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十五章 巡狩重典(三)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下了大驰道沿着熟悉的便道往前急驰一阵就看到了原来吕氏马场的山口。【全文字阅读】

马场门口的木门本来就是用木头随便做的一个木栅栏长期无人管理早就被雨水沤朽了。倒是在峭壁最为同陡峭的地方有几个石洞里面的鸽子飞进飞出仿佛还有些当年的气息。

自从刘邦当了皇帝后这个小小的马场也就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后来一场洪水又将马场里淹了一遭因此吕泽活着的时候就决定将这个马场完全废弃了。

刘常满也是心血来潮到了大驰道那里后突然很怀念当初在吕氏马场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因此就带着萧尚、虫达和田亮三人一起回到了故地。

有关刘常满和这个破败荒凉的小山谷之间的故事萧尚还听叔伯辈们说起过但虫达和田亮可就一无所知了。见刘常满前来心里还很有些奇怪。

“唉想想当实初倘若没有我稀里糊涂的努力阿爹会不会还照样会走上他的道路呢?我那时候努力所做的一切现在看起来好象并没有改变什么呢。难道说我对大汉时代还是把握得不够好么?”

“象男女平等这种事情。我也早就想过仓猝间颁布可能起不了什么效果。但在我想来不管怎么说总会起那么一点点象征性地作用吧?谁知道到了民间竟然被当成了笑话来传播。”

“不过我总也做了一些改变吧?美洲不是被我提前开了吗?大汉帝国虽然不一定能永世长存。但大汉文明总是要比以前传播得远了一些我中国的疆土肯定要要更大一些吧!”站在自己最早开始“迹”的地方刘常满在心里仔细的总结了一遍自己长期以来做过的事情。

可是往后该怎么办呢?刘常满在心里想着。历史上两千年来中国治国的方略。大都采用地儒术或者是“内法外儒”。

历史事实也证明了儒术在农业社会里确实是一种很适合治国的方法。可是在刘常满心里对儒术有着一种本能的抵触和反感。

儒术所以是一种很适合农业时代治国的方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并非凭空产生的思想而是孔子孟子等人对农业时代生活的总结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成为了儒术。

或许世上地哲学思想和治国的方法论。都是这么产生的但儒术和中医一样其中的经验和总结的意味更重一些真正的理论基础却比较那啥。

在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对于“前辈”、“圣贤”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于权威的尊重达到了变态的境界。建国后关于“两个凡是”地辩论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刘常满看来儒术的本质其实就是对日常生活的总结和归纳并从中提炼出一些通行的东西。

然而后世对于儒术和儒家经典的研究应用很多时候。是极为教条根本看不到儒术地本质的。他们不是去按照儒术的本质从生活中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应用之。而是死搬孔子孟子这些人的话――甚至他们自己有些话也自相矛盾的。

当然任何一个思想体系取得压倒性优势后它自然会抑制其他思想体系的展。所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其他思想体系就慢慢衰落唯剩了一个儒术。

而没有了竞争没有了“从生活中提炼知识”这个根本给儒术输送养分儒术就在那里慢慢的腐烂一直到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地口号将儒术的根本彻底斩断儒术终于烂成一堆臭狗屎为止。

而在儒术本身的系统之内确实也有许多维护权威的说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就是其中著名地一条。

皇帝干了错事是要替他隐讳的;自己父亲杀了人那是绝对不能去告官的。本来这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确实说不上对错但等儒生们把它推而广之那就颇有以偏概全之嫌了。

再等儒生们把它最大化“为尊者讳永远正确为亲者永远正确”时上位者、前辈的权威被无限放大之后儒术就开始变成了一种具了。

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刘常满甚至有意的撇开儒家的东西治国。但当了这些年皇帝之后刘常满已经深深的现“儒”在中国它并非完全是儒术、儒生甚至不完全是儒家、儒教它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观念从远古至今几千上万年来缓慢养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俗。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并非创立了儒教而应该说他总结出了儒教。

孔子总结出来的那些东西是避不开绕不过的因为它就流淌在每个人的。不管怎么样中国最终都要走到儒教的道路上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决定的绝非人力可以扭转。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对儒教作一些改良了。幸亏这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的腐儒更没有那么多皓穷经的无聊傻冒老先生这个时候离孔子的时候还近应该还来得及吧?”刘常满心里想着。

见皇帝站在峭壁前望着鸽子飞进飞去。就是不言声三个臣子也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好了我们出吧今天晚上还要在单父吃饭呢!”站在自己最初起事地地方。刘常满终于想通了一个很大的关节心里顿时觉得舒畅了不少。见三个臣子都看着自己便笑着说道。

丰沛两地认识他们的人实在太多刘常满既然是微服当然无法前去。

不过单父可就不同了。虽说当初吕泽是单父县人但其实早就搬到了沛县起事后刘常满虽然去单父帮过一段时间的忙。可那个时候他只有不到十岁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倒也不虞有人认出。

单父的城市明显地比原来漂亮了不少。不光是城里城外的人口密度也明显的得到了增长。一路上看看庄稼的长势倒也还好刘常满的眉头慢慢的舒展了开来。

“大哥转秧呢?”刘常满大声的问着一个正在给春红薯转头一遍秧的农夫。

“是呀。公子有什么事情要问么?”见刘常满诸人衣饰不凡。那农夫连忙停下手中地活计站起来问道。

“大哥我就想问问你这红薯现在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呀?”见到自己推广的红薯种了很大一片刘常满心里挺高兴。当即问道。

“我这一片地都是沟滩好地又是春天种的侍弄得好的话一亩地产个一千多斤问题不大!”那农夫答道。

“那现在粮食够吃了吗?”

“够了够了!自打那年种了这田候瓜我们全家老老小小七口人就没再挨过饿!”那农夫笑道。

“那就好。什么时候等你红薯一亩收一千五百斤了我到你家吃蒸红薯去!”刘常满笑道。

“嘿。要是一亩收一千五百斤了我就磨了粉请你喝凉粉!”那农夫听他善颂善祷出言吉利。也很高兴的笑道。

要说起来大汉国的吃食这几年可是丰富多了。

这个红薯的产量既大种植面积又广推广开了不久刘常满就尝试着让人做了些红薯粉条来吃――这玩意在农村村村都会做非常简单。

不过磨出来粉之后刘常满当然就想到了当初在街上吃的“胖子炒凉粉”还有夏天在凉皮米线店里吃到的凉拌凉粉等等吃食当即就让御厨房里照自己说的样子做了出来。

要说这大内地御厨房果然不同凡响很快就将凉粉做好。于是从此之后的“寒食节”里京里的王公贵族们又多了一道美味。

不过制凉粉粉条的手艺实在简单得很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了随着红薯――也就是百姓嘴里的田候瓜了的扩大种植慢慢地全国到处都能吃到了。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一点不错。等老百姓用较小的努力就能够吃饱时他们的创造力当即就暴了出来。

先表现出来的当然还是在吃上。

汉十五年的时候因上年淮南两季都是十二成大熟百姓们的粮仓个个堆得满满的。谁知第二年阴雨连续数月许多家的粮仓都过了水。

有一家百姓地急忙把过水的粮仓腾出来后现底部的大豆都被水泡得胀鼓鼓的了。

阴雨天也没地方晒该百姓就开始全家吃煮豆子。可是湿了豆子地实在太多该百姓吃了数天也没吃完。顿顿吃同样的东西不免厌倦了于是他便把豆子扔进了磨面用的石磨里准备磨一下看会怎么样。

要说这石磨也是大皇帝从西域专门引进的百姓们脱粒磨面才有了更好的工具这一磨之下倒不要紧竟然把那些湿豆子磨成了浆!

该百姓一看这浆流了出来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只管煮煮看吧!谁知一煮之下现这东西吃起来很不错于是就告诉了邻居一来二去的就传开了。(河南名吃豆沫就是这么做的嘿嘿)。

再后来有人觉得那豆渣吃着不舒服又用细纱把它过滤一遍于是豆腐便被做了出来。

不光是豆腐自从刘常满教导百姓用油炒菜后许许多多的吃法都渐渐被现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6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