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0章 今亡亦死,死国可乎

书名: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4

天色如墨,浓稠欲滴。

空中仓促地打起了雨滴,高府大门外的拼杀,在阵雨朦胧中愈演愈烈。

雨水的气息裹挟着血腥气,漫无目的地卷入高府。

隔着大门,还能看到外面分成两团,正在厮杀,白色城砖上溅染了血色。

休休之声,厉啸不绝。

“杀!”

锋锐的箭镞泛着寒光闪过,就是数名腕缠白巾的亡命之徒倒地。

刀戈枪剑冲撞在一块,噗噗噗声不断,伴随着鸣啸、碰撞、咒骂,双方眨眼间碰撞数次,阵型散乱,搅在一团。

只是片刻,横错交抵的尸体落下,血浸透了地面,又被砸落的雨滴裹挟,渗入地下。

……

与此同时,高府后门外的巷道,一队身着黑色玄甲的队列,宛如一条蜿蜒游行的黑蛇,由远而近,急行不止。

“巡捕盗贼!逮治奸民!无辜散开!”黑色玄甲的队列居于前方的两人口中呼喊不断,在前开道。

惊得寻常百姓狼狈躲避,仓皇归家,巷中的民房紧闭,道旁府邸看门的家丁掩门张望。

惊得为临近年关而悬挂上的大红灯笼,无风而动,倒影出影影幢幢。

身着黑色玄甲的军列,振甲沉闷,转过一道巷口,迎面撞上两名戒严在巷口的厂卫。

后者严阵以待,露出警惕的目光,立刻有人举着火牌走上前去:“我是五城兵马司刘尚义,率众前来护驾!”

两名厂卫闻言,松了一口气。

这个位置,这个节点,确实应当五城兵马司来得最快了。

正想着,便迎上前去检查火牌。

火牌当然没什么问题。

那人收回火牌,部众也走到近前。

嗯?这甲……五城兵马司的制式是这样么,怎么不太像?

正准备仔细打量。

便在这时,只听一声阴沉又坚决的命令:“杀了!”

噗噗两声。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两名厂卫,登时倒在了地上。

咻地一声响起。

远处拐角戒严的厂卫见势不妙,转身欲逃,一支箭羽直直从胸口透出,扑倒在地。

刘世延将手中弓箭递给副官,抬脚阔步越过两具尸体,仰头看着天穹,身后是数十精兵甲士,如影随形。

“不要耽搁,继续前行!皇帝随行的厂卫,多数已被前街的白莲贼引出,咱们直取后门!”

豆大的雨点突然砸下,落在刘世延头戴的斗笠上,顺着肩膀流到微微颤抖的手臂上,从手持火牌的苍白五指间滑落,而后便消融在地上的水凼里。

他自然不是什么五城兵马司刘尚义,那是他儿子,如今已经送出京城了。

不过也得益于此,他手中的道道程序,都是真的不能再真的真货。

他刘世延作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签发火牌,五城兵马司领命护驾,谁能说半点不对?

若不是赶时间,多给这些厂卫分辨一时三刻,一样能够通行。

雨点才下不过几个呼吸。

便能见得晦暗的云层里电蛇隐现,眨眼间,一道雨帘便布满了刘世延视线之内。

枯枝烂叶在铺着鹅卵石的石板上被敲打得只剩残肢断臂,又被这条玄甲黑蛇无情拧在脚下,成为了快速窜行的痕迹。

一行人沉默而肃然地前行着。

从巷口走出,一只脚踩过水凼,泥泞四溅,靠近刘世延,赫然是有人早已在此等候。

来人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诚意伯!我教已经将您亲眷安然送出京城,自此天空鸟飞,海阔鱼跃!”

“这是贵公子给诚意伯的信。”

说罢,便将书信递给刘世延。

刘世延面容冷峻,冷哼一声:“臭九儒说话一副穷酸样,从了贼都改不了的酸腐味!”

前元定制十等,儒生位列第九等,仅在乞丐之上,如今文武不和,恰作了勋贵言语上的利器,蔑称为臭九儒。

讥讽一句后,更是毫不客气将信件一把抓过。

刘世延仓促扫过与儿子约定的秘钥字眼,确认无误后,便猛地将其攥成一团,胡乱塞进嘴里。

他一身玄甲,动作之间,振振作响,尽显多年行伍的风姿。

赵护法这些时日居中与刘世延勾兑,自然明白这人的性子,一言以蔽之,便是脾气火爆,性爱迁怒。

厌恶文官进而迁怒友军都是收敛的了。

刘世延在嘉靖年间伪造南京兵部、魏国公签字,诈称联名上奏,事发后被世宗勒闲住。

彼时同样连世宗皇帝也一并迁怒,而后“数上封事,不报,忿而恣横”。

隆庆年间,又因“阴谋魏国公嗣位、私造兵器、聚众杀人”,为穆宗皇帝令回籍听勘。

刘世延这次不仅迁怒上了穆宗皇帝“妄称星变,指斥乘舆”,甚至连太祖皇帝一并迁怒,认为老朱家不守信用,没有善待勋贵,私下散布文章,“恶绘太祖画像,诋毁皇祖明旨”

简而言之,刘世延就是刚愎暴虐的废物而已。

这种废物的讥讽,赵护法自然不放在心上。

甚至反过来说,正要利用这种刚愎之辈,搅乱天下局势,截断大明朝的气数——换个温和之人,又岂敢做下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像施光祖那般,被杖得奄奄一息,都要口呼万岁谢恩,这种人又哪里能为大事?

是故,赵护法唾面自干,拱手一礼:“话带到了,诚意伯后会有期。”

刘世延闻言,只是嗤笑一声:“后会有期,好一个后会有期。”

本是嗤笑,笑着笑着,他却越发放肆大声。

“哈哈哈,我诚意伯一脉,世袭罔替,免二死,某今日斩了皇帝的狗头,说不得还能免上一死,安度晚年也未可知!?”

赵护法见状,明知是玩笑话,心中仍是忍不住暗赞一声。

临大事有这般静气,果断镇定,也是不类凡俗,狂傲到一定地步,亦不失为大气魄!

赵护法真心实意弯腰一礼后,这才转身离开。

现在城里杀作一团,有人甘做利刃,有人束手观望,有人浑水摸鱼,已然是趁乱离京的最后时机——至于前门举事的信众,刺王杀驾截断大明气数这般天大的事,总要有牺牲才对。

刘世延只淡淡瞥了一眼,啐了一口贼子,便收回目光,继续前行。

这时,天穹陡然一亮。

电光扫过,将京城照得煞白。

紧接着“轰”一声,雷鸣大作,将一切异响都压了下去。

刘世延一行人寂然无声,再无停顿。

借着雨帘的遮蔽,在雨中埋头窜行。

噗噗之声不断。

惊声,劈砍声,惨叫声,尽数掩盖在了雷雨之中。

“天助我也!这一场雨,无论是皇帝的耳目,还是营卫驰援,都必受迟滞!”

刘世延扫过雨幕下的街道,心中不由为天机闪过一丝庆幸。

朱家皇帝刻薄,连老天也看不下去,要让他出了这口恶气!

自万历二年,刘世延受得石茂华暗中运作而复起,还送上了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的位置后,他便自然而然地上了晋党这艘彼时稳固无比的贼船——内阁王崇古为首,兵部尚书石茂华,右都御史霍冀,还有太仆寺卿罗凤翔、复起便有入阁资历的张四维,说是如日中天都不为过。

于是,自此以后。

刘世延便在石茂华、霍冀的暗中授意下,把持五军都督府“市恩兵将,命自中出”,乃至“收纳亡命,安插军中”。

皇帝虽然在有心控制京营,但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一同,在法理上本就有着不下于皇帝的合法性,事情自然简单无比。

而作为回报,兵部石茂华轻描淡写就包庇了刘世延“擅用关防牌票、私造兵器”的事。

都察院霍冀则是将其“奸夺财产妻女、聚众杀人、雕刻假印、刊刻谣词、妄称星变、诅咒龙脉”的御史弹劾,悄然按了回去。

其余的“纠党成群、占据田洲、截留赋税”等小事,更是不值一提。

本以为这样的畅快日子一度能过到寿终正寝。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

皇帝刻薄刚愎,非要推行什么新政,不知好歹地从草场一路查到了马政上。

给了苑马寺卿做交代还不肯罢休,竟然挑拨王崇古与石茂华、罗凤翔等晋党众人反目!

皇帝这就是分明就是趁机针对晋党、兵部、五军都督府!

赤裸裸地借故揽权!

皇帝要对石茂华下手,那他刘世延还在贼船上应该怎么办?

怀柔伯施光祖就因为占了几千亩地,享用了些许下贱民女,顺带打死了民女的不识相男人,这点小差错,就被皇帝杖杀在县衙之中。

那他刘世延马政资敌,市恩兵将,命自中出,诋毁朱重八,怨怼朱厚熜、朱载坖,擅用关防牌票、伪造火牌、雕刻假印、收纳亡命,岂不是要诛九族!?

是故,当有人提议先下手为强,宴上刺驾时,刘世延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销账销账,还有什么销账方式能比得皇帝驾崩的?

尤其代宗、武宗珠玉在前,皇帝一死,张居正这些人说不得都要被反攻倒算,还有什么旧账能带到新朝去?

可惜的是,还是失于仓促,没能让藩属将这口锅背到背上去——亏得他已经像隆庆年间时做的一样,提前伪造好了火牌,随时准备调动京营。

而皇帝的反扑,更是如同暴风骤雨一般。

一夜之间,石茂华出逃,罗凤翔下狱,翌日,兵部一干主事、郎中悉数停职留任,主持国宴的礼部官、内臣,要么被北镇抚司带走,要么都察院上门。

两日功夫,就查到了五军都督府头上,而刘世延,也被逼上了绝路。

既然都到了这种地步,他还能做什么呢?

刘世延想到这里,神情逐渐狰狞起来。

“与其像条野狗一样被按死砧板上,不如拉上皇帝陪葬!大丈夫生当五鼎食,死当亦五鼎烹,不能名留青史,亦要遗臭万年!”

妻儿都送走了,再差也好过引颈就戮,被皇帝夷灭三族,还要口呼万岁!

如今牵挂尽去,正当他勃发匹夫之怒的时候了!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刘世延脚下的步伐不由再快了三分。

身后的近卫,既有多年以来收纳的亡命之徒,也有数代生养在伯府的家生子,此时皆是闷不吭声,只有甲胄振振作响。

转进如电。

不多时,众人转过一道街巷,刘世延终于在巷口放缓了脚步——此处转出去,便是高府后门。

临门一脚了!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似乎是前街传来的,喊杀声方兴未艾,只是淹没在了雨帘中听不真切。

刘世延取下斗笠,整理着身上的甲胄,隔着巷墙,眸子幽幽地看着高府。

也不知皇帝身边带了多少厂卫,前门的白莲贼又引走了多少,皇帝是会躲在府中瑟瑟发抖,还是会慌不择路从后门逃离,被他撞个正着……

终究是刺王杀驾天大的事,无论刘世延嘴上多么豪迈,心中都是平息不了的惊涛骇浪。

“所有人,整理片刻!准备随我面圣!”

刘世延干涩而低沉地吩咐了一句。

一众甲士或兴奋,或木然,或略带惶恐,只在安置妻儿父母黄金良田的诱惑下,尚且无人退缩。

刘世延自己则是低下头深吸了一口气,猛然一咬舌头,终于让双手停住了抖动。

脚下的雨水,已经没过了脚踝。

珠帘玉幕般的雨,层层迭迭地抖动,哗哗作响。

蔓延枝杈般的电,张牙舞爪地肆虐,明灭不定。

刘世延将手按在刀柄之上,心中不断说服自己:“某这一生泽民剿寇、忠君爱国,不意竟被逼到了这个地步,非我谋逆,实朱家失德矣!”

皇帝为勋贵所刺,是多么天大的干系,刘世延自然明白,正因为明白,才会浑身止不住颤抖!

但,事已至此,为之奈何?

就像白莲教那位护法所说的,朱家这些皇帝如此刻薄,天下难道不是正该乱起来,以待明主出世么?

朱家重文轻武,偏听臭九儒的谗言,小题大做压制勋贵,让一生泽民剿寇、忠君爱国的堂堂开国世勋,被逼到造反的份上,不就是朱家自己种下的因果?

嘉靖三十年,南京振武营哗变,侍郎黄懋官惨遭杀害,南京兵部尚书张鏊错愕不能应,兀自躲避了起来。

是谁稳定住了局势?还不是他佥书南京左府事都督刘世延,亲赴军营安抚将士!

如此大功,结果呢?

自己与张鏊起了纷争,世宗皇帝竟然偏向后者,命自己闲住!

他才立功一月不到,就卸磨杀驴!彼时他真恨不得振武营再度哗变,杀到京城去!

之后上奏自陈与世宗说了些肺腑之言,世宗竟然听信那些臭九儒的话,说他“迭迭数百言,自陈功代,语涉怨讪”,重文抑武到这个地步,也活该世宗的几个儿子全都体虚短命了。

这就罢了,世宗去世后,总有人记得诚意伯一脉的功勋,自己依旧是得以复起。

期间自己摒弃前嫌,为穆宗整顿军务,四处剿匪,功劳苦劳一样不缺。

结果呢?就因为入京述职时,在紫禁城乘车炫耀这点小事,穆宗竟然听信谗言,呵斥自己!

随后还拿他插手魏国公继嗣之事大做文章,再度罢职。

卸磨杀驴,当真是被朱家这些皇帝修养到了极致!

两次他都忍了下来,毕竟远在南京,也只能私下抱怨一二,做做法事诅咒一番朱家这些皇帝,心里的气也就顺了——好歹还有良田阡陌,美婢如云,略作抚慰。

但是,如今这位皇帝,当真是让他刘世延忍无可忍,一朝爆发!

万历二年他好不容易被兵部尚书石茂华以“开国翊运祖泽,更有定变之功,剿寇之能,今军务方殷,未可轻弃”为由,运作到京城,占住了五军都督府右都督的高位。

在任上的几年里,他可谓兢兢业业打理五军都督府,亲密无间地配合兵部,一丝不苟地统率各营卫。

兵部朝官谁不称他一声治世能臣?

结果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是大局之下,作为一条蝼蚁被皇帝碾过!

田亩说度就度,那他家里侵夺陆锐等83家所开垦的塔山、官塘、官田怎么办?

户口说清就清,那他招募的江湖好汉,收养的养子养女,以及置办产业里的那些扬州瘦马,泰山姑子怎么办?

甚至连草场马政一点小钱,皇帝也抓着不放,追根究底!

祖上立下的功劳,吃了这么多苦头,不就是给后人享福的么?皇帝怎么敢轻易褫夺!

那皇位说到底不也是祖上留下来的爵位?就单你朱家人能享受?

这就罢了,更令人心寒的是,朱翊钧那厮,会因为些许上不得台面的小事,就对他们这些祖上一起扛过枪的勋贵,动辄喊打喊杀!

怀柔伯一脉,祖上随朱棣征过瓦剌,替代宗皇帝守过京城,传至施光祖后,更是谨小慎微,友善文臣,侍奉皇帝,就因为占了点田亩,杀了几个贱民,竟被皇帝在县衙内当众杖杀!

还有当初南直隶的怀宁候,有定变之功,传有免死铁券,不过分润了些许盐税,同样是一朝身死。

何其刻薄!

更可笑的是,为了家族计,这些人往往死得无比憋屈。

怀宁侯服毒自尽,只对外称病故;施光祖被杖得口吐鲜血,命悬一线时,竟然还在口呼万岁,谢恩不止。

如今刘世延身上背了无算的罪状,眼见同样要被皇帝喊打喊杀,刘世延扪心自问,难道要像施光祖一般,死得窝囊憋屈么?

凭什么!?

就凭你是所谓的天子?就凭你打着天下百姓的旗号?就凭你口口声声以大局自居!?

大局,大局,好生可笑!

既然亡亦死,等亦死……

死我,何不死大局!?

想到这里,刘世延深深吸了一口气,紧握刀柄,狞笑着将长刀抽出,果断发令:“冲进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874s