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章 蒙学(上)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看来刘邦这次回家确实是有急事第二天一大早刘常满就被拎了起来前往蒙学去了。【阅读网】

蒙学的路上刘常满这才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自己父亲的样子。这位未来的大汉开国皇帝年龄己过不惑但额头饱满鼻子高隆胡须长得也甚漂亮想来年轻时候定是一个美男子了。就是嘴角上总挂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容让人一看就知道此人不是个普通角色。一路过来见到的人都纷纷跟他打招呼看起来在这里的人缘甚好名气不小。

路过村口时从酒坊里出来两个人说道:“刘季呀可是好久没来我们这里照顾生意了吧!这是送儿子上蒙学去?”看她们身上的装束应该是这两个酒坊的女老板。

“哈哈王大娘、武大嫂一向可好?想是好久不见怕刘季忘了还你们这里的酒钱了吧?”刘邦也笑着回答道。

“哪儿有什么欠的酒钱只是听说你要去咸阳出远门了晚上叫上几个人来给你饯行才是。”那被称为武大嫂的说道。

“那是自然晚上少不得前来叨扰。”刘邦拱了拱手拉着刘常满往蒙学里去了。

见刘邦亲自提了礼物送儿子前来启蒙马维老夫子倒是吃了一惊。这个刘季是何等人物马维老夫子知道的再清楚不过了。

刘季的老爹刘太公和卢绾的老爹卢太公两人都是本份农家从年轻时两人就相亲相爱到了成家立业之后两家恰巧生的都是儿子更巧的是刘季与卢绾还是同年同月同日所生。自古异姓兄弟结拜誓时都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话虽如此说仍然以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为憾事。

偏偏刘季与卢绾竟能有此幸运两位做父亲的早就指腹为亲待生出都是男丁就让他们结为兄弟了。此事在乡里传为美谈待两家儿子满月大家提着羊肉老酒前去祝贺卢家与刘家合办了酒席请大家入座庆祝。待到两家儿子长大卢老太公出资相助让二人一起来县里入学。两人同窗读书也是相亲相爱同起同行亲密处不下两位太公。

刘季卢绾降生之时沛县已是楚地不过沛县原属宋国乃是尧舜禹曾经活动过的地方又地近于驺鲁礼仪之乡“犹有先王遗风”民风一向淳朴厚道。

因此到两人十五岁生日时乡邻们觉得这刘季与卢绾两人既是同日降生长大后更能相亲相爱延续父辈情义所以乡邑里认为这是乡曲美事。恰值丰年农闲时节大家就又带了羊肉老酒前来再次为两家庆贺当然席间免不了推马老夫子这位师尊坐了上席。

刘季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本份之人成家之后分产另过也都兢兢业业的勤劳农事家道颇为殷实。乡邻们自然认为待刘季成丁之后肯定也是一位厚道农夫或是敦厚循吏乡里又多一位可靠的乡邻了。

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刘季成年后竟然性情大变一改过去模范少年的形象开始迷上了任侠使气。天天持刀弄剑好勇斗狠再长大些更是好色贪杯游手好闲。除了在外和一班妇人游侠厮混外就是喝得酩酊大醉睡在酒馆里不回家。眼见成丁已经数年早到了分家另过的年龄却毫无成家之心更无立业之意天天趁食于父兄不事产业。

丰邑住的都是些老实本份人物如此一来乡邻们固然对刘季大失所望在背后指指点点也就在所难免。传入太公耳朵里让一辈子为人厚道的刘太公很是下不来台。一气之下刘太公干脆让二儿子刘仲操持丰邑家业老两口带着刘季离开丰邑搬到县城附近的沛右里前来居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刘太公心里觉得儿子既然不愿务农那离城近些让他碰碰运气士农工商嘛农工两样是不用提了说不定有机会能学习吏事或是商事也算一条谋生之路。

偏偏刘季不领这个情到了沛县后更是变本加厉除跟过来的铁杆兄弟卢绾外又结识笼络了任敖、夏候婴、纪信几个跟随沛县大豪王陵在沛县混得那是风生水起。人人都知道在王陵王老大的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人称雍老二的雍齿另外一个就是被称为刘老三的刘季。虽然他们自己号称“侠客”不过在县里人看来刘季这种家伙纯粹是些地痞混混的典型、流氓无赖的代表。

有道是儿大不由爷刘季这样刘太公也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了。刘季不比王陵雍齿他们都已经独立成家而且家里都有产业能够供养小兄弟。刘季自己名下是一文不名全靠为人大度、诚心待下来服众但隔三差五的总得带大家伙聚个会吃个饭什么的。喝酒自然经常在王大娘、武大嫂那里赊账但这饭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刘季既不愿欺压乡邻那只能去自已家吃饭。

刘季甚有孝心知道父亲不喜欢自己这样所以很少带朋友回父母家一般都是去两个哥哥家混饭。二哥住在丰邑距离较远倒还罢了大哥家却离沛右里甚近所以就成了刘季最常去的地方。

刘季的两个哥哥都是殷实人家管几餐饭倒算不得什么难事儿亲兄亲弟的也没什么话好说。偏偏他大嫂极不喜欢刘季这种作派于是在一次刘季带了不少兄弟前去混饭时刘大嫂就在灶房里将锅刮得震天价响表示已经吃过饭了。

本来就是来蹭饭的人家吃过了当然也没法让再做一顿大家只好就地散了。没想到刘季把人送走后扭头进来准备舀些水喝哄哄肚子时却现锅里饭菜尚多原来是嫂子故意弄出些声音来拒客的。

刘季是个光棍人一怒之下再也不去大嫂家吃饭这倒是遂了大嫂的愿。不过没几天他就通过手下把这事传得满沛县都知道以表示对大嫂不厚道行为的愤怒就非他大嫂始料所及了。

不过这事也让刘季现在家乡自己的行为已经很不受欢迎了连自己亲嫂子都不待见遑论他人。于是没多久在秦始皇十八年也就是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刘季告别沛县的朋友们一个人往西闯荡去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是增长见识阅历提高做人境界的重要法门。刘季这次出去虽只游历了两年多走的也不甚远但见识阅历却真是提高了不少一般人或许看不出来象马老夫子这样的却是知道得清清楚楚。

刘季原本天性大方为人热诚但毕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有点小名气却上不得台面最多算个“乡井级”小人物罢了。这次游历回来却突然能耐大涨于待人接物之间浸浸然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回到沛县不到两个月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全都与他结交。就连萧何那等庄重干炼的宗族子弟王陵这种原来做他老大的全都与他平礼相交。而且听说他在别的郡还都结交了些人物一时之间原来的那个乡邑混混一跃成为“郡县级”的大人物了。

秦始皇帝统一之后实施里保制度普通人想在外面随便晃荡就很不容易了。为笼络人心始皇帝要求各地公推吏员通过文字测试后出任吏职以治乡土通过武艺测试后任武职以治盗贼。萧何、曹参等便被选拔出来而后萧何又推举了刘季让他出任低级尉职也就是他当的泗水亭长了。

刘邦虽然无赖好酒色但能耐是尽有的这点马老夫子知之甚详出任武职时老夫子给起的官号里自然也蕴有深意。果然当上泗水亭长以后沛县东边这块地方几乎没生过什么大案而县里每有送徭、力役、治盗、冶兵等事也多半交给刘季去办刘季也得以交游砀、薛、东郡诸地职位虽不高却真正成为沛泗一带响当当的人物了。

能耐确实是长进了但从外边游历回来却让刘邦添了一个极坏的毛病:讨厌儒生。也不知道儒生是哪儿得罪了他反正他是一看见人身穿儒服儒冠就必定想办法将人家的衣服帽子弄破弄脏才肯干休。马老夫子虽然不是儒生却也是读书人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所以从刘季当上泗水亭长后他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这个曾经的得意门生了。

但如今就是这样一个人号称要拿儒生帽子当夜壶的刘季竟然亲自提着礼物送儿子前来启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4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