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7章 四不两直,克尽厥职

书名: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4

万历七年,十月十八,大雪。

正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按这样说的话,朱翊钧自从登基以后,就与好时节无缘了。

总有那么一二闲事,挂在心头。

譬如今日,哪怕习武,也有处理不完的政事,接见不完的奏对。

景运门外,校场。

朱翊钧挽起一把通体乌黑的长弓,呼吸均匀,弓弦紧绷,认真地瞄着五十步外的靶子。

郑宗学站在皇帝身旁,继续说道:“……校阅拟定在正月二十二,至于人数、哪几营、流程这些具体的条陈,王阁老还在与顾总督商议。”

咻!

朱翊钧猛地松开手指。

箭矢脱弦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勉强嵌入箭靶边缘。

“阅兵的事,你多上点心。赵用贤要调去浙江与倭寇征战了,朕准备让赖廷桧接任京营右参谋,他赴任前这一个月,你先一肩挑着。”

朱翊钧将五力弓放下,又拿起一张六力弓——明朝一斤约为595克,九斤四两则为一个力。

多了一个力,弓弦拉开的时候,便没有之前那般饱满了。

朱翊钧手臂有些颤抖,认真瞄了起来:“趁着阅兵这个机会,将吃空饷的勋贵将官顺道清一清,你是文官,来做这个事,比顾寰方便。”

十万人的京营,总免不了有人吃空饷。

每过个三五年就得查上一遍。

郑宗学正要说话,便听弓弦嗡嗡,一道箭矢擦着箭靶,往后飞去。

他见着弓箭落地,朝皇帝拱手道喜:“这一箭之远,当有一百二十步!可见陛下已足有六力,实乃文武双全!”

皇帝训练是按照京营的标准来的,距离要求为一百二十步及格,一百六十步上佳。

而力道上,则分上中下,上力为一百二十斤;中力为八十斤;下力为六十斤。

皇帝能拉六力弓,射一百二十步,已然是达到了大头弓兵的标准。

虽然脱靶了,但是陛下射的远啊!

武德昌隆!

朱翊钧没好气瞥了一眼郑宗学:“伱这厮也变成佞臣了,没见朕练准头呢?”

老实说,他这样瞄半天的准备,肯定做不得数。

譬如武举的考试标准,便是步射移动靶八十步,十二连发中一半。

所以,朱翊钧现在只能说是力度以上,准头未满,半步大头兵是也。

郑宗学面对皇帝的调侃,只是坦然道:“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顺从皇帝,也是怕皇帝无聊。

朱翊钧听了这话,也是没绷住表情,噗嗤笑了出来:“朝臣都是用典故劝谏的,你倒是用来讨朕开心了。”

这话是宇文士及说的。

唐太宗看见一棵树,随口赞了一句好树,一旁的宇文士及便战吼起手附和,啊啊确实太好看了。

太宗无语表示,你这样很像佞臣啊,宇文士及于是便说了郑宗学这番话——可见,能让领导松弛下来,才是真正的心腹。

当然,郑宗学并不是单单在讨好,更多的,还是拿唐太宗勉励皇帝。

南郊一事之后,这些帝党对皇帝的期望,越来越高了。

郑宗学讨了个趣,也没得寸进尺,片刻后便敛容说回正事:“这几年虽然将泰半不听号令的勋贵都打发去了五军都督府,但吃空饷这事,恐怕得追到营官头上去……”

“臣力有未逮,还需一干副将、参将倾力配合才是。”

他这个京营左参谋,可以说是如今的常务主官了,位卑而权重。

但毕竟是文官,掌控力始终不足以深入到中下层。

朱翊钧没有说什么朕只要结果这种话,反而表示理解:“所以,朕打算趁着阅兵这个契机,让一干副将、参将、游击将军、佐击将军,与朕一同上上课。”

“届时拿出皇帝的名头,替卿劝诫一二。”

给副将参将做工作,自然不全是为郑宗学查空饷铺路的。

更是还是他如今年岁渐长,对于掌控京营,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

文臣控制到内阁与廷臣,武将,就需要深入到京营一干副参——一营一将,三十营就是三十人,并不算多。

郑宗学一怔:“上课?”

朱翊钧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弓放下:“戚继光、殷正茂、俞大猷一干帅臣、总兵官,在浙江、两广、福建都领兵甚久了,该调任的得调任,该养老的得养老了。”

“回京述职时,正好在京卫武学领份差遣。”

“毕竟……朕儒经学得差不多了,也该学学武经了。”

郑宗学闻言,忍不住提醒道:“陛下,近年日本内战,我朝沿海逃难来的倭奴也一年比一年多,眼下沿海的帅臣总兵一齐调任,还是小心为上。”

并非倭寇战斗力有多强。

而是这玩意儿跟黑奴一样,价格便宜,浙江福建的士绅招揽起来极其简单。

要是某些别有用心之辈,瞅准帅臣、总兵官调任的空档,故意闹出什么乱子,那就不妙了。

朱翊钧嗯了一声,解释道:“殷正茂总督的差,已经让张学颜去接了,浙江与福建的事,自有定安伯与栗在庭收拾。”

这都是早有考量的事情。

上海市舶司与福建市舶司快要通船收关税了。

放权下去是最后关头不得不为的事。

所以,朱翊钧将福建一省军政大权都交给巡抚栗在庭不说,更是干脆将高拱这个前首辅,使唤去浙江发光发热。

两人说话的功夫,朱翊钧突然瞥见魏朝领着申时行走了过来。

朱翊钧见状,便开始赶人:“先这样吧,年前朕会抽时间巡视京营,你替朕将一干副将、参将的案卷备好。”

郑宗学闻言,当即躬身告退。

他转过身的功夫,才看到申时行,退避到一旁,拱手见礼。

申时行颔首以作回礼。

两人错身而过。

申时行来到皇帝跟前,恭谨下拜:“陛下。”

朱翊钧无奈放弃了练剑的想法,原地扎起马步来。

申时行见状,开门见山说起来意:“陛下,出巡顺天府的事,能否暂缓一二?”

朱翊钧皱眉:“暂缓?前日常朝上,不是已经议定了么?”

申时行小心翼翼回道:“陛下,国家多事,朝臣致仕了一百余人,近来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常朝更是片刻离不得陛下英武决断……”

朱翊钧摆了摆手,直接打断了这厮:“申阁老稀泥和到朕的头上了是吧?”

申时行一噎。

他无可奈何地请了一罪后,终究还是将实情道了出来:“陛下,新任顺天府尹王之垣,昨日才到任,说是要熟悉衙门事务,暂时无暇陪同陛下。”

“顺天巡抚胡执礼,方才也寻到内阁,说陛下巡顺天府,下面州县颇有些人心惶惶,为免届时闹出事端来,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汪宗伊上任礼部后,也说陛下此行轻佻,万万不可……”

朱翊钧一个泄力,马步当即便站不稳,踉跄着站了起来。

他实在忍不住,拿手指点了点申时行:“申阁老,你我君臣才是一体,内阁不能总是与外面方便,反而让朕束手束脚。”

申时行欲言又止。

朱翊钧接过热巾擦了擦汗,看着申时行摇了摇头道:“朕长居深宫,本就没见过世面。”

“你口中的英武决断,多是朕管中窥豹,勉强抉择而已。”

“往日也就罢了,如今度田清户这种干涉国本的天大事,又岂能连窥管之举,都要再三推阻朕?”

“哪怕内阁要为文臣表率,调济折衷,也应当是好生与他们说理,诚心劝服,如此为上下做桥梁才对,怎么能风往哪边吹,人就往哪边倒呢?”

朱翊钧语重心长教育着捣糊匠。

申时行的才智无可挑剔,就是性子实在太软。

受皇帝欺负也就罢了,往往还会向朝官妥协,你小申到底跟谁混?

申时行心中无奈。

要皇帝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老朱家的皇帝,没一个省心的,不是出宫乔装打仗,就是出宫勘察风水。

哪次不是满朝文武都出言反对?谁支持不得被骂个狗血淋头?

还诚心劝服,要这么好劝服的话,也没见有人给皇帝劝服不是。

申时行心中腹诽不已,面上还是诚恳认错,恭谨下拜:“陛下教训的是,臣这便回去重新安排。”

他正要告退离去,突然又听皇帝叫住了自己。

申时行疑惑抬头。

只见朱翊钧转过头,朝蒋克谦、李进吩咐道:“玉田伯、李大伴,带人去顺天府净道清场。”

两人应声而去。

申时行惊讶看着皇帝:“陛下……”

朱翊钧摆了摆手:“申卿,站在此地不要走动,待朕换个常服。”说罢,也不管申时行的呼唤,转身而去。

……

顺天府衙门。

新任府尹王之垣坐在大堂上,不断翻阅着卷宗,愁眉紧锁。

顺天府的卷宗,实在太杂太乱了!

肉眼可见烂账一大堆,最早能追溯到十年前的孙一正在任时期,此人贪墨也就罢了,由此带来的田亩纠纷、发出去的盖有衙门印章的非法通行证、拖欠商行的银两,数不胜数,七年来根本没人解决!

而涉及到田亩、户口的案卷,不是一个数字传十年,就是这里少一页那里缺一册,显然是下官敷衍,上官放任,乃至故意抽走紧要案卷。

奈何前任府尹金立敬以主动结束政治生命的方式,与皇帝一笔勾销了,他也不可能将人抓回来问明白。

至于其余乱七八糟的事,更是数不胜数。

譬如朝廷从浙江等地迁徙入京的三千八百余富户,在黄册中消失殆尽。

或者今年从外省迁入攀附学籍的人家籍贯混乱,本是富户籍、商籍,莫名改成了生员籍等等。

全都无从追究了。

这样的情况,跟从头丈量一遍田亩,重新挨家挨户清点户口,有什么区别?

王之垣深感棘手之下,不由叹了一口气。

顺天府向来有小九卿之称,多是朝臣的跳板,五日京兆便是这个位置的真实写照。

即便在万历元年皇帝下诏规范所有官吏在任的任期后,有所改善,但却已经有种积重难返的意味在其中了。

哪怕任期五年,谁又能将这些十数年的烂摊子处置妥当?

大多在任的府尹,想的都是“不如不做”。

就像传言中金立敬致仕时所说的一样,身不由己,不如致仕痛快。

“王京兆,这是隆庆五年,孙一正在任时统计的丁口。”

一道声音唤醒了王之垣的沉思。

他抬起头,见到治中抱着一沓卷宗从侧堂走了出来。

王之垣连忙起身接住:“劳烦常治中了。”

治中好歹是五品属官,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常春乔连忙回道:“当不得劳烦,能与王京兆共事,是下官的荣幸,京兆当初一句‘与众为政耳’,一度让下官引以为楷模。”

王之垣在官场不太受待见,但是在民间的声望,可用“万家生佛”一言以蔽之。

均徭役是王之垣一以贯之的政见。

昨日方一上任顺天府,便公然宣称自己“志在抑辇毂通侯、阉尹贵戚、名豪,而还赤县元元之民于起色。”——志在抑制贵人,让百姓休养生息。

在度田清户的关口上任这种人物,自然是让属官们两极分化。

府丞郭廷梧,连夜跑的关系,今日一早调到太常寺去了。

而刚七月才从地方上升至顺天府的常春乔,则迫不及待贴了上来。

王之垣听到下官恭维,礼节性地笑了笑。

他正要客气一二时,突然听得外间一阵喧闹。

两人齐齐朝外看去。

只见一干锦衣卫、厂卫,鱼贯而入。

王之垣眉头紧皱,放下卷宗迎了上去。

他今年五十三,一张国字脸,天庭饱满,不满之色略微显露在脸上,便透露出凛然正气。

刚走到大堂外,还未来得及呵斥,便看清楚来人的脸面。

心中瞬间一惊!

王之垣脸上兴师问罪的神色收敛一空,慌忙转身回转大堂,朝面色不解的下官解释道:“玉田伯跟厂督领的头,必然是皇帝来了!”

“快,整理下仪容!”

话音刚落。

便听得三声净鞭响起,紧接着一道阴柔的声音传入大堂:“皇帝驾兴!官绅恭迎!草民俯伏!”

一个晃神的功夫。

大堂之中的两人,便看到一道身影众星拱月般,缓缓出现。

王之垣与常春乔慌忙在身上胡乱扯扯拍拍,搓着脸,快步走到了大堂门口。

两人神情严肃而恭敬,一板一眼地下拜行礼。

“微臣顺天府治中常春乔,见过陛下!”

“陛下亲临,臣惶恐!”

王之垣三品大员,自然不需要自我介绍。

朱翊钧迈步从外走了进来,目光好奇打量着顺天府。

说起来,这八年间,他出宫的时候屈指可数。

也就午门外的六部衙门,王世贞的山庄两次——南郊祭祀走的御道,甚至都算不上宫外。

憋闷肯定免不了,毕竟紫禁城也就这么一点大。

以至于此刻哪怕是个衙门,朱翊钧都忍不住兴致勃勃看了好半天。

他意犹未尽收回目光,步入大堂,笑道:“是朕来得突然。”

说罢,伸手虚虚一抬,示意两人起身。

王之垣起身之后才看到申时行,按下心中情绪,颔首见礼。

“咦?”朱翊钧看向顺天府治中,露出回忆的神色,“朕之前是不是接见过治中。”

常春乔连忙回道:“回禀陛下,臣是万历二年入京面圣的四川江油县知县,今年七月升至顺天府治中。”

朱翊钧恍然。

一经提醒,他倒是想起来了,万历二年那一批考成法上佳,跟戚继光一同入京的地方官。

这厮便是当场揭发上官的县令——也是海瑞巡抚四川的由头。

朱翊钧忍不住感慨道:“七品到五品不过五年时间,看来常卿之后这几年也没有辜负朕望啊。”

别看三年一级很正常,但到点就升是天之骄子的特权。

也只有翰林院出身的进士,才有这种资格。

像这种苦哈哈县令,往往都是在六七品打转一辈子。

常春乔脸上有些自豪又带着拘谨:“臣微末才学,区区举人,全赖陛下治国有方,海巡抚信任,吏部考成法公道,才有臣出头之日。”

虽然当初揭发上官,以立功升至从六品。

但这都是小节。

主要还是得了上官看中。

朱翊钧笑了笑,这话当然不对,能得海瑞看中的,不就是本事?

但他自然不会跟微末小吏客套这些话。

朱翊钧随口问道:“四川度田,情况如何?”

四川是重点照顾的布政使司,让海瑞提前数年去的。

希望不会太差。

常春乔思忖片刻回道:“陛下,臣也不甚清楚,臣离蜀时,度田清户才刚开始。”

“彼时都还算顺利。”

朱翊钧不由颔首,还是海瑞靠谱啊。

他施施然坐在大堂正位上,一边打量桌案上的卷宗,一边开口问道:“这两科的进士,去了之后做得如何?”

这种事,吏部自然也会上报。

但不一样的视角,总归还是要听听的。

常春乔犹豫了片刻,还是实话实话:“优劣参半吧”

“像李三才李参议、李坤李府君,无论在官场,还是民间,声望都极好。”

“也有进士去了之后,要么能为不足,要么心中不忿,将事情弄得极差。”

朱翊钧啧了一声,忍不住感慨了一句:“李三才倒是有些出乎朕的意料。”

这厮眼高手低,但厉害就厉害在会看碟下菜。

弄得王锡爵经常慕名给这厮写情书。

海瑞的来信更是说,若是今年再无所出,便要收李三才做干儿子了。

属实有点大明魅魔了。

朱翊钧摇了摇头,将这些事抛诸脑后,朝王之垣问起正事来:“王卿在筹谋度田清户事宜?”

王之垣走到皇帝近前,回道:“陛下,臣正在看隆庆五年统计的丁口。”

朱翊钧哦了一声:“如何?”

王之垣叹息一声,无奈道:“恐怕要从头再来了,这一卷统计,全然做不得数。”

朱翊钧疑惑:“为何?”

王之垣思索片刻,想着如何跟皇帝解释。

半晌后,他才开口道:“陛下,会典原载顺天府户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有奇,而隆庆五年,孙一正所统计的数目,总括实在人丁止十四万七千三百有奇。”

“竟只剩两成!臣实在不敢取信!”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1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