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章 民以食为天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二伯你种的红薯现在怎么样了?”

“不行呀我咋天扒开了一堆看看那红薯小得很跟你说的差远了!不过好象那红薯秧子上也都扎了不少根我看到秋天都能长出来红薯!”

“二伯忘记告诉你了!这红薯隔一段时间得翻秧子不能让它秧子上扎根!一扎根那养份就分走了红薯结得就少了!”

“我说嘛!唉呀那明儿我就带上他们几个都去翻秧子去!”

远远的新丰城外骊山的地头上两个人都是农事打扮正在那里热烈讨论红薯的种植方法不走近了看谁也不敢相信这两位之中年轻的就是大汉国皇帝刘盈而年老的那位须花白精神却很矍烁的正是刘盈的二伯合阳候刘仲。【阅读网】

刘仲自从被废王位以后倒也没觉得什么。毕竟象他这样的人给他封了个偏远的代王让他背井离乡到了一个没什么熟人的地方当国王他觉得还不如在家乡什么也不当呢。

因此这王位废就废了吧也没什么可惜的。但回到新丰后有一点却让他后来一直闷闷不乐:眼看着年龄一天天大了老朋友们都纷纷逝去连个喝酒说话的人也找不到了!

正在无聊的时候刘常满突然过来找他说是有些事情要交给他做。

刘仲当时心里很奇怪呀。心想我这个有大本事地侄子怎么还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的?结果一看竟然是几样新鲜庄稼想让他帮着试种一下。

刘仲这一下可来了兴趣。这庄稼农活那是他的老本行呀!再说听侄儿说起这红薯苞米要是种成功了。能让北方的粮食产量翻上一番甚至更多那可是有利天下的好事。听说这红薯被新丰的伙计们称为“田候瓜”这苞米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称为“代王米”呢谁知道!

刘仲年纪虽大对于这事儿却非常热切答应之后天天守在地头看着这两样庄稼地长势。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种。那苞米种子倒也罢了红薯种子却是费了千辛万苦才从船上运回来了几粒因此刘仲种得煞是小心翼翼。好不容易过了两年才有了这几分地的规模没想到刘常满这就检查来了。

“二伯这红薯你是怎么种的怎么两年了才弄出来这么大一块地?”听刘仲说完刘常满有些奇怪的问道。

“那红薯当初你给我的不是种籽吗?我当然是等它开花结实。结出种子来我才种的呀!可红薯开花的不少结实的很少所以两年才弄了这么大一点。”刘仲很奇怪这还用得着问吗?

“晕!”刘常满心里狂叫一声。当初送过来地时候确实是种籽刘常满还满心好奇的看着那些自己也没见过的红薯种籽呢。可后来就忘了这事。收红薯的时候忘了交待刘仲了结果才出了这事儿。

“二伯那红薯不是这样种的。”

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知识刘常满详细的给刘仲讲了红薯如何用块根育苗、堆垄、插、转秧、收获、窑藏一系列的注意事项这才令刘仲恍然大悟。

“我说呢那红薯根一存到冬天就冻烂了。怎么能春天再拿来育苗呢?原来这红薯秧还能插活呀?明天我就试试!对了就是这红薯秧能自行生根的就算插不活。我等它生根了再截断总能栽活吧?唉人老了脑子就是不行了……”刘仲拍了拍自己的头叹道。

嘿嘿二伯年轻时候脑子也不怎么样吧?好象还没现在好使呢刘常满在一旁听得暗笑。

不过这个红薯是一定要育好地。占城稻来了之后南方的粮食产量果然大增包括关中和四川能灌溉的地方粮食也是年年双丰收。

可是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那是得不到灌溉的冬小麦收了之后秋季只能种些生长期短的豆类当不得主食吃。而且山坡上地田地秋季的豆子、胡麻等作物都长势很差收成也是有一把没一把的。

刘常满记得清清楚楚自己家小时候就在山坡上住地狭人稠人均只有**分地但从小刘常满也没有挨过饿。

虽说后世的粮种有了改良又有了农药化肥对产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在刘常满心里印象最深的还是红薯。

这种作物它不择地土不管是在土地贫瘠的山坡上还是阴暗缺少阳光的山谷中都能够茁壮成长。对于贫穷地农家来说在无法栽种其他作物的山沟里每年春季就把红薯栽下从初夏捋红薯叶当菜吃到仲夏开始刨未长成的红薯当主食到秋天收获后贮存于红薯窑中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那时候白面是细粮农家一般只有中午能吃一顿“清水煮面条”而早晨一般是红薯玉米晚上呢玉米红薯或是南瓜红薯。红薯、玉米、南瓜那个时候就是百姓地救命粮

毕竟不是学农学的刘常满心里对于一亩红薯的产量到底有多大还真是说不上来。不过估计在同等条件下红薯的产量应该比其他作物都要高才对。光看它那块根的个头就知道了。

但玉米的产量刘常满是知道的。哪怕是在二千年后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二系杂交稻研究成功使水稻产量成倍提高了之后在同等条件下玉米的产量也仍比稻米要高!

而且玉米最大的好处是它也是一种旱地作物可以在北方在规模推广与冬小麦一起。实现一年两熟――这可是中国直到明清才解决地问题哪怕是在宋朝也只有江南能一年两熟的!

“民以食为天”而民心又是皇帝的“天”所以刘常满才非常关心这两种作物。当然。能吃到可口的烤红薯和香甜的玉米棒子那不过是副产品罢了。

“常满你说这红薯你也没有见过你为何知道得这么细致?”正思考时二伯的话飘了过来。

“呵呵这都是他们送这红薯和苞米地人告诉我的不过那时候一太忙忘了告诉你了!”刘常满笑道。

“常满。既然你对这红薯已有成算我看不如这样趁着现在还是春天我把咱新丰的父老们都动起来把这骊山一带都种上红薯你看怎么样?”刘仲问道。

“好!不过那苞米怎么办?地都用完了?”刘常满笑着问道。

“那还不容易?你那御林苑里空着的地方多呢辟一块出来专门种这苞米不就得了?不过常满二叔可有个要求!”刘仲说道。

“二伯有什么要求。只管说!”刘常满笑着答应。

“我知道你诏的的时候这红薯的名称是田候瓜所以嘛这苞米的名称。得叫新丰米!替咱新丰地父老们也扬扬名!”刘仲笑道。

“放心吧二伯这个容易得紧!对了我想起来了这红薯呢还有一个种法呢。”

“象你现在这个时候种的红薯名叫春红薯一般都种在坡田谷地。别的庄稼没法种的地方;不过还有一种种法呢就是在收麦之后在麦茬田里起陇种在麦田里。那种种法叫夏红薯虽说没有这春红薯好吃不过毕竟省了一季时间你到麦收之后呢也再试试。直接从红薯秧了剪了秧子插上就行了!”刘常满说道。

“是吗?不过我看这红薯虽说产量大点可吃下去之后肚子里容易酸怕也不能常吃吧?算不得什么好粮食吧!”刘仲说道。去年秋天他试吃红薯可没少泛胃酸。

“哈哈二叔这你就不知道了这红薯的吃法可多了!要是怕泛酸到时候苞米种出来了就和苞米一起煮就好多了!而且这红薯还能作粉条、粉面能烤着吃蒸着吃能晒成干还能酿酒呢!”刘常满笑道不想不知道一想起来这高淀粉的红薯用处还真不少呢。

“好我的皇上侄儿!虽说你二伯不会当国王更不会当皇帝但听你对准备给老百姓吃的东西这么上心二伯就放心了!咱刘家这天下说不定因为你推广这红薯苞米要多坐上几百年也说不定呢!”刘仲笑道。

“呵呵二伯这话我爱听!不过那红薯倘若冻了、黑了就绝对不能吃了这点二伯也得记住可别到时候把你给撂倒喽!”刘常满笑着和二伯一起走下了骊山。

汉十六年元旦皇帝突然宣布今天御赐群臣“新谷宴”。

众臣都不知道这“新谷宴”到底是何名目不过君王赐不敢辞大家都端坐御殿等着上菜。

菜端上来后群臣才知道今天这“新谷宴”根本就是田候瓜和新丰米宴一道接一道的香酥丸子八宝牛肉酿松仁玉米清蒸佛手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等名目其实都是红薯和玉米作为主料做成的。

最后上了两道汤一道便是从此之后每逢年景不好时民间天天必喝地红薯玉米汤;另外一道却是味道清淡的嫩玉米粒汤。

在大冬天也能尝到味道鲜嫩的鲜玉米粒让群臣啧啧称奇。其实这不过是在夏天玉米粒尚嫩之时将玉米棒子摘下煮熟后晒干再将晒干的熟玉米粒掰下放于坛子中保存等冬天拿出来煮汤别有一番新鲜滋味。

“今天这道新谷宴众爱卿觉得滋味如何呀?”赐宴结束大皇帝话问道。

“禀皇上味道鲜美不可方物!不知皇上赐臣等宴席有何用意?”召平率先奏道。

“这两物乃是海外之粮我意欲推广于天下众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

一**的呼声在此后的几年中从未央宫开始一直传遍了整个大汉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68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