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6章 遣兴陶情,欺世盗名

书名: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4

后宫妃子有了身孕,皇帝自然不能再继续盘桓军营。

但即便如此,朱翊钧仍旧是等到将面前几大口箱子的赏银发放完毕,才挥手作别,从容离开。

直到出了京营,他换上一副笑逐颜开的模样,脚下生风,匆匆回宫。

这种事高兴的显然不止于皇帝本人。

回宫途中,频频有朝臣拦驾道喜,不胜其烦。

尤其到了大明门内外的时候,本就是各部公署集聚的地方,也不知是谁起的头,部院衙门、各寺各司的官吏们,蜂拥上前,递陈贺表。

紧随其后又遇到廷臣们散朝回衙,迎面而来。

整个千步廊直接被挤得水泄不通。

无奈之下,朱翊钧只好将司礼监太监跟中书舍人留了下来,收取贺表,自己则挤出笑脸与下朝的申时行等人应付几句后,抽身赶去西苑。

进了午门,才终于消停些。

“这阵仗,朕都怕有人哭天抢地喊上朱卡卡了,一个个的,弄得比自家添丁还兴奋。”

朱翊钧擦了擦额头的汗,回想着方才的场面,嘴上实在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孙隆亦步亦趋跟在皇帝身后,虽然听不懂前半句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凑到御前贺道:“这都仰赖陛下如天之德。”

“若非朝野内外人心归附于陛下,奴婢恐怕此生都无缘见得这般场面。”

可以说是拍马屁,也可以说是心里话。

太后将潞王留下膝下侍奉,整日被礼部上奏搅扰;郑王世子为皇帝亲自所邀入京,仍旧时常被朝官私下恐吓;以及如今后宫有孕,朝臣们这幅欣喜若狂的模样,不都是人心归附皇帝的结果么?

朱翊钧笑了笑。

这些人想法,他自然明白,皇帝有后,不止是家事,同样也是国事。

皇帝的子嗣情况,或许不会影响在位的时间,但一定会影响政治生命所持续的时间。

而如今吴婕妤有孕,至少说明了朱翊钧的生育能力没有问题。

朝臣们此刻都在低语着吴婕妤腹中的子嗣,实际上,却是在为新党进一步的地位稳固而振奋——十七岁零四个月且生育能力正常的皇帝,不出意外,好歹有个二三十年的时间。

“吴婕妤什么时候有孕的?太医怎么说?”

思及中医把脉未必准,朱翊钧再度确认道。

孙隆脱口而出:“吴婕妤上次月事是十月十三来的,之后整个冬月都未来,上月中便寻过太医把脉了,直到今日,脉象才分明。”

朱翊钧仔细听着,默默点了点头。

十月下旬的时候,他中出过吴婕妤。

受孕有个四五十天的话,中医诊脉相对来说也比较准确。

“诊脉的太医额外再赏十两银。”朱翊钧朝孙隆吩咐道,“还有,告诉太医院,别给吴婕妤开那些安胎补气的汤药。”

是药三分毒,尤其是没有经过双盲,效用不明的药,更尤其是对于胎儿。

能不用自然最好。

孙隆只当皇帝疑心重,信不过太医院,也未作它想。

他应了一声是后,想了想,又追问道:“陛下,那药膳呢?”

朱翊钧当即摇头:“食补就够了。”

孙隆默默记了下来。

朱翊钧对孙隆很是放心。

与张宏、李进这些太监不同的是,孙隆儒化得更为彻底。

其人不仅“多学善书”,为人也可称得上“守身持正”。

前几年履任江南织造局,也难得不怎么贪污,无论士林,还是民间,口碑都甚好,甚至得了个“从容儒雅,盖事办而民不扰”的风评。

可以说,其人的道德文章,比某些士大夫,读得更为深信不疑。

朱翊钧又嘱咐了一些相关的事情。

一行人边走边说,很快便到了西苑。

“两宫母后在乾光殿?”朱翊钧随口问道。

孙隆连忙上前一步:“陛下,两宫太后现下正与吴婕妤一道,在清馥殿焚香祈福。”

说着,便快步走到皇帝身前,侧身引路。

……

西苑,清馥殿中。

清馥殿是嘉靖年间于西苑所建,为世宗皇帝供奉道祖所用。

世宗皇帝驾崩后,拆除了大半,直到隆庆年间,穆宗皇帝宠爱如今的李太后,又略作修缮,增奉了佛祖、菩萨等。

到了现如今,已然是不便频繁出宫的后妃们求道拜佛的专门场所。

当朱翊钧赶到的时候,殿内正梵音大作,烟熏火燎。

吴婕妤跪坐在佛像面前的蒲团上,双手合十。

李太后手持净瓶杨枝,往吴婕妤头上点着甘露。

陈太后正向真武大帝焚烧经书,欠身作揖。

内臣宫女见得皇帝入殿,连忙行礼。

“陛下。”

“万岁爷。”

朱翊钧伸手在面前扇了扇,让众人起身的同时,顺便掸开面前的熏烟。

他走到两宫跟前,朝着背对自己的两宫太后,恭恭敬敬行礼问安:“孩儿向母后问安。”

两宫置若罔闻。

直到陈太后向道尊作完揖,才回过头来看向皇帝。

她笑着伸手将皇帝扶起,颔首示意:“我躬安。”

李太后那边也点完了甘露,放下了手中净瓶。

她走到皇帝跟前,口中埋怨道:“该我问皇帝的安才是,遇刺这么大的事,也不回宫跟为娘报个平安。”

说着,李太后伸出手,四处揉捏皇帝的胳膊:“怎么样?有没有伤着?要不要让太医再看看?”

这模样,朱翊钧也难免升起一丝温暖——李太后不懂什么叫趁机改制,只关心儿子身体有没有事。

他按住李太后给自己捏得生疼的手,温声道:“娘亲宽心,孩儿无事的。”

李太后尤然不肯放过,坚持道:“不行,需得唤太医看看。”

“听闻当初武宗皇帝落水后也总说无事无事……”

朱翊钧无奈,武宗那都咯血了,能一样么。

但他也没硬犟着,从善如流地应了下来:“好好好,孩儿明日便传唤太医,好生望闻问切。”

李太后这才肯松开手。

这时,吴婕妤也迎了过来,软声朝皇帝行礼:“臣妾拜见陛下。”

朱翊钧转头看去。

四年下来,吴氏姿容分毫不减,眉如青山黛,皓腕凝霜雪。

眉眼朝自己看来,便似有盈盈秋波,摄魂夺魄。

实在百看不厌。

朱翊钧好一会才回过神。

他连忙伸出双手,轻轻扶住吴婕妤:“有身孕了不妨慢些。”

就差直说不要这么大幅度,意思意思就得了。

陈太后脸上笑意不减:“皇帝成婚四年余,孕育元婴,实在国家大幸。”

“为保平安降生,皇帝也礼敬一番世尊道祖吧。”

李太后闻言,也跟着点了点头,随后扭过头唤人取来祭拜用的香,亲自交到皇帝手里。

自知在传统习俗上与父母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朱翊钧,丝毫没有排斥的神情,利落取了香,恭敬上前一拜。

嘴里喃喃有词:“老佛太祖高皇帝、真武成祖文皇帝、飞玄世宗肃皇帝……”

祈福,上香,作揖。

朱翊钧流畅且一丝不苟地敷衍完两宫太后。

而后他才转头轻声对吴氏开口道:“殿内烟熏雾缭,婕妤先去外面透透气。”

吴婕妤在宫中数年,自然也明白事理。

情知皇帝要与两宫说正事,便盈盈一礼,默默往外退了出去。

“为娘有意捐赐银五千两,与工部修建涿州娘娘庙,为吴婕妤腹中子祝厘祈福。”

“娘亲,去年户科给事中赵参鲁才为此事伏了阙,言说发银建庙以奉佛祈福,尽皆诞妄,北虏南寇,残破地方,输税浚河,卖鬻妻子,孰禳灾乎?让朕实在下不来台,依朕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修桥铺路罢,胡良河及北关外桥梁,年久失修……”

“……祭告自然为时尚早,本宫只是让驸马都尉许从诚去天地坛祈福而已。”

“吴婕妤在母后身边多有不便,迁居素玉宫吧……”

随着吴婕妤缓缓走出殿外,里间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她在殿门处顿足略略站了一会。

直到太监过来为她批氅,她这才回过神来,拾级而下,默默举目看起雪景来。

雪景从来都雅俗共赏,美不胜收。

一会儿,她便入了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

“看什么呢?”

一道声音在耳畔响起,吴婕妤蓦然回神。

这才发现清馥殿殿门大开,两宫仪仗已经不见了踪影。

只有皇帝站在自己身侧,顺着自己的目光张望。

她下意识就要行礼。

身子却被皇帝一把搂住。

“朕才说了,姐姐动作慢些。”

朱翊钧扶住吴婕妤的腰,轻声道:“两宫母后方才与朕说好了,今后姐姐搬到素玉宫居住,不必再侍奉身旁了。”

“姐姐眼下先随朕回万寿宫,等素玉宫收拾出来。”

吴婕妤睫毛微微颤了颤:“青林翠葆深於沐,总是天家雨露膏,都是陛下隆恩,臣妾实在愧受。”

“再者,侍奉慈圣太后其实没甚不好,也省却许多麻烦。”

朱翊钧闻言,不由笑了笑。

招呼了一声随行的内臣,便拉着吴氏往万寿宫的方向携手漫步:“没什么愧受的,情是情,恩是恩,前者只需姐姐体会,后者正要外人看着。”

“朕若是不赏姐姐,反倒让外人说闲话了。”

“还有姐姐父母,朕也会有所封赏。”

听了这话,吴婕妤脸上肉眼可见泛起些许柔情。

皇帝这张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让人难以招架。

两人走得极慢,吴婕妤往皇帝身上靠了靠:“陛下,臣妾并非以退为进,实是骤然隆恩加身,唯恐忘乎所以,反倒失了圣眷。”

说到这里,朱翊钧意识到了什么。

他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家里人犯了事?”

吴婕妤沉默片刻,缓缓颔首。

揭发妻族的复杂神情跃然于精致的脸庞上,实在我见犹怜。

朱翊钧见其这幅模样,心中不由叹了一口气。

好在有武清伯常年拖后腿,他对于这种事抗性提高了不少。

朱翊钧没有太多责备的神情,仍旧温声追问:“姐姐先说与朕听。”

吴婕妤抿了抿嘴:“上月,臣妾未来月事,除了唤来太医把脉之外,还与娘亲诉了苦。”

“孰料臣妾父亲听闻后,回去便四处与人说臣妾定然是怀上了龙种。”

朱翊钧揽住吴婕妤的肩膀,静静听着。

“前日,娘亲入宫,与臣妾说起近来府上门庭若市,送田送银,络绎不绝。”

“甚至衍圣公家也上门拜见,将顺天府的部分土地,诡寄在了我家名下。”

吴婕妤一边说着,一边小心打量皇帝脸色。

朱翊钧见多识广,脸上并没有什么怒意。

他只是难得露出一丝惊愕:“孔家在顺天府也有地!?”

孔家兼并土地他自然知道。

这几年德王年年遣人入京诉苦,说孔尚贤占了王府九千亩不肯归还。

万历四年的时候,鲁王也上章,告状孔尚贤唆使豪右,侵夺曲阜、郓城、阳谷等地田亩。

还有御史许三省上奏,说孔家与豪右之间争夺邹县田亩,发生械斗,死了七名家丁、游侠。

身为邹县知县的孔尚贤,颠倒黑白,公器私用,将对头治罪下狱,侵夺了田亩。

出于这一堆的破事,山东巡抚王希烈当年便力排众议,请求罢免孔家世袭的邹县知县一职,命兖州府同知管理县务,知县只辖林庙。

也正是因此,王希烈哪怕暴毙在任上,鞠躬尽瘁,在山东仍旧被抹黑得体无完肤。

朱翊钧早就想对孔家这些波旬开刀了。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再没有比眼下度田更名正言顺的时候了。

甚至于,这次度田,孔家本就是重中之重。

只是,他本以为孔家只是在山东横行也就罢了。

没想到竟然都兼并到顺天府来了!

敢情历史上李自成瓜分给佃户的所谓崇祯岳丈挂名的田亩,原来是孔家的!

吴婕妤小心翼翼应着皇帝的话:“陛下,顺天府其余州县臣妾也不太清楚,衍圣公家只是将武清县一万四千三百亩交托给了我父。”

“还望陛下恕罪!”

朱翊钧从鼻腔里哼了一声。

怀柔伯多占一千亩,就被杖死在了县衙里,现在看来,心里恐怕觉得冤死了。

也难怪刘世延这厮为施光祖鸣不平。

果真是小巫见大巫。

见吴婕妤朝自己看来的忐忑眼神,朱翊钧收起了思绪:“朕知道了,姐姐能将此事说与朕听,可见夫妻一体,更甚娘家,朕怎么会责备姐姐呢?”

“姐姐不必担心,这事朕自有计较。”

皇帝抚摸着怀里吴婕妤的脑袋,温声细语。

面上却偏转过头,朝身后的孙隆投去眼神。

随行的孙隆看着皇帝微微眯起的眼神,心领神会,默默退了下去。

……

入夜。

万寿宫中,灯火通明。

朱翊钧仍旧在伏案疾书。

在京营厮混几日,自然有不少奏疏积攒。

哪怕从午膳后一直坐到入夜时分,桌案上的章奏,仍旧还有一摞小山高。

大学士申时行以三年考满,荫一子给与诰命。

加,户部尚书王国光太子太保。

加,故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马自强太师,赐修牌坊一座。

允御马监秉笔张诚所奏,转行太仆寺,再选骟马三千匹送监调习以备护驾。

赐山阴王朱俊栅,四书五经集注各一部,所建书院,赐额名乐善;赐辅国中尉朱蕴桦,代数集注、几何原本各一部,所建炼铁高炉,赐额名安善。

赐播州故宣慰使杨烈祭葬,从其子杨应龙所请。

命驻龙江造船厂靖海伯朱时泰,护工部、漕运衙门,试行远洋船只。

以上种种,都是内阁处理不了的事,只能皇帝亲自过目。

桩桩件件批阅下去,时间过得飞快。

恩?

朱翊钧正翻看着一道奏疏,下意识发出疑惑的一声。

他看向一旁掌灯的张宏,开口问道:“潞王要出宫就府?”

张宏眼观鼻鼻观心:“前日就在说了,应是今日刚拟好奏疏。”

朱翊钧手上顿了顿。

片刻后,他才叹了一口气:“母后同意了?”

他其实不太介意这个弟弟在大本堂多上几年课,他可不是建文,更不是代宗,潞王这乖乖弟弟,也没资格斧声烛影。

奈何帐下的人一门心思为君分忧,他也不好在这种事情上刚愎自用。

张宏点了点头:“得知吴婕妤有身孕后,慈圣太后便允了。”

朱翊钧默默瞥了张宏一眼。

这是时间顺序,但未必是因果顺序。

张宏既然能说出这话来,只能说,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在这事里面恐怕也没少使力。

朱翊钧心知肚明,却也没挑破,只提起朱笔在奏疏上轻轻一勾:“让工部选址府第罢。”

张宏迟疑片刻:“陛下,银子还是宫里出?”

“昨日,为潞王府第以及寿阳公主大婚,慈圣太后昨日去户部讨银二十万两,已经被户部给挡回来过了。”

寿阳公主皇三妹朱尧娥明年就十六了,也快到大婚的年纪了。

加上潞王的府第,都是烧钱的出项。

朱翊钧愣了愣:“宫里不是还有一百九十万两?”

张宏一时哑然。

片刻后,他才小心翼翼点了一句:“陛下,隆庆六年时,宫里存银尚有三百七十万两……”

八年净出一百八十万两啊……

朱翊钧挠了挠脖子。

片刻后,他摆了摆手:“这次刘世延谋逆一案,抄家不要让外人来分了,就用来支这两项。”

张宏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还有寿阳公主的婚事,大伴明日也让礼部开始物色驸马。”

只听皇帝再度吩咐道。

这是题中应有之意,张宏自然恭谨应是。

便在这时。

殿外传来动静。

张宏告罪一声,退了下去。

朱翊钧也不在意,继续批阅其奏疏。

不一会,张宏领着蒋克谦走了回来。

“陛下。”

朱翊钧头也不抬,开口问道:“事情查清楚了么?”

蒋克谦毫不拖泥带水:“查清楚了,吴婕妤所言确有其事。”

朱翊钧抬起头,停住了手中的朱笔。

蒋克谦顿了顿,接着道:“而且,除了吴婕妤家,孔家人还找上了皇后家,将顺天府三万亩良田,半寄半送给了刘家。”

“这是孔承德的口供。”

说罢,便从袖中取出一沓文书。

除了手印和画押外,还有些许血迹,昭示了孔承德所受的皮肉之苦。

张宏小步走了过去,将口供接到手中,恭谨呈到了皇帝面前。

朱翊钧沉默着看了片刻,并没有去接。

“唉。”

朱翊钧悠悠叹了一口气。

难怪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对后宫相争全然没概念的朱翊钧,这时候才意识到,什么叫猝不及防。

他轻声朝蒋克谦问道:“吴婕妤知道皇后家受了田亩么?”

蒋克谦犹豫片刻,用一种不太确定的语气回道:“或许不知道,但据孔承德的供述而言,两家之间应当互相能猜到一二。”

朱翊钧缓缓点了点头,心中有数后,他也没有在后宫的事上继续纠缠。

“颜、孟两家呢?”

圣人世家一般是不能随意入京的。

哪怕想入京办事,也得朝廷允准。

今年三家人入京,是礼部有请——“幸学有期,衍圣公孔尚贤、五经博士颜嗣慎、孟彦璞,并老成族人孔族五人、颜孟族各二人,俱宜行取乘传至京。”

蒋克谦点了点头:“具体不太清楚。”

“不过据孔承德所言,颜、孟两家也有些田亩在顺天府,但是不太多。”

朱翊钧不由啧了一声。

要不怎么说度田向来得不到舆论支持呢?

这些套着圣人世家皮的豪右,领衔兼并,怎么可能支持度田呢?

朱翊钧转头看向张宏:“何心隐现在在哪儿?”

晾了这么久,也是时候见一见了。

张宏思索片刻,答道:“还在顺天府受审,陛下要召见么?”

朱翊钧沉吟片刻,点头道:“让他明日入宫面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6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