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新汉

作者:左角龙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章 沛公(上)

书名:新汉 作者:左角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7

原本充满了雄心壮志的吕氏马场诸人受了这当头一棒士气很是低落。【无弹窗小说网】三天后听说他们起事失败樊哙和刘邦一起绕过砀山来到了吕氏马场吕泽和刘常满连忙接住设宴接风。

席上都是至亲之人说起话来就不用转弯抹角的刘邦问起吕泽起事的情况吕泽直接告诉了刘邦然后又说道:“想那陈胜既无名声又非宗贵且是仓猝起事却能一呼百应筑坛称王。而我谋划了两年有余乃是有备而却连一个下邑都攻不下来这却是怎么回事呢?”

刘常满也正想着这件事情。陈胜吴广起义他记得很清楚书上说的都是陈胜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天下人“羸粮景从”但轮到了吕泽就会遇到这种情况呢?

前几天出兵的时候还当是自己改变历史的第一个脚印就要印在这名为“吕泽下邑起义”的大事件上呢谁知道直接无功而返在历史的大道上踩一脚的宏图大志直接流产。

“我也想不明白呀难道真应了那句‘亡秦三户兮英雄起楚?’的谶言?难道咱是魏国的所以不能成事吗?”刘常满随口说道主要是他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种情况。

“傻常满这些玩意那都是假的。什么狗屁的谶言儿歌!前几天下邳街上的狗屠赵老大来我这儿喝酒说起来那儿歌赵老大哈哈大笑说那是居巢那儿一个老头子编的!”

“这儿歌据说是刻在一个青铜鼎上被那老头认出来后才传唱开了的。其实那个青铜鼎上本来是赵老大买到家里装门面的上面根本没有字。那老头从赵老大那儿买去后又刻了些古文在上面一做一做的就成了上古谶言神谕童谣了!”樊哙笑道浑不知自己把刘邦的老底也一齐给揭了。

“阿哙话也不能这么说。”刘邦拦住了樊哙继续揭露下去的势头然后呷了一口酒说道:“大兄你虽到过淮阴但毕竟是做生意你又在魏地长大不象我经常去那边办案清楚楚人风俗。依我看来楚人生性好勇斗狠为人轻悍剽疾不惜生死所以极不愿受人管束。”

“你们可能不知道。很早以前的时候现在的东楚还是吴国的时候楚国有一个边邑叫作钟离和吴国相邻。这吴楚两国百姓都是以养蚕为业的经常出去采摘桑叶。”

“你说这桑树它可不知道自己这边是吴国那边是楚国它就正好长在边境线上。结果有一次钟离的一个丫头采这棵桑树上的桑叶时候吴国的一个丫头也来采桑。两个女娃娃互不相让都说桑树是自己这边的于是就打了一架。”

“结果两家怒而相攻楚国这家吃了大亏。钟离公一听大怒派兵越过边境把吴国那家人打死了数口。吴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于是把整个郡兵都调动起来又报了仇回去楚王听了又大怒又举国往攻吴国。”

“就这么一来一往的吴楚两国之间为这把桑叶结成了死仇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几十年死伤了数万人直到吴国被越国灭掉这才算完事。”

“你们别看这事儿听着跟笑话似的在人家吴楚从边邑百姓到吴楚将相可都觉着自己这么干那是理所当然的。而如今吴国已经成了东楚这习俗可是一点也没变。”

“你们想想蕲县全县人口不过五六万陈胜一起兵就来了一万五千多人攻打县城那就是九成以上的丁壮男子都拿起锄头铁锹跟秦国干上了咱这儿拿什么跟人家比?”

“咱这儿可不一样咱魏国原来是诸候中最强的这秦法倒有一大半是从咱魏国学去的所以说百姓早就习惯了。而且咱这儿的父老哪怕是乡里人心眼也多得很可不象人家楚国的乡里净是些实心眼的汉子觉得你好就掏心窝子给你。”

“所以呢大兄不必气馁楚人能以义集之以声招之但我们魏人只能以势驱之以利诱之。如今且稍安毋躁静待时机吧。”刘邦说完又端起酒碗来喝了一口。

“唉如今也只有如此了。天意难知不过人事我们还是要尽的。”吕泽苦笑道。

然而机会很快就来了。八月初二已经被提升为骑将的虫达带了一百名精锐骑士从陈县出往北边各地张贴陈胜王的命令。

八月十三沛县的城墙上就被贴上了一张榜文。榜是用布做成虽然有些潦草但却写得明明白白正是陈胜王的口气。

“张楚陈王有令:凡各地率众举事反秦者一律实授将军着领原部!凡各地官吏以郡县从义反秦者仍着以原职领各郡县!凡各地官吏有敢负隅顽抗、拒不从义者各地百姓均可自行杀戳以其献陈胜王者一律赐将军号金十斤!”

八月二十五又一张檄文贴在了沛县城墙上这张榜文文气了许多看来是陈胜王已经找到了善于文字的幕僚替自己润色了榜文。

“夏桀无道,成汤代之,商纣暴虐,武王伐之。今暴秦无道天将亡之而托其事于孤王。今令大将军葛婴将十万人取九江定大楚;令假王吴叔将二十万人伐函谷;令左将军宋留将十万人伐武关。秦亡之日不远凡诸豪杰故吏赞襄助义者孤岂惜裂土分疆王之候之哉?将相无种唯功是图。传檄天下咸使知闻!”

虽然榜文很快就被县里的更卒揭了下来但却已经在沛县掀起了轩然大波。父老们纷纷议论此事都不知道前景如何。而沛县的一干官吏当然更是着急了。

沛县原来的县令陈公因为年龄老大已经辞官回乡了新来的县令人称张公到任尚不到一年便出了陈胜起义的事件。

然而以前镇压起义叛乱不遗余力的大秦朝廷这次竟然毫无动静。陈胜已经尽占淮阳大郡筑坛称王了在朝廷的公文当中还是提也没提这场叛乱。见到这两张榜文之后张公的心里终于决定了该怎么做便召萧何前来商议。

萧何也正密切关注着陈胜事态的进展见张公召集自然一刻也不怠慢急忙前来县衙商议。

现在的情势是明摆着的对张公、萧何这些秦国官吏来说如果不响应陈王那么死亡就在眼前;倘若背叛朝廷那至少也要等朝廷平定了陈王叛乱才会说事儿所以在选择上其实是用不着考虑的。

和张公有所不同的是萧何、曹参的宗族都在沛县跑是跑不掉的不象张公是燕人还能只身逃亡。因此萧何、曹参更是坚决的支持张公起事以沛县属陈王先不说自己的死活把宗族给保下来再说。

但考虑到张公是外地人沛县人不会支持他;再加上沛县的军事力量实在太弱小仅有百余地方武装举事的话也不值得一提。所以萧何、曹参建议让张公写一封信前去招刘邦带着手下回来也好为沛县增加一点安全系数以防别的县趁乱前来攻占。

张公自然是同意了信写好后萧何就让夏候婴将信拿着前去交给樊哙由樊哙去砀山中寻找刘邦让他尽快回来。

与沛县城内紧张不安的气氛不同吕氏马场里更多的是兴奋。虽然上次进攻下邑失败但和刘邦密密商议了好几天后吕泽根据形势重新确立了展方向现在就等着机会来临。

八月二十七这天从芒砀山同时飞来的三只信鸽捎来了确切的消息:刘邦已经接到沛令张公的信让他带人回沛县准备起事以应陈王了。刘邦让吕泽作好准备一旦沛县成功起事吕泽就要按照原来商议的行事。

其实在陈胜起事不久后刘邦就从萧何那里得到了消息。但在衡量了自己的情况之后刘邦决定还是暂且蛰伏而吕泽攻下邑失败更让他验证了自己的判断。

四十八岁刘邦对于世事早就透彻洞明。在陈胜王已经率先举起大旗的情况下想在沛泗一带一举成功成为一方势力必须是自己的实力足以制服他人或是自己的名声足够响亮可以号召他人追随自己。

然而这两个条件刘邦都不具备。因此仔细考虑后他觉得深自隐藏待机而动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这个时候出山只能前去陈县投奔陈胜王帐下。听说名闻天下的张耳陈馀两人在陈胜帐下也没得到重用象刘邦这种当年连张耳面儿也不常见的低级门客去了也是白饶。

但等到樊哙拿着张公的信前往砀山来召自己回沛县的时候刘邦感到机会来了。这正是借助沛县力量壮大自己的大好时机。

而只要有了实力在这乱世之中便一切好说。因此刘邦立刻率领自己的人马跟着樊哙一起径直往沛县而来并放信鸽出去通知吕泽准备起兵行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5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