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十章 四大发明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常满这个人绝对说不上是什么治国高手。【无弹窗小说网】对于他汉国所做的一切事情多半都是兴之所至另外有一部分则是依靠当前事物给自己激的灵感而来。

但有一件事情不同那就是造纸术。

这个造纸术其实刘常满一直想把它弄出来只可惜原来的时候他没遇到合适的人才而后来当上太子后又一直在打仗没有什么空闲时间。

可如今不同了大汉国都已经迁到长安各种政务细事也完全不需要自己来处理这造纸的事情可终于有工夫来把它好好的整出来了。

说起造纸术它便是我国古代四大明中最早出现的一个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它们所以被称为四大明乃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对于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并非是说明它们的难度更大。

就象指南针吧知道了原理那是最简单的一个:把钢针在天然磁石上磨磨它就获得了磁性然后用线绑在合适的位置令它平平的悬在空中静止时候它指向的位置就是南北方向了。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偏偏欧洲那些人就明不了非得等中国人传给他们才让他们在海上有了指路的物什。

不过指南针刘常满早就明出来了就在田横出海前刘常满就把指南针的原理和制成的数十枚都交给了他要不然田横也不得这么快就横渡大海。刘常满更不得野望着开辟亚美航线。

至于火药那也算不上什么难地。硝三硫二炭一经典黑火药配方刘常满还是知道地。

可是和很多人认识的不同和历史书上写的“中国人明了火药。只用来作烟花爆竹却被欧洲人利用传过去地火药做成洋枪洋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也绝不相同这么说其实是在给咱中国人脸上贴金。

我们的黑火药。其实原本就是只能用来做烟花爆竹的。大汉朝的铸造水平还非常低下远远不可能做成枪炮。最重要的是人家欧洲人敲开中国大门时所用地洋枪洋炮使用的可不是咱中国传去的黑火药!

国人常常缅怀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的达可是人家欧洲人的祖先也不全是笨蛋。在黑火药传入欧洲后确实也产生了一批火药枪。可那些火药枪的威力还不如十字弩来得大!而且火药子弹是分开的装填极其麻烦。绝非现在这样一个弹夹塞进去然后一扣扳机就突突地直往外喷子弹的感觉。

中国人从宋朝开始就明了竹筒火枪。到了明末更是有了大炮。但这些炮用的都是威力不大的黑火药远远不能和“红毛夷”地洋枪洋炮相比因为人家用的是威力更大地黄色火药。

中国的精英阶层们更习惯于相信传统相信权威穷中国两千多年的时间无数精英人才去翻儒家的故纸堆却蔑视实用技术厌恶实验研究对于实用技术人才如工学、农学、算学、商业等一律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甚至不惜打击、压抑之。

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脱不出处处寻找“天人感应”什么事情都能塞进阴阳五行这个怪圈里解释的时候古中国的科技注定了不可能有更大的成就。

因此别怪人家欧洲人来打中国落后就要挨打那是活该;也别说人家是学了咱的技术又来打咱那只会更丢人!

不过刘常满所知道的也只是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对于黄色火药他只是听说而已至于如何制造却是一窍不通摸门不着。因此上火药的“明”就被刘常满搁置了起来。

但四大明中剩余的两项那可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了。有了纸才能印刷反过来印刷大行又更能促进纸张的改进。

现代人用的纸自然是造纸厂里用机器生产出来的现代人又都是拿来主义者纸生产出来了买来用就是了我可管他是如何生产的呢。

因此这造纸的原理是什么没有机器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造纸的现代人知道的可真不多。

不过偏偏刘常满就是一个知道的。

这并非因为他是个博学多才之人更非是因为他喜欢历史最爱研究古代科技――实际上这些品质正是他最为缺乏的。

他所以知道古代造纸术的方法流程完全得益于他的故乡是河南省巩县。

在行政地图上

属郑州和隶属洛阳市的偃师相邻。有一条小小的和偃师之间流过这条小河的名字在巩县和偃师本地都称其为“造纸河”。

相传当初蔡伦最早试验造纸时就是在这条河边的。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在旅游开的大力推动下这个传说自然就被当成了真的而且还煞有介事的在河边造了一个“蔡候台”、“蔡候祠”并将其中一段河流圈了起来取名为“造纸河公园”。

(嘿嘿造纸河是真的其它可都是杜撰的读者中有偃师的别骂人才好。)

而且每年春天这个“造纸河公园”内都要举行仪式纪念蔡候造纸造福人民的功绩。当然仪式的重头戏之一就是用古代的办法重现当时造纸的过程。

家住得离这造纸河公园不远的刘常满曾经去看过好几次这个造纸的表演所以在他心里对于造纸术的流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造纸河公园的介绍里写有最早的纸张是蚕茧抽丝之后剩下的部分结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就成了最原始的纸。不过这种纸数量极少再加上纯用蚕丝造成价值昂贵无法推广。

接着有人试着用麻头等造纸不过纸质粗糙无法书写。

到了东汉蔡伦时候他试着用麻头、破布、渔网、树皮等物造纸最后取得成功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蔡候纸”了。从那以后纸张才算真正大行于天下渐渐的代替了笨重的简册昂贵的丝帛成了专用的书写用品。

不过刘常满在造纸河公园里看到的造纸方法比起蔡伦所用的又更进了一步应该说大概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传统造纸方法了造出的纸张质量已经极好。

用树皮或竹子、龙须草等造纸需要六个步骤。

先要把造纸的原料放在塘里泡竹子得泡一百天树皮泡六十天草类可只泡十余天。

接着把泡好的原料入进一个铁制或陶制的“徨桶”内与石灰一起煮八天八夜。

然后把煮好的原料拿出来在石臼里打直至打成糊浆。

这样纸浆就算是做成了不过这还没造成纸还需要荡料压帘晾纸三个步骤才能造出纸张来。

所谓荡料就在把打成糊糊的纸浆倒入水中后用竹帘在里面荡使纸浆在竹帘上覆上薄薄的一层。

然后把帘子反过来帘子上**的纸就脱落下来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叠压至上千张后在纸顶上用木头压住把纸里的大部分水都给挤出来。

然后把压过的纸一张张揭起来贴在墙上晒干或是贴在烘纸的夹巷里干。至此这纸就算造成了。

说实在的这种造纸方法造出来的纸成本比起大机器生产来高了几十倍但对于以小手工业生产的古代社会来说却正是许多家庭作坊和小手工业者的财源。

不过刘常满只是知道流程和理论但实际操作中如何把那些竹草树皮上的杂质洗去石灰与原料的比例如何火候如何控制竹帘该如何操控却都不是他所能清楚明了的事情了。

因此对于刘常满来说造纸术只是“纸上谈兵”的一件事情(说到这里左角龙很奇怪赵括那时候根本没纸为啥大家都说他是纸上谈兵呢一笑。)而许多具体的操作必须得找到专业人员来实施刘常满可不认为自己那个本事。

不过幸好现在他是太子需要用些这方面的人才那是很容易找到的墨门里面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于是造纸术的事情刘常满就拜托给了墨门子魏无相而对于这种流芳千古的事情魏无相自然也是高兴得很。

至于活字印刷术嘛知道原理后反倒比这造纸术容易得多了。其实这个时代和宋朝不一样需要活字印刷的时候还比较少毕竟这个时候主要的书就那些多刻成雕版印刷也是一样的。

《新汉史-大皇帝本纪》中说道:“大皇帝天纵奇才明现之处甚多。除推广占城稻、田候瓜(即红薯)、木棉之外尚有造纸之术、刻印之术明。我大汉百姓丰衣足食习文字而崇实用皆为大皇帝遗惠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72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