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七章 北方防御体系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终于处理完了扶桑岛的事宜刘常满心里很有把握使用了这么未雨绸缪而且看起来颇为阴险毒辣的处理方法之后扶桑岛上应该在千年之内都难以展起来。【全文字阅读】

就算是哪一天大汉国亡国了扶桑岛照样也还得成百上千年的展才能展到对中国有威胁的地步。

其实处理扶桑岛的事宜已经是大汉皇帝在为千年后绸缪了。

刘常满心里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威胁都来自于北方。从来没有哪个南方的小国比如说先后建国的南诏、大理、吐蕃等国对中原本土的局势产生过重大威胁。

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一直是来自于北方的邻国。这可能与北方人体形更高大生存环境更恶劣因此在农业社会的时候竞争力也更强有关。正因为如此北方游牧文明对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冲击是从来没有间断过的。

虽说这个时候从名义上讲北方所有的国家包括匈奴、东胡、月氏这样的大国鞑靼、羌、楼兰这样的小国家乌孙、善这样的中型国家都属于中华联邦可刘常满心里也知道这样的联邦。其实约束力极低。

一旦中国内部空虚起来这些联邦地国家照样不会对中原手软。到那个时候史书上自然会记载一句:“汉德衰微诸戎蜂起入侵中原……”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可是朝代的更替那是历史规律大皇帝再厉害。也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因此上。等大汉皇帝去世后这很多事情就难说得很了。

就算是大皇帝把自己的太子刘裕教育得很不错但保不定以后出现一岁两岁就登基的皇帝呢?所以刘常满觉得很有必要为子孙后代做些工作以确保北方的安全。

站在大汉国的地图前刘常满一眼就看到了大汉国最北方的防线:长城。

自大汉皇帝登基之后长城沿线自然是完全收回到了中国。甚至包括河套地区在内。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唯有北宋建国之后一直没能把长城收回到自己地统治之内也正因为如此北宋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亡于外敌而不是内乱地中原政权。

如今刘常满要做地先就是要巩固长城防线。

秦始皇帝上台之后为了防止国内地方势力拥兵作乱。因此将国内的长城全部拆除。只留了北方的长城。

不过大汉皇帝如今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了。大汉皇帝改革了军制之后大汉国的军队。已经根本不再是秦始皇帝时候的样子。拥有了四十万常备部队的大汉国基本上不会再害怕地方拥兵作乱:因为地方根本没有什么兵而五个大防区地兵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当然大汉皇帝也没有再在国内建长城的想法。不过对于大汉国来说过了长城防线之后北方的防线最重要的一道就是黄河防线了。

黄河自西向东呈“几”字形流入大海。在周朝的时候黄河一直是按照山经河和禹贡河的方向流入大海的即入海口在如今的天津附近。

而后来在春秋晚期基本上到了秦始皇帝统一前四十年左右地时候黄河地下游的走势就完全改成了在山东境内入海历称“汉志河”。

在冷兵器时代黄河一直是“中原”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大汉皇帝特意在黄河一带增设了几十个防御点当然这些防御点在设计地时候是作为普通的县城建设的建成之后这些防御点也真的做为县城在使用着只不过在军事专家眼里一旦北方有战事生这些县城立刻就变成了绝佳的防御点。

不但如此在东垣和晋阳两地大汉皇帝特意的将这两座城市修成了两座气象森严的要塞一旦真有敌人入侵并顺利通过了长城防线那这两个城市就和周围的防御点一起形成一道坚固的人工防线。

刘常满记得在后世的时候有许多战争都是以石家庄和太原为中心展开的因此上加强这两个地

御能力形成一道防线那是极其重要的。

原本大汉皇帝还准备将防线再朝西推进一些不过后来仔细一想也就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儿孙是有本事的那么很可能他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倘若儿孙是没本事的那就拥有中原的传统疆域就行了。

要说起来大汉皇帝也不是没有想过学汉武帝那样将匈奴、东胡甚至蒙古人都给驱赶到其他地方去。

可是从实际上讲大汉皇帝这个时候形势使他这样做的话根本没有理由。最关键的是大汉皇帝认为北方这个民族其实都是很容易同化入大汉民族的根本不必要驱逐他们。

就象匈奴人吧这个曾经极端强盛的民族此时的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在大汉国和匈奴人接壤的地方匈奴人基本上都是说汉话、识汉字、过汉节的你根本看不出他们和汉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而象楼烦、白羊这些匈奴裨王的地盘则完全已经成了大汉国的一份子如果你问他是什么人他一定会以一种很响亮的声音告诉你道:“我是大汉人!”

是的我是大汉人这句话已经成为大汉国百姓在和外国人说话时最常用的一句这其中包含了几多骄傲几多自豪恐怕也只有大汉国的百姓们自己才能体会到了。

其实不但是楼烦就连原来“胡人”三大国之一的月氏现在也已经完全的融进了农耕生活。随着河湟地区的大力开月氏王带领自己的国民慢慢的适应了农耕生活基本上除了一小部分百姓以外大部分都放弃了游牧生活而河湟一带也展得日渐象大汉国的一个郡大汉皇帝、中华联邦天子的话在河湟地区比月氏王都要管用得多。

不过纵然如此大汉皇帝对于北方的防御体系还是不太放心。

大汉历三十七年大汉皇帝有诏令第一防区派了三万精兵前往河套东部的黄河大拐弯处。以后的一年时间里这三万精兵都一直在黄河大拐弯处忙碌着但碍于军事禁区外人根本无法知道那里在做什么。

其实很多士兵自己也不知道大汉皇帝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皇帝的诏书中要求第一防区在大汉国黄河大拐弯的拐角处开挖一条巨大的暗渠!

这条暗渠是如此的大以致于一旦水闸全部打开甚至能将黄河水一下子全部引走!

虽然河套东部的黄河大拐弯处的黄河还没有汾河、渭河的注入水量只有下游的大约一半但那水量依然是非常大的。而且河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在开挖了大约五十里的暗渠后就到了地势较低的地方。挖好后大汉皇帝又命令在暗渠内总共设了五道水闸。

但挖好之后皇帝命令部队立即返回只在五道水闸处设了五个中尉军直属的驿站而暗渠盖上之后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下面藏着暗渠。

直到最后那些士兵们也不知道条暗渠是做什么用的只有历代大汉国皇帝会在大汉皇帝的秘传里得知真相:这条暗渠是大汉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到万不得已的亡国灭种关头是不得使用的。

刘常满将这里挖出暗渠后一旦开闸放水奔腾的黄河水将沿着暗渠直冲而下浩浩荡荡的往东冲去在大草原上冲出一条新的大河!

后世能对大汉国形成威胁的自然是草原上的民族。一旦真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突然将黄河水放入大草原形成一道新的大河的话那大草原上的很大面积都会变成沼泽将会对草原民族的生活、运输造成致命的打击很有可能就此扭转局势。

“唉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如果这些手段都使用了之后大汉国依然要亡国那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在暗渠挖好大皇帝又在皇家秘传里写下了这么一页后他在心中叹道。

甚至大皇帝将火药的配制方法也写在了皇家秘传里。

“倘若真有外敌入侵就让他们开始使用火药吧!虽然黑火药的威力不大不过总也聊胜于无。”大汉皇帝心中想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37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