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十三章 皇位更替(下)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转眼间大汉国皇位传给刘裕已经半年了。【全文字阅读】因为大皇帝的妥善安排诸皇子都有了归宿自然也就没有可能再闹家务整出个“九王夺嫡”之类的闹剧了。

而半年之后刘常满也终于放心的把那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完整的交给刘裕了。

要说起来这方传国玺乃是当初李斯派人用和氏璧雕成的一枚玉玺献给秦王后就成了天下帝位传承的标志一如禹王的九鼎一般。等到了大汉朝这枚传国玺自然是归了高皇帝刘邦所有成为了大汉国的传国之宝。

大汉天子之位的传承中这方传国玺也是颇具象征意义的宝玺只有拿到了传国玺那才算皇位的传承正式完成了大皇帝刘常满的帝位也才真正的传给了自己儿子。

新丰城里今天是一片欢腾因为太上皇已经决定以后除了在长乐宫居住之外还会经常的回新丰城老宅子里住上一段。

大汉皇帝老了新丰城里的百姓们刘邦那一茬的自然是一个也没有了都是后世的小辈们。但不管怎么说新丰城。仍然是大汉皇帝的故乡之一而且距离大皇帝地陵寝也不远。

“等我死了好就近送进陵里还省事儿了呢!”太上皇经常这么笑着说。

按照大汉国的规矩在皇帝登基那天开始就要为自己建造陵墓刘常满自然也不例外他的陵墓。就建在咸阳城旁的白鹿原上。名曰安陵。皇后萧和妃子吕云已经先他而去。都暂时安在陵墓附近单等着大汉皇帝一旦移山陵时下墓陪葬。

“阿爹听阿妈说你要出去泛舟江湖?”刘裕听母亲说了此事后急忙前来问道。

“不错我正要和你说起此事呢。”刘常满慈祥的说道。看着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任事。刘常满的心里自然也是很高兴的。

“阿爹你年龄大了若要游玩就在长安关中一带转转也就是了。再说儿子还有许多事情要请益阿爹你一旦远行我可上哪儿找你去?”刘裕劝说道。

“裕儿你已经长大了。我看你当皇帝还行。用不着阿爹再在这里看着你啦!再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既然当了皇帝。就可以按照自己地意思来不必顾虑我。”

“我在长安城中朝臣们难免想着有太上皇地例子在那儿呢有什么事情我们找太上皇诉苦去。但我一旦出了京城他们也就没了依仗你才好放开手脚做事儿。”

“儿子当皇帝就得有个当皇帝地样子不要这么婆婆妈妈的啦!”刘常满见刘裕还要张口劝说便打断了他的话。

“再说你阿爹年轻的时候就想去看看咱大汉国天下的美景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终于得了空怎么说也得去把咱大汉国转上一半吧?老子的能耐你又不是不知道别说我现在还是太上皇就算什么也不是走在大汉国中还能吃了什么亏不成?”刘常满笑道。

“阿爹这我知道。不过你总得等着你的传记出来后再去游玩吧?”刘裕又想了一个理由劝道。就在阿爹准备要出游地时候刘裕这才现原来在自己的心里阿爹永远是自己最大的依靠一旦阿爹要出门远行皇帝刘裕竟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那好吧儿子就听你的一次不过等传记出来你可别再拦着我了。”说起自己的传记来刘常满倒也来了点兴趣当即答应了刘裕。

要说起来在中国一直流行“盖棺定论”但大汉皇帝在位期间打破了这个规矩。刘常满还没有退位时就让史官开始替自己修订传记。

用大汉皇帝的话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这个当事人还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地传记。不管什么样儿地传记在当事人死了之后再作那就有很多东西是永远也无法弄清的了。

不但如此大汉皇帝还要求对自己的传记一定要真实不要虚饰浮夸——不过大

也知道按照自己地身份地位想找一位完全记载真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小说bsp;“呵呵这个史官倒有意思瞧瞧把我夸的!”刘常满戴着老花镜子捧着自己的传记给范和项眉看。

“呵呵就是这个史官说你打起仗来比韩信还厉害呢!”范笑道。

“怎么咱皇上没有韩信打仗厉害么?那韩信为啥在咱皇上面前连一点手脚都动不了?”项眉却有点不服气。

“看看眉儿你说到哪儿去了。当初阿爹就亲口说过要论起行军打仗攻必克战必胜连他也比不了韩信更别说我了。我连阿爹也不如呢。”刘常满笑道。

“谁说你不如高皇帝就一定不如韩信了?韩信见了你哪次不是服服帖帖的?可他什么时候在高皇帝面前服帖过?这就好比你教我们下棋萧姐姐下不过吕姐姐吕姐姐下不过范姐姐范姐姐下不过我我却总是输给萧姐姐!”项眉却振振有词。

“咳要说起来了是韩信他和我对阵的时候还真没有赢过呢!”仔细回想前事刘常满也不禁笑了起来。

“那就算了不用让这史官改稿子了。不过这一段他说我在位期间天下百姓更富十倍于高皇帝时候总算是夸张了吧?”刘常满又问道。

“夸张?夸张什么别的不说就说我们老家那儿富了二十倍都不止!高皇帝时候我老家那里的根本连饭都不吃饱可现在过的都是什么日子?一天不吃肉他们就觉得跟没吃饭一样!”项眉说道。

她的老家当然就是项氏的源地项城原来生活得确实很苦不过现在正如她所说的那样百姓们几乎天天吃肉。

“是呀别的不说就说咱关中现在你到谁家去搜检一番都能翻出来二三十吊现钱这要搁以前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儿!”范也说道。

“就是嘛上次记得靖海王他们回来还说琉球岛上的百姓们靠甘蔗榨糖现在也是个个富得流油整个大汉国可不是比高皇帝时候翻了十倍么!”项眉又拉出一项佐证大有“你敢不信俺证据多得很”的意思。

“好好好我信还不行么?”大皇帝笑着又翻过了一页。

“你们听听这段呀他说因为我在位的时候百姓生活得很好日子过得富足安宁因此他建议将这统治的这段时间称为‘大汉盛世’你们说怎么样?”刘常满又笑着问道。

“好呀咱们这些年来大汉国百姓过的日子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我看他这个名字起得好嗯大汉盛世!”范和项眉齐声叫好。

“你们两个呀哈哈知道什么这大汉盛世可不能仅限在我在位的这段时间最好是裕儿在位裕儿的儿子在位的时候都是大汉盛世就这么一直盛世个一二百年的那才叫真好呢!”刘常满笑道。

“嗯嗯还是皇上说得好想得远!等有空了我跟裕儿说说去让他好好的做把咱大汉国的盛世传他个十代八代的!”范也笑了。

“是呀但愿天佑我大汉让大汉国的百姓们越过越好吧!”大汉皇帝在心里默默的替大汉国祈祷替中华祈祐。

《新汉书.大皇帝本纪》中这么记载道:“大皇帝一生文治武功皆臻极盛实乃千古人君之楷模也。唯大汉皇帝将自己传记之中称大汉国十二年到四十六年之间这一段为大汉盛世的说法自传记中剔除并谓后人曰:愿吾大汉国代代盛世可总称大汉盛世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67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