去掉了。

最早的时候里和坊所以要严格区分。最重要地原因就是要突出“士农工商”中商人地位的低下。

“士农工商”号称四民在我国的农业社会时代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的主体构成部分。请注意这是“四民”贵族和统治者是不包括在内的。

“士”一般是有特殊技艺的平民当然也是最接近贵族。最有机会成为贵族地在民众之中处于最上层的地位。而工也是掌握某些技术的因此工匠的构成和人群比例也都相对稳定。

农业社会既然称为农业社会那“农”当然就是社会的根本基础历代统治者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稳固基础历代统治者多半采取了一种措施:重农抑商。

在农业社会。其实大量的“工”人们都是由农民兼职的专职的工匠与农民地数量比起来很少而且工匠也都非常辛苦又需要一定的技术所以统治阶层从不担心工农之间的转换最起码在大机器生产没有到来之前他们是不用考虑工把农给拉走了的。

而士的要求更高对于没有机会受教育的百姓来说想成为士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统治者也不用担心这一条。

但唯有“商”这一道最容易把农业人口转化走。而且商业获得同样的利益要比从事农业轻松数倍因此统治者对于弃农经商一种抱着极大的担忧心态。

正因为如此在宋朝以前历代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劝农抑商”。

商人和农、工比起来。最大地特点就是富裕钱财多。因此但人家又是正当经营所得政府无法剥夺所以就从政治上进行打压。

象秦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都还有“天下七科”的说法所谓七科。就是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其实仔细一看就可以看出后四种都是贾人。

“行商坐贾”在历史上商和贾其实是不同的所谓行商就是专搞流通、批的那些大商人们这些商人们的社会地位其实很高。

但“坐贾”就不同了所谓坐贾就是在城市坊间摆摊卖东西的小商贩们。很多时候这些小商贩都是罪犯被“籍没入官”地家属中落比较轻的那些所以政治地位一直很低。正因为如此秦始皇帝和汉武帝征的“七科”里才会有这么多小商贩和小商贩的后裔们。

不光如此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商贩们和平民也不能住在一起。小商贩们被集中居住在“坊”里而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则被称为“里”。

但在刘常满眼里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简直就是笑话。

小商小贩们卖的多半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现在把商贩集市和居民区完全分开有地百姓甚至买点盐巴也得跑上几里路这算什么事儿?

于是在建造长安城里刘常满特意和魏无相商量要把坊和里建设在一起。等长安城落成各地的诸候郡守前去观礼之时当然就现了这个情况。

“城中好高髻.城外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城外覆半额;城中好大袖.城外全束帛。”这是一汉朝的民歌可见喜欢流行

贵族阶层的习惯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地传统了。建设本来就有些作为样板示范城市的意思。

于是很快的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开始放宽了坊和里之间的限制允许居民区和商业区进行混合这才有了刘常满在单父城里看到的一幕。

刘常满还曾经颁下诏令不管是在哪儿只要百姓们有需要都可以向各郡县长官申请按期在各地举行“墟市”、“草市”也就是民间自的物资交流会。

当初刘常满颁布诏令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这样做能够很好的方便百姓。

虽然汉法并不禁止百姓日常聚会但经过秦代的严酷法律百姓们的思想已经被限制得很厉害了。

想想吧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不但百姓们心里没底就连政府官员心里也都没底不知道什么东西算是姓“资”什么东西算是姓“社”呢刘常满刚即位时民间的心态和这个时候很有些相似。

在秦朝的时候人们已经在“三人无故聚饮”即为犯罪的日子中过了好多年现在突然放开政策百姓们一时之间根本想不到噢原来自的形成一个小市场既能方便自己又能创造额外收入。所以刘常满当时用政策引导了一下。

这样的政策引导显然非常成功单父城的西门外就是一个草市左边是牛马市右边是卖刀具、木叉、盐巴、旧衣服等各种各样物品的人们临时凑起来的的一个集会看起来生意还非常兴隆。

而且刘常满这样的引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商业活动中之后原来那种岐视小商小贩的心态在民众中大有缓和而商人的地位虽然还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但刘常满相信在不久之后人们就会对“四民”一视同仁了。

颁布过女子参政诏后刘常满心里其实也有些后悔:因为自己做得太莽撞了。

男女平等是需要条件的那就是男女在经济上都能拥有独立能力。然而在农业种植为主的社会时代男子的体力条件更好决定了男子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女人是无法快获得和男人一样的地位的。

现代所以能提倡男女平等实在是因为工业化的展使得劳动对体力的需要降到了最低点之故――但实际上男女依然是不平等的这一点人人都心知肚明。

“治大国如烹小鲜”呀!老子的话一点都没有错。做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才是。哪怕这样会导致政策有些滞后哪怕这样会显得过于保守拘谨可那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象女子参政诏这样的事情最多也就是天下臣民都象路上遇到的那个大嫂子一样听完之后哈哈一笑只当是听了个笑话。

可倘若不是这样的诏令而是其他诏令呢?会不会引起巨大的变故呢?刘常满心里有时候还真没有把握。

就象这抑商重农的政策吧历史上实行了上千年必然有它的原因在内。

刘常满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古代的顶尖人物也绝对不会比现代人笨蛋。很多时候他们实行的政策在后世看来很莫名其妙但在当时大部分却都是最佳选择甚至有的时候根本就是唯一选择。

就象儒教刘常满无论怎么想都想不出在农业时代还有什么教派能象儒教这样创建“君权神授”“大一统”“仁爱”等等学说来确定君王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确定皇帝管理天下的方法论的。

“可能我也算不得什么大本事的人吧!但只要我小心翼翼的做去总还是能把我的汉朝改变得更好的!”看着城内城外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刘常满的心里不禁也高兴起来了。

是呀单父城比起那个时候来面积扩大了一倍不止城里的百姓也都比秦朝时候过得看上去好多了。

“不管怎么说我大汉国的百姓们比起先前秦国的时候过得好了数倍吧?嘿嘿这总该算上有老子的一份功劳才是!”刘常满在心里笑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88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